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說明: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敘事散文,其語言質樸,飽含真情。主要圍繞特定環境中「背影」的描寫,來表現父親的愛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教學適合採用自主參與活動的教學方式,實施探究性學習,掌握自主式學習的方法。教師需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通過閱讀感悟這篇文質兼美的散文。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品讀課文,體味洋溢在字裡行間的人間至情。
2、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學習抓住人物特徵刻畫人物的方法。過程與方法:1、以「情」為切入口,採用批註、質疑、討論、歌曲欣賞等方式。
2、為增大課堂教學的容量和提高效率,採用多媒體課件。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父子深情,促進學生與父母的溝通交流,培養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教學重點:
賞析四次對背影的細節刻畫,體味洋溢在字裡行間的父愛情深。
教學難點: 學習在敘述和描寫中抒發感情的方法,體會作者對父親的摯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播放歌曲《父親》。
談話導入:一直以來,文人墨客都喜歡歌頌無私的母愛,父愛似乎要被人們淡忘。其實,父愛無言,只默默生成,慢慢積澱,靜靜流淌……今天,我們將跟隨朱自清,與他一同注視背影,體會真情。
二、介紹寫作背景,抓住關鍵語句進入課文:
《背影》寫於1925年,作者曾說:「我寫《背影》,就因為文中所引的父親的來信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信,真是淚如泉湧。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裡所敘述的那一回,想起來跟在眼前一般無二……」
「父親的來信那句話」就是課文最後一節提到的「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
「大去之期」什麼意思?——與世長辭的日子
朱自清作為人子,怎能不悲傷感懷。讀著父親來信,作者不禁回憶起八年前的往事。
三、圈點批註,直入教材重點。
1、速讀課文,找出最讓你感動的畫面。
2、質疑討論:文中寫了幾處背影?哪一個「背影」最讓你感動?
課件展示:
衣著:黑布小帽、黑不大馬褂、深青布棉袍——(家中有人去世,黑色給人以壓抑沉重的感覺!)——沉重的背影
體態:肥胖
年齡:老年
走路姿態:蹣跚、慢慢(走路蹣跚的父親要經過撐不鐵道,一不小心就會磕著碰著,一定是令人十分擔心的!)——蹣跚的背影!
動作描寫:探、攀、縮、微傾一個上了年紀的父親,這一「攀」是多麼地令人揪心啊!「縮」字說明無處可蹬,腳是懸空的,這樣全身的力量全在手上了,如果手掌支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險。這時的兒子,心情該多麼得緊張啊!一個「傾」字表明父親要爬上月臺雖然十分艱難,但又十分努力的樣子。——艱難努力的背影!
心理描寫:心裡很輕鬆似的(攀爬月臺買桔其實根本不輕鬆,此時的輕鬆也只是因為怕兒子難過裝給兒子看的,更是因為為兒子買好桔子,不必擔心兒子路上口渴,盡到了作父親的責任後的滿足。)
3、視頻欣賞:
讓我們欣賞一下電視散文《背影》中的這一畫面。
這張「背影」凝聚著「深深的父愛!」
四、誘導體會,解決難點:對父親的摯愛。
為什麼就是這個背影,讓「我的淚很快的流下來」?聯繫「背影」描寫之前的所有內容,認真研讀、思考,作者內心湧動著怎樣的情感,讓他看見背影就潸然淚下?請在文中進行評點。
1、父親不顧年事已高、行動不便,為「我」穿鐵道、爬月臺買橘子——對父親的感激。
2、特定環境:
禍不單行:祖母去世;差使交卸;家境慘澹、生計難維直至寫作時已經是「家中光景一日不如一日」
勸慰我——天無絕人之路
買橘子時的蹣跚艱難的背影,一下子引發「我」的聯想,家庭生活的重壓何時才能解除,父親的這種艱難還得延續支撐——對父親的理解
3、關鍵性語句:
「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裡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這裡的「說定」,實際上是說而不定,很好地表現出父親當時的矛盾心理。
「熟識」一詞,說明父親囑託的這個茶房該是靠得住的;
「再三囑咐」,表明囑咐茶房遍數之多,不厭其煩,反覆交代,唯恐茶房有半點疏漏;
「甚是仔細」,表明囑咐內容之詳,把送行中應該注意的細微末節都提到了。這些用語,強調說明父親已經為兒子上車作了極其精細、周密的考慮和安排,但用得恰到好處,使父親愛子之心躍然紙上。——可憐天下父母心
4、作者的心理::
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
暗笑他的迂——對父親的深深懺悔
五,課堂小結:
文中四寫背影,次次凝聚著深深的父愛;四次流淚、滴滴噙滿了兒子對父親的疼惜。對父親的感激、理解,為自己幼稚的舉動的深深懺悔、自責,都伴隨著「淚水」傾瀉而出。背影,淚水,背影與淚水所代表的就是父子間相愛相憐的至愛親情。
六、談體會、揚美德:
講一講:在你的人生經歷中,父母給與你的關愛哪些給你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做一做:回家後、你將怎樣表達對父母的愛?
唱一唱:合唱《孝親敬老歌》
七、課後練筆:
寫一寫《父愛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