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上學的時候,特別喜歡去路邊吃一家賣鍋貼的路邊攤,是一位大叔在做,這位大叔就是我的舅舅,每天來舅舅小吃攤位這買鍋貼的顧客都很多,很多顧客都已經成為了大姐的忠實粉絲,這種特色的鍋貼,看著外表金黃酥脆,而且裡邊的餡料味道鮮美,在路邊都可以聞到鍋貼的香味,剛出鍋的鍋貼,那味道真的不錯,口感實在是太好吃了,簡直是好吃到停不下來嘴。後來舅舅的顧客多了,就自己開店,一做就是這麼多年,我還是經常去吃,而且每次都還要帶些回家吃。
家,雖然只有四口人,但每天都會吃麵食,每個月面粉的消耗量平均下來也需要10斤左右。在北方,麵食的做法也非常的多,各種做法換著來,別說一周不重樣,就是一個月也能不重樣。我有個可愛的女兒,和一個調皮的兒子,我每天最注重的就是一日三餐,舅舅教的鍋貼的做法最好用,今天我有必要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最愛吃的鍋貼,好吃又營養,全家都愛吃哦。
賣了20年鍋貼的舅舅:煎鍋貼時,記住這「2點」,保準出鍋脆香鮮!準備好原材料;麵粉加入適量的水, 和成稍微硬點的麵團;加蓋餳上10分鐘;肉餡中加入點鹽、生薑粉、胡椒粉和料酒等調味料, 順著一個方向攪拌上勁;再加入藕末和少許鹽,拌均勻;第1點就是,包製前再加入蔥末拌均勻;這樣會讓菜餡很鮮,將面片的上端捏緊, 前後不用封口;第1點就是煎制,熱鍋放入少許油,將鍋貼放入鍋中煎一下, 再加入適量的水;加蓋,將鍋貼煮熟;再揭開蓋,小火慢慢的將它底面煎至金黃即可盛入盤中,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鍋貼脆脆的,滿屋子飄香,可以開吃了。
鍋貼有講究,須用平 鍋貼底鍋,略抹一層油,將鍋貼整整齊齊地擺好,要一個挨一個,煎時應均勻地灑上一些水,最好用有小嘴的水壺灑水,以灑在鍋貼縫隙處,使之滲入平鍋底部為好。蓋上鍋蓋,煎烙二三分鐘後,再灑一次水。再煎烙二三分鐘,再灑水一次。此時可淋油少許。約五分鐘後即可食用。用鐵鏟取出時,以五六個連在一起,底部呈金黃色,周邊及上部稍軟,熱氣騰騰,為最佳。食時,皮有脆有綿,餡亦爛亦酥,香氣撲鼻,回味無窮。真是一美好享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