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中國超常兒童是不幸的

2020-12-25 搜狐網

  楊振寧曾經在比較中美教育中說:「中國按部就班把知識給孩子,平均起來是好的,可是中國的教育制度,從中小學起,有一個不好的地方,就是對特別好的,佔總數5%的最聰明的學生比較不利。這不利的一面,在美國卻做得非常好,孩子可以充分發揮他們的特長。

美國成功的一個很重要原因,是對這些跟別人不一樣的、有特別才能、特別天賦的人,能夠給予極大的空間,他們可以發展。這是美國今天在學術上、在經濟發展上成功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很長時間以來,對中國的超常兒童教育社會上給予了褒貶不一的評價。今天,那些非同一般的「小神童」們該如何被發現,並給予特殊的培養,仍然受到社會的關注——

  一個「老師」在講臺上給大家上美術課,一個「老師」在給同學們發上課用的學習用品,另一個「老師」在一邊維持上課秩序,下課後,「老師」又把同學們的作業收上來……這是8月30日筆者在位於北京宣武區的幸福時光陶然幼兒園看到的一幕:三個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在當老師,而三個真正的老師在教室的後面看著這些孩子,這是老師在帶領同學們做「角色互換」的遊戲。

  陶然幼兒園是和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合作作為超常兒童教育培養的一個實驗基地。

  何謂「超常兒童」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超常兒童研究中心施建農教授說,超常兒童通常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廣義是指在智力、才能及非智力個性方面只要有一方面超出一般兒童即在此方面超常,比如說一個孩子具有很好的美術能力、音樂能力等,這部分超常兒童的比例大約能佔到10%—15%;狹義是專指智力方面,智商高於一般孩子,即有很好的數學、思維、語言能力等,這部分超常兒童大約佔3%左右。另外施教授補充,最近經科學研究又提出兩種新的更寬泛的概念,一種是具有很強的創造力,另外一種是具有領導、組織管理能力。

  8月31日,筆者來到北京市第八中學,這所學校於1985年和中科院心理所、北京市教科所聯合創辦了超常兒童教育實驗班,簡稱「少兒班」。在教學樓裡,站滿了學生家長,今天是剛剛通過超常兒童測評的新生入學的時間。

  普通兒童要通過什麼樣的測評才能進入「少兒班」?該校少兒班研究室主任趙大恆老師向筆者介紹說,八中採用的是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提出的「多指標,多途徑,多方法的綜合評價」的方針。學生的測試年齡一般是在十歲左右,在兒童大腦天賦水平、後天學習水平、學習能力和潛力水平三個層次上進行測評。除了考查語文和數學的成績以外,還會重點考查學生在心理能力、邏輯能力、想像能力上的潛力,在這些方面要儘量排除文化背景的影響。另外,趙主任說,超常兒童的測評對體能也有一定要求,不僅是因為超常兒童的活動量大於普通兒童,而且孩子的體能也可以客觀的反映他的智商值。

  「培養超常兒童對個體和大眾都是有意義的」

  在中國,有很多超常兒童的教育培養班,中科大、西安交通大學、北京八中、北京育民小學、陶然幼兒園等。中科大少年班主任陳卿介紹說,科大的少年班成立將近三十年,在已畢業的900多名少年班學生中,近80%畢業當年就考取了國內外的研究生。上世紀80和90年代,全國大多數重點大學的研究生錄取比例不過10%左右,而科大少年班考取國內外研究生的比例超過了70%,80級少年班的畢業生全部考取國內外研究生。

  超常兒童在我國佔有很大的數量,根據我國第五次人口普查,如果按照3%的比例計算,我國約有六百萬超常兒童。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超常兒童研究中心劉正奎博士認為,超常兒童的培養具有很重要的意義:首先這些孩子的成功率要高於普通兒童,這樣可以防止人才的流失;其次,培養超常兒童不僅體現了對這個特殊群體的尊重,還可以透過他們的發展規律改進我們對一般兒童的教育工作,無論對於個體還是普遍都具有重大、深遠的意義。

  「超常培養」:集中還是分散

  筆者在陶然幼兒園了解到,這些孩子大多是從其他幼兒園轉到這裡來的,而且曾經不止轉過一次園,用陳寧園長的話說「這些孩子在原來的幼兒園太愛搗亂了,老師根本就管不了,只能轉園,在原來的幼兒園,老師二十分鐘要反覆講一節課的知識他們大多要五分鐘到十分鐘就能學會了,剩下的時間又不能下課,只能搗亂了,而在這裡,我們會根據孩子的需要,刺激他們學習知識,這樣的環境更適合他們。」

  筆者在陶然幼兒園看到,這裡的孩子生龍活虎,和每個小朋友都玩的很好,陳寧園長補充說,「對於超常兒童,要注意個性的全面發展,避免兒童智能過早的只偏於某一方面發展,重點應該放在培養他們適應社會所需的能力上,因為在智力上他們已經領先別人了。就像我們剛做的角色互換的遊戲,從這個遊戲中我們可以逐步的培養孩子的組織能力、管理能力。」陳寧園長說,孩子是最願意模仿的,像這樣的活動她們還有很多,通過各種練習,提高他們的能力。

  然而可以進入專門的超常兒童培養班的孩子畢竟佔少數,對於那些仍然在普通兒童中培養的超常兒童來說,施建農教授認為如果教育制度有保障的話,將這些孩子放在普通兒童群體中培養則更有利於他們成長,因為孩子的能力是在環境中得到提高的,多一個環境就會促進他們更多能力的發展,這樣才會發展更均衡。同時,超常兒童在普通群體中是比較出類拔萃的,只要老師進行適當的引導,這些孩子就會很樂於幫助別人,對自己對別人都是一種提高。

  對於很多名校內所設的實驗班,施教授認為,儘管這些學生也很聰明,從某種意義上說也可以稱為超常兒童,並且佔很小的比例,但是學校的學生來源並不是根據一種評測超常兒童的科學方法得到的。另外,兩者的辦學目的也不一樣,前者是為了追求更高的升學率,而後者是為了給超常的孩子提供一個更好的環境。所以說,這兩者不是一個意義。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在陶然幼兒園,筆者看到,在孩子的活動室,到處都是他們親手畫的畫,還有自己拼的玩具和模型,幼兒園的張老師介紹說,這些模型都是孩子通過遊戲製作出來的,老師會給他們發材料,讓他們合作完成某一項工作,這樣既可以讓孩子發揮自己的特長還可以在合作中培養他們互相幫助的品德。

  陳寧園長說,這種教學模式叫分組學習,對孩子社交能力的培養也有很大影響。幼兒園的老師向筆者介紹,在幼兒園,孩子們更多的是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教師要通過活動的方式達到上課教學的目標,教師可以根據課題設置一些活動,這樣,孩子既有了經驗,也學到了知識。這是一種叫做充實增益活動的教學模式,這兩種模式都是專門針對超常兒童的。

  陳寧園長認為,當孩子通過活動形成良好的習慣時,學習習慣的養成也就水到渠成了。

  在八中少兒班,學生上課時也非常活躍。老師在上面講課經常會有同學大聲喊「老師,您講錯了!」接著就是同學和老師之間的討論。趙主任說:「老師在上課時要運用多種手段去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比如說,老師會讓他們自己進行小組討論等,一定要讓孩子有興趣去學,這些孩子大都個性很強,如果他不想學就一定會想辦法搗亂,對這些孩子來說,興趣才是他們最好的老師。」

  少兒班的學生要在四年內完成八年的課程,所以老師在授課時會打破這種初中高中的界限,重新構建知識體系,對此老師有專門的教學模式:「加速式學習」。趙主任認為,老師上課一定要掌握好節奏,有張有弛,比如說,把握好易難點的分散,讓孩子時刻有成就感,這樣他們也就喜歡學習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目前我國的超常兒童教育還處於萌芽階段,且對超常兒童的培養還沒有正式的法律規定。而在美國、加拿大、以色列、俄羅斯等國,相關法律制度與規章上都有針對超常兒童的專門規定。趙主任說:「我們可以借鑑一下印度對於超常兒童的培養方法,在印度,天才管理機構叫做『新黎明學校組織機構』,隸屬於人力資源部。學生一切生活費用都由中央政府負擔。1985年印度首次開辦兩所天才兒童學校,此後,學校逐年增加。印度有500多個區,除了泰米爾納杜邦外,每個區都有一所這樣的天才兒童學校。印度70%的人口在農村,農村兒童佔了青少年的大多數,不管家庭社會地位,保證農村天才兒童像城市兒童一樣獲得高質量的教育,充分挖掘他們的潛力,實現教育公平,這是印度政府開展天才兒童項目的初衷。天才學校對學生的選拔十分嚴格,每年2月在印度全國統一進行兩小時的考試,考試內容分為三部分,心理能力測試佔60%,語言佔20%,算術佔20%。」

  超常教育改革應引起重視

  趙主任認為,教育公平的真正含義是根據每個人與生俱來的素質去促進他們的最佳發展,每個人都是有差異的,所以教育應該給每個人均等的機會,不應該強迫他們去發展他們沒有的能力。對於社會上有人認為超常兒童教育可能會培養出一些「低能」兒童,趙主任反駁說:「會出現這種情況,正是因為沒有認識到超常兒童教育的本質是『因材施教』,包括『傷仲永』,還有魏永康退學、寧鉑出家,都是因為沒能尊重這些人本身的意願」。

  趙主任對現存的教育制度還提出了幾點自己的建議:首先希望超常兒童教育能夠引起有關行政機關的關注,對正在實行超常兒童教育的國家進行實地考察。對超常兒童的教育實施正確的引導和宣傳;其次,超常兒童作為和一般兒童有別的一個群體,最好有法律保障這些兒童的受教育權,這樣執行起來就會有法可依。

  其次,超常兒童研究是介於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交接的科學領域,他建議有更多的學者能夠對這門學科進行深入的研究,畢竟目前我國只有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超常兒童,研究力度遠遠小於發達國家。

  另外,趙主任認為社會上一些以贏利為目的,打著超常兒童教育的幌子的辦學機構,應受到嚴查。

  

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汪春)

相關焦點

  • 全面解讀超常兒童
    根據兒童心理學的研究,智能發展正常的1-3歲的嬰兒,對方位的辨別能力很差,3歲兒童一般能辨別上下,卻難於辨別前後、左右,他們的思維處於超常行動階段,掌握概念的深度和廣度很差,3歲以前的兒童掌握「3」這個數字就相當困難...《閱讀全文》   超常兒童心理結構模式   「在現行的中國教育體制下,普通教學大綱適合95%的兒童,剩下5%的兒童無法適應。
  • 心理所超常兒童研究中心組織開展超常兒童篩選工作
    5月3日,中國科學院心理學研究所「超常兒童研究中心」進行了新一輪的超常兒童篩選工作,旨在為開展超常兒童心理發展與教育實驗研究尋找合適的研究對象,從而為進一步探索他們的成長和發展規律提供可能。   自1978年心理所成立「中國超常兒童研究協作組」以來,協作組已在超常兒童的心理發展和教育培養方面開展了廣泛的科學研究:對數以千計的兒童作了調查,對數百名超常兒童做了個案分析,並對其中許多個案進行了長達30多年的追蹤研究;編制了具有較高信度和效度的鑑別超常兒童認知能力測驗和個性心理特徵的問卷;對超常與常態兒童的認知、記憶、思維(包括創造性思維)、觀察能力和個性特徵等各個方面進行了比較研究
  • 超常兒童心理學(第二版)
    曾任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發展心理研究室主任、超常兒童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超常兒 童研究協作組負貴人。從事發展心理和教育心理學研究40餘年,進行過兒童數概念發展,兒童自覺紀律性、道德品質形成,智力落後等研究。1978年以來,主 要從事超常兒童心理發展和教育研究,並曾主持與德國、美國及我國港臺地區兒童創造力等方面的跨文化研究。
  • 理科超常兒童的鑑別和選拔_超常教育論文_北京奧數網
    關鍵詞:超常兒童 資優 天才 超常教育 優才教育 鑑別選拔   新聞備忘:香港計劃重點培訓一千名智商在一百四十至一百六十,媲美微軟主席蓋茨、著名天文物理學家霍金等名人的超高智力高中學生以應對「人才荒」… [2001年5月大洋網訊]   超常教育的必要性和互補性   進入21世紀的中國必將面臨更多的機遇與挑戰,國際競爭關鍵是人才的競爭
  • 中國超常兒童專門教育機構今年秋季將首次招生
    中新網上海五月二十三日電(葉辰亮陳靜)記者近日獲悉,中國社科院心理研究所正聯手宋慶齡基金會籌建一所專門培養超常兒童的學校。有關人士表示,今年秋季該學校將首次招生。「二○○九上海教育論壇」昨日隆重舉行。
  • 超常兒童心理的個體差異性
    這表明,在實際的教育中,超常兒童會從老師的幫助和引導中獲得更多的發展,即超常兒童比普通兒童不僅具有更高的現有發展水平,而且具有更大「最近發展區」。這在客觀上要求,對於超常兒童的教育既要考慮現有的發展水平,又要考慮其「最近發展區」。只有教育者提供了一種與兒童最近發展區匹配的教育環境,才能實現將兒童的潛在發展水平轉化為現時的發展水平。
  • 早培班培養不出超常兒童
    昨日,北京市教委表示,對於部分學校以早培班名義組織考試、選拔超常兒童的情況,已責令學校停止招生。這是因為義務教育階段是以就近免試入學為原則的,類似選拔已違反相關政策。據悉,北京市2016年義務教育階段入學政策近期即將發布,會堅持就近免試入學原則。(《新京報》4月13日)  何謂早培班?
  • 一個天才兒童被「雞」廢了~天才的結局並不只有成功
    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是當時有名的數學家,他從斯坦福讀書回國後,楊振寧已經6歲了。楊武之很快就發現了楊振寧數學能力很強,而且學習上天賦異稟。擱到現在,家裡出了一個天才孩子,那趕緊請最好的老師輔導、跳級、參加各種競賽,早日上大學,早日成才。楊振
  • 超常兒童的教育及培養方法
    超常兒童一般思維特別活躍,他們思考的問題千奇百怪,遠遠超出了平常孩子的思考範圍。他們的提問量也許會比正常孩子多一倍甚至幾倍,家長應該每問必答,自己不知道的答案,不妨教給他尋找答案的方法,讓他自己去嘗試。  超常兒童一般具備以下特點:  具有高度的獨創性,並能使用優良而不平常的方法與觀念。
  • 【名師指導】神童--超常兒童如何定義
    超常兒童這個名稱是在1978年提出的。在2000多年前的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稱那些聰明異常的兒童為「金人」,是「稀有、珍貴」的意思。  19世紀中葉,英國心理學家高爾頓(F.Golton),通過對900位歷史名人家譜研究,於1869年發表了《遺傳的天才》一書,提出天才是由遺傳決定的觀點,影響相當深遠。
  • 新聞夜話:對超常兒童是否該進行特殊教育?
    導視一:  按3%的比例測算,中國14歲以下的超常兒童有500多萬  主持人:我知道有幾百個四五歲的孩子,現在都被他們家長帶領著來報這個班,你們在選拔的時候怎麼選拔呢?  陳寧:有一個孩子說出來的話,讓我真是覺得一驚,我說我怎麼沒發現  對超常兒童是不是應該進行特殊教育,中國超常兒童研究中心主任施建農研究員和北京陶然幼兒園陳寧園長接受《新聞夜話》專訪  施建農:我認為給超常兒童提供特殊的教育是有必要的  導語:  歡迎收看我們的節目,不久前,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在北京建立了它的超常兒童教育研究基地
  • 超常兒童教育的施行模式
    父母不要對超常兒童加以炫耀,超常兒童也不要有超人之感,否則會得到相反的結果。除了智力得到高度發展外,超常兒童還要注意品德的培養。  1. 彈性調整進度 ( Flexible Progression)  這類模式的定義是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所達到的水平與效率來訂定學生升讀什麼程度的班級,以怎樣的方法和速度來讓學生在學校的學習得到滿足。
  • 如何正確認識超常兒童?
    是的,天才就是天生具有某種才能的人,而且這種天分往往在他們兒童時期已經初見端倪,我們把那些極具天賦的兒童,稱為超常兒童。超常兒童指的是,在智力、創造力或特殊領域較同齡兒童具有高度發展能力和卓越表現力的兒童。那些領域包括數學、寫作、音樂、美術、運動、領導或組織等等。這些天賦,有些肉眼可見的,有些是需要挖掘的。
  • [牛孩攻略]家長如何培養智力超常的孩子
    摘要:超常兒童的智力發展迅速,吸收新知識快,與同齡人同步的學習往往不能滿足他們急劇增長的求   超常兒童的智力發展迅速,吸收新知識快,與同齡人同步的學習往往不能滿足他們急劇增長的求知需要,因此父母應該多給孩子提供學習和思考的機會,比如為他們補習高一級課程,讓他們涉獵更多更廣的書籍,如果條件許可,可以讓他和智商相當的孩子一起學習。  2、保護孩子的創造力。
  • 我國超常兒童教育的現狀和對策
    它一方面指這些兒童的非凡表現不完全是天生的,而是先天因素和後天教育培養兩者交互作用的結果;另一方面,超常兒童只是兒童群體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完全不同於兒童群體的獨立群體。「超常」一詞具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低常」、「常態」和「超常」構成了一個連續的整體。超常兒童是那些比總體平均水平高出兩個標準差的兒童。根據這個標準,一般來說,比總體平均成績高出兩個標準差的兒童佔總數的3%左右。
  • 超常兒童在學齡初期的一般特點
    超常兒童在學齡初期的一般特點是:求知慾望強,學習自覺,不僅記憶力強,特別是思維敏捷,有的形象思維能力發展突出,有的邏輯推理能力有相當高的發展。由於他們心理發展的水平較高,所以他們的學業成績往往大大超過同年齡兒童。他們往往在幼兒期就入學讀書,有的甚至連連跳級。   近年來,早期教育在國際和國內都受到普遍重視。
  • 超常兒童教育本質論及矛盾講解
    超常兒童教育矛盾  根據矛盾論的觀點,「任何運動形式,其內部包含著本身特殊的矛盾。這種特殊的矛盾,就構成一事物區別於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質。」  超常兒童教育矛盾就是超常兒童教育中所包含的特殊矛盾,是教育人員、教育措施、超常兒童之間構成的矛盾關係。
  • 揭秘北京八中的超常兒童班級教育(二)
    1.超常教育實驗班的教育效果  3.1學生的學業水平  從1985年創辦實驗班至今,已有十一屆348名平均年齡為14歲學生畢業。在參加國家統一的大學入學考式時,他們的成績超過了普通班18歲的高中畢業生。超常教育實驗班的畢業生全部升入大學,其中前四屆有96.8%,第五屆到第十屆100%升入清華、北大、中國科技大學等著名大學。
  • 胡衛委員:建議創建「超常兒童」特色學校,學生通過選拔入學
    中國青年網北京5月22日電(記者 李華錫)「當前國家的競爭,都把科技作為本輪戰略博弈的核心。這場角逐的關鍵人物,有大量曾經的『天才少年』,或者是『奇才』『怪才』,應作為『超常兒童』來教育。『超常』兒童,往往在某一方面有強烈興趣,出類拔萃,這些特殊人才必須用特殊的方式加以培養。」今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上海中華職教社副主任胡衛提交了《關於關注超常兒童培養,發展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的提案》,他建議:要創建專門培育「超常兒童」的「特色學校」;政府主管部門要把「超常」教育作為份內工作、重要工作。
  • 超常兒童的心理健康如何才能正確引導
    超常兒童是指在心智或者智商某一方面要遠遠高於正常人水平這類兒童在學校會顯得特別出眾,但有的會造成孤僻,不擅交談的缺陷。所以在對超常兒童進行引導時,一定不能給予太大的壓力。那麼超常兒童的心理健康如何才能正確引導呢?超常兒童的行為特徵主要有哪些?超常兒童的心理健康如何才能正確引導1、有些家長對超常兒童的教育,只重智育,忽視德育和體育,千方百計地發展兒童的智力,而不注重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