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卷」一詞出圈 年輕人為何會有內卷情緒?

2020-11-07 中國日報網

年輕人為何會有內卷情緒

最近,也許沒有哪個學術用語比「內卷」更加出圈了。「內捲化」(involution)現象最初由美國人類學家吉爾茨在其著作《農業內捲化:印度尼西亞的生態變化過程》中提出。吉爾茨發現,農民在人口壓力下會不斷增加水稻種植的勞動投入,以邊際報酬遞減為代價進行不計效率的生產,勞動趨於內卷,從而形成「沒有發展的增長」。

但是,經濟學視角的內卷未能解釋內捲化背後的文化驅動力。事實上,在當下語境中,內卷指向的是更為深刻的倫理意義的維度。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觀察到,現代經濟無法僱傭毫無紀律、「隨心所欲」的勞動者。他們一旦脫離監督,就會想法設法偷懶,希望以最悠閒最不費力的方式賺取同樣的薪水。換言之,現代社會需要「勞動力」做到的,絕不是簡單的勞務付出,還需要擁有敏銳的專注力,需要「對工作負有義務」的職業精神,需要冷靜的、克己自製的工作倫理。只有這種理性的堅毅性格,才能擔負緊迫密集的工作強度。

事實上,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就建立在中國人特殊的家庭倫理和勞動倫理之上。幾代人「為了下一代」「過好日子」「出人頭地」,節衣縮食、勤奮工作、努力儲蓄、任勞任怨,一切辛勞因為可以改變命運,因此都有了「奔頭」。這種意義上的充實感,足以克服韋伯筆下「無心的享樂人」形象。

改革時代的勞動倫理不只是儒家傳統的簡單延伸,更來自於市場社會釋放的上升機會。在這個意義上,內卷心態的突然流行,並不是「凡人版軍備競賽」升級,也並非「不斷抽打自己的陀螺式的死循環」,因為這些恰恰構成改革時期財富增長的奧秘。年輕人內卷情緒的滋長,部分是源於他們對奮鬥的方向和自身未來感到迷茫。隨著競爭門檻日漸抬高,人們付出的越來越多,卻未必能夠得到相應的回報。當工作難以與更高遠的人生價值發生關聯,勞動也就陷入了自我空轉的狀態。

這種迷茫感,既可以表現為吐槽和抱怨,也呈現為鬱悶與不滿;既可以偽裝成「碼農」「社畜」和「打工人」的自嘲,也可以現形為「做一天耍三天」的三和大神。隨著內卷感受越來越強,「雞娃」(即望子成龍的父母給孩子打雞血,不停讓孩子拼搏)、崗位要求水漲船高等現象愈演愈烈,年輕人的消費觀、婚戀觀和就業觀也會受到不小的衝擊。

當大學生為了考試績點激烈競爭,職場人士被打卡計時、996工作制、KPI考核等統計數據所約束,儘管更多的社交、消費與娛樂可以不斷填補時間,但人們對人生意義和未來方向卻顯得越來越不確定。它表現為一方面對自身現狀不滿意,但同時又缺乏追求理想的動力;人們雖然在滿負荷工作,但絲毫不影響事實存在的偷懶、糊弄和開小差。

現代社會的健康發展,有賴於健康向上的工作倫理的鍛造,個體的勞作奮鬥也需要精神世界的安頓。日益增速的工作和生活節奏或許會讓人感到壓力,但人們的精神心態卻不應就此內卷。唯有為年輕人創造更多發展機遇,進一步做好社會兜底保障工作,更加重視人們對於意義感和公正感的追求,才能讓他們避免受到內卷的困惑,以更加熱情、飽滿的狀態面向未來。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教授)

餘盛峰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年輕人為何會有內卷情緒
    吉爾茨發現,農民在人口壓力下會不斷增加水稻種植的勞動投入,以邊際報酬遞減為代價進行不計效率的生產,勞動趨於內卷,從而形成「沒有發展的增長」。但是,經濟學視角的內卷未能解釋內捲化背後的文化驅動力。事實上,在當下語境中,內卷指向的是更為深刻的倫理意義的維度。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觀察到,現代經濟無法僱傭毫無紀律、「隨心所欲」的勞動者。
  • 「內卷」怎麼就出圈了?
    熱詞跟風一瞬間,「內卷」刷遍朋友圈。晦澀的社會學專用名詞,怎麼就能破壁出圈? 站在網絡衝浪最前沿的朋友們早就「運用自如」,人人皆可卷,萬物皆可卷。
  • 「內卷」走紅,你的職場有沒有遭遇「內卷」?
    以中青年人為主的職場上,競爭日趨激烈,「內捲化」逐漸蔓延在很多行業,並且越來越嚴重——至少比起十年前是如此。舉例來說,一家收益相對穩定的公司,多名員工按照公司慣例每天工作八小時。後來,一名充滿熱情和幹勁的年輕人加入公司,自願每天加班一小時,事實上也沒有拿到更高的薪水。
  • 思想界|「內卷」一詞為何贏得共鳴?
    記者 | 潘文捷編輯 | 林子人1『思想界』欄目是界面文化每周一推送的固定欄目,我們會選擇上一周被熱議的1至2個文化/思想話題,為大家展現聚焦於此的種種爭論與觀點衝突。本周的『思想界』,我們關注「內卷」一詞的流行和法國教師慘遭斬首背後的歷史背景。「內卷」的流行:它是如何從學術名詞變成時代共鳴的?
  • 大學生說的內卷是啥意思 內卷這個詞怎麼火了
    例如,看電影(有限資源)時,當第二排的人由於前排遮擋而坐直時,後排的人(同行)也會紛紛坐的更高(競相付出努力)。本來坐著可以享受的電影,最終站著才能勉強看到(個體收益努力比下降)。內卷這個詞怎麼火了微博上一網友吐槽「清華大一C++課作業難度太大」,評價是「超級內卷」,下方評論也都是「這也太卷了」;某微信群裡發布了一單位招聘啟事,學歷要求清一色的「碩研」「博研」,準畢業生們哀嚎一片,「都卷到街道去了」……要弄清這群新新人類在說啥,先要弄清啥是「內卷」?這個詞近來突然火起來,幾乎成了一個「梗」。
  • 對自身現狀不滿,但又缺乏改變動力:破局年輕人的內捲化情緒
    今天這篇文章,我就和大家探討一下內捲化情緒的話題。1、 何為內卷效應?年輕人的內卷情緒來自何方?內捲化效應原本是一個經濟學的名詞,「內捲化」現象最初由美國人類學家吉爾茨提出。「對成功、金錢的渴望與焦慮」和「付出看不到結果,晉升找不到方向」之間產生了深刻的矛盾式連結,這極大的滋生了年輕人當中的內卷情緒。從這個角度說,年輕人的內卷情緒,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對奮鬥的方向和對自身未來的迷茫。
  • 大學生也「內卷」了?
    該概念在年輕人中廣為流傳、屢次出圈,引發廣泛網絡討論。「內卷」的熱度,不僅是大學生的一種自我調侃,也是大學生面對學業以及自我發展的眾多壓力的真實寫照。那麼,今天的年輕人是否能突破自我,擺脫「內卷」的束縛?公眾關注「內卷」,歸根結底還是和當下社會日趨激烈的競爭形勢有關。身處象牙塔的年輕人,對此有著更深的感受。
  • 今天,你內卷了嗎?
    我國的黃宗智先生在《長江三角洲小農家庭與鄉村發展》中,把內捲化這一概念用於中國經濟發展與社會變遷的研究,他把通過在有限的土地上投入大量的勞動力來獲得總產量增長的方式,即邊際效益遞減的方式,稱為沒有發展的增長即「內捲化」。但近期,內捲化一詞被泛化,可以被用來描述生活中各個領域,牽連各個方面。
  • 「內卷」入選流行語:如何讀懂被捲起的網絡社會心態?
    接住本文,收穫今年最全的輿論場上的「內卷」盤點。「內卷」破圈的「三段論」「內卷」一詞走入輿論視野,詞語內涵已經到擴大至生活的方方面面,其熱度正呈現螺旋上升態勢。某自媒體號發布《騰訊的背水一戰》中「市場內卷」一詞引起了不少網民的注意,此事後「內卷」的熱度整體略有提升。
  • 內卷是什麼梗 網絡詞彙內卷是什麼意思
    首頁 > 問答 > 關鍵詞 > 內卷最新資訊 > 正文 內卷是什麼梗 網絡詞彙內卷是什麼意思
  • 內卷是什麼意思 內卷梗內涵出處含義來源用法介紹
    內卷是什麼意思梗?2020年度十大流行語公布後,其中一個詞「內卷」很多朋友表示不認識,不知道「內卷」表示什麼?有什麼含義?為什麼成為2020年度十大流行語,下面小編帶來了網絡用詞內卷意思,一起來看看吧。
  • 中文學習丨漢語言文學專業與「內卷」
    對我來說,有這種感覺就很難得了。中學學習物理化學的時候,我的舒服來自完成每一次解題的滿足感;參加各種競賽的時候,我的舒服來自每一次摘得獎項的驕傲感;而漢語言文學不一樣,我只是為學習它本身而感到舒服,不止於心安,近似於滿足。大家對這個專業似乎總是存在這樣那樣的誤解。以前有人問起我的專業,講完只記得「漢語言」三個字,便有再問「學語言的呀?漢語還需要學嘛」。
  • 借著「內卷」,網友究竟想表達什麼?
    這種包羅萬象的魔力,是學術名詞「內卷」出圈的原因,如今它的無處不在,卻引起了一些人的厭倦甚至反感。但即便存在被濫用的嫌疑,這個熱詞仍有被關注的價值。如人類學家項飆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所說,「用詞是個社會現象」,「內卷這個詞還是很直觀的,它顯然反映了很多人關心的問題」。借著「內卷」,人們表達了什麼?
  • 內卷2020
    毫無疑問,沒有哪個詞能像「內卷」一樣,從人類學裡火出圈,之後一發不可收拾,頻繁出沒於整個2020年社會熱點事件的討論中,誰都可以脫口而出一句:卷!卷這個詞很形象,讓人想到許多小白鼠們在跑盤上不停奮力奔跑,即使有許多白鼠體力耗盡,想讓自己停下來,但只要跑盤裡有一隻小白鼠還在跑,那麼轉盤本身不會停下來,看著小白鼠在卷盤裡不死不休,是不是讓打工人心有戚戚呢?
  • 大學生的「內卷」:競爭還是內耗
    最近,「內卷」這個詞火了。  「內卷」的本意,是指人類社會在一個發展階段達到某種確定的形式後,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另一種高級模式的現象。然而,最近這個詞在大學生中廣為流傳、屢次出圈,引起了一波又一波網絡討論。  隨著高校進入嚴字當頭的時代,大學生「划水」也能畢業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 什麼是內捲化?內捲化的成因是什麼?
    再比如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在一線城市工資1萬以上,看上去很光鮮,但是年輕人心裡知道自己的苦,他的工作壓力大、供房子、996天天加班,只要稍微一鬆懈就被後輩」拍死「,這個年輕人就陷入了內捲化。其實說到底,內捲化就是中國社會的現狀。2、為什麼中國社會內捲化這麼嚴重?有種權威的說法:內捲化是必然產生的。它會隨著生產力的提高社會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
  • 什麼是內卷現象 內卷是褒義還是貶義?如何理解內卷
    什麼是內卷現象內捲化(involution),又譯為「過密化」,指「農民在人口壓力下不斷增加水稻種植過程中的勞動投入,以獲得較高的產量。然而,勞動的超密集投入並未帶來產出的成比例增長,出現了單位勞動邊際報酬的遞減「的現象。
  • 少年時代的內卷
    二是我單純不喜歡「內卷」這個詞,明明就是競爭,也不乏有時候是惡性競爭、不擇手段地競爭,卻要給這麼個新詞來替代,難免對這些熱衷的擁護者抱有偏見——誇人和罵人的話代代相傳,只有處於灰色地帶的略顯貶義的詞,大家才想方設法找個不相干的委婉說法,希望把已經泛黑的東西染成白的。
  • 新冠之年的「內捲風」——談內卷的失速、遞歸與巴洛克
    終於可以來談論一下「內卷」了,因為這個詞已經是繼上半年的「新冠」之後下半年當之無愧的年度「熱詞」。而這兩個詞一頭一尾,似乎也在有意無意中把這一年帶給人們的複雜的感受概括了出來。但一夜之間,這個詞突然「出圈」,像龍捲風一樣「內卷」,從學術圈旋轉而出,所向披靡,開始成為人們談論自己勞而無功或者過度競爭卻並不能獲得與之相匹配的收益的「關鍵詞」。可當我們談論這股「內捲風」的時候,我們真的知道我們在談論什麼嗎?或者說,「內捲風」真的像龍捲風一樣無所不「卷」,只會給人們帶來災難嗎?
  • 內卷、加速與當代中國社會的「趕工遊戲」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內卷、加速與當代中國社會的「趕工遊戲」如果要評選一個2020年的熱門詞彙,「內卷」一定會榜上有名。作為一個曾經只在被巫術版的學術話語纏繞的學術圈內被小範圍使用的學術詞彙,內卷在2020年突然「出圈」,成為流行在精英大學生與中產群體中間的一個文化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