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個中心和兩個基本點統一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2020-12-15 搜狐網

  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黨的基本路線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是實現科學發展的政治保證。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始終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任何時候都決不能動搖。

對此,應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認識。

  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根本任務的社會主義。生產力在社會發展中具有一系列的「根本性」:在決定社會形態的眾多因素中、在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中、在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方面,生產力的發展都具有根本性。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作為根本任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社會主義。四項基本原則是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動搖了其中的任何一項,就動搖了整個社會主義事業,動搖了整個現代化事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堅持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作為黨在新時期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實現國家現代化,讓中國人民富裕起來,振興偉大的中華民族;就是要推動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和活力,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要在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逐步擺脫不發達狀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階段。這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階段。我們將長期面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國情,長期面對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對此,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清醒頭腦,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為黨和國家事業的勝利推進提供可靠保證。

  把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統一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是我們黨成功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的一條寶貴經驗。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證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是我們黨、我們國家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生存發展的政治基石;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是相互聯繫、相互促進、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這種相互聯繫、相互促進的作用,只有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才能實現。改革開放近30年來,正是因為我們黨堅持把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統一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才推動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和進步,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高高飄揚,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光明前景。

相關焦點

  • 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麼主義     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從一國實踐到多國實踐、歷經高潮與低潮的歷史過程表明:建設社會主義沒有也不可能有適合各國情況的統一模式,必須把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各國實際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相結合
  • 真理的力量——改革開放偉大實踐檢驗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40年改革開放史以無可辯駁的事實,檢驗和展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真理性,有力印證和雄辯說明了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順利推進改革開放的根本保障。解放思想和改革開放相互激蕩,觀念創新和實踐探索相互促進中國向何處去?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接過歷史的接力棒,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科學把握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發展大勢,順應實踐要求和人民願望,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形成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統籌推進「五體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出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
  • 高高舉起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偉大旗幟
    這是當前全黨同志必須認真思考的一個重大問題,也是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必須明確回答的一個重大問題。    科學理論是時代精神的精華和偉大實踐的產物。十八大以來,國內外形勢變化和我國各項事業發展都給我們提出了一個重大時代課題,這就是必須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包括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基本問題,並且要根據新的實踐對經濟、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
  • 從時代視野再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偉大意義
    新的偉大理論,是指導和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得以實現的這樣一個新理論:它科學系統回答了「什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怎樣建設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兩個宏大課題。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並不斷發展。
  •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是中國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的新途徑,也是中國實現現代化的新途徑。改革開放40多年來,黨的歷次全國代表大會都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逐步繪就了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藍圖。  把社會主義與現代化相結合、相統一,是中國共產黨在當代中國、當今世界的偉大實踐和偉大創造。
  •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_國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是中國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的新途徑,也是中國實現現代化的新途徑。改革開放40多年來,黨的歷次全國代表大會都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逐步繪就了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藍圖。把社會主義與現代化相結合、相統一,是中國共產黨在當代中國、當今世界的偉大實踐和偉大創造。
  •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新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是中國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的新途徑,也是中國實現現代化的新途徑。改革開放40多年來,黨的歷次全國代表大會都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逐步繪就了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藍圖。把社會主義與現代化相結合、相統一,是中國共產黨在當代中國、當今世界的偉大實踐和偉大創造。
  • 王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是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建立什麼樣的國家政治制度,是近代以後中國人民、中華民族面臨的一個歷史性課題。鴉片戰爭以後,延續了2000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已經腐朽不堪,難以應對日益深重的政治危機和民族危機。無數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改變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道路,先後嘗試了君主立憲制、議會制、總統制、多黨制、分權制等各種政治制度模式,但都以失敗告終。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與發展」的幾個熱點問題解析
    第二個「走出來」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對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的總結。歷史和實踐證明,不堅持社會主義,就沒有一個穩定的中國;不堅持改革開放,就沒有一個繁榮的中國。第三個「走出來」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從中國國情出發走出來的。
  • 高考志願填報的一個中心和兩個基本點
    高考志願填報的原則:一個中心(專業),兩個基本點(院校和城市);同時結合國家建設的三個重點支持(後續會詳細講解)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政策與規劃(後續會詳細講解), 要提供給大家的信息有點多,但已經梳理過了,所以並不難理解,只要耐心看,反覆看,則很容易理解。本文一篇解釋不完,先解釋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總綱,後續還有怎麼結合國務院的工作報告和高等教育改革去選擇學校、專業和城市,請關注。
  • 關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幾個問題
    第二,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有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後兩個歷史時期,這是兩個相互聯繫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但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開創的,但也是在新中國已經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並進行了20多年建設的基礎上開創的。正確認識這個問題,要把握3個方面。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選擇、內涵與時代意義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面對當時落後的生產力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之間的矛盾提出了工作重心的轉移,鮮明提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 從1980年到1992年,鄧小平同志不下二十次地提出,要搞清楚「什麼是社會主義」這一問題。他指出「我們的經驗教訓有許多條,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搞清楚這個問題。」
  • 堅持運用唯物史觀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所以,堅定文化自信,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立足唯物史觀,認識到文化不僅來源於人們現實的實踐活動,同時在實踐活動中不斷改變現實世界。正是源於對唯物史觀的自覺運用,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彰顯了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理論底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
  • 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要堅持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領導權,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而不能搞民主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
    在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而沒有其他哪個政治力量能夠提出正確的綱領,團結一切進步力量,從根本上解決中國反帝、反封建的問題,解決中國實現人民民主和維護國家統一的問題。無產階級作為領導階級、中國共產黨作為領導者,在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後,必然要把這一革命引向社會主義方向。正如毛澤東同志說:在這兩個階段中間,「不容橫插一個資產階級專政的階段」。這就決定了中國必然走社會主義道路。
  • 【「薪火」巾幗學堂】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今年六月份正式對外公開發行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收錄了黨的十九大以來總書記有關治國理政的重要論述92篇,所有的論述都始終圍繞著這樣的一條主題,就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當中所強調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取得了更大的成就。圍繞這一主題,總書記主要有以下論述:
  • 顏曉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系統闡釋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出了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在理論和實踐更加豐富深刻的基礎上,中央宣傳部組織編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習讀本》(以下簡稱《讀本》),是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系統闡釋,為廣大黨員幹部提供了準確、權威、通俗的理論教材。 深入解讀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成果。
  • ...考試公共基礎知識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那些數字縮略語
    為了大家更好的備考,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整理了2020年定西事業單位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那些數字縮略語。望大家及時查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公共基礎知識政治部分考試佔比很大的知識點,而裡面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名詞很容易考察到,內容多雜易混淆,大大加深了學習難度。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怎樣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
    黨成立至今最根本的成就,就是帶領人民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立和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這樣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經濟文化落後的東方大國奪取全國政權,進而建立社會主義制度,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嶄新課題,照搬書本不行,照搬別國經驗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