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

2021-02-08 人民網

原標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

  核心要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明確宣示了我們黨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擔負什麼樣的歷史使命、實現什麼樣的奮鬥目標,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鮮明態度和堅定信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時代的選擇。改革開放的偉大曆程始終貫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鮮明主題;中國的發展,我們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活動,都是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鮮明的主題展開的。

  ■改革開放的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發展中國的必由之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在改革開放中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主題,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推出的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進了黨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譜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更準確地把握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斷變化的特點,堅定「四個自信」,用黨的最新理論成果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全面從嚴治黨,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迎接黨的十九大」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明確宣示了我們黨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擔負什麼樣的歷史使命、實現什麼樣的奮鬥目標,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鮮明態度和堅定信念,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為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指明了前進方向。

  一、改革開放的偉大曆程始終貫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鮮明主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時代的選擇。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為標誌,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曆程,以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和波瀾壯闊的創新實踐,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那時以來,中國的發展,我們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活動,都是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鮮明主題展開的。

  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理論勇氣,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借鑑世界社會主義歷史經驗,深刻揭示社會主義本質,作出中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判斷,並據此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創立了鄧小平理論,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這樣的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使社會主義在中國顯示出蓬勃生機和活力。

  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在國內外形勢十分複雜、世界社會主義出現嚴重曲折的考驗面前,捍衛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依據新的實踐確立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基本經驗,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和基本框架,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製度,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創立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開創全面改革開放新局面,成功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

  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強調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建設和諧世界,推進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形成了科學發展觀,成功在新的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接過歷史的接力棒,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科學把握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發展大勢,順應實踐要求和人民願望,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形成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統籌推進「五體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出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使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無可辯駁地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發展中國的必由之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在改革開放中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二、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新篇章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舉旗定向、謀篇布局、攻堅克難、強基固本,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主題,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推進了黨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譜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

  在深化改革中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開放中產生,也必將在改革開放中壯大。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於我國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堅持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這個重大戰略判斷,以非凡的政治擔當、政治勇氣和政治智慧,謀劃改革、領導改革、推進改革,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增添了新的光彩。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制定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時間表、路線圖、施工圖。2013年12月30日,成立了由習近平總書記擔任組長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負責改革的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和督促落實。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部署下,農村改革、國企改革、財稅改革、國防和軍隊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扶貧脫貧攻堅、加強和改進宣傳思想工作和意識形態工作等全面推進,極大地激發了社會生產力、社會活力、思想創造力。

  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更是一項宏大持久的系統工程,既要通過改革注入強大動力,也要通過加強整體性協調性使之實現動態平衡、可持續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攬全局、系統謀劃,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了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緊緊扭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中根本性、全局性、緊迫性的重大問題,把戰略目標與戰略舉措、統籌目標和統籌對象高度統一起來,是我們黨在新形勢下治國理政的總方略,是續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文章的行動綱領。「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統一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宏偉藍圖,統一於國家由大向強發展關鍵階段的歷史進程,統一於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戰略設計,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效果更加明顯。

  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始終是解決我國全部問題的關鍵。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針對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強調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以提高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的發展要求,創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如何實現發展的重大問題,成為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思想先導和行動指南。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斷跨越,實現了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為新形勢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提供了強大動力。

  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我們今天的國家治理體系,是在我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上黨和國家制度建設總攬全局的日程,紮實推進,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不斷提高有效治理國家的能力,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出的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公認的輝煌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展現出越來越美好的發展前景,不僅給中國贏得了前所未有的國際地位和影響,也給中國人民贏得了前所未有的尊嚴和自信。

  三、以新的精神狀態和奮鬥姿態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前進

  當前,黨和國家事業發生了歷史性變革,我國發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更準確地把握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斷變化的特點,以新的精神狀態和奮鬥姿態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前進。

  堅定「四個自信」,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們必須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是立於時代前沿、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明顯制度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位度;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鬥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價值支撐和精神動力。我們要始終保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幹擾所惑,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

  用黨的最新理論成果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理論必須同實踐相統一。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高度重視理論的作用,用黨的最新理論成果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作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創新發展的最新成果,源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又有力地指導和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創新,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了巨大成就。面對新的時代特點和實踐要求,我們要堅持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更加深入地推動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發展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在理論上不斷拓展新視野、做出新概括,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更大成就。

  全面從嚴治黨,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新的歷史條件下,黨要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偉大鬥爭、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毫不動搖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只有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把全面從嚴治黨的思路舉措搞得更加科學、更加嚴密、更加有效,才能進一步把黨建設好,使我們黨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鬥力,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才能確保黨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帶領人民成功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不斷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執筆:龔 雲)

相關焦點

  • 真理的力量——改革開放偉大實踐檢驗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40年改革開放史以無可辯駁的事實,檢驗和展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真理性,有力印證和雄辯說明了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順利推進改革開放的根本保障。解放思想和改革開放相互激蕩,觀念創新和實踐探索相互促進中國向何處去?
  • 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全部實踐和理論的主題,也是貫穿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的主題。他對這個問題講得很深刻、很精闢、很有針對性,為新形勢下我們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思想上政治上理論上提供了科學指導。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的三大支撐
    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從馬克思主義中走來,始終站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上看待中國問題,著眼於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和對實踐問題的理論思考。其致力於探索和回答三大基本問題: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
  • 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在新的時代和歷史條件下對毛澤東思想的繼承發展,使毛澤東思想開創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進入到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  一是時代特徵的變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歷史條件下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框架
    [摘 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內容可歸納為十二個方面,包括歷史方位、鮮明主題、奮鬥目標、發展方式、總體布局、戰略布局、發展動力、發展保障、安全保障、外部環境、政治保證、治國理政世界觀方法論、價值觀等方面,具有嚴密而又開放的內在邏輯,構成其理論的「四梁八柱」及科學體系。
  • 【中心刊物】李慎明: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這五個語彙的科學內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同義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指黨的指導思想的全部內容。「中國道路」有三層含義:「大道路」包括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之路,「中道路」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小道路」即「四個自信」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黨領導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歷程、經驗、理論貢獻和發展前景
    5、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新時代(2012——)2012年,黨的「十八大」召開,選舉產生了黨的新一屆領導核心。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開創和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黨的十九大向世人昭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特質和理論品格
    原標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特質和理論品格 真理是樸素的,也是有氣質的。任何一個理論被人所信服,既因為其能夠回答時代課題、指導推動實踐,也因為其獨特的精神和理論品格所賦予的強大思想魅力。黨的十九大最重大的理論貢獻,就是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在黨的旗幟上,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又一次與時俱進。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鮮明特質和世界意義
    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把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徵有機結合起來,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一步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命題的理論演變
    上述理論標誌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問題在核心理論上有了實質性突破。  命題提出階段  2008年前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理論命題的正式提出階段。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鮮明特色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就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動搖,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動搖,勇敢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各方面創新,不斷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鮮明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以不可辯駁的事實彰顯了科學社會主義的鮮活生命力,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始終在中國大地上高高飄揚
  • 深刻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和理論品格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準確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新方位、時代新變化、發展新要求,科學回答了新時代中國發展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把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和實踐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品格、精神特質與實踐擔當
    黨的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各級領導幹部應帶著信念學、帶著感情學、帶著使命學,深入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品格、精神特質與實踐擔當。
  • 包俊洪: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
    習近平同志指出:「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歷史上一次偉大覺醒,正是這個偉大覺醒孕育了新時期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強大動力。」
  • 深刻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意義
    回應時代呼聲而形成的新思想,必然會成為反映該時代本質特徵的理論飛躍;從一個時代向新時代躍升之際而形成的新思想,則會成為劃時代的理論飛躍。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期,中國邁進了新時代,必然催生具有歷史飛躍性質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   黨的十九大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的重大判斷,強調這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 【「薪火」巾幗學堂】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今年六月份正式對外公開發行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收錄了黨的十九大以來總書記有關治國理政的重要論述92篇,所有的論述都始終圍繞著這樣的一條主題,就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當中所強調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取得了更大的成就。圍繞這一主題,總書記主要有以下論述:
  • "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學術論壇在中國社科院哲學所...
    ,用完整的實踐發展歷程研究了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體現了對中國現實問題的關注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深刻思考,同時以其研究的另一個領域俄羅斯哲學的角度,將俄羅斯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與中國發展的現實作了比較,更加具有互鑑性,對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具有重要的參考和借鑑。
  • 如何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表述
    ,不能簡單地根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沒有出現毛澤東思想的提法,就錯誤地認為是搞「非毛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一提法的出現,是中國共產黨人對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實踐和認識與時俱進的產物  黨的十七大報告在回顧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和經驗總結時首次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新概念
  • 把一個中心和兩個基本點統一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社會主義。四項基本原則是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動搖了其中的任何一項,就動搖了整個社會主義事業,動搖了整個現代化事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堅持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
  • 課程思政: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
    [摘 要]課程思政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是課程思政建設的科學指南,賦予課程思政建設理論認知、方法認知和精髓要義,同時推動新時代高校辦學治校的改革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