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給年輕人「打雞血」,是造成人們不確定感的根源

2021-02-08 九霄心理

給年輕人「畫餅」「打雞血」,是造成人們不確定感的根源。

有這樣一個客觀事實:絕大部分人的一生都將碌碌無為,並且不會對世界產生任何影響。當下許多年輕人產生了這樣一種想法:總是幻想著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然後自己的人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不管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還是企業文化,似乎都在告訴你:只要你足夠努力、足夠勤奮,你就會取得成功,你的人生就會發生重大轉折。不斷地給年輕人「畫餅」「打雞血」,只會在他們還不夠成熟的時候,起到一點點作用。等到他們意識到這些都是謊言時,就會對未來產生不確定感。

年輕人不確定感的表現

什麼都想做,什麼都做不好

年輕人執迷於對成功的執念,就會無法認清自己真正需要什麼。他們一心想著能夠出人頭地,讓別人羨慕、瞧得起自己。他們單純地想要別人高看自己一眼,所以什麼都想做。但是他們卻什麼都做不好,因為他們並不具備相應的勝任力。他們只是單純地看到,別人這樣做成功了,於是自己也想要照搬照抄。年輕人內心浮躁的原因就是,不能夠專注於自己所喜歡的、所擅長的領域,紮根下去。他們擔心身邊的朋友超過自己,擔心被身邊的朋友瞧不起,所以總是病態般地追求成功。

害怕別人說自己不夠努力、不夠拼

每個人的生活目的是不一樣的,應該有多努力、有多拼,歸根結底應該自己說了算。但是在大家都在盲目追求成功的路上,人們逐漸迷失了自我,越來越擔心別人說自己不夠努力、不夠拼。你是否努力、是否夠拼,歸根結底是為了你自己,與他人無關。如果你因為擔心別人嘲笑你不夠努力、不夠拼,那你就中了別人的圈套,到最後「為他人作嫁衣裳」。想明白你要什麼,想明白你以何種方式面對自己,面對未來,就不會被他人牽著鼻子走。不確定感,歸根結底是不確定自己要不要盲目從眾而已。

對目標產生懷疑

不管父母多麼殷切期盼,不管老師多麼諄諄教導,也不管老闆給你畫了多大的餅,歸根結底他們是為了滿足自己需求,絕不是為了滿足你的需求。你之所以對目標產生懷疑,正是因為內心真實需求在向你發出呼救。所謂對成功的追求,那是別人的目標,不是你的目標。你的唯一目標是滿足內心的匱乏感,讓自己獲得成長。只有真正屬於自己的目標,才對自己有約束力,才會激發自己的全部潛能。如果是為了別人的目標奮鬥,那麼你的對未來的動機、熱情將大大削減。

年輕人產生不確定感的原因

對共同目標的疏離,是一種成長

在家庭中要聽父母的話,在學校中要追求好成績,在公司要追求高業績,這是大家的共同目標。但是並非所有人都要按照這個目標來發展,總有人對共同目標產生疏離行為。疏離行為,在發展心理學中被看作是一種成長。因為社會如果總是按照唯一的目標發展,那麼就不會有任何進步。總需要有些人疏離共同目標,才會有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個體的不確定感,就是來自於對共同目標的不確定。因為他不認同大家盲目追求成功,但是又暫時沒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會產生不確定感。

對自我的客觀理解

對自己越是客觀地理解,也就更加關注當下,而不是執著於未來。年輕人對未來產生不確定感,是因為發現現實中的自己,跟未來想像中的自己差距越來越大。他們逐漸意識到,無論是父母、老師還是老闆,對自己未來的塑造,是多麼的不切實際。在完全接納自我之前,在走向成熟之前,一定會經歷這樣一個不確定的過程。因為對這些不切實際的目標產生懷疑,所以才會產生不確定感。因為產生不確定感,才需要重新的認識自己,才會真正地發現自己,走向自己,成為自己。

如何接納內心的不確定感

明白不確定感是一種成長

你要明白不確定感是一種成長,它會引導你找到真正的自我。當你產生不確定感的時候,反思一些別人對你的期望、給你制定的目標,是否是你真心想要的。只有當你真正發現自己想要的東西,並且真正為了自己想要的東西而努力的時候,你才會產生內心篤定的感覺,而不是不確定感。內心篤定來自於對自我的認可,內心不確定感來自對他人的懷疑。當你真正發現自己想要的東西時,才會充分發揮出自己的全部潛力、全部才能、全部智慧、全部熱情。

沒有人比你自己更了解你

無論別人以何種理由讓你做事情,歸根結底是為了滿足他自己的需求。沒有人比你自己更了解你,只有你自己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麼,真正需要什麼。也只有你自己明白,當你為自己努力的時候,你才會覺得踏實,覺得心安理得。需要澄清的是,追求自我並非讓你疏離他人。人與人交往的根本目的是滿足自我需求,你也可以理解為互相利用,也可以理解為互相成就。但是要記住一個前提,不要盲目追求成功,走你真正想走的路。

總而言之,當你內心產生不確定感的時候,意味著你在慢慢成熟,因為你開始探索自我,開始試著追求自我了。

作者:九霄雲客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對一連串失敗事件的解釋,是造成人們崩潰的根源
    這些對失敗事件的錯誤解釋,是造成人們崩潰的根本原因。對於內心脆弱的人,或者說內在力量不夠強大的人來說,生活中遭遇一連串失敗事件,很難還能客觀理性地看待自我。他們會越來越傾向於懷疑自我,甚至是否定自我。其結果就是造成個體內心崩潰,心理防線一下子就塌了。想要避免這些問題,只有改變對事件的解釋。
  • 心理學:受到五大因素的影響,人們對生活逐漸失去熱情
    受到五大因素的影響,人們對生活逐漸失去熱情。最近有一個熱搜引起大家的關注:超過一千萬人通勤超過了一小時以上。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的幸福感與可自由支配的時間有關。這些通勤在一小時以上的人們,很顯然沒有多少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了。
  • 心理學:家庭成員間的互相拒絕,是造成原生問題的根源
    父母之間也會存在對親密行為的拒絕,那就是在父母長期相處中,越來越不在意彼此的感受,越來越不關心對方,越來越少了親密的行為。愛的行為不表現出來,其實就是變相的拒絕。可是如果家庭成員之間拒絕彼此的需求,那麼就會造成諸多原生家庭問題。比如孩子的需求是父母的陪伴和認同,可是父母的需求是把孩子變成自己生命的延續。有些父母甚至把自己一輩子的期望,都寄託到孩子身上。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要按照自己的意願成長、發展,勢必不會理會父母的需求。父母要養家餬口,勢必沒時間顧忌孩子的需求。成員之間對彼此需求的拒絕,造成了諸多問題。
  • 校園欺凌的心理學根源是什麼
    說到校園欺凌,人們往往想到的都是校園的法制建設,其實法律法規對於校園欺凌都是事後的警示作用,顯得蒼白無力,最好是從孩子的心理發展到行為變化上找出心理學的根源,並能防範於未然。01校園欺凌從孩子厭學開始學校教育是群體性學習,不能忽視每個學生的變化,特別是厭學的孩子。
  • 新東方託福寫作語料庫:廣告是人們不健康飲食的根源?
    廣告是人們不健康飲食的根源?   相關提問: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Nowadays it is easier to maintain good health than in the past. 是否同意,現在比過去更加容易保持健康?
  • 心理學丨你的生活,是不是也充滿了「不確定感」?
    因為害怕不可控因素太多,自己只能化為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那麼由此,"確定性"、"確定的答案"、"心理安慰式的答案"對我們來說就變的很重要了。而為什麼我們會願意與可靠、誠實、有可信度的人交朋友,也是因為他們自帶"一定程度的確定性"。
  • 11億年輕人的聽力正在消失!一切的根源是它!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數據稱,目前全球約有11億年輕人(12~35歲)正面臨著無法逆轉的聽力損失風險! 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聽力下降本來是老年人才面臨的問題,現在,接近11億年輕人也要面對這個殘酷的現實了!地球流沒流浪不清楚,你的聽力可能要去流浪了,並且不再回來! 其實,這一切的根源都源於耳機。
  • 年輕人愛吹牛根源於社會認同缺失
    時下,不少人感嘆愛吹牛的年輕人越來越多,至於吹牛的內容,經濟收入、家庭背景、學識等無所不包。 近日,一項調查顯示,62.9%的受訪者認為當下愛吹牛的風氣在年輕人中嚴重,40.6%的人明確表示「反感」愛吹牛的年輕人。
  • 年輕人為何會有內卷情緒
    吉爾茨發現,農民在人口壓力下會不斷增加水稻種植的勞動投入,以邊際報酬遞減為代價進行不計效率的生產,勞動趨於內卷,從而形成「沒有發展的增長」。但是,經濟學視角的內卷未能解釋內捲化背後的文化驅動力。事實上,在當下語境中,內卷指向的是更為深刻的倫理意義的維度。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觀察到,現代經濟無法僱傭毫無紀律、「隨心所欲」的勞動者。
  • 心理學:年輕人如何避免被洗腦和誤導?
    那作為一個經驗少,見識淺的年輕人,該如何避免比他人洗腦和誤導呢?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我們建議你這麼做。(1)多懷疑多批判每當你接觸到一個言論,一個觀點時,請多保持懷疑的態度,千萬不要預設立場。儘量從不同的地方收集信息,來評判某觀點的正確與否。
  • 從心理學層面看:離婚率攀升背後是人們一項心理能力的缺失
    假如真的要下調法定結婚年齡,那只能是趁著年輕人還不明白婚姻的核心是什麼,趁著年輕氣盛腦袋一熱再政策加持忽悠一把都把婚結了,但在這個時代大背景下最容易出現的結局是隨之而來的離婚潮!所以我是真心懇請各位代表們、委員們、大叔大嬸們放過年輕的朋友們吧!
  • 4種最詭異的心理學現象——人們根本無法擺脫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心理學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在於:心理學的進步讓人們了解到自身行為是具有一定特點與規律的,人們也更能明白自己為什麼會做出種種不同的選擇,這一切都可以用科學邏輯來進行分析。有一天,當你想要丟垃圾時,發現垃圾桶旁已經堆滿了許多垃圾,這時你將垃圾扔在垃圾桶旁,也不會再有愧疚感了。
  • 缺乏界限感,是人際關係痛苦的根源
    缺乏界限感,是人際關係痛苦的根源文/山野村夫缺乏界限感,不僅是家庭關係痛苦的根源,也是人際關係痛苦的根源。缺乏界限感的人一方面會把自己的事交給朋友、親人,對方辦不好就會鬱悶,甚至責備對方;另一方面,會想當然的把別人的事當做自己的事,吃力不討好的時候,就會心生怨恨,埋怨對方。
  • 人人都有的偏見與盲目:回歸平均值與虛幻的確定感
    當我們回顧以往時,由於後見之明,對有些事會產生虛幻的確定感,因此我們變得過於自信。」現實中,在我們所了解到的信息,大部分都是間接聽到或看到的,親身體驗並驗證過的信息極少。那麼,信息的可靠性——是無法保證的,信息流傳造成的扭曲性——是難以想像的。
  • 好書推薦《雄性衰落》心理學大師如何看待遊戲對年輕人的影響
    「比小說還好看的教科書」,吸引著全世界無數學生邁入心理學的殿堂。在歷時半個多世紀的研究和教育生涯中,他始終致力於用心理學的力量讓人類變得更好。在人們的心目中,他就代表著「當代心理學的形象和聲音」。今天將選擇津巴多研究的遊戲成癮的這個角度,管中窺豹,讓大家感受這本書的魅力,同時看看心理學大師如何看待遊戲對年輕人的影響。
  • 「內卷」一詞出圈 年輕人為何會有內卷情緒?
    年輕人為何會有內卷情緒最近,也許沒有哪個學術用語比「內卷」更加出圈了。「內捲化」(involution)現象最初由美國人類學家吉爾茨在其著作《農業內捲化:印度尼西亞的生態變化過程》中提出。吉爾茨發現,農民在人口壓力下會不斷增加水稻種植的勞動投入,以邊際報酬遞減為代價進行不計效率的生產,勞動趨於內卷,從而形成「沒有發展的增長」。
  • 科普:造成電腦出現噪音的根源有哪些?我們怎麼解決電腦噪音?
    而對於電腦噪音,估計會有用戶好奇造成電腦出現噪音的根源以及解決方法,下面就由小編帶大家來好好了解一下。電腦噪音根源之一、散熱風扇一般來說,當電腦噪音的頻率是處於中低頻,並且隨著電腦負載增大而變大,那麼就可以確定是散熱風扇造成的電腦噪音。
  • 不是寒門再難出貴子,而是這4種打雞血方式,會讓貧窮代代相傳
    以前的人們相信,財富狀況會不停地流動,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但隨著時代發展,階級固化的現象日益嚴重,於是有了「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說法。但不可否認,儘管競爭如此激烈,仍然有不少寒門出身的父母,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孩子跳出了階層限制,成就了孩子精彩的人生。
  •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抑鬱症的根源與精神情感有關
    有時很容易找到一個人抑鬱的根源。例如:人們之所以沮喪,是因為一段感情的結束、或親人的離去、或失去了工作。還有人之所以沮喪是因為他們貧窮,生活在犯罪率高的貧困地區,或者因為他人的偏見和不尊重等原因。但我們同時也知道,抑鬱也能以一種更微妙的方式出現,其根源很難確定,它可能與「隱藏」的心理因素有關,例如一個人的消極思維方式或早年的生活創傷,這種心理壓力被抑制著表面看不出來,但實際上卻造成了心理上的不和諧。 這可能是由於缺乏目標感和意義,缺乏愛,甚至缺乏與外界的接觸,而給予某人開抗抑鬱藥,可能僅是轉移了對實際問題的注意力。
  •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抑鬱症的根源與精神情感有關
    我們不應將抑鬱症視為神經類疾病,而應從環境和成長因素的角度來看待它。有時很容易找到一個人抑鬱的根源。例如:人們之所以沮喪,是因為一段感情的結束、或親人的離去、或失去了工作。還有人之所以沮喪是因為他們貧窮,生活在犯罪率高的貧困地區,或者因為他人的偏見和不尊重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