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指導】神童--超常兒童如何定義

2020-12-14 搜狐網

  超常兒童這個名稱是在1978年提出的。在2000多年前的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稱那些聰明異常的兒童為「金人」,是「稀有、珍貴」的意思。

  19世紀中葉,英國心理學家高爾頓(F.Golton),通過對900位歷史名人家譜研究,於1869年發表了《遺傳的天才》一書,提出天才是由遺傳決定的觀點,影響相當深遠。

20世紀初,美國心理學家特曼(L.M.Terman)首先使用智力測驗來鑑別天才兒童,把智商達到或超過140定為天才兒童的臨界線。從此開創了智商決定天才的紀元。

  中國心理學家使用「超常兒童」這個名稱是有以下的考量:1.超常兒童是相對常態兒童而言的,兩者具有共同性,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2.超常智能是指在教育和環境影響下發展起來的人的聰明才智,它不是天生的。3.超常智能是穩定的,但也是發展變化的。變化的情況取決於兒童所處社會環境提供的學習機會、教育條件、本人的個性特點以及主觀的努力等多種因素。4.超常兒童心理結構包括智力、才能和非智力個性特徵等方面。

  

(責任編輯:汪春)

相關焦點

  • 京城超常班裡的神童都去哪了?
    由高思教育首席教育專家阿蓮老師為您帶來《揭秘京城超常班,神童都去哪了?》升學講座!(詳情至文末查看) 當然是兩大名校公開選拔超常學生都在此時間段開始。 萬分之一的錄取率,兩輪以上的考核制度,硬核的娃爸娃媽,點燃了整個暑假。競爭如此激烈,但依舊讓家長和孩子前赴後繼的參加,畢竟這是進入頂尖學校為數不多的機會。 每年都有孩子被成功選入,那麼被選中的孩子到底有哪些特質?自己的孩子是否有「超常」的特質?
  • 中科院心理所施建農教授(博導)6月15日大型公益微課,精彩內容不能錯過:全面解析超常兒童,神童並非全靠天生!
    在我國學界,對「神童」的科學稱呼是「超常兒童」。    普通人雖然不能對「神童」進行科學的定義,但是,人們心目中還是有一個最樸素的認識:「非常聰明」、「有過人之處」、「人數極少」……    神童與上奧數班英語班有關係嗎    曾經,神童離普通人的家庭很遠。
  • 教育專家盧勤:智力超常的兒童,大多具備這幾個特徵,請自行對照
    如今已經為人父母,關於那個「神童」的夢想,只能放到我家孩子的身上了。「神童」也並非那麼神,如今有了專家的研究,把神童定義為「超常兒童」!我看過很多這方面的研究,其中有一個科學論文曾經這樣闡述,兒童發展潛能的預見性是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的!所以家長真該留心觀察。那智力超常的兒童有什麼特徵呢?
  • 超常兒童心理學(第二版)
    目錄   第一章 超常兒童研究概論   第一節 何謂超常兒童   第二節 從神童到超常兒童——概念的擴展   第三節 基本理論   第四節 研究的歷史和發展   第五節 研究和教育超常兒童的意義   第六節 研究超常兒童的方法
  • 早培班培養不出超常兒童
    據了解,早培班通常專為超常兒童定製課程,突出研修課程特色,對智力超常、在某方面有突出特長的兒童進行選拔培養。近年來,全國各地的超常兒童培養班大有燎原之勢。此番北京市教委單方面叫停早培班考試,「堅持就近入學原則」,用務實之舉扛起責任之大旗,此舉可圈可點。然而,「叫停」卻得不到家長的理解與支持,家長們感嘆現行學制太單一,期待為一些接受能力強的孩子提供更多培養通道。對於早培班的去留,莫衷一是。
  • 教育交流 |從「超常兒童教育」看因材施教,你的神童教對了嗎?
    如何教育「天才」,是全世界都在關注和探索的問題。下文是愛問教育與國內頂尖超常兒童研究專家施建農教授的對話,或許有助您更全面真實了解「天才」及「天才」教育。深度好文:2854字|4分鐘閱讀天賦兒童,通俗地說,就是神童,或天才。他們中的一部分,用學術術語來界定,就是超常兒童。怎麼界定超常兒童?超常兒童如何教育?是全社會關心的話題。
  • 科學研究打破對「神童」迷思:智力超常也需要努力
    參考消息網1月3日報導 外媒稱,要想成為所謂的「神童」,智商係數必須達到100以上。一項歷經45年的研究分析了從童年時期智商高於平均值的兒童在成長期以及在成年後的情況,打破了人們對於「神童」的普遍迷思。
  • 神童期盼中國式資優教育:智力超常不被擠壓
    智力超常也不能被擠壓  正因為沒有專門的法律規定,就給一些人提供了鑽空子的機會。  大多數培訓機構在忽悠家長時都打著「早期開發」的旗號,「『超常兒童』確實需要早期教育,但不是他們那種教育方法。」施建農說。
  • 神童培訓到底有用嗎? 至少97%的孩子是普通人
    在我國學界,對「神童」的科學稱呼是「超常兒童」。   普通人雖然不能對「神童」進行科學的定義,但是,人們心目中還是有一個最樸素的認識:「非常聰明」、「有過人之處」、「人數極少」……   神童與上奧數班英語班有關係嗎   曾經,神童離普通人的家庭很遠。
  • 教育專家:超常兒童大多具備這4個特徵,你家有沒有「天才」娃
    「神童」乍一聽上去,感覺離我們現實生活很遙遠,那似乎意味著這孩子是「天選之子」。但其實「神童」也並不神秘,被專家們稱之為超常兒童,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天才少年班也說明一件事兒,這樣的超常兒童是有一定數量的。
  • 新聞夜話:對超常兒童是否該進行特殊教育?
    主持人:那麼到底什麼樣的孩子才是超常兒童呢?  施建農:這個問題其實很多家長關心,我們也很難說,用一個特別簡單的描述說,這樣的孩子就是超常。  主持人:超常兒童是不是就是我們認為的天才,神童?  施建農:以前人們這麼說,但實際上我們覺得,超常兒童的概念應該更加廣泛一些,其實他可能涉及的類型比較多,以前傳統的觀念,愛說神童,超常,語言發展特別早啊,或者是計算能力特別強,往往跟學校的學習比較密切相關的,但實際上,現實中,因為我們都知道,人的才能他是多樣化的,潛能的發展也是多樣化的,那麼還有的,可能就認為看他孩子可能平常也不是特別愛說話,但是他默默無聞地在那搗鼓的玩藝,還是挺獨特的
  • 教育專家:超常兒童大多具備這4個特徵,你家有沒有「天才」娃
    「神童」乍一聽上去,感覺離我們現實生活很遙遠,那似乎意味著這孩子是「天選之子」。但其實「神童」也並不神秘,被專家們稱之為超常兒童,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天才少年班也說明一件事兒,這樣的超常兒童是有一定數量的。
  • 楊振寧:中國超常兒童是不幸的
    今天,那些非同一般的「小神童」們該如何被發現,並給予特殊的培養,仍然受到社會的關注——  一個「老師」在講臺上給大家上美術課,一個「老師」在給同學們發上課用的學習用品,另一個「老師」在一邊維持上課秩序,下課後,「老師」又把同學們的作業收上來……這是8月30日筆者在位於北京宣武區的幸福時光陶然幼兒園看到的一幕:三個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在當老師
  • 如何正確認識超常兒童?
    是的,天才就是天生具有某種才能的人,而且這種天分往往在他們兒童時期已經初見端倪,我們把那些極具天賦的兒童,稱為超常兒童。超常兒童指的是,在智力、創造力或特殊領域較同齡兒童具有高度發展能力和卓越表現力的兒童。那些領域包括數學、寫作、音樂、美術、運動、領導或組織等等。這些天賦,有些肉眼可見的,有些是需要挖掘的。
  • 我國超常兒童教育的現狀和對策
    關鍵詞:超常兒童;學校教育;家庭學校;個性化教育   20世紀初心理測驗興起以後,人們提出以智商(Io)作為定義「天才」兒童的標準。如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特孟認為「天才」兒童是那些智商超過140的兒童。我國大陸的心理學家首先於1978年提出了「超常兒童」(supemor- real children)術語。
  • 教育專家盧勤:「超常兒童」通常具備這幾個特點,家長要用心觀察
    「超常兒童」是指智力發育明顯超過一般同齡兒童或具有某種特殊才能的兒童,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神童、小天才。「超常兒童」既有共性更有個性,有些是對數字敏感、有些是藝術天賦過人,還有一些是文學方面遠超旁人。相信很多家長,更想知道自己家的寶寶能否成為超常兒童。科學研究表明,兒童發展潛能的預見性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降低的,家長們一定要留心觀察並及時加以培養以免埋沒自家的「小神童」。那就讓我們來看看超常兒童都有哪些共同點。敏敏之前觀看一個《小不點大能耐》這檔節目時,聽教育專家盧勤談過「超常兒童」的特點。
  • 超常兒童的心理健康如何才能正確引導
    超常兒童是指在心智或者智商某一方面要遠遠高於正常人水平這類兒童在學校會顯得特別出眾,但有的會造成孤僻,不擅交談的缺陷。所以在對超常兒童進行引導時,一定不能給予太大的壓力。那麼超常兒童的心理健康如何才能正確引導呢?超常兒童的行為特徵主要有哪些?超常兒童的心理健康如何才能正確引導1、有些家長對超常兒童的教育,只重智育,忽視德育和體育,千方百計地發展兒童的智力,而不注重全面發展。
  • 2歲就認識1000個漢字,這樣的「超常」兒童如何教育?
    有媽媽來信諮詢超常兒童的問題。她在信中說: 我家寶寶2歲5個月了。 他現在可以認識500~1000左右的漢字,認識1000以內的數字,能自己數1~100,能進行10以內的簡單加減法運算,會讀漢語拼音和國際音標,會說一些簡單的英語單詞。
  • 教育專家盧勤:「超常兒童」會具備3個特點,中一個也要抓緊培養
    「超常兒童」是指智力發育明顯超過同齡兒童或具有某一種特殊才藝的兒童,這類兒童就是我們常講的「小神童」、「天才寶寶」。如何判斷自家寶寶能否成為「超常兒童」?科學研究證明,3-6歲兒童發展規律是固定的,每個年齡段都會有不同的「超常」表現,父母要多加觀察並針對性地加以培養,以免埋沒自家的「小神童」。
  • 心理所超常兒童研究中心組織開展超常兒童篩選工作
    5月3日,中國科學院心理學研究所「超常兒童研究中心」進行了新一輪的超常兒童篩選工作,旨在為開展超常兒童心理發展與教育實驗研究尋找合適的研究對象,從而為進一步探索他們的成長和發展規律提供可能。   自1978年心理所成立「中國超常兒童研究協作組」以來,協作組已在超常兒童的心理發展和教育培養方面開展了廣泛的科學研究:對數以千計的兒童作了調查,對數百名超常兒童做了個案分析,並對其中許多個案進行了長達30多年的追蹤研究;編制了具有較高信度和效度的鑑別超常兒童認知能力測驗和個性心理特徵的問卷;對超常與常態兒童的認知、記憶、思維(包括創造性思維)、觀察能力和個性特徵等各個方面進行了比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