換個角度,打破慣性思維,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2020-12-27 鴻策商道

現代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你不願意打破常規,那有大概率是會被淘汰的。就像現在的傳統企業一樣,不願追隨經濟趨勢的新浪潮,只能是苦苦支撐。難道他們真的看不到網際網路的大勢嗎?其實他們知道的,只是還不認可罷了。既然這樣,為什麼不換個角度呢?

有一個小笑話是這樣講的:爸媽有事去外地,留了點錢給我和弟弟當生活費,我和弟弟都用來買零食和飲料啤酒喝了。沒想到他們提前回來了,家裡到處都是塑料瓶酒瓶和廢塑膠袋。老爸一臉鐵青的問這是怎麼回事?我當時驚呆了,一句話說不出來。只見弟弟哇的哭了起來,說錢當天就被偷了,這幾天就靠撿這些廢塑料和酒瓶賣點錢過日子,還問同學借了不少……老爸聽得泣不成聲,殺了老母雞還給了錢讓快點還給人家。

第一次看的時候,感覺這弟弟挺逗的,這瞎話編的沒有一點毛病。現在再看一次,我就被震撼了,這是怎樣的思維模式!本來的結果應該是一頓臭罵,誰知道換了一個角度就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了。

思維決定格局,格局決定了你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總是一味地墨守成規是打不開新格局的。改變思維有很多的方法,但是我個人感覺用處不大,因為用了方法和技巧之後,改變出來的思維還是有跡可循的。所以我認為,思維的轉變還是要看啟發或者說感觸。

思維的發散是因為看得多,聽得多,然後你才會思考的多,這樣才有了思維的發散。那你在思維發散的過程中,要想的是改變某一個因素會出現什麼的結果。這個結果是否接近預期或者說這個結果是否跟未來的發展相契合。

或者根據你需要的結果去考慮,在每一個環節都可以雙向考慮,去找尋更多結果的可能性,然後做規劃,設計。

相關焦點

  • 凡事換個角度思考,往往會有意料之外的收穫
    《史記》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戰國時期,齊國的貴族一般都很喜歡進行賽馬比賽,而齊威王同樣也是賽馬愛好者,傳聞有一天,齊威王要田忌和他進行賽馬,同時規定各自從自己的馬裡,按照上,中,下三個等級,從中挑出三匹馬來進行賽馬。
  • 如何才能打破慣性思維?幫你避開思考的「死胡同」
    固有的東西很難打破,這也是經過歷史的證明的。 每次改朝換代,無一不是用血的代價換來的。但正所謂「不破不立」,要想突破自己,就一定要打破慣性思維! 什麼是慣性思維?
  • 要想打破慣性思維天花板,突破自我,那這三個建議值得聽取
    人與人的本質區別在於思維模式的不同,思維模式是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你的思維模式決定了你的行為,你的行為決定了你的格局,你的格局決定了你的人生層次。有這樣一個數學題,球拍和球共1.1元,其中球拍比球貴1元,請問球多少錢?你的答案是不是0.1元呢?我估計80%的人和我一樣,在不假思索之下,給出的答案就是0.1元。
  • 工作場所的習慣思維應該被打破嗎?這句話本身就是慣性思維
    看到合作夥伴問問題,「職場中的慣性思維打破麼」?這句話本身就是一種習慣性思維。必須打破慣性思維嗎?當然不是。為了更好地回答這個問題,讓我們從「慣性思維」的基本含義開始。例如,在上班的路上,你可以一邊用手機看新聞,一邊跟蹤地球鐵路線之間的人流,成功到達目的地,這是慣性思維。另一個例子是我的辦公室數據分析big劉,如果您查看當前成本數據,然後使用一些計算器,您可以找到影響當前成本的八九不離十。這些都是慣性思維,他們需要「打破」嗎?
  • 你最大的敵人,是慣性思維
    混日子的人,下場都很慘有的人能力不如你,人生閱歷不如你,技巧不如你,親和力不如你,形象不如你,但收入比你高!是什麼限制了你的收入?比如:不可能、沒辦法、怎麼會?沒想過、不知道等等,這些詞彙會讓你的大腦停止思考,不會再為結果找答案。沒方法等於沒能力。
  • 戲劇工作坊丨打破慣性—創造戲劇性時刻
    在此之前,我需解釋三個概念,第一是物體的慣性運動,第二是慣性思維,第三是表演藝術中的戲劇性時刻,然後再進入到打破慣性與創造戲劇性時刻的關聯闡述。第一,慣性運動,根據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的表述:任何物體都要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直到外力迫使它改變運動狀態為止。
  • 反過來想,打破慣性思維
    常有一些讓人莫名其妙的現象,大家都在做,但又都不知道為什麼,這就是常說的慣性思維。歐美中產階級家庭大都會在門前弄一小塊草坪,有什麼用嗎?沒有,什麼用也沒有。中國人就很不理解,如果是為了好看,應該多數人都會覺得花比草好看,再不濟種兩棵果樹,既遮風擋雨又有經濟利益,草能幹啥?問美國人,大多數美國人也不知道,純粹是看別人種草,於是自己也跟著種。其實其中原因並不複雜,只是沒人願意打破慣性思維去追根溯源。
  • 正面思維:避開慣性思維的黑洞
    其實,如果我們仔細觀察現實生活中那些長期經歷失敗的兒童、久病纏身的病人、無依無靠的老人、婚姻離異的男女、四處碰壁的求職者以及總是完不成任務的推銷員時,便會發現人類也常常陷入慣性思維的黑洞,並做出一些相應的消極事情。慣性思維指人習慣性地因循以前的思路去思考問題,仿佛物體運動的慣性。
  • 走出思維的框架,換個角度想問題
    走出思維的框架,不為所述,不要總是蜷縮在固有的思維框架中思考問題,換一個角度,你將獲得另外一篇與眾不同的填空,。在生活中,有些人很容易像淋雨一樣將思維進入寄存的框架裡產生命中注定或無法改變的思維定勢,從而逐漸失去他出圍繞自己的框架的勇氣。
  • 換個角度,成功就在心靈轉彎處,換個思維,結果讓人驚訝
    換個角度,成功就在心靈轉彎處蘇東坡曾寫過這麼兩句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從不同的角度去看,一座山就具有變化多姿的面貌,其實生活也是如此。你用怎樣的眼光去看待生活,生活就會呈現出怎樣的面貌。對於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如果你換一種思維去看,或許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答案。
  • 什麼是慣性思維?面對慣性思維該怎麼破?
    最後事實證明,沃德突破慣性思維看問題的方式是正確的。哲理啟示:按照常理出牌很容易,但是往往也會容易出現致命的錯誤。跳出慣性思維,打破思維的習慣,我們也許就能收穫不一樣的奇效。於是,他找人做了數個大牌子,分別豎立在進入花園的幾個必經的路口。上面寫著:「如果在花園中被毒蛇咬傷,離此最近的醫院在十五公裡以外,駕車需要半個小時。」沒想到,這一招果然奏效,從此,再也沒有人進入花園。哲理啟示:豎立籬笆、警示牌無用,用「可能會被毒蛇咬傷」的警示來提醒人們,則非常有效。這告訴我們,當一條路走不通的時候,跳出慣性思維,或許很快就會柳暗花明。
  • 《隱性邏輯》:打破思維慣性,生動易懂的思維訓練指南
    《隱性邏輯》一書通過有趣的題目讓人們反思日常生活中存在思維誤區,提供訓練思維的小方法,讓人們打破常規的思維漏洞,獲得思維能力的提升。基於作者的身份、學科背景、工作經歷,因此這本書呈現出的是一種輕鬆生動的表達方式。
  • 你最大的敵人,是慣性思維(好文推薦)
    沒想過、不知道等等,這些詞彙會讓你的大腦停止思考,不會再為結果找答案。沒方法等於沒能力。2、推卸責任比如:沒看見、不知道、不是我的錯、因為···所以···,這些詞彙會讓一個人心安理得的讓這件事情和自己沒關係,損失了很多次成長的機會。
  • 你最大的敵人,是慣性思維(深度好文)
    而這個「發現」就需要生活的有心人去換一個角度看問題和思考問題。不斷創新,一切才會越來越好。改變人的是方法,改造人的是思維。思維決定了一個人的能力。決定一個人是人才的方法無論有多少種,其中必不可少的是人才的思維。一、多學科思維事物之間都是相互聯繫的。
  • 吳韋朋:怎麼打破長期不賺錢的慣性
      你有沒有發現自從大學畢業3到5年左右,同學之間的差距為什麼會變得越來越大?所以你就會發現,你長期賺錢很辛苦或者說不賺錢的核心,原因主要有兩個不好的慣性,一個是缺乏技能,一個是缺乏天賦。如何才能打破你長期不賺錢的慣性,讓你輕鬆擁有賺錢的思維和方法呢?如果你能從思維到技能雙管齊下來提升自己,自然就能快速的打破當下你長期不賺錢的慣性,從而幫助自己重啟新的人生。
  • 看事情換個角度,會讓你快樂很多,也會收穫更多
    得知同一件事情,只要我們站在不同的立場換個角度去考慮,其實就會讓我們的心態發生變化。人們都說活著就是為了快樂,那麼我們看待事情的時候就站在能夠讓我們覺得快樂的角度。如果你試過這樣子做的話,就會發現這樣會讓我們的生活很輕鬆,並且也會讓我們收穫更多。趙麗穎和馮紹峰結婚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吧,其次又是唐嫣和羅晉結婚了,看來這個10月真是驚喜連連呀。
  • 慣性思維壞處大|《道德經》語音文字複習系列(133)
    老子就是想說我們如果按照一個習慣性思維就看一個事的話,我們只能得到一個方向的一個結果,你就這麼想,就這樣的結果了,但是這世界上的事您換一個角度,立刻就會有其它的看法,就會不同了。您原來認為出行就要坐車,就會有車軲轆的印,可是您步行就會只有腳印。所以,思維不要用一個慣性的思維。 比如說,您說開車快還是騎自行車快?
  • 打破思維定勢,試試這4個方法
    打破思維定勢,指的是突破原有的思維框架,以更高的視野或更全廣的思維來看待問題,找出非常規的解決方案,進而實現人生的大飛躍。思維定勢這個詞不知道大家有聽過沒,如果沒有聽過,那麼我告訴你,能夠幾年如一日,薪資原地踏步,生活不見起色的罪魁禍首就是思維定勢了。
  • 突破慣性思維,把握職場主動
    「慣性思維」只會讓自己損失更大,因為這種思維方式讓我們在思考時不夠全面,會出現盲點,且缺少創新或改變的可能性。為什麼這麼說呢?缺乏創新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有『規則』的軌道,所以當我們遇到問題時,會習慣性地沿著這個軌跡去解決。久而久之我們思考問題時,就會陷入一個「固定」模式。在職場中,很多人換了公司以後,總是覺得很難適應新的工作。
  • 在窗口乾活的,有時得打破慣性思維
    昨天說到,在窗口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其中的絕大多數都如大街上的熙熙攘攘,雖然見面,雖然擦肩,但不會留下任何痕跡。也因而大多數時候只需按著慣有的行為方式即可(一方問,一方答,然後雙方繼續各自該做的,客氣一點的能收到一句謝謝),但有時候,必須要打破慣性思維,為的是讓自己能夠豁達一點,不會因此而心堵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