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維度分析,4大案例解讀,全盤解構外資醫療機構與國內地產商的合作

2020-12-20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動脈網」(ID:vcbeat),作者羅美、李豔瑜,36氪經授權發布。

不管從哪個角度看,中國地產商與海外醫療機構合作,均是一筆特別划算的買賣。

對於地產商來說,貿然投資或轉型醫療行業,風險很高。雖然該行業具有毛利率高、國家政策鼓勵等優勢,但是也因其專業度高、壟斷性高等特性,讓大多數創業望而卻步。

對於海外醫療機構來說,進入中國醫療行業的路程太艱辛了。根據中國醫院協會「境外資本在華舉辦醫療機構情況調研」課題組的報告,截至2014年底,外資醫院只有92家,而境外資本辦的廣義醫療衛生機構僅僅超過200家。

可見,國內的外資醫療機構的數量不僅與公立和民營醫療機構的數量不在一個當量級,也與FDI(外商直接投資)在中國如火如荼的狀況相去甚遠。

根據商務部的數據,截止2014年底,在外商直接投資的行業結構中,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的企業數量只佔總數的0.17%,而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的實際使用金額僅為76.88億美元,佔總金額的0.23%。

因此,雙方合作,可謂是互相「雪中送炭」的典型案例。

那麼,外資的優勢有哪些?進入中國面臨哪些問題?與國內地產商有哪些合作的方式?哪些外資希望進入中國?這些外資醫療機構進入哪些醫療領域較多?

帶著疑問,動脈網盤點了23家海外醫療機構,深度剖析了它們與中國地產商合作的方式、進入時間等維度。

七大政策實施,逐漸落實外資醫療機構進入中國

中國最早的有關醫療行業市場準入的法律文件,出現在1989年,規定了外籍醫師可以來華行醫,並且外商在華試辦外資醫療機構也得到了初步允許。

隨著中國加入WTO後,國際醫療服務進入中國也是全球一體化的一部分,這為外資進入中國市場提供有利條件,當時我國政府承諾開放牙醫和醫療服務兩個部門。對於這兩個部門的開放,雖然沒有限制跨境交付、境外消費以及國民待遇方面,但是限制了商業存在和自然人流動方面。

那時候,中國允許海外醫療機構設立中外合資合作醫院和診所、外方控股,但是我國將根據實際需要對之實施數量限制;允許具有本國頒發的專業證書的外國醫生,在獲得中國衛生部門許可後,同意其在中國提供短期醫療服務。

雖然我國政策為外資醫療機構提供了眾多便利,但是依舊面臨眾多問題。比如醫療設備購置受限、醫保未全面覆蓋和商業醫療保險不普及、公立醫院涉足高端醫療、人力資源管理本土化挑戰、國內融資困難,以及稅收政策、配套政策措施的缺乏等。

而外資醫療機構的轉機出現在2013年,中國開始調控地產行業。自從2013年2月2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出臺樓市調控「新國五條」。重申堅持執行以限購、限貸為核心的調控政策,堅決打擊投資投機性購房,要求各地公布年度房價控制目標。

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於繼續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的通知》,諸如,「提高房價上漲過快城市第二套住房貸款的首付款比例和貸款利率」和「對執行限購政策措施不力的地方政府進行約談和問責」等更嚴格、更細緻樓市調控措施出臺。

「新國五條」中規定,二手房交易中個稅按個人所得的20%徵收,這項規定會抑制投資需求,影響成交量,這是房地產調控的一個正面效果。但不可避免會對居民改善性購房需求帶來抑制作用。

地產商轉型大健康,為外資機構提供機會

為此,地產商開始謀求轉型。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房地產行業排名前100的企業中,已有2/3的房企介入文化、旅遊地產領域。

萬科涉商、萬達轉文、保利進軍養老產業、恆大賣礦泉水……這些標杆房企在2013年的每一次大動作、大手筆,都引發了業內外的高度關注。

業內人士一致認為,房地產業在經歷了高速發展的黃金十年之後,接下來將直面行業發展的新挑戰。而這些房企大佬不約而同地著手「非房」業務,無疑在率先籌謀企業發展的新思路。

地產商嘗試了眾多的轉型思路以後,發現旅遊、飲料等行業並沒有預期好。彼時,移動醫療項目開始如火如荼的發展,醫改政策也不斷推陳出新,助推醫療行業的發展。

一直以來,醫療行業均被人們視為高毛利、天然的流量入口、病人搶著掛號、付錢。因此地產商認為醫療行業或許是下一個替代地產行業,又急劇增長的領域。

從表面上看,醫療行業是一個朝陽領域,但實際上它卻是一個地產商無法跨越的珠峰。由於有高壟斷、高技術、高人才等硬指標,所以必須與一個懂醫療行業又技術精湛的機構合作。

不過,國內優質的醫療資源大多數都集中在體制內,鮮有醫療機構與地產商合作,這恰好為海外醫療機構進入中國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於是,地產商紛紛與海外醫療機構籤訂合作,具體如下:

1、時間節點

從時間來看,統計樣本中,2015年進入中國的機構最多,達到9家,其次為2016年的6家,臺灣的美兆集團也是在2016年進駐碧桂園森林城市項目。也就是說,集中在2015、2016這兩年,醫療機構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

為什麼是這兩年?主要與房地產的整體走勢有關,2015-2016年,房地產行業處於下行階段,房地產整體降溫,不少房企面臨較大的生存壓力,根據動脈網此前的報導《進軍醫療的15家地產商都在幹嘛? 主要布局4大領域》,從住宅投資佔房地產開發投資比重來看,住宅投資額比重呈現逐步降低的趨勢,2008-2014年間住宅投資比重下降4.5個百分點。

且2016年適逢十三五規劃出臺,建議將「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萬億級市場打開,國內醫療行業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極。2014年醫療行業營收共計6846.36億元,同比增長13.57%,營業利潤633.86億,同比增長17.71%,其反周期和高回報的特性,吸引了不少地產商的注意。

2、城市或地區

與中國地產商合作的海外醫療機構,一共來自10個地區,主要包括英國、以色列、新加坡、香港、臺灣、美國、馬紹爾共和國、韓國、法國、澳大利亞。其中來自美國的醫療機構最多達8家,排名第二的是韓國達4家,大多數一對一是與國內地產商籤訂合作。

與美國合作的大多為共建醫院業務,美國是世界數一數二的醫療資源發達的地方,選擇與中國地產商合作,無疑是看中了中國廣闊的醫療市場。

而韓國是醫美最發達的國家之一,4家與中國地產商有聯繫的韓國醫療機構中,有2家涉及醫美整形,其中原辰被恆大併購,並創立天津恆大原辰醫學美容醫院,蘇寧環球與ID健康集團也以成立合資公司的方式合作開拓整形美容市場。

此外,有碧桂園、通盈地產和世聯地產選擇與臺灣知名醫療機構合作,主攻領域為健康管理、醫院管理和養老。

3、輸出類型

在這些海外醫療機構輸出的類型中有3類,包括管理、技術、資金。主要是以技術合作的居多,其次是資金。可見海外醫療技術高於國內,體現在醫學理論和醫藥設備上,同時外資醫院投資中國,也可以更為其便捷地帶入先進的醫療技術。

比如說浙江慈谿的慈林醫院,慈谿市衛生發展投資有限公司與美國醫院集團(HCA)共同出資興建,對於一些疑難病症,國際醫生和本地醫生組成的團隊能通過手術室裡的攝像設備、電子屏等,很方便地與美國專家遠程會診。

因此,醫療技術成為地產商們最青睞的核心資源,其中最典型的是專科醫院的建設,包括整形醫院,韓國在醫美行業積累多年的資源,引入到國內,自然品牌響亮,被認為是先進技術的代表。 

綜上所述,醫療醫藥行業不僅政策風險大,品牌知名度、著名科室和專家資源的建立,都需要長期積累,且就醫療服務本身而言,品牌是影響患者就醫的重要因素之一。

開發商本身缺乏醫療資源,為解決品牌等短板,對醫療領域不熟悉的地產企業均會尋找海外或港澳臺地區優勢醫療資源,以獲取成功運營經驗實現資源落地。與美國相關醫療機構合作的數量之鼎盛,可以說是最好的佐證。

此外,海外和港澳臺醫療機構也看好中國大陸的醫療市場和地產商的雄厚實力,因而頻繁達成合作。

但就目前而言,海外模式究竟適不適合在國內落地,還有待商榷。另一大地產巨頭萬科早在2014年就曾放棄過與海外醫療機構的機會,萬科最初的想法是做兒童醫院,且最初意向的合作方是美國費城兒童醫院或匹茲堡兒童醫院合作,但國外醫療機構昂貴的管理費成了現實難題。一位接近談判的內部人士對媒體透露,「管理費一開口就是上千萬美金,在中國這個地方,誰養得起?」因而之後萬科轉而與復旦大學兒童醫院合作,並採取了管理費加分成的合作模式。

4、合作方式

從雙方合作的方式看,一共有9種,包括被收購、創投基金、合資公司、合作、合作共建、投資、合作收購、私有化、投資入駐。在眾多方式中,地產商與海外醫療機構以合作共建的最多,數量高達12家。

可見,房地產企業想跨界涉足醫療行業,既需要資金支持,又需要有成熟的運營經驗和豐厚的醫療資源。在雙方優勢資源共享的路徑中,合作共建是最合適的方式。

5、涉足領域

雖然地產商與海外醫療機構合作的方式雷同,但是合作後,涉足的領域卻不盡相同。主要考慮跟自身業務的協同性,醫院、養老地產等跟地產開發相關性較大的領域於此成為地產+醫療的投資重點,其他領域則視投資前景和行業屬性決定。

主要是國際醫院、社區診所、健康管理機構、養老、醫院、綜合醫院、科學中心、研究中心、整形醫院、網際網路社區醫院、外包醫療健康服務、整形醫院、專科醫院、養老、醫院管理、醫院託管、專科醫院(心血管病)、專科醫院(腫瘤)、國際健康醫療城、養老、醫療設備/醫療數據系統。

在這當中,養老和國際醫院最多。養老,從側面說明,迎合當下中國老齡化加劇,圍繞老人展開的醫療服務,比如世聯地產;而國際醫院一般以高端醫療出現,比如萬達與IHG合作引進頂級綜合性國際醫院,王健林希望不僅能夠滿足人們對高端健康醫療的需求,也帶動中國高端醫療水平的提升。

在醫療機構與地產合作的各種可能性中,與地產及醫療機構自身業務協同性強的醫療領域成為選擇重點,如國際醫院的建設,萬達、恆大、碧桂園、富力等都選擇了與海外或臺灣地區知名醫療機構共建醫院這一方式合作。

其原因有三點:一是地產商的醫療資源較為缺乏,且現成醫療資源需要長時間積累,如IHG、哈佛附屬布萊根醫院、UCLA health等海外品牌能夠憑藉較高的知名度和領先的技術順利進入國內醫療服務市場,並定位為高端醫療,其積累多年醫療實力正是地產商所需要的;

二是在進行共建時,除了必要的技術外,實際上大部分醫療機構如IHG輸出的是醫院管理運營方面的成本,打破我國傳統的醫院管理模式,將國外先進的管理理念引進;

三是拿地方面的政策支持,因為醫療用地與住宅用地價格存在很大差距,據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萬達青島東方影都項目中,當年醫衛慈善的用地樓板價是150元/平方米,科教用地是219元/平方米,住宅用地卻高達2083元/平米。

6、合作地產商

從籤約合作的地產商看,包括萬達、碧桂園、富力地產、恆大地產、泰禾集團、泰禾集團、蘇寧環球、招商蛇口、陸家嘴地產、通盈地產、綠景控股、綠地地產、世聯地產、運盛實業/運盛醫療、保利地產、遠洋地產。其中與恆大地產合作的海外醫療機構最多達4個,其次是與碧桂園合作的海外醫療機構達3個。

越來越多的海外醫療機構湧入中國

隨著海外醫療機構和地產商的合作加深,未來或許越來越多的海外醫療機構湧入中國,興起一波海外醫療潮。

不過在這波浪潮中,外資醫療機構進入中國的方式還是以合資合作為主流,獨資是趨勢。比如美中宜和醫院是由美國華平投資集團與聯想集團共同投資成立的;和睦家是美中互利(Chindex)公司在北京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合作創辦的;國內規模最大的中外合資三甲醫院—慈林醫院,是由美國醫院集團(HCA)與浙江省慈谿市衛生發展投資有限公司、合資設立的。

目前在我國外資獨資醫院只有兩家,分別是臺資獨資的上海禾新醫院和港資獨資的深圳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

此外,中國引進外資醫療機構的同時,一方面也引進了外資醫療機構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產權責任明晰的運營方式。大多數外資醫院基本上屬於營利性醫療機構,管理體制先進,運營機制靈活,相比公立醫院在人力資源管理和調配上有比較優勢。

外資醫院大多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注重內部管理,可以構建和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同時外資醫院產權制度明晰,醫院所有者與資產保值、增值有正向激勵機制,持有股權或者期權的醫院管理者有動力去降低醫院運營成本、提升效率,以求醫院達到更好運營效果。

另一方面,外資醫療機構重視品牌建設和專業化人性化的醫療服務。醫院的品牌效應與餐飲和快消品行業的品牌效應的模式不一樣,它的建立成本較高,建立過程也較長,外資醫院相較於民營醫院在品牌建設上更有經驗與耐心,相較於公立醫院在品牌建立上更有針對性和特殊性。

外資醫院擁有先進的醫療技術,在醫務人員培訓上更加專業,針對於講究服務品質的中高端客戶群可以提供人性化的優質服務。比如說南京和蘇州的明基醫院就強調「門診跟診制」、「主診醫師全責制」、「主護護理制」及「藥師用藥指導制」等臺灣特色醫療服務模式,打造「從患者出發,為患者服務「人文醫療品牌。

這些優質的服務和先進技術進入醫療機構,勢必會促進中國醫療行業的進步!

案例一:IHG與萬達合作,合作共建國際醫院

以英國IHG(International Hospitals Group,國際醫療集團)為例,因與萬達集團、碧桂園等一線地產商戰略合作,而日漸為人所知。

IHG2015年才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在大約兩年半的時間內,與萬達、碧桂園等地產巨頭先後達成戰略合作協議。例如,IHG與萬達集團於2016年1月籤訂長達20年的戰略合作,計劃在中國建設並運營10家以英慈為品牌的中高端醫院,其中萬達為項目所有方,IHG為醫院運營方,IHG將確保三座醫院的運營通過JCI等國際醫療機構認證。

萬達選擇IHG在於其與NHS (National Health Service,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之間的歷史淵源。其前生作為與英國政府的合資企業在進行了私有化後的幾十年間一直保持著與NHS體系內各個醫療機構組織的合作關係。 而由此積累了大量參與國家醫療體系構建的經驗。也正是這樣的背景,IHG的國際業務中約有一半是幫助各國政府建立或改善公立醫療服務體系。

這次合作,英國IHG與中國萬達集團籤署了10年期全球國際醫院項目獨家合作夥伴協議,將在青島(樓盤)建立並運營管理一家200張床位的國際醫院,同時計劃在上海(樓盤)和成都建立兩家國際醫院。據悉,萬達將在以上三個項目中投資超過150億元,這將為IHG帶來至少30億元收益。

首先啟動的是位於青島市黃島區的萬達影城內,醫院計劃於2018年開業。雙方為此專門成立合資公司,其中IHG佔股70%,萬達佔股30%,目標是在醫院正常運營後5年內實現25億元收入。此外,合作還包括IHG引入劍橋大學賈奇商學院(Judge Business School)的培訓項目,旨在培養醫療機構的管理人才。

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表示:「IHG在世界各地具有豐富的醫院管理經驗,我們很榮幸與其達成合作。我們希望能藉助英國在醫療衛生領域的專業優勢,為中國及其他國家帶來更多機遇。萬達引進頂級綜合性國際醫院,不僅能夠滿足人們對高端健康醫療的需求,也帶動中國高端醫療水平的提升。」

案例二:拖延三年 恆大終引入「哈佛系」醫院

2013年,恆大試圖聯姻「哈佛系」醫院被拒絕,三年後終於得償所願。2016年12月15日,恆大集團下屬全資子公司恆大健康發布公告稱,恆大集團已於哈佛布萊根和婦女醫院籤訂授權合約書,在海南博鰲開設恆大國際醫院。

布列根和婦女醫院為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連續多年被評為全美最佳醫院,是全球產生諾貝爾獎最多的醫院之一,在癌症、心臟病、糖尿病、腎臟病、風溼病、內分泌及婦科等多個醫療領域均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據悉,在2015年6月,哈佛布萊根醫院曾與恆大為在中國共建新型國際醫院選址事宜,在深圳、三亞和廣州進行考察。有觀察人士指,雙方或藉此次合作,大力推進共建新型國際醫院的事宜。

恆大集團常務副總裁、恆大健康上市公司董事長談朝暉認為,此次合作,哈佛附屬布萊根醫院將在醫療理念、人才、技術和管理模式為恆大健康的業務提供指引。」

哈佛附屬布萊根醫院高級副總裁、首席發展官史蒂芬·湯姆森則表示:「很高興有機會達成這次重大合作,從而可以讓布萊根醫院先進的醫療技術和卓有效率的醫療服務在全球推行。」

博鰲恆大國際醫院的定位為「按照國際專業標準建設的腫瘤專科醫院」,預計2017年上半年正式運營。恆大方面表示,博鰲恆大國際醫院將享受國外醫療器械和藥品進口特殊審批等國家九項特殊優惠政策,基因檢測、複合一體化手術室、粒子放療等精準醫療項目也將陸續落地。恆大將與哈佛布萊根和婦女醫院合作,結合國際最新技術、藥品和臨床方案開展臨床研究,並與恆大免疫性疾病研究中心開展轉化醫學。

除哈佛布萊根和婦女醫院外,恆大方面表示,還相繼與韓國原辰、荷蘭特蕾莎、英國孝爾等醫療機構達成戰略合作,其主要布局包括高端醫院和分級醫療、社區醫療與養老、醫學美容及抗衰老在內的三大核心服務。

目前,恆大健康以恆大原辰醫學美容醫院為中心,在北京、廣州等重點城市開設醫美微機構。2016年11月28日,恆大健康養生地產項目「恆大·養生谷」在三亞亮相,按照規劃,養生谷將提供涵蓋健康教育及預防、醫療服務、頤養康復、醫美抗衰、健康保障等健康養生項目。

案例三:富力地產與UCLA創辦新型國際醫院

2016年11月2日,富力地產與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療中心(UCLA Health)在廣州柏悅酒店籤署諮詢服務協議,雙方宣布將攜手在廣州開發新型國際醫院。

UCLA在全美醫院中排名第三位,其15項成人學科及8項兒童學科位居全美前列。根據《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發布的美國2015-2016年度醫院排名,較其2014-2015年度的第五位再度躍升兩位,顯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療中心的綜合醫療實力獲得專業認可。
該中心下轄四家醫院,分別為羅納德裡根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療中心、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美泰兒童醫院、斯圖爾特和琳達雷斯尼克神經精神病學醫院、聖塔莫尼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療中心,擁有2000名教職人員(包括醫師和非醫師),3350名護士,1010位住院醫生和研究員。每年有150萬患者到醫院就診,超過4萬名患者住院治療。
此次富力與UCLA Health的戰略合作經過了兩年時間的多次深入探討與磋商。UCLA Health代表曾多次來華實地考察、落實合作細節及探討醫院選址事宜,最終雙方選址廣州。該醫院規劃房地產樓盤建築面積為10萬平方米,擁有501張床位,其中400張高端床位和101張康復床位。

他們看好廣州區域房地產市場。2015年末廣州市常住人口已達到1350.11萬人,但優質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分布也不均衡。隨著富力與UCLA合作建設的新型國際醫院啟動建設,有望進一步完善廣州城市醫療健康服務體系,提升醫療健康服務水準。
在雙方合作過程中,富力方面將主要提供硬體服務和資金支持,前期建設目前計劃由集團旗下酒店管理公司操作;而醫療專業領域,由UCLA Health方面提供技術、設備、諮詢顧問服務以及管理等方面的支持。最終富力會組建專業的管理團隊進行醫療健康板塊運營。

此次合作富力地產董事長兼總裁張力表示:作為引領中國房地產業二十多年的企業,富力地產深知責任隨著成就而增加。我們對企業社會責任感的重視,引導我們和UCLA Health 這樣一個以照顧患者為使命的醫務界領導者開展合作。我們需要一家走在醫療尖端、提供最好醫療護理的醫院,而UCLA

Health是幫助我們運營這家醫院的最理想合作夥伴。

案例四:遠洋地產與哥倫比亞太平洋攜手共創全新養老地產項目

早在2012年,遠洋地產與 Emeritus Corp.、CPM通過其各自的附屬公司達成合作,成立北京市首家經營性中外合資養老企業——北京遠健養老服務有限公司。

 2013年8月21日,遠洋地產與CPM、Emeritus集團共同投資運營的椿萱茂·凱健老年公寓正式開業運營。這是遠洋地產的第一個落地養老項目,位於高端住宅項目遠洋天著小區內一個近6000平方米大小的高層級養老護理設施,該項目地處北京東南部的亦莊。

 EmeritusCorp.是美國一家全國性養老服務運營商,是美國最大的、經驗最豐富的老年協助生活社區運營商之一。這些社區為需要日常生活行動協助的老年人提供一種全新的生活形態,重點關注個人護理服務,為不斷年邁的社區居民們提供幫助。

 EmeritusCorp.目前經營的社區超過518處,服務遍布45個州50000多位居民。該公司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代碼ESC。

 中美合作的椿萱茂(亦莊)老年公寓主要針對半失能、失能老人提供高品質的護理服務,是通過美國綠色建築委員會(USGBC)LEED-CS預認證的首席養老機構。

 在養老服務的專業性打造上,椿萱茂引入美國的養老服務理念、運營體系、照料經驗,通過豐富的文娛社交活動、心理輔助等服務,幫助老人實現在心理、生理、社交三方面的功能正常和社會角色延續性。

 Emeritus集團與遠洋地產的合作方式包括成立合資公司及技術輸出,通過美國的專業照護理念和養老理念的輸出。

 目前,遠洋養老產業已經成功進入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重點城市及大連等海濱城市,重點城市及沿海、沿江城市的戰略發展布局已初具規模,預計2017年將有六個項目開業。第一家中外合資的養老地產對與遠洋後來的戰略布局而言,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在有了第一家椿萱茂的管理運營經驗後,椿萱茂在京陸續開業的3家養老地產,身上不免都有一些美國養老地產的影子。

 目前椿萱茂的產品類型分為三種,包括中小型CB養老公寓(Care Building),和大型的CLRC養老社區(Continuing Living Retirement Community)以及新增的照料中心(Care center)。

 遠洋地產的輕資產養老業務模式特點突出,主要是通過投資、租賃或委託管理該類物業,提供包括獨立生活、生活照料、失智照護、康復服務、日間照料和居家服務等全方位、鏈條化的養老服務。亦莊、雙橋、青塔椿萱茂均為輕資產運作項目,屬於租賃物業進行改造後經營。其中亦莊項目租用物業更是遠洋地產自己的項目遠洋天著。

有這樣一組數據:在美國,目前養老社區行業的現金回報率達到8%-11%,內部收益率介於10%-20%之間,投資周期可達8~10年。而亦莊項目截止至2016年,已取得入住率為80%的成績。 

有養老領域的專業人士曾對媒體透露,養老項目入住率達到70%以上才可能盈利。截止至2016年遠洋地產·椿萱茂的盈利率就已經達到了80%。

此外,失智照護也是椿萱茂的一大特色,2015年,通過引入美國失智照護第三大運營商MERIDIAN的失智照護項目,遠洋形成了中國首個具有國際水準的、根植於中國文化的失智照護項目——憶路同行。其特色在於搭建失智老人熟悉的年代的生活場景來幫助他們延緩記憶衰退。

相關焦點

  • 「地產+醫療」迎來萬億級市場,案例解讀5種模式
    通過股權收購介入 直接收購社會上一些成熟醫療機構的股權,藉此進入醫療地產行業,有代表性的開發商是恆大集團、宜華地產和世榮兆業 恆大集團:打造醫療旗艦 財大氣粗的恆大集團在醫療+地產」的道路上頻出大招。
  • 從兒童醫院到康復醫療,解讀萬科地產的6年醫療探索
    按照萬科的設想,萬科要在2009年之後的2-3年內,在北上廣深杭等核心城市布局養老地產項目,另將在全國另外10個三高城市(老人基數高、人居可支配收入高、醫療水平高)重點布局,養老業務也將成為萬科的獨立業務板塊。 我們可以看幾個案例來解析萬科養老業務的實現路徑。
  • 社區級商業地產項目全方位解讀與實戰案例分析
    上課地點   西安   近些年隨著商業地產在各地拔地而起,「大而全」的商業模式開始面臨面積過剩、同質化嚴重、電商衝擊等困局。   為此,贏才商學院力邀國內標杆商業地產公司集團定位研發中心、設計中心總經理宋老師,宋老師曾任大型一線甲級設計院所長總建築師,有主持萬科,綠城,金地等上市公司大型項目的全過程設計工作經驗,理解品牌房地產開發公司的業務流程,能從細節對建築產品進行把控。他將結合豐富的實戰經驗,與您詳細解析社區級商業地產項目:總圖定位、業態布局及動線規劃。
  • 封面文章:外資醫療機構生存現狀
    雖然國內大多數醫院還因為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而對外資有些許懼怕,但持積極態度的人更願意把外資比喻為可以激活整個醫療市場的鯰魚。在經過了市場的動蕩與調整後,人們相信,國內的醫院最終學習到的將是國際先進的醫療機構的管理經驗、服務模式,以及對醫療技術及管理人才市場價值的重估。  但時至今日,外資這條「鯰魚」非但沒有攪動起市場的混亂,甚至對市場中的小魚、小蝦都沒產生什麼威脅。
  • 醫療投融資年度案例及評析:全球資源&中國需求
    5.01歐元、總計約4.6億歐元(約5.9億美元)的報價,成功收購葡萄牙醫療保健服務商EspíritoSantoSaúde-SGPS,SA(簡稱「ESS」)96.07%的股權。近年,復星的整體發展戰略和業務經錘鍊,令人耳目一新地提出「保險+投資」雙輪驅動理念、「中國動力嫁接全球資源」模式,以及以醫院為核心的大健康戰略。基於復星醫藥、地產及保險等業務板塊都比較強的整體業務體系,而這些業務板塊將從不同產業角度對復星的醫院投資產生戰略協同和支持效應,復星高調喊出以醫院為大健康戰略核心、未來收購100家醫療機構的目標。
  • 地產商折戟醫療夢:萬達避談是否換國際醫院合作夥伴
    計劃總投資7.6億元,坤桐醫院原定於2019年底正式投入運營。然而,4月9日,《財經》記者站在該醫院緊閉的大門外,看到外牆貼著的一張公示顯示:這是遵化賓館酒店的一期工程。  「做醫院太複雜,需要找專業的人來做。」李東坡定下的開業目標,因沒職工、沒設備,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也未開始申請,甚至醫療機構所需的裝修都難以按期完成,不得不將開業時間延後半年。
  • 大數據應用案例排行榜TOP100解讀
    面對中國大數據市場的蓬勃發展和實際需求,IBM不斷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入,以領先的大數據與分析技術促進大數據在零售、銀行、電信、醫療、製造和網際網路等諸多行業落地,這與企業對大數據應用的熱情形成良性互動,加速了最有說服力的、實打實的案例的先後湧現。
  • 國內外6大Outlets典型案例分析 揭秘奧特萊斯整體特性
    國內外6大Outlets典型案例分析 揭秘奧特萊斯整體特性 微信號
  • 外資藥企戰略和政策共振 本地化合作案例增加
    「隨著政策的變化,大規模專利懸崖現象或將在國內加速出現。」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北京鼎臣醫藥諮詢管理中心負責人史立臣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除了出售非專利藥業務外,也有外資藥企選擇與中國企業合作,實現戰略調整。
  • 萬科地產6年醫療探索之路
    一冷一熱,讓地產商們開始思考在地產主業之外的更多發展方向。 王石彼時在公開演講中也稱,「萬科已經為轉型準備了十年」,關於具體的方向,他說:「凡是城市需要的萬科都會去做,比如學校、醫院、展覽館、體育設施、甚至是垃圾處理廠、汙水排放等等」,王石提出萬科要向「城市配套服務商」 轉型。
  • 北京國貿商城迎「潮變」,贏商大數據助力商業創新
    4月,贏商大數據籤約北京國貿商城(開業時間:1990-08、已籤約403個品牌),基於立體全面的數據生態系統及在商業地產垂直領域豐富的定製諮詢服務經驗,為其展開定製化大數據專項調研。基於此需求,贏商大數據發揮數據規模及數據時效性優勢,可實現海量數據的快速提取及多維度交叉研究分析;同時,贏商大數據通過抓取移動端信息獲取動態客流數據,實現在統一的標準下進行客流監測,提供橫向對比的市場趨勢分析,更具有參考指導性。」
  • 國內外6大Outlets案例分析 揭秘奧特萊斯整體特性
    開業時間:1995年4月  項目定位:聚購物、旅遊、休閒、餐飲於一體的鄉村式購物中心。歐洲九大Outlets購物村的始祖。  產品類型:服飾、珠寶、家居、餐飲。  銷售折扣:1-6折。  主要客源:倫敦地區車族,旅遊客源。
  • 初探國內已建成的全程醫療,在8個城市落地,總投資逾41億元
    不久前,杭州501大廈因全程醫療(Medical Mall)而迅速走紅。各種標籤都貼在全程醫療上,如「國內首家Medical Mall」、「共享醫院」等。全程醫療是浙江省衛計委批覆同意的Medical Mall,其背後的合作方有邵逸夫醫院、新解百集團、迪安診斷、百大集團的醫療、零售、地產界等,1層-5層為購物區,6層-20層全為醫療商場。
  • 品質人居——奧維雲網地產優質供應商推介會成功舉辦
    奧維雲網研究總監 舍靜平《品智供應商數據解讀》奧維雲網雲網研究總監舍靜平帶來了的主題演講,憑藉奧維雲網地產大數據在房地產精裝修行業深耕多年的數據的分析儲備首先,舍總從土地總覽、部品監測、樓市大觀、在建工程、生命周期等八個產品板塊重點介紹了奧維地產羅盤3.0產品,並以奧維雲網地產大數據為基礎,從以及七大趨勢預判的多個維度,分析行業大環境。最後,對於七家優秀供應商進行在奧維雲網精裝大數據指導下的推介。
  • 贏商大數據籤約佛山萬科商業,助力高效升級布局
    此次合作,贏商大數據中心經營大數據產品平臺MALL眼為佛山萬科商業提供專業的運營決策參考,助力其深挖消費者價值、洞悉商業競爭趨勢,從而高效、精準實現運營優化及智能化升級,加速構築美好消費新場景。
  • CDSS臨床決策支持系統的應用 逐漸從大醫院轉向基層醫療機構
    HIMSS Analytics官網的數據顯示,國內(含港澳臺)目前通過HIMSS EMRAM 6級醫院有27家,7級醫院有4家,共計31家。除了天津市寧河縣醫院為二級甲等醫院之外,都為三級以上醫院。截止2016年底,惠每臨床決策輔助系統已經應用於國內近千家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診所。合作夥伴包括綿陽市中心醫院、上海楊浦區的兩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杭州高新區的大部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及微醫、平安萬家、呂醫生連鎖、強森醫療等國內知名連鎖醫療機構等。3、康夫子臨床智能輔助決策系統康夫子臨床智能輔助決策系統是在2017年2月後正式上線。
  • 贏商大數據籤約中國新天地,助力領航高端商業新徵程
    此次雙方合作,中國新天地看中的正是贏商大數據全面立體、高效及時的數據監測渠道和豐富的大數據定製諮詢服務經驗。基於大數據開展專項的調研和研究,贏商大數據為中國新天地洞察消費需求和市場變化,提供全面的商業地產大數據監測,助力其瞄準新商業環境做出精準商業決策,提升項目運營效率和質量,保持其在中國高端商業地產領域領先的行業地位。
  • 深度解構售後返租、帶租約銷售等4種經營模式及風險
    本文從優劣勢、適用性、操作方式、風險性4大方面360°解構售後返租、帶租約銷售、金融化銷售、返租+回購4種模式的特性,並為風險規避提供解決方法,有利於為發展商和經營管理者選擇合適的「解套」方式提供思路與借鑑。
  • 物流地產競爭格局分析:外企普洛斯佔據絕對優勢
    中商情報網訊:物流地產是物流服務和地產服務一體化相互結合的產物,一方面有需求的物流設施租賃企業可以減輕重資產的包袱,從而能夠更加專注於其本身的核心業務;另一方面物流地產投資商也可以獲得穩定的出租收益,兩者在利益和風險兩方面可以達到共贏的局面。
  • 物流地產商赴港上市 易商紅木憑什麼IPO融資15億美元?
    觀點地產網十年前,國內的物流地產市場上鮮少有本土企業活躍的身影。普洛斯、安博、嘉民等為代表的外資企業幾乎佔據整個市場,高峰時普洛斯手握著超三分之二的份額。直到近年來,一些國內民營資本開始在物流地產市場追趕起來,並尋求登錄資本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