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正式命名到戰略發布,佛山一環創新圈的極核———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吸引了全城的目光,桂城三山新城就在「三龍灣」核心區,等待著這個代表佛山最高規划水的平臺在此全面爆發。
毫無疑問,無論是三山還是三龍灣,最大的先天優勢就是緊鄰廣州南站,而根據統計,廣州南站的到發旅客量,從2 0 10年的966萬人次,增至2017年的1.35億人次,增幅近14倍,居全國高鐵站首位。正如廣東省城鄉規劃院總工程師馬向明所說:「南站是廣州連接香港、深圳兩個國際城市的頂級樞紐,有這個地位在,發展起來是必然的,無非只是早一點晚一點罷了,時候到了,一切水到渠成。」
桂城三山新城已經為此做好準備:定位戰略科技創新平臺的首批四家省實驗室之一「季華實驗室」落子三山,粵港澳高端服務示範區吸納港澳資源,還有那文翰湖公園所依託的完備基礎設施。灣區時代,這片面積僅23 .8平方公裡的區域,將成為全市現代都市產業的示範區、創新資源集聚和交流的新樞紐,從而釋放出更多科技創新能量,成為佛山在灣區時代最耀眼的一張名片。
科創新星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坐在文翰湖公園的樹蔭下,湖水倒映著一片綠意盎然,遠處常能看到進入廣州南站的高鐵,在一片高樓之間呼嘯而過,三山新城已經有了一個現代化綜合型城市的雛形。
5月11日,廣深港高鐵開始跨境試運行,預計今年9月正式通車。屆時從廣州南站到深圳只需40分鐘,到香港西九龍僅48分鐘。香港-深圳-桂城的一小時生活圈,已經進入百日倒計時。
毫無疑問,香港和深圳將是粵港澳大灣區規劃中的重要核心,優越的交通區位,讓三山在承接港澳資源、對接廣深科技創新走廊溢出效應上具備了天然的優勢,這也將是在新一輪灣區發展中有了最寬闊的「能量通道」。
2015年初,南海區作出在三山新城打造「粵港澳合作高端服務示範區」的戰略部署,隨後,更獲批成為首批廣東省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示範基地之一。三山對接港澳高端服務業資源的布局和決心也日益顯現。到2016年,三山新城被納入南海區打造全球創客新都市核心區和啟動區,面向全球集聚創新資源的產業定位也正式浮出水面。
作為南海創新中軸的起點,三山新城這顆「科創新星」冉冉升起,相關創新創業高端要素正在三山新城不斷匯聚。至今,三山新城已引入重點項目40多個,計劃投資總額超258億元,累計完成投資超165億元,建成產業載體逾40萬平方米,1000套人才公寓投入使用。豐樹國際創智園和三山科創中心兩大產業載體已先行啟用,智能移動搬運機器人、香港中文大學團隊、高分子智能化製造裝備項目等一大批高品質創業團隊入駐。AIE常春藤國際幼兒園、美倫國際學校、南海外國語學校等教育配套強勢進駐,整個片區的配套日益完善。
季華實驗室落子三山科創基因打造「創新龍頭」
在優質創新要素加速集聚的同時,三山這顆「科創新星」有了更大的躍升機遇。今年1月16日,「一環創新圈」戰略規劃在佛山市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上正式公布,提出在毗鄰廣州南站的禪城、南海、順德接壤區域,以超前理念、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禪南順(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打造佛山創新龍頭和創新極核。三山新城,正位於「三龍灣」核心區。
不到1個月後,作為廣東首批四家省實驗室之一的佛山先進位造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初步選址三山文翰湖畔。4月舉行的全市科技創新大會上,佛山市委副書記、市長朱偉透露了這個戰略科技創新平臺的規劃。
落子三山的季華實驗室規劃建設總面積約1000畝,其中研究中心、分析檢測中心、生活配套中心等共220畝,遠期規劃產業化基地超過700畝。實驗室將以國家實驗室為目標,立足佛山、紮根廣東、支撐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國內一流、國際高端的戰略科技創新平臺。按照規劃,佛山市委、市政府在經費保障上,從2018-2022年,市、區兩級財政每年共投入不少於10億元、共計55億元用於實驗室建設發展;2022-2031年,在實驗室成熟階段,調動包括社會資金在內不少於100億元支持科研成果產業化。
事實上,季華實驗室選址三山,是省、市對於南海雄厚的製造業根基和三山科創氛圍的認可。而可以預見的是,依託於季華實驗室對創新資源的帶動,三山新城將站上了創新極核的龍頭位置。
據了解,目前桂城正在草擬《桂城建設創新集聚區核心區三年行動計劃》,從定位、龍頭、空間、主體、平臺等方面,全面對接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和廣深科創走廊,將桂城打造成一環創新圈中最重要的創新高地。其中,環文翰湖科創小鎮和怡海湖科創產業帶是兩個重要的突破口。
其中,環文翰湖科創小鎮將利用村級工業園升級的土地資源,整合周邊區域的科創項目,打造以文翰湖公園為核心的約2000畝產業承載區,現已明確「1+5」空間規劃,「1」是以省實驗室為產業標杆和龍頭,促進基礎研究、技術開發應用與佛山本地製造業相融合;「5」是指規劃高端服務產業區、產業加速器、科技創新孵化器、科技創意設計小鎮、生活配套國際社區等5大片區,以此建設面向國際一流科創資源的粵港澳合作高端服務示範區,集聚科技創新、總部經濟產業。目前ER E產業集群、印刷電子及納米材料等8大科創項目已確定落戶。
與港澳聯動對接全球創新資源
6月12日至14日,首屆香港中文大學佛山南海創業營在三山新城舉辦,來自香港中文大學Pi-Centre的碩士、博士、博士後25人考察團重點考察了南海區的創新創業環境、行業趨勢、生活環境等,並通過創業主題研討會、創業項目路演等活動與政、企深入交流。
瞄準港澳的創新資源是三山新城產業謀劃的新路徑。如今,粵港澳科技展示交流中心建成開放,三山粵港澳青年創業社區入選南海區科技孵化器培育單位,並與香港、澳門高校進行合作,對標港澳創新創業項目引進,為青年人創新創業提供便利條件。
三山新城直接對接廣深科創走廊的廣州南站節點,是佛山創新平臺體系中價值重大的區域。「三山新城將搭上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這個平臺的快車,實現創新資源密集、創新人才聚集、創新成果富集。」南海區委常委、桂城街道黨工委書記張敬文表示,三山新城正全力推進科技創新項目,主動對接廣深科技創新走廊,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創新集聚區。
圍繞高端創新集聚區,緊盯科技創新集聚,一大批高端產業項目平臺陸續落地三山。已經建成豐樹國際創智園、三山科創中心兩個超大型科創產業載體群,吸引了南華儀器、星聯科技、寶索機械、廣特電氣等科創龍頭民企建設總部和基地。新加坡豐樹國際創智園項目定位為高標準現代科技商務產業園,物業銷售超六成;南海三山科創中心項目打造企業總部經濟,已引進了英威達(IN VISTA,3月底籤約)、盛訊達(移動互娛科創中心項目)等多家知名國內外行業龍頭。據統計,上述兩大產業載體2017年成功引進來自上海、深圳、廣州等地的50多家企業,涵蓋上市公司、高新技術企業以及行業龍頭企業,科創產業形成了規模集聚效應。目前,三山新城正在全力推進八大創新項目,包括ER E產業集群孵化基地、新型印刷電子及納米材料項目、安齒生物科技項目、南海黑格(國際)3D列印研發智造基地、生活用紙智能裝備研發孵化基地等。
今年4月底,市委常委、南海區委書記黃志豪在三山新城現場調研強調,要把桂城千燈湖—三山新城片區打造成為「城市形態升級的示範、產業升級的示範、生態建設的示範、安全發展的示範、黨建引領的示範」。
如今,走進三山新城,所見的是一座現代生態科技濱水之城正拔地而起,「兩山一湖一島」構建三山城市景觀軸線,讓這座三龍灣的「創新龍頭」煥發出勃勃生機。未來,三山還將承載著建設國際高端、國內一流的生態宜居創新發展區、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增長極、踐行新發展理念的示範區等灣區時代的使命。
文:關婉靈 杜建新 圖:鄭仲
製版:黃亞嵐 張博 秦海英 劉蔡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