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高考作文探討"人與自然" 揚州生態文明成最好素材
高考作文「探險者與蝴蝶」
探討「人與自然」和諧關係
今年江蘇高考作文為材料作文,題目是:一群探險者去山洞探險,進入後點燃蠟燭,發現有一群蝴蝶,於是退出去了。過了一段時間,探險者們再次進入,卻發現蝴蝶飛到山洞深處了。要求考生根據一點點細微的變化,自定主題。
教育專家分析:該題目以樸素的故事,不起眼的細節,展示出了人文大愛與生態情懷。圍繞人與自然的關係,探討人與自然怎樣和諧相處,很符合社會大力倡導的環保理念,這個作文題很有思想,很有深度,而且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破 題
揚州人的生態文明「足印」
恰是「人與自然」最好素材
新世紀以來,揚州在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戰略構想的宣紙上落筆成畫:古城與新區和諧共生,藍天碧水與城市神韻和諧相應,保護與建設完美兼顧,先後榮膺國家園林城市、聯合國人居獎、國家森林城市等一系列稱號。一塊塊「金字招牌」,鐫刻著揚州人踐行生態文明的清晰足印。綠色揚州的精緻、秀美,恰是「人與自然關係」的最好素材。
答 題
一條鐵律
「永久性綠地」呵護城市「綠肺」
變:城市飛速發展日新月異
不變:揚州人護綠愛綠的執著
蜀岡西峰生態公園,每到節假日,人們便來到這裡踏青、嬉戲,沐浴著陽光,欣賞鳥語花香,親近自然,無比愜意。在揚城,推窗見綠,居民出門5分鐘路程,就能擁有一個綠地空間,這離不開一座城市對綠色的執著追求。特別是2007年10月,揚州市人大常委會在全省率先制定永久性綠地保護制度,要求市政府每兩年至三年提請審議確定一批永久性保護綠地。目前,已有蜀岡西峰生態公園、萬花園、筆架山景區等20多塊綠地得到永久保護。
近年來,揚州城市飛速發展,城市面貌日新月異,但保護城市綠肺卻是一條「鐵律」。去年我市因為要開工建設新萬福路和西部客運樞紐中心,項目建設涉及3塊永久性綠地調整,提請市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後,方獲準實施。我市對永久性綠地的調整堅持三項原則:堅持公益項目調整原則、先調整後佔用原則和佔補平衡原則。通過這次調整,揚州永久性綠地面積變大了,不變的,是揚州人護綠愛綠的執著。
一枚「生態勳章」
出門見綠是百姓「生態福利」
大:一座城市擁抱森林,創成國家森林城市
小:居民修築私家園林,展示生態宜居豪情
2011年,揚州榮獲「國家森林城市」稱號,這是評價一個城市綠化成績的最高榮譽,最能反映城市生態建設整體水平,恰如一枚掛在千年古城揚州胸前的「生態勳章」。
近年來,揚州大力開展植樹造林、退耕還林活動,以更大的力度推進「綠楊城郭」建設工程,保持每年新增城市綠化面積100萬平方米以上,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政府把森林當作城市的「綠色銀行」,把綠地、樹林、花木作為城市的品質標誌,如今市區人均19平米公園綠地,這就相當於我們每個居民都有一個「綠色客廳」。今年,揚州市還將建6個「生態中心」,出門見綠,這是政府為老百姓創造的最大生態福利。
一座城市在追求綠色生態的人文環境,也感染帶動了城市裡的居民。位於東關街167號的私家園林「祥廬」,成功地把城市園林與鄉村野趣融合在了一起。今年春天,園主人杜祥開自費20萬元修繕「祥廬」,增加了不少揚州特色建築,提升景觀效果和建築特色。如今,古城揚州,越來越多的居民追求建築私家園林,成為一座城市追求生態宜居生活的微縮樣本。
一群候鳥
見證揚州生態變美環境友好
退:退二進三、退城進園,從源頭上減少汙染
進:生態越來越好,越來越多的候鳥揚州安家
每天早上,退休職工胡家駒幾乎都會買10來個饅頭,到瘦西湖投餵野鴨,這一習慣堅持七年之久。「七八年前,4隻野鴨來到瘦西湖安家落戶,繁衍後代,現在已經有120多隻了。」這位「鴨司令」,對瘦西湖的水鳥變化變遷了如指掌。
胡家駒是攝影發燒友,最喜歡拍鳥,他說,瘦西湖應該是揚州生態環境最好的地方了,10年前的冬天來抓拍候鳥,經常奔忙一天,也拍不到一張滿意的照片。如今,只要你有隻上手的數位相機,花得起工夫守候,就不會拍不到漂亮的鳥兒。環境好了,來這裡安家的候鳥越來越多,鳥兒才願意和人類做朋友。
瘦西湖見證了揚州園林之美,更見證了揚州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活水工程從根本上改善了瘦西湖水系的水質和揚州城區的水環境,與「引水入湖」工程同時進行的,是揚州「壯志斷腕式」的水體整治。揚州人利用中德「生態城市規劃與管理」技術合作項目的契機,引入國外先進的環保理念;大力推進城區企業「退二進三」、「退城進園」,全面實施城區生活汙水截留,從源頭上減少汙染,並採用生態技術、工程技術進行疏浚清淤,為揚州迎來天藍水碧樹綠城美的城市新景象。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