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宋夾城體育休閒公園。 崔佳明 攝
中新網南京12月1日電 (記者 崔佳明)綠楊城郭新揚州,增加城市「綠」量,提高城市品質,讓市民走進開放式公園,享受綠色生活。1日,《揚州市公園條例》正式實施,這是江蘇省首部關於開放式公園的立法。當日,揚州舉行33個開放式公園集中開園和20個開放式公園集中開工儀式。至目前,揚州全市已建成並對外開放各級各類開放式公園261個,形成了「園在城中,城在園中,城園一體」的綠地格局。
圖為花都匯生態公園。 崔佳明 攝
揚州,是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作為一座通史式的城市,揚州的風物繁華,在古人「煙花三月下揚州」、「二十四橋明月夜」等詩篇中被反覆歌詠。當地的主政者和他的同事們對揚州的優勢很清楚:「二千五百年歷史的文化底蘊是揚州的城市之魂、城市之根。」在現代化城市建設的進程中,古城揚州依託其文化、生態兩大優勢,從容前行。
近年來,揚州大力推進具有揚州特色的城市公園體系建設,把最好的地方拿出來建設供市民休閒健身的綠色活動區域,這些公園雖然大小不一,但基本涵蓋生態、體育、休閒元素,為市民創造生態福利,每一個公園的建成開放都贏得了百姓發自內心的「點讚」。據揚州市政府官員介紹,今年揚州全面完成生態體育休閒公園體系「111」工程:10個1平方公裡以上生態體育休閒公園、100個社區公園、1000個農村「五個一」健身廣場。同時,進一步完善老城區的公園體系,以居民舒適步行距離為服務半徑,步行3到5分鐘、半徑約180米,已累計建成50個「口袋公園」。由此可見,揚州推進城市公園體系建設,建開放式公園,就是給後人留下發展空間,促進城市精明增長和可持續發展。
圖為新建成的「三灣城市公園」美景如畫。 崔佳明 攝
當前,揚州正在從城市公園邁向公園城市,《揚州市公園條例》(簡稱《條例》)的頒布實施可謂適逢其時。《條例》明確公園體系發展和保護專項規劃經市政府批准後,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變更;確需變更的,公園數量和面積不得減少。揚州市人大常委會立法處負責人說,《條例》把公園體系建設納入城市建設的總體規劃中,並使之制度化、法制化。《條例》最突出的亮點是規定公園數量和面積不得減少。
公園建設不僅是錦上添花,更是滿足百姓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位於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核心地帶的宋夾城,是揚州建成的第一個體育休閒公園,開園三年多來,累計接待市民和遊客超過600萬人次,成為有口皆碑的「城市客廳」。每天眾多揚州市民走進宋夾城體育休閒公園,散散步,談談心,說說一天的工作。這裡,無論是長達兩公裡的健身步道,還是籃球場、足球場,綠色的公園裡穿梭著眾多健身運動者的身影,一幅幸福和諧的生動畫卷散發出活力四射的獨特城市魅力。
這些開放式公園就像集中展示城市的一個窗口,傳達出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蘊、精神氣質和品味追求。中共揚州市委書記謝正義表示,只有開放的公共空間才是屬於全體市民的空間,才是留給子孫後代的財富。「我們要把建設更多、更開敞、更均衡布局的公共空間作為新的歷史條件下古城揚州最鮮明的新特色,大力實施公園體系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公共空間生態、景觀、體育休閒、交流、安全的多重需要,使之成為錨固城市形態、提升城市價值、留給年輕一代成長記憶的歷史性工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