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還小」,教育孩子千萬別說這句話,有壞習慣的孩子該打就打

2020-09-05 懷上了

有句流行的話叫做「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意思就是從孩子小時候的表現,就可以看出他長大以後的行為和狀態。這可不是誇張,而是有科學依據的,因為一個人性格和人格的形成,正是在他的幼兒時期。所以教育孩子要趁早,而且是越早越好,錯過童年的教育機會, 可能就要後悔一輩子了。

幾個月前,表叔21歲的兒子輝輝因為打架鬧事被派出所拘留,雖然沒有留下案底,卻差一點被學校給開除了。表叔表嬸知道後,又擔心又傷心,更後悔沒把兒子給教育好,年近八十的姨姥姥和姨姥爺也都氣出了病來。

其實輝輝鬧出這麼大的事,並不太出人意料,他打小就是脾氣壞又會搞事的主,小時候是熊孩子,稍微長大一點就是禍害精,親戚裡沒多少人是不嫌他的。

可他是三代單傳,在家裡受盡了寵愛,從小到大,沒經歷過一點委屈。但凡犯下什麼錯誤,父母和爺爺奶奶以及姑姑們都會以「孩子還小」來推搪,有時候父母也會說回去教訓他,但幾乎沒有一次是照做的。

就這樣,輝輝在一眾長輩的縱容下越來越放肆,小學時就因打架鬧事被班主任批評過多次,到了初中高中,就更是無法無天,可這時候,表叔表嬸想管卻管不住了,這一次更是鬧到了派出所,再這麼下去,總有一天要踏上不歸路。可身為父母的表叔表嬸,除了眼睜睜看著兒子越陷越深,卻根本沒有別的辦法。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教育孩子要趁早,4歲的時候跟你鬧,大不了就是在地上打滾,可等到他14歲,就有可能離家出走,甚至自殘自殺,到那時候,父母還拿什麼來管教他呢?

類似這樣的慘痛教訓,可以說是屢見不鮮了,表叔的兒子輝輝,就是典型的一例。

孩子還小?這話千萬別說,有這些壞習慣的孩子就要及時管教

1.試圖威脅父母來達成目的
劉備臨終前告誡兒子:勿以惡小而為之。沒有誰生下來就是罪犯,所有罪大惡極之人,都是從小時候一步步積累出壞習慣,並最終釀成大禍的。所以對於孩子的一些出格行為,父母千萬不能輕視甚至忽視,而應該及時管教。

比如孩子用威脅的語氣對父母說話,以圖達成某種目的,這種行為就是不能縱容的,一定要編排過來,哪怕他想要達成的目的極其微小,也不能讓他以這種方式得逞。

2.不尊重別人,尤其是不尊重長輩
現在很多孩子在家裡就是小皇帝小公主的待遇,對待父母還好一些,對待隔一輩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人,就仿佛喝喚下人一般,而老人們愛孫心切,不但不在乎,反而還迎合。

這就助長一些孩子養成了不尊重人的習慣,久而久之,就會讓他變得自私蠻橫情商低,日後走上社會, 也必然會處處碰壁。有這種習慣的孩子,也是要及時糾正過來的。

3.一不高興就亂發脾氣
有的孩子脾氣特別大,只要不合自己的心意就跺腳發脾氣,有的甚至亂摔東西。孩子的這種行為,也是需要家長及時幹涉並制止的,因為這說明孩子不懂如何管理情緒,也不懂得用更合理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家長一旦縱容,就只會讓孩子變得以自我為中心,不顧他人感受,從而對他的成長造成巨大阻礙。

3~6歲是人生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在這段時間裡,孩子的性格逐漸形成並定格,成年之後的很多問題,都可以從這段成長經歷中找到答案。

所以父母一定要趁早管教,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拿「孩子還小」這種話來推諉,因為只要你錯過機會,孩子的一生可能就盡毀了。

教育3~6歲的孩子,父母需要抓住兩條核心要領

1.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3~6歲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規矩。此時的他們,還沒有深刻的底線意識和規則意識,但叛逆心理並不算強,對於父母的管教也還能聽得進去。所以要趁著這段時間給孩子立規矩,設底線,在大的方向上把握孩子的人生道路。

2. 平等交流,尊重孩子的人格
第二條要領,就是父母要把孩子當成一個平等的交流對象來看待,而不應單純視孩子為自己的附屬物。只有讓孩子覺得受到了足夠的尊重,父母的管教才能更有效果。否則的話,要麼激發出孩子的叛逆心理,要麼就是孩子被徹底馴服,這都不是什麼好的結果。

有的孩子雖然頑劣,但趁著小的時候管教,卻還不失為晚。希望每一位父母都不要縱容自己的孩子,當他有壞習慣時,該打就打,所謂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只要父母肯做,就還有拯救孩子的可能。

相關焦點

  • 千萬別動手打孩子,用這5句話就可以了
    導讀:千萬別動手打孩子,用這5句話就可以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千萬別動手打孩子,用這5句話就可以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長大後「不孝」的孩子,從小就愛說這3句話,父母別手軟該打就打
    ,只不過張女士過於溺愛孩子的關係,總是以孩子還小的藉口讓周圍的大人也忍讓孩子的無禮行為,但是這樣的行為無疑助長了孩子"囂張"的氣焰。而張女士的孩子,顯然已經有這樣的跡象了,因此,如果孩子如果從小就愛說這三句話,那麼家長就別手軟,該打就打,那麼在這裡家長不妨了解一下到底是哪三句話。
  • 什麼情況下可以打孩子?李玫瑾:孩子有這4個行為,該打就得打
    李玫瑾是我國著名的育兒專家,近幾年,她的育兒講座火遍全網,得到了很多家長的認同和讚揚,前一段時間,李玫瑾表示,教育孩子一定要先重視性格和習慣,後重視學習成績。現在有很多的家長,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開始管!
  • 孩子「該打就打」?《圓桌派》李玫瑾關於懲罰的解釋
    於是,家長連忙在業主群裡鄭重向鄰居們道歉,反思自己平時沒有對孩子進行高空拋物危險性的教育,同時,還曬出了暴打孩子的照片!對於熊孩子的行為,這一次罕見地,沒有看到有人說,不能打孩子,要好好教育。反而有很多人支持父母的行為,孩子該打就要打,不打他,以後還不知道做出什麼事。
  • 孩子到底該不該打?打是為了孩子,還是大人憤怒情緒的宣洩?
    孩子到底該不該打?上周在寶媽群裡,看到大家在熱烈的討論「孩子要不要打」的問題,不過也是眾說紛紜,看起來各有各的道理。有人說,孩子不能慣,該打還得打。有人說,我家是個女兒,捨不得打。有人說,棍棒教育不是上個世紀的教育理念嗎?還有人在用嗎?還有人說,對於打不打孩子這事,我持中立態度,既不支持也不反對。這一直是個比較有爭議的話題,我思考了一下,發出了這樣一句話:「除非孩子的行為危及到了自身或者其他人的人身安全,否則不建議用打孩子的方式教育孩子。」
  • 孩子出現這4種行為別慣著,該打就打,不打將來就晚了
    孩子出現這4種行為別慣著,該打就打,不打將來就晚了&34;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是不是感覺特別熟悉,在生活中,太多這樣的&34;孩子了。現在很多家長都把孩子當成寶。特別是家裡只有一個小孩的時候,就覺得應該要慣著,寵著,滿足他們所有的要求。很多時候家長覺得孩子還小,不應該對孩子教導太多,就任由孩子放縱,但這些家長們並沒有意識到,孩子長大後的壞習慣往往還是來自於小時候的驕縱。
  • 李玫瑾教授:孩子身上有這4個「行為」,家長該打就得打,不能慣
    這句話非常有道理,要知道孩子的成長和父母脫不了干係,如果父母不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任由孩子欺負同學,那麼他們的孩子在學校也不會受到同學的歡迎和喜歡。更重要的是,3歲看大7歲看老,如果父母在該給孩子扎針的年齡卻給孩子吃糖,只會養廢孩子。說到這,不免想起上周帶孩子吃兒童餐發生的一件事。
  • 李玫瑾教授:孩子「該打就要打」?關於懲罰的解釋。
    於是,家長連忙在業主群裡鄭重向鄰居們道歉,反思自己平時沒有對孩子進行高空拋物危險性的教育,同時,還曬出了暴打孩子的照片!反而有很多人支持父母的行為,孩子該打就要打,不打他,以後還不知道做出什麼事。 02 一位資深的教師在多年的教育中發現了一個問題。
  • 孩子不能打?李玫瑾:孩子存在這三種習慣就得打,家長可別心軟
    如果說生活當中最讓我們無法接受的事情是什麼,那肯定就是孩子不聽話了。現如今孩子都是嬌生慣養的,我們根本無法了解到孩子不聽話時,該用怎樣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李先生教育孩子一向都是特別嚴格,可是孩子還總是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犯錯。最近孩子把學校裡的窗戶打碎了,並且還跟同學大打了一架,因此被找到家長。李先生很早以前就告訴過孩子,在學校一定要保持著乖乖的樣子,不要總是給自己惹事。
  • 教育孩子 該打的時候不打就是害了他
    一天去逛超市,看見媽媽帶著一個3歲左右的男孩子,媽媽在挑選水果,小孩子可能覺得無聊就去玩水果,這個摸摸,那個丟一丟,最後地上撒了一地的大棗,服務員有點生氣了,就過來跟孩子的媽媽理論,說讓她看好小孩,沒想到不說還好,一說,媽媽還來氣了,說孩子還小,不懂事,把棗子撿起來就是,和服務員還吵起來了,自始至終我只聽見她和孩子說過這麼一句:「兒子,以後不要丟棗子了」。
  • 孩子「該打就要打」?李玫瑾關於懲罰的解釋,是聽過的最好的答案!
    於是,家長連忙在業主群裡鄭重向鄰居們道歉,反思自己平時沒有對孩子進行高空拋物危險性的教育,同時,還曬出了暴打孩子的照片!對於熊孩子的行為,這一次罕見地,沒有看到有人說,不能打孩子,要好好教育。反而有很多人支持父母的行為,孩子該打就要打,不打他,以後還不知道做出什麼事。
  • 孩子被打後,父母別對孩子說這「3句話」,會讓孩子更「懦弱」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如果孩子被人打了,父母肯定是非常生氣的,同時也會責怪自己的孩子沒本事。想必這樣的父母不在少數,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打,覺得孩子太不爭氣,怎麼就不知道還手再打回來呢?但在這個時候責怪孩子,只會讓孩子更加脆弱,因此父母一定要清楚,在孩子被打後,以下三句話千萬不能說出口。
  • 李玫瑾:教育孩子該打就要打?關於懲罰,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孩子能打嗎?那要看情況以前的孩子,都是想打就打的,無論是老師,還是父母,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最常用,也是最簡單的做法,那就是把孩子揍一頓了。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變得打不得了,甚至,打孩子還變得犯法了。那麼,哪些情況下我們是可以通過打孩子來教育孩子的呢?
  • 什麼情況下可以打孩子?李玫瑾:孩子有這4種行為,該打就得打
    3-6歲是孩子習慣養成的好時期,這個時候引導孩子是簡單的時期,也是最聽父母話的時候,就要早點教會孩子怎麼做人,該怎麼與別人相處才是最重要的。「孩子出現這四種情況,家長就要及時糾正,該打的時候就打,不要下不了手,不然後果不可設想。」這是李玫瑾在做專訪的時候講過的一個論點。
  • 李玫瑾坦言:發現孩子有這4種舉止,該打就打!教育孩子從小開始
    有效的教育是先嚴後松,無效的教育是先松後嚴。李玫瑾教授在談到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弊端時,曾講道:人在早年,吃的苦越多,他的承受力越好,尤其是家有兒子的,千萬不要百依百順,很多逆子都是寵出來的。我認識一位朋友,朋友的孩子脾氣非常差,一有不順著他心意的事情就開始大吵大鬧,她總覺得孩子還小,長大以後自然就改正了,也沒有忍心管束孩子的行為,一家人對這個孩子也是十分的溺愛。
  • 「不打孩子」這句話跟「快樂學習」一樣嗎?
    「不打孩子」這句話跟「快樂學習」一樣,已經被有些人曲解了。曲解之後,「不打孩子「變成了「放任不管教」,「快樂學習」變成了「不學無術天天玩」。「快樂學習」是努力讓孩子學得有趣,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快樂。「不打孩子」是去用別的更文明的方式教育孩子。要做到真正的「快樂學習」和「不打孩子」其實不簡單。要求老師和家長用愛去構建起良性的親子和師生關係,用耐心和智慧去對話溝通,教孩子遇事不是揮拳頭,而是想辦法。「打孩子」恰恰是最簡單最懶惰的方式。
  • 孩子犯錯該不該打?如果打孩子該怎麼打?
    羊羊老師原創首發,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對於該不該打這個問題很多人處於一邊倒的理論,覺得該打的人會認為犯了錯就該打,否則孩子記不住。覺得不該打的人認為打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打反而會讓孩子認為暴力可以解決問題。
  • 為什麼說孩子該打就要打?教育專家給出最正的答案
    講到該不該打孩子這件事,相信大部分家長都很迷茫。為此也專門趁著空閒時間,和一些做父母的聊了這個問題。反對方:不應該打,孩子還小,還沒有明確的對錯概念,打他,不如用更溫柔的方式讓他明白應該怎麼做!聽起來好像都有道理,那麼到底該不該打呢?
  • 南懷瑾:教育孩子們該打還是不該打?
    那麼究竟什麼是教育?怎樣的教育方法更適合現如今的時代?對此,南懷瑾老師也曾提出疑問,教育孩子究竟該打還是不該打?縱觀歷史長河華夏五千年文明,我國的教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學校教育形態的誕生早在四千年前的夏代,那時還只是簡單的教習射御、傳授書數罷了。而最早的私塾教育則是由至聖先師孔子向弟子們傳授知識所開創。
  • 孩子「該打就要打」?李玫瑾關於懲罰的解釋,是聽過最好的答案
    對於熊孩子的行為,這一次罕見地,沒有看到有人說,不能打孩子,要好好教育。反而有很多人支持父母的行為,孩子該打就要打,不打他,以後還不知道做出什麼事。孩子打父母的行為,是孩子的問題,但歸根結底,是父母的問題,他們讓孩子從小失去了敬畏感,不知道什麼叫做怕,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家成了隨意發洩情緒的地方,而父母的縱容,導致了孩子一系列的問題,只能說,這是父母教育的失敗品,教育中,有愛有畏才有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