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印書館120歲|從印刷起家,還發明了中文打字機

2020-12-13 騰訊網

[摘要]在商務印書館成立120周年之際,6月15日,「向印刷人致敬」紀念主題活動在上海商務印書館第五印刷所舊址舉行。

120年前,靠著兩部手搖小印機、三臺腳踏圓盤機和三部手扳壓印記,一群印刷人以上海江西路德昌裡為起點,在寶山路、天通庵路、齊齊哈爾路、富聯二路等地染上了印刷的墨香。

在商務印書館成立120周年之際,6月15日,「向印刷人致敬」紀念主題活動在上海商務印書館第五印刷所舊址舉行。張元濟家屬、夏瑞芳家屬等12位印刷人代表接受了商務印書館上海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成立120周年紀念大銅章。

上海商務印書館第五印刷所舊址本身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1923年11月,商務印書館第五印刷所在天通庵路190號落成。因為當時商務印刷所在寶山路已設有正廠、後廠、訂書廠、木工廠,故稱為第五印刷所,後來改為第五印刷廠。

商務早期是從「印刷」起家

儘管今人對商務印書館的印象多有關「出版」,但它早期是從「印刷」起家,承接各種小件印刷品,英、美聖金會和廣學會宗教書籍及洋行帳冊表格的印刷業務。

1897年2月11日,商務印書館在上海江西路德昌裡成立。創辦人夏瑞芳、鮑鹹恩、鮑鹹昌、高鳳池原是上海某報館和書館排字工人,集資3750元,租屋三間,購機器數臺辦起了這家名曰「商務印書館」的小印刷廠。

商務印書館上海印刷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蔣樹新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當時鮑氏兄弟主持印刷方面的事務。鮑鹹恩因在學校學習過排印和印刷技術,在商務主要負責書籍印刷,並任印刷所所長。「草創初期,他們不辭勞苦,花費許多心血,積極從事鉛印、石印等新方法的探索和實驗,一起設法改進了印刷排印技術,為提高印刷品質量呈現不少貢獻。」

鉛活字字盤。把已完成排版格式的鉛活字放在字盤內,接下來的工序就是把已完成排版格式的鉛活字做成紙型,最後把紙型澆鑄成鉛版,就能上印刷機印刷了。

蔣樹新介紹,1900年,商務收購了日本人在上海開設的修文印書局,也因此獲得了日本較先進的印刷機器。同年,商務率先使用了紙型印書。1902年,在張元濟與印有模來到商務之後,商務在福建北路海寧路自建了新廠房,這是商務印刷所第二次搬遷,走出了商務足以立身印刷業的一步。

1903年,商務吸收日資,成立「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聘用日本顧問和技師,印刷質量更有了提升。蔣樹新說:「中日合資後,雖然商務改 『以印刷為主』為 『以出版為主』,但仍不忘不斷提高印刷質量。」

1907年4月,商務印書館印刷所、編譯所在寶山路新廈落成,地基32畝,設有正廠、後廠、棧房、重要品棧房、訂書廠、木工廠等,廠區內一切應有設備無不完全。經過這次搬遷也是第三次搬遷,商務規模更加壯大。也是從這一年開始,商務進入迅速發展階段,發展規模可以與當時世界上任何大型出版社相媲美。

銅模,用於鑄造鉛字,是澆鑄鉛字的模具。每種字體、每種字號的鉛字都有相應的字模。這些是三十年代商務印館使用過的老銅模。

1910年,鮑鹹恩去世,印刷所工作由鮑鹹昌主持。鮑鹹昌在印刷所推行了一整套有效的管理制度,獎勤罰懶,對在印刷技術上做出改進和有發明的工人獎勵備至,使得商務印刷成績斐然,印刷物品受到社會的好評。1913年,鮑鹹昌還去英國、法國、德國、奧地利、美國、日本等地分別考察印刷技術和業務,定購了不少新機械,學到了不少先進的印刷技術和管理方法。

資料顯示,1915年時商務首次引進彩色膠印機,聘美籍技師指導。到了1916年,商務的書籍印刷品還曾獲得美國費城博覽會甲等大獎。1927 年,由商務發明的第一臺中文打字機榮獲倫敦萬國博覽會大獎。可以說,在中國近現代印刷史中,商務佔有絕對濃墨重彩的一章。

「1902年張元濟、印有模進館後增設了編譯所和發行所,商務開始出版字典等書籍,但商務印刷還是在不斷發展,直到1957年商務才將出版遷至北京,而上海仍保留印刷,而後成為兩個獨立經營的單位。」蔣樹新稱。

融合創新成為印刷業新領域

120年來,經歷了商務印書館、商務印書館上海印刷廠、東方紅印刷廠、上海商務印刷廠等先後更名和發展變化,商務印書館上海印刷股份有限公司目前轉型升級為從事票證票據、柔性版印刷及多重防偽印刷的專業印刷服務企業,並致力於向藝術數字資產管理、文物數位化保護傳播、3D列印及數字印刷等文化服務領域拓展。

「在中國印刷史上,商務印書館第一個出版中英文對照的英語教科書《華英初階》、第一個採用膠版彩色印刷、第一個制定印刷標準;商務印書館上海印刷股份有限公司也是第一個用數字印刷技術復原新疆古代壁畫,第一個將水墨柔印工藝應用於書刊印刷。」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印刷發行司司長劉曉凱在論壇上說。

在今天,伴隨無紙化時代的到來,有人提出「印刷業將會衰敗」的質疑。劉曉凱稱,根據總局2017年印刷企業年度核驗數據統計,2016年,我國印刷業總產值1.15多萬億元,比上一年增長2.7%,資產總額1.29多萬億元,比上一年增長4.4%,數字印刷產值357.9億元,比上一年增長109%。

6月15日下午,全國出版印刷融合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也在上海商務印書館第五印刷所舊址舉行。上海市印刷行業協會會長李新立表示,儘管整個印刷業面對環保壓力、人力成本上升、經濟下行等諸多挑戰,但上海印刷業已逐步走上「零排放」發展之路,開拓創意設計與印刷產業融合發展,並從人工到智能引領行業步入新時代。(文/羅昕)

轉自澎湃新聞: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09572

相關焦點

  • 商務印書館到底有多「牛」?120幅圖告訴你丨商務印書館120年
    1897年2月11日,商務印書館在上海江西路德昌裡創立。橫跨三個世紀,走過崢嶸歲月,今天,商務印書館迎來120歲生日。
  • 商務印書館120年 120個故事,120個瞬間
    向夏瑞芳和張元濟等先輩們,向所有支持、陪伴和關注我們走過120年曆程的人們致敬!——商務印書館總經理  於殿利120年來,發生了太多太多的故事,小編挑選了120幅圖,120個小故事,與讀者分享。這是120個瞬間,卻已成為永恆。1.
  • 120個故事,120個瞬間 |商務印書館120年
    ——商務印書館總經理  於殿利120年來,發生了太多太多的故事,小編挑選了120個小故事,與讀者分享。今天,我們迎來了120歲的生日。我們向鄉村捐贈12000冊圖書。《華英初階》《華英進階》(1898)《華英初階》是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第一本書,第一部中英文對照排版印刷的英語教科書。
  • 於殿利:祝福商務印書館有更多的120年
    2017年12月30日晚,CCTV1《開講啦》準時開播,本期「強國·使命」特別節目嘉賓商務印書館總經理於殿利現場奉上了一場精彩演講:文化強國。28年前,歷史學博士於殿利分配至商務印書館歷史編輯室從事編輯工作。
  • 商務印書館120歲︱商務的版權官司,與《四庫全書》的因緣
    今年恰逢商務印書館成立120周年、張元濟先生誕辰150周年。6月10日,「商務印書館與中國現代轉型」學術工作坊在上海社科國際創新基地舉行,本次工作坊由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世界中國學研究所、近代上海史創新型學科團隊聯合主辦,工作坊召集人、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周武研究員表示,「商務印書館是一座豐碑,希望以這次工作坊向它致敬。」
  • 與北京大學齊名商務印書館,「中國現代文化從這裡開始」,被譽為「中國近代文化的雙子星」
    )成立中國第一個中資電影機構——活動影戲部(1918)生產製造中國第一部漢字打字機(1919)製作中國第一部動畫廣告片《舒震東華文打字機》(1919)縱觀近代中國文化史,商務印書館始終是一個繞不開的裡程碑。
  • 忘記的中文打字機
    如今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很少知道沒有電腦之前,文字的列印是怎麼的一種情形。對中文打字機,許多年輕人也許沒有什麼印象。其實打字機是輕便印刷機的一種。原來只適用於西文,因為西文用字母拼成,比較簡單。而中文是方塊字,不能拼寫,字數很多,不易辦到。據有關文章記錄,清朝末年有個叫周厚坤的留學德國,他很想仿西文打字機創造中文打字機,於是開始專心研究。
  • 北京||商務印書館納賢
    1897年商務印書館創立於上海,是中國第一家現代出版機構,也是目前中國最具實力和影響力的文化出版機構。
  • 中文打字機的發展史
    但當我們在中文輸入狀態下敲擊「A」時,卻可能打出多個漢字甚至帶出以拼音字母「A」開頭的更多漢字。Thomas Mullaney的The Chinese Typewriter(《中文打字機》)一書講述了中文打字機背後語言科技方面的巨大創新,以及這些創新對於推動漢字輸入所做出的巨大貢獻。近日,Nature期刊上刊載了一篇針對此書的書評,向讀者展示了中文打字機的發展歷史。
  • 《商務印書館》特種郵票明日發行
    商務印書館1897年2月11日創立於上海,是中國第一家現代出版企業。創建至今,出版圖書凡5萬餘種,包括《辭源》《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等眾多影響深遠的圖書,被譽為「工具書王國」「學術出版重鎮」,成為當今中國民族出版的品牌標杆。
  • 商務印書館120歲 人類放棄閱讀,世界將會怎樣?
    即使是在熙熙攘攘的王府井大街,商務印書館也是不容忽視的存在。今年,這家「文化老字號」迎來120歲的生日。 我還真都讀了,直到現在都很受益。」   「《史記》被稱為『千古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單單讀文字也是非常美的。但最重要的是,它教會了我一種方法論: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才能成一家之言。」
  • 商務印書館商標的變遷 ——以張元濟圖書館館藏商務版書籍為例
    筆者有幸得到張人鳳老師的建議,對館內所藏商務舊版本書籍進行整理,取得不小的收穫。初步整理出了商務印書館曾使用過的商標的起止時間、銜接與變遷。現將它寫出來請前輩行家共同探討、指正。商務印書館早期出版發行書籍,都只在版權頁中寫明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印上「翻印必究」等字樣,封底空白無商標。商務究竟何時開始推出了自已的商標,難以考證。但可以肯定,商務最早期的商標是一枚印有青龍圖案的標誌。
  • 商務印書館與中國新文化建設
    商務印書館是我國近代第一家現代出版社談及商務印書館,人們常常把它與北京大學相提並論,稱為中國新文化的雙子星,就他們對新文化的影響來說,二者確實各具特色、各有建樹。文化普及始於教育,在二十世紀初「廢科舉興學堂」的轉型時期,商務印書館開始編輯發行中小學教科書。
  • 吳 濤 | 民國時期商務印書館業務講習班的教育及啟示
    雖然商務印書館每次開展企業內教育都有特定的目的,如工廠管理員訓練班旨在推廣工廠管理知識並為推行科學管理法做準備、業務講習班旨在提升職工的營業能力並藉此加強企業內部交流,但皆非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之舉,而是有著更為深層的目標,即培養能因事業發展所需而被隨時隨處調用的骨幹人才,為商務印書館的長遠發展儲備人才。
  • 2018上海書展活動預告(商務印書館)
    1932年「一·二八事變」爆發,上海商務印書館東方圖書館連同存藏大批古籍善本的涵芬樓,盡毀於日寇侵略戰火之中,積蓄二十多年的近五十萬冊圖書頃刻之間化為灰燼。他便是出版家、教育家、「中國出版第一人」、商務印書館原董事長:張元濟。《涵芬樓燼餘書錄》(以下簡稱《涵錄》),就是張菊老於事變之後經年編撰,介紹該批倖存善本的一部版本目錄力作,於1951年由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出版。
  • 商務印書館與劍橋康河出版社共建國際編輯部
    在劍橋訪問期間,於殿利出席了商務印書館與劍橋康河出版社共建國際編輯部的揭牌儀式,並向劍橋大學圖書館和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圖書館贈送了最新出版的《徐志摩全集》,還會見了多位學者、文學家與翻譯家。於殿利總經理向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圖書館館長皮特·瓊斯先生贈送商務印書館最新出版的《徐志摩全集》。商務印書館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出版社,有著120多年的歷史,長期致力於以出版推進國家現代化進程和文明進步,並溝通世界文明,增進各國交流。
  • 【商務印書館】香港規模最大的書店連鎖系統
    名字:商務印書館(尖沙咀店)地址:九龍尖沙咀彌敦道132號美麗華廣場
  • 商務印書館:《現漢》收錄字母詞是有法可依
    昨日,商務印書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則表示,收錄洋名同樣是有法可依,違法一說純屬無稽之談。  此次舉報,籤名者之一的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李敏生表示,漢語詞典對於語言文字來說一般具有標準、規範的意義和作用,在「詞典」中把英語詞彙作為「正文」,用英文替代漢字,從現實的作用和長遠的影響來看,是對漢字發展的嚴重破壞。
  • 商務印書館期待你的到來
    1897年商務印書館創立於上海,是中國第一家現代出版機構,也是目前中國最具實力和影響力的文化出版機構。
  • 荷蘭威科集團攜手商務印書館將中國優秀的法律出版物帶入世界
    荷蘭威科集團與商務印書館舉行版權貿易籤約儀式 北京2011年5月26日電 /美通社亞洲/ -- 2011年5月24日,荷蘭威科集團與商務印書館版權貿易籤約儀式在商務印書館舉行。商務印書館總經理於殿利先生和荷蘭威科集團執行董事傑克·林奇先生親臨籤字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