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學層面看:離婚率攀升背後是人們一項心理能力的缺失

2020-09-05 家庭心理學張老師


上一代人什麼壞了先修修,這一代人什麼壞了就換新的!


今年有委員提議下調法定結婚年齡。對於這個建議不知各位看官如何看待。我覺得這個提議初衷可能是好的,但是實際的情況可能會與委員們所期待的結果正好相反!


現實狀況


現在我們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現實: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趨向於不結婚或者推遲結婚年齡。這個時候建議下調法定年齡意義不大,除非得調到足夠小的年齡,而且可能得要從娃娃開始。最好是趁著幾個小孩子玩過家家就把婚事給定了,遙想當年我上小學的時候好像跟小同學煞有介事的聊過結婚的事情,只是後來隨著年齡增長和時代發展也是隨了潮流響應國家號召晚婚晚育了。


其實這個法定結婚年齡不是隨便設定的,當初是出於優生優育的考慮,選定這個男方22周歲女方20周歲年齡階段更容易生出健康的寶寶。假如真的要下調法定結婚年齡,那只能是趁著年輕人還不明白婚姻的核心是什麼,趁著年輕氣盛腦袋一熱再政策加持忽悠一把都把婚結了,但在這個時代大背景下最容易出現的結局是隨之而來的離婚潮!所以我是真心懇請各位代表們、委員們、大叔大嬸們放過年輕的朋友們吧!


離婚率的逐年攀升、出生率的逐年下降 ,既有「天災」也有「人禍」。社會學家認為城市化是最好的避孕藥,離婚率與出生率的變化本身有時代發展變化的關係,這是「天災」。經濟學家發現隨著人均收入超過3000美元後,就進入了現代化的社會,人們對離婚、晚婚乃至不婚都要了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正所謂「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諸多問題早已有前車之鑑,但是這些問題卻依然在我們社會發展中重蹈覆轍。缺乏積極科學幹預措施,應當是導致現在離婚率攀升和出生率下降的關鍵「人禍」因素。


比離婚率攀升更嚴重的社會問題是那些大量缺失親密關係的婚姻!


親密關係的缺失


從心理層面上說,離婚率和出生率的問題背後的根源是「親密關係」的缺失。親密關係是人類關係的核心,也是人類抵禦各種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的關鍵屏障,但是直到今天依然很多人對親密關係知之甚少。夫妻之間的親密關係與一般的泛泛之交從六個要素上是有關鍵區別的:了解、關懷、依賴、一致性、信任和承諾。有心理學家認為過去30年關於親密關係的科學研究,遠遠超過了中國過去兩千多年的經驗總結。對於親密關係上一代是稀裡糊塗,這一代又是不學無術,最終導致下一代的無所適從。


正如那句話說的「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糟糕的時代」,時代有諸多的問題但是這些問題的解藥同樣也存在與這個時代裡!婚姻和出生率的諸多問題根源之一是對親密關係認識的缺失,而親密關係的核心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所積澱下來的對「歸屬感的需要」。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歸屬感需要是僅次於基本的生存和安全需要,歸屬感的需要得不到滿足人就容易感到孤獨而且對個體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也有影響。


美國曾對67000名成人進行9年的跟蹤調查,發現那些沒結婚的人要比結婚的人的死亡率高出2~3倍,而且那些擁有良好親密關係的婚姻的人在幸福健康長壽方面有更明顯的優勢。



歸屬感的滿足可以讓人心理充滿力量!


歸屬感需要得不到滿足


人在歸屬感需要獲得滿足後內心會感到溫暖和充滿力量,影響歸屬感需要滿足的不是歸屬感的稀缺而是年輕人某種體驗的缺乏。發展心理學認為影響年輕人親密關係形成的關鍵經驗是早期與父母的依戀關係。這種依戀關係有四種類型:安全型、痴迷型、恐懼型和迴避型。安全型是最有利於孩子成人後形成積極的親密關係,而我在諮詢中最常見到的是痴迷型。這種類型也稱為焦慮矛盾型,主要表現是在婚姻戀愛中頻繁換對象,感情一般都不超過3個月。


依戀關係理論我是比較認同的,年輕人在孩子階段沒有從父母那裡獲得應該有的溫暖,自然也不知道如何把溫暖傳遞給另一半,結婚不建立在溫暖安全的親密關係之上,而只是腦袋一熱就去領證,自然而然腦袋一涼就離婚了;年輕人在各種逼迫、無趣甚至抑鬱的童年中成長起來,你覺得他們會認為養育孩子是快樂的嗎?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那是因為他們有良知,他們的潛意識裡不願意把這種童年的痛苦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重演一遍。


故而,當下的離婚率和出生率的問題我覺得真的不是靠下調法定年齡能夠解決的,要解決這個問題方法有很多,其中之一不妨從心理層面入手,從家庭教育入手,從培養建立親密關係的能力入手。人類的發展終究還是要靠人性中積極的力量。只有幸福溫暖的家庭才更願意去培育下一代,才有動力克服各種困難把這種幸福和溫暖延續下去。


如何提升自己的建立親密關係的能力,我覺得最快的方式是尋求心理諮詢的幫助,在諮詢中時常有朋友問我有沒有可以推薦的相關書籍。我這裡也推薦給大家一本由「新曲線心理」策劃的並且是我們清華大學彭凱平老師審校和推薦的《親密關係》,我覺著這本書堪稱親密關係的百科全書,喜歡閱讀的朋友值得一看。

關於我:資深心理諮詢師,育有一兒一女,擅長兒童性格培養、青少年問題指導和婚姻戀愛諮詢,分享「心」時代的育兒密碼,歡迎關注和孩子一起成長!

相關焦點

  • 心理學深度剖析「綠茶」:心機背後,是安全感的缺失
    說回綠茶,痛罵綠茶有心機是很簡單的事,但是能夠洞察綠茶背後的心理才厲害,如果能因懂得而慈悲,則在心智成熟的道路上又上了一個高度。綠茶之所以婊,在於她們在成長過程中,獲得的來自外界(主要是父母)的心理支持太少,她們有強烈的心理匱乏感,所以,她們有一種本能的獲得他人喜愛、認可的心理需要和與之相匹配的行為能力。
  • 離婚率逐年攀升,結婚率卻創新低?為挽救婚姻,國家專門發布新規
    結婚率創新低,離婚率卻在逐年攀升據數據統計顯示,2019年我國登記結婚的一共有947.1對,與2018年相比減少了63萬對,結婚率同比下降了6%,我國結婚人數近十年來首次在千萬人以下。然而,在結婚率不斷下降的同時,離婚率卻在上升。據數據顯示,2019年登記離婚的夫妻共有415.4萬對,比2018年增加了35萬對,離婚率同比增加了9%。
  • 寶媽教師背孩子上課:孩子是軟肋,補償心理讓職場媽媽安全感缺失
    產假尚未結束,就著急帶著孩子上班,很多人說這兩位寶媽很敬業,可是我卻看到了她們背後心酸和無奈。其實寶媽們生完孩子後,若家中無礦,手裡沒錢,都普遍缺乏安全感,她們害怕自己在家呆久了跟社會脫節,職位不保,她們更害怕被領導質疑,有了孩子之後,是否還能兼顧工作。相信每一個剛生完孩子的職場寶媽都深有體會。
  • 杭州心理醫生|談疫期為何離婚率爆發
    最近除了聽聞國外的疫情發展速度之快,陷入人類危機的信息以外,那就是另一些關於一場無情的疫情,帶給我們國內經濟的損耗外,就是離婚率卻異常增加,據傳民政局婚姻登記處開始加班加點,因為每天都有好多人登記離婚。這是一場人類「關係危機」的爆發期,導致後果也是非常挑戰社會家庭的穩定,也會製造很多關係危機後系列幹擾。
  • 《怪誕心理學》:人類行為的背後,都離不開心理學的範疇
    英國著名心理學教授理察·懷斯曼的著作《怪誕心理學》,向我們揭示隱藏在人生中,各個不同層面的秘密心理。男子殺人手段極其殘忍,冷血無情,犯案後竟然能淡定地在鏡頭前,裝作若無其事,欺騙家人,隱瞞事實,心理嚴重扭曲,吸引了大家的關注。心理學專家從心理學上分析,這是人性的缺失。探究原因可能在他的早年沒有被人善待過。犯罪是人的心理疾病,每個人的早期教育都與父母有很大的關係。
  • 心理學:原來,中國離婚率越來越高的背後,藏著3個真相
    人們在還是戀人關係的時候,就想像著彼此攜手走入婚姻殿堂的美好景象根據民政部發布的官方數據我們可以得知,僅去年一年的時間裡,我國的離婚率已經到達了415.4萬對,而且,這一數值還會有繼續上升的趨勢。為什麼當初的海誓山盟,最後也會化作過眼雲煙?為什麼當初的你儂我儂,最後會化作一潭死水?為什麼好不容易走在一起的人,最後還是會分開?原來,那些越來越多的夫妻離婚的背後,都藏著一個這樣的真相。
  • 心之助:社會熱點事件背後是情感諮詢人才的缺失
    與此相伴的,則是不斷攀升的離婚率和婚姻家暴事件。藏族姑娘拉姆悲慘離世沒過多久,又有女性家暴事件被曝出。但是在青春期的中國孩子,主要忙於學業,家庭、社會這兩塊對於孩子的情感教育基本缺失。 對於他們來說,如果想要解決情感困惑,大多是來自於同伴和網絡世界。
  • 2019年離婚率高達63%,婚姻出了什麼危機,為何離婚率逐步攀升
    2019年,中國的離婚率高達63%,超過一半的家庭離婚。這個數據太嚇人了,難道是數據不準確, 離婚的家庭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數據顯示中國單身人口已達2億,結婚率下滑和離婚率上升都比GDP的增速還快。是什麼原因造成現在的高離婚率呢現在年輕人結婚,基本上是男人買的房子,而一線和二線城市的房價已經嚇退了許多普通家庭的男孩,碰巧這個女孩要求婚房不要太小,因為她將來有孩子,希望三口之家生活舒適,高額首付款無法自行支付,貸款還款壓力仍然很大,以及高額的彩禮。
  • 建立中國本土心理學體系,是建設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根本基礎
    那麼與此同時,自然而然地,人們的心理需要開始凸顯出來,各類心理層面的問題開始多了起來:婚姻方面,離婚率越來越高,結婚率持續走低,親子教育問題,各類心理疾病越來越多,甚至青少年心理問題都在呈現增長態勢。,也沒有要否定西方心理學的意思,而是我們要知道,人類的心理既有共性也有區別,不同人群的心理發展水平也不同,而且深受這個民族、國家的宗教文化和自然環境的影響,西方人信仰基督教,中國人深受儒釋道文化影響,西方人的思維是分析對立式的,中國人是整體觀,是全息一體、天人合一的思維看問題。
  • 從心理學層面上談「減肥」
    除了生物原因和生活習慣的原因之外,從心理層面上看「胖」其實也是人內在心理狀態的一種反射,或是心理上的一種需求。很多人會發現自己無論怎麼勞累,但是都不會因為累而瘦下來,反而會因為累而變得更加的胖,其實累是源於自己的工作強度、生活強度變得很大,從另一個層面上來說,也就是我們在內心當中會感覺到有一種緊迫感,所以讓自己會用很多事務性的工作來完成對於自己內在緊迫感的一個舒緩。
  • 《讚揚與責備》從心理學層面解釋為何我們喜歡讚揚討厭責備
    這本書將會從心理學層面給出科學的解釋。同時,這本書還給我們介紹了各個溝通場景下,利用好讚揚與責備的方法,幫助我們更加高效地與人溝通。核心內容第一,是什麼原因,讓我們都愛聽讚揚,討厭責備。讚揚與責備的背後,都有哪些心理因素在起作用。
  • 司法心理學與心理諮詢師的不同之處
    心理評估監測就成了這裡面重要的一項工作內容。我自己的話,平時在司法局做的就項工作,新成員入矯服刑,要進行心理評估,通過心理問卷搜集以及現場會談,分析其心理方面的狀態,出評估報告。心理矯治層面工作,不單是心理層面的安排,還得涉及法律相關的知識和普及,要求是非常高的,需要具備法律+心理專業的素質,才能夠做好這份工作。
  • 心理學是什麼?——心理學筆記1
    為什麼每個人行為背後似乎有不同的目的?因為工作原因,我讀了很多以心理學作為理論基礎的書,如《非暴力溝通》《遊戲力》《正面管教》《孩子挑戰》等等,這些書給了我很多角度去理解兒童行為背後的心理學機制,也讓我對心理學越來越好奇。終於決定開始系統地學習心理學,這裡會更新我的學習筆記,算作是對自己的督促。
  • 心理學:懂得心理知識,你更具主導能力
    人的心理是一個微妙的東西,很多人不理解人性心理時,很多事情看著就會像雲裡霧裡,很多人就會讓人捉摸不透。古人說: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這就道出了人千百年來的無奈。而心理學是近代的學科,近百年來出了很多研究人類心理學的傑出人物,也出現很多不同的心理學流派,但歸根結底,不論是哪個流派的,所做出來的學術貢獻,對人類了解自己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 為何學歷越高的夫妻離婚率越低?專家給出的解釋令人恍然大悟
    為何學歷越高的夫妻離婚率越低?專家給出的解釋令人恍然大悟近幾年來,人們似乎不再熱衷於「結婚生子」這個傳統了。隨著新時代的到來,人們的思想越來越開放,結婚率直線下降但是離婚率卻是直線上升。離婚率的節節攀升直接導致很多人產生恐婚心理,而結婚的人中很多人動不動就說一句「離婚」。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在節節攀升的離婚人群中,夫妻雙方學歷都為小學與初中的反而才是離婚主要群體,學歷越向上升,離婚率也就越低,這是為何呢?聽聽專家怎麼說。
  • 疫情結束,離婚率會上升麼?-虎嗅網
    當疫情結束後,離婚率會因此而上升麼?當一段災難結束,人們究竟是會發現婚姻的「圍城」本質而痛快離婚,還是會重新發現一段屬於自己的「瘟疫時期的愛情」呢?這麼看,似乎壓力理論可以很完美的解釋,為什麼災難降臨時離婚會成為更多人的選擇。但是真實世界遠比我們想像的複雜。
  • 心理學:看不透問題的本質,是因為你還不懂這個思維法則
    心理學:黃金思維圈1、什麼是黃金思維圈黃金思維圈包含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what層面,也就是事物的表象,特徵。2、黃金思維圈帶領你認識真正的世界為什麼高端人士都在用黃金思維圈,因為黃金思維圈的價值就在於讓我們更精簡看這世界,比如我們每天都面臨信息爆炸,很多人都不勝其擾,但是高手即使半個月不看新聞,也依然知道世界的本質是什麼。
  • 輕生的背後,是生命教育的缺失
    大家的目光似乎都聚焦於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與老師行為的是非之上,而忽略了這些事件背後所體現的 我國生命教育的缺失。何為生命教育?1968年美國學者傑·唐納·化特士首次提出生命教育。在《生命教育》一書中,他將生命教育表述為:「旨在通過過教育,倡導人們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愛護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提升生命質量。」廣泛地說,生命教育就是讓人們學會珍惜生命與尊重、愛護生命。
  • 疫情結束,離婚率會上升麼?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這麼看,似乎壓力理論可以很完美的解釋,為什麼災難降臨時離婚會成為更多人的選擇。但是真實世界遠比我們想像的複雜。在災難和離婚率的關係上,壓力理論和依附理論產生了截然相反的結論。一項研究在分析了1989年美國颶風災難的影響後提出了一種新的看法。他們發現在颶風「雨果」發生的次年,南卡羅來納州受災地區的結婚率、離婚率和生育率都增加了。
  • 心理專欄:心理學中的感覺
    作者:碩博心理--超超相信說到心理學的時候,大家的第一反應應該是想到各種各樣的心理測試,心理諮詢,或是我們生活中較常用到的溝通心理學等等,但事實上,心理學是一門廣泛而繁複的學科,除了上述提及的內容,心理學還研究心理過程、心理特徵等等,例如記憶、智力、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