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的三大支撐

2020-12-13 中國文明網

  中國共產黨成立快一百年了。在這近一百年裡,中國共產黨懷揣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以無比堅定的意志沿著自己選擇的方向前進,不懼血與火的考驗,帶領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不畏探索的艱苦曲折,從不知道怎麼搞建設,到帶領人民把國家建設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能夠如此地堅信、堅守,無疑是因為對自己的指導思想即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性有著堅定的信心,對自己在實踐中不斷推進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正確性有著堅定的信心,對自己在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形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正確性有著堅定的信心。這樣的信心既來自成功實踐的不斷印證,更來自理論本身的科學性、人民性和開放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性

  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目標明確、脈絡清晰,時時處處表現著科學的嚴密、嚴謹

  我們的理論自信,首先來源於我們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科學的,能夠成功地指導我們的實踐。之所以這樣認為,是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深深紮根於中國大地、符合中國實際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它源於馬克思主義,又在同中國實際結合的過程中不斷創新、發展,已經並將繼續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不斷取得成功。

  就像自然科學揭示了自然界的變化規律一樣,馬克思以人為出發點,始終站在人民大眾立場上,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發現了剩餘價值理論、創立了唯物史觀,深刻揭示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至今仍為東西方有見地的學者所推崇。其科學性毋庸置疑。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從馬克思主義中走來,始終站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上看待中國問題,著眼於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和對實踐問題的理論思考。其致力於探索和回答三大基本問題: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改革開放以來,圍繞著這三大基本問題,我們黨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用理論指導實踐,又在實踐中不斷印證和發展理論,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取得卓越成績。

  就理論本身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立場,秉持實事求是的態度,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回答和解決中國問題。面對社會主義建設的難題,用社會主義本質論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穩步推進社會主義建設,逐漸形成了「五位一體」的社會主義建設總體布局。面對黨的建設遇到的困難,歷代領導人都格外重視:鄧小平同志強調,要把黨建設成為有戰鬥力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成為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堅強核心;江澤民同志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強調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胡錦濤同志提出,必須牢牢把握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這條主線,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習近平總書記則更進一步地提出了要全面從嚴治黨。面對中國發展的難題,中國共產黨對什麼是發展、為什麼發展、怎樣發展,發展為了誰、發展依靠誰、發展成果由誰享有等重大問題進行了富有創造性的探索,明確了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提出了「三步走」戰略和「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確立以人為本為核心的科學發展觀,推動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目標明確、脈絡清晰,時時處處表現著科學的嚴密、嚴謹。

  從理論的實踐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下,從1978年改革開放開始至今,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偉大的勝利。我們的經濟總量空前增大,GDP從1978年的1480億美元增長到2016年約12萬億美元;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均GDP由1978年的155美元增長到2016年的8516美元;國際地位顯著提高,在全球治理和國際事務中,中國聲音已經不可或缺。28年前,美國地緣政治學家布熱津斯基在其代表作《大失敗——二十世紀共產主義的興亡》中斷言,共產主義將在21世紀「不可逆轉地在歷史上消亡」。然而,相信他做夢也沒想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神州大地上蓬勃發展,推動中國實現歷史性的偉大崛起。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最好地檢驗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性和正確性。

  面對新的歷史時期出現的新問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積極探索、大膽實踐,提出一系列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同時,也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些新的發展將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更加科學,更具說服力,更能精準地指導實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人民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提煉和升華人民群眾的做法和經驗,凝聚中國人民的智慧和汗水

  我們的理論自信,也來源於我們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來自於人民、為了人民,這樣的理論一定能夠得到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任何一項偉大的事業都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實踐和創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產生和發展亦是如此。它是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堅持群眾路線,根據中國人民的要求,根據黨帶領中國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需要,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理論的人民性也是我們自信的根本。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來自於人民。中國共產黨人向人民群眾學習的傳統由來已久。早在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同志就說過:「我們應該走到群眾中間去,向群眾學習,把他們的經驗綜合起來,成為更好的有條理的道理和辦法,然後再告訴群眾(宣傳),並號召群眾實行起來,解決群眾的問題,使群眾得到解放和幸福。」也正是通過團結群眾、形成統一戰線,我們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國共產黨更是始終堅持群眾路線,不斷虛心向人民學習,聽取群眾的心聲,尊重人民的選擇。正是在全國人民的衷心期盼下,中國社會主義事業轉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正是順應農村群眾的要求,由安徽鳳陽小崗村首創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才能夠演變為黨領導下的中國農村經濟改革;正是順應中國人民發展市場經濟的要求,黨才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寫在自己的決議上,於是有了中國各種新經濟形式的快速發展;正是人民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才有了「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正是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提煉和升華人民大眾的做法和經驗,凝聚中國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所形成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為了人民。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立場在於人民,它的全部理論都立足於實現和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革命戰爭年代,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也一直是按照毛澤東同志所講的「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來要求自己的。與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一脈相承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也把「一切為了人民」作為題中應有之義,始終把「一切為了人民」放在首要位置。改革開放以來的每一位領導人都沒有停止過對人民的強調:鄧小平同志指出,「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制定方針政策和作出決斷的出發點和歸宿」;江澤民同志指出,「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錦濤同志指出,「要始終把『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貫穿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同樣把人民性寫在理論的旗幟上,更加地強調人民的主體地位,強調來自於人民、為了人民,強調民生建設。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下,上億中國貧困人口得以脫貧,在21世紀來臨之際實現了總體小康,目前正在向全面小康邁進。中國共產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指導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體系,同樣是一個把「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寫在自己旗幟上的理論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開放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開放性,首先表現在它的與時俱進、自我發展,還表現在它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對外部文明精華的吸收

  我們的理論自信,還來源於我們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具有海納百川、與時俱進的開放性。一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指導下,使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融合融化中國社會已有的各種傳統、各種思想形成的,並且還會繼續不斷地包容吸收各種傳統和思想;另一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相結合的產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會不斷發展變化,其依託的國內國際環境也會不斷變化,因此理論也必須隨之不斷變化。正如黨的十七大報告所明確指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這種開放性,既是我們理論自信的保障,也是中國社會不斷前進的重要動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開放性,首先表現在它的與時俱進、自我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前提下,不斷總結前人思想理論和實踐經驗基礎上發展的,它不是教條,也不是永遠不變的真理,而是隨著時代發展而發展、充滿生命力的理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不斷結合實際需要,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深入結合,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社會主義開放理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等;先後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不同時期中國的發展指引了前進的方向。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面對複雜的國內外形勢,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形成了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又繼續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事實證明,我們的理論是開放的理論,能在不斷變化的實踐基礎上不斷進行理論創新和發展,以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的實踐。一個能夠自我成長的理論體系,當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開放性,還表現在它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對外部文明精華的吸收。從古至今,中華民族偉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們就不斷對社會構建和國家治理提出見解,一些思想在今天看來依然褶褶生輝,並且影響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建立:從「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到以人為本;從「天下大同」到共產主義;從「以廉為本」、「廉政先廉吏」到高壓反腐、全面從嚴治黨;從「天人合一」到生態文明建設。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從來就沒有離開過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也一刻都沒有停止過從優秀傳統文化中吸取養分。同時,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也從來沒有拒絕過一切來自於外部的優秀文化,無論是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經驗,還是轉軌國家在轉軌中的痛苦經驗;無論是對新自由主義的批評,還是對凱恩斯主義的揚棄。外部的理論體系一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參照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也一直主動開放、努力吸取外部理論體系的一切可以吸收的精華。思想的活力來源於交流,理論的生命力來自開放。正是這種開放包容,正是不斷地從古今中外優秀文明中汲取智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才如此充滿生命力。(作者陳江生為中共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導)

相關焦點

  • 創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體系研究的三大要點
    近年來,中國政法大學等高校創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體系研究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和優秀成果。創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體系研究,必須堅持三大要點。一是創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體系研究,應當注重對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理論性解讀。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法治強國的理論支撐
    習近平法治思想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人民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集體智慧的結晶,是統領新時代中國法學理論研究的制高點,是新時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法治強國的理論支撐。新時代法治中國實踐的思想旗幟和行動綱領為什麼要搞法治、建設什麼樣的法治、怎樣建設法治,貫穿了習近平總書記波瀾壯闊的治國理政歷程。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制永葆活力的三大支撐
    原標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制永葆活力的三大支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制的活力源自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有賴於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只有在黨的領導下科學民主決策,才能夠做到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保證重點,才能在改革中破除舊體制的束縛,建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新體制,永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制的活力、制度的優勢。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學「三大體系」的建構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新聞學理論研究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學成為中國新聞學的發展方向。經過70年的探索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新聞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以下簡稱「三大體系」)逐步建立,形成了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核心內涵的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體系,建立起以中國新聞實踐和新聞教育為基礎的新聞傳播學科知識體系。
  • 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要堅持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領導權,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引導、發展和管理機制,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同教育為基礎,以馬克思主義正確思想、先進觀念為保證,以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文化為支撐,引導先進文化大發展、民族傳統文化大繁榮、民族凝聚力大增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堅持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框架
    在黨的十九大召開之前,本人曾提出了一個看法: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所提出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已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的理論形態。其理由是在這些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中包含著一系列新範疇、新觀點,並蘊含著嚴密的理論新邏輯。[1]在黨的十九大,對這些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又增添了新的思想內容,並把其概括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 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正確把握毛澤東思想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關係  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次歷史性飛躍中,從毛澤東思想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構建了中國共產黨指導思想發展史上前後接續、繼承發展、與時俱進、高度統一的恢宏理論大廈,堪稱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奇觀。
  • 「學思平治」秦宣:文化自信實質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
    我們的道路、理論體系、制度,都同我們的文化密切相關,統一於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實踐。文化自信,歸根到底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的題中之義。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世界範圍內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文化軟實力地位愈加凸顯的國際形勢,在強調堅定道路、理論和制度「三個自信」的同時,特別強調文化自信。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命題的理論演變
    作者:蔣立山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命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命題的邏輯延伸和具體支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就和經驗的集中體現,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確道路。」
  • 【理論學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要義
    ,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是「五位一體」、戰略布局是「四個全面」,強調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明確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是建設一支聽黨指揮
  • 學術爭鳴||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的唯物史觀意蘊
    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的主體是中國人民,制度自信是一種不斷深化的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功能、績效的價值認同和價值共識,充分體現了唯物史觀關於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辯證關係的科學原理、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科學論斷、黨和人民群眾是血肉相連關係的科學理論、社會主義制度是在實踐中不斷創新而走向成熟的科學法則。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更準確地把握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斷變化的特點,堅定「四個自信」,用黨的最新理論成果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全面從嚴治黨,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 ...考試公共基礎知識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那些數字縮略語
    為了大家更好的備考,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整理了2020年定西事業單位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那些數字縮略語。望大家及時查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公共基礎知識政治部分考試佔比很大的知識點,而裡面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名詞很容易考察到,內容多雜易混淆,大大加深了學習難度。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簡述——沈桂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是中國共產黨人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指導,立足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形成的關於社會主義國家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宗教問題的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宗教觀中國化的成果。這是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經典作家未曾十分明確地提出來過,也是社會主義在一些國家取得勝利後長期困擾人們的一個重大問題。19號文件不僅重新闡明了馬克思主義宗教理論,而且結合中國情況闡明了中國共產黨關於宗教問題的基本經驗和基本政策,是中央第一個專門性的宗教問題的文件,成為後來宗教工作步入正規的指導性文件,標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的原則正式確立,具有裡程碑的性質。2.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特質和理論品格
    原標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特質和理論品格 真理是樸素的,也是有氣質的。任何一個理論被人所信服,既因為其能夠回答時代課題、指導推動實踐,也因為其獨特的精神和理論品格所賦予的強大思想魅力。黨的十九大最重大的理論貢獻,就是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在黨的旗幟上,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又一次與時俱進。
  • 【中心刊物】李慎明: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這五個語彙的科學內涵
    「中國道路」有三層含義:「大道路」包括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之路,「中道路」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小道路」即「四個自信」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黨領導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 事業單位政治知識:如何學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2020廣東事業單位公基政治知識:如何學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來源:廣東中公教育 梁紅梅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這部分內容基本上在各大類型的考試中都會有所涉及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基本內涵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深入研究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要地位、核心內容、總目標、基本原則、根本保證等基本問題,集中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個根本性問題,標誌著我們黨已經形成了系統完整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的探索與建構
    原標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的探索與建構——訪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宗教學》教材編寫組首席專家葉小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為黨和政府處理宗教問題提供了有力學理支撐 記者: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國基本上是從唯心主義世界觀的角度為宗教下定義。
  • 大綱解讀: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可見2011年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的考試範圍與2010年保持一致,因此,個人認為2011年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課程的考查範圍和命題特點與2010年應是一致的,不會有太大出入。  三、分析2011年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的命題規律  大綱是不斷變化的,而考試規律是不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