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間一壺笑,含笑說春秋,秋風無語,
輕撥晚鐘,清酒入喉,如一場幻夢。
璞輝設計此次穿行於大肆小鋪間,此行,沉下心來,專心體會美食中的美學,將極致的美食與豐富的情感糅合,化為獨特的感官體驗之旅,為空間奉獻一場美學的饕餮盛宴。
「三五好友,溫酒煮茶」,以食會友,把蟹而歡,要說設計私宴空間的初衷,不過是知己相逢的詩意共聚,是情與味的頂級融合,私宴,歷來就是對客人最高規模的接待,味蕾與美食的碰撞之間,璞輝設計用對設計美學的思考打造「醉潮 · 宴遇」主題空間,品味人間至味,遇見別樣韻味空間。
靜賞明月,憶古思今,幾多往事,回味在心間,客官別急,且聽我慢慢道來。
「隨園食單」,飲醇自醉間揮毫抒意
前有傳世名畫《韓熙載夜宴圖》,後唐名仕韓熙載在家中私宴賓客,佳餚、美器、觀舞……觥籌交錯,滿座盡歡,一場私宴,其實更是一場文化與美學的交織之旅。
通過燈光的設置以及材質選擇,整體的私宴空間既強調了璞輝設計美學一貫的現代自然的藝術氛圍,富有韻味,又點綴有中式的禪意。
首先映入眼帘的就餐空間用棉麻、實木、藤編的不同肌理與鮮明的牆面裝飾形成了空間的整體基調。
用實木的自然形態在牆面拼合而成,酷似白瓷的「鵝頸瓶」的形制,細高的瓶頸與木色之間,動靜相宜,是一滴聖水滴落人間,中央擺放的是黑檀木與藤編的整體餐桌椅,從一成不變的新古典變成更加貼近生活氣質的復古新中式,有了一絲輕鬆和親和,將私宴餐廳的文化擺脫了傳統的繁瑣與厚重,轉變為現代人的可親可近。
私宴廳設有獨立的會客區域,古樸灰的整體色調,搭配中式特有的藤編樣式,不論是深灰的石材地面搭配滿幅的藤藝地毯,還是瑪瑙綠的皮質沙發搭配的編織元素的椅背,不僅復古感十足,還讓整個空間變得輕鬆舒適,低明度低飽和的綠與藤編組合出一種侘寂、清雅的空間精神特質。
用現代的壁爐巧妙分割了用餐與休憩區域,這種起源於西方的家居象徵,壁爐,是圍坐、是相聚、也是家,壁爐的設計傳達了私宴廳對於情感的傳達,那種看得見的溫暖賦予高級灰的空間以安撫心靈的媒介。
轉眼,滿牆的私藏酒櫃彰顯不凡的品味更是私宴廳中療愈身心的法寶,用飲醇自醉的曠闊胸襟,揮毫抒意。
悉心選取的太湖石,使整個私宴廳的氣質巧妙轉化為江南園林的鬼斧神工,將崇山峻岭通過太湖石來投入私宴廳這一空間的畫卷,臥以賞遊,坐以觀道,用石來模擬大山大水,用縮景來寄託對美食江湖之思。
「石不能言最可人」,林泉之意,開啟後代賞石文化之源流,甚至在廊廡拐角之處,栽上幾竿竹,置上太湖石,設計把一點點的角落也變成了有詩有畫的小天地。
客來稍停,賞屏風山水,品宴遇醉潮
中國的私宴自古就被賦予了身份、禮制、情感等的多重身份內涵,現今,璞輝設計保留期間的待客之道,摒棄了階級的觀念,運用富有韻味的設計手法,使私宴成為一種情感相聚方式的演繹。
緩步步入私宴主餐廳位置,面積不大,整體的設計卻是讓人感到一種開闊的氛圍,尤其是私宴廳環向的布局,用屏風來作為設計美學的體現,一扇屏風,似隔非隔,似斷非斷,這是古人的含蓄,是一種只可意會的人情美,客來稍停,賞屏風山水,品宴遇醉潮。
設計用力與美的結合,打造主廳嚴謹與富麗堂皇之間的平衡,實木的圓與金屬感的圓形主燈嵌合起空間,正中的小景與會客廳呼應,太湖石與羅漢松均是奇中寓美,用脫胎換骨地設計方式,前衛中式,就像其中的每一道料理一樣,有鮮明的設計風格和個性,無論是視覺上還是味覺上都為食客提供意想不到的驚喜,空間和食物一樣就像是藝術品。
私宴廳開放的餐廚空間用格柵式的吊燈點亮了設計感,真的如同「老饕」對於美食的熱情浪潮,隱秘卻又洶湧。
在景色深處,貫穿始終的藤編邊櫃,實木厚重的融合,只需要一點點,就能夠讓藤編 顯得典雅精緻,在線與光的營造下,寧靜而深邃,是東方渾厚歷史的積澱,是空與靜的特徵。
暮秋時節,伴泠泠琴音,雕刻雅趣
私宴精於講究的儀式感,私宴廳特意開闢了一方茶室,遺世獨立,泠泠琴音,茶室之樸,用棉麻的純白,實木之自然結合光影在縫隙之間的變幻,使空間產生流動,茶香四溢,古人覺得與其對花飲茶,不如以花入茶,從此一汪清水裡,既有了茶之恬靜,亦有了花之優雅。
木格柵的邊櫃搭配古典的四方桌椅,採用極簡主義的新中式風格來詮釋部分與整體之間的互補性,營造優越的茶道禪意空間,為這夜涼如水的暮秋時節增添了幾分暖意。
——醉潮宴遇,品一壺美酒,讓食味的浪潮翻湧,是人間至味,是美學時令,是在私宴中細覽年月。
硬裝公司丨內建築設計事務所
軟裝公司丨上海璞輝空間設計有限公司
創意總監丨彭驛喬
設計總監丨尹志超
設計團隊丨周怡雯、李瀾堃
聲明: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