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新疆:西域都護府是怎樣設置的

2020-12-20 婭婭說歷史

我們經常說,西域都護府的設置,標誌著新疆地區正式隸屬於漢朝政府,成為我們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不可分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那麼,西域都護府是怎樣設置的?它的設置又有什麼重要意義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還得從漢武帝對匈奴的戰爭說起。為了打敗匈奴,解除來自北方的威脅,漢武帝制定了「斷匈奴右臂」的著名戰略,即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聯絡大月氏、烏孫等,結成抗擊匈奴的聯盟,同時派兵主動出擊匈奴。經過20餘年的戰爭,漢軍不但收復了河套以南地區,佔據了河西走廊,而且將匈奴勢力趕出漠南。

至公元前2世紀末,雙方便在西域展開了激烈的爭奪。為了取得戰爭的勝利統一西域,漢朝政府的具體措施是:嫁公主給烏孫王,增強與烏孫的聯繫,同時出兵攻打作為匈奴耳目的樓蘭和車師。並以此為立足點,切斷匈奴與天山以南各城郭諸國的聯繫,最後消滅匈奴在西域的勢力。公元前108年,因劫殺漢朝使節,漢武帝首先遣趙破奴和王恢俘虜了樓蘭王,使之臣屬於漢朝。公元前90年,漢軍在樓蘭、危須、尉犁等地軍隊的配合下,又大敗車師,從而大大動搖了匈奴貴族在西域的統治。但由於車師地處戰略要地,匈奴絕不會輕易放棄,所以到昭帝末年,匈奴又遣4000騎兵電田車師,並脅迫車師與其一起進攻烏孫。

公元前72年,應烏孫王與解憂公主的請求,漢宣帝遣五將軍率15萬軍隊與烏孫聯合,東西夾擊匈奴,取得重大勝利。翌年冬天,匈奴單于親率大兵進攻鳥孫,進行報復,恰逢天降大雪,人民性畜多半凍死,「還者不能什一」。受盡匈奴奴隸主貴族奴役的各族人民乘機紛紛起來進行反抗。於是「丁零乘弱攻其北,烏桓入其東,烏孫擊其西」,大敗匈奴,推翻了匈奴奴隸主貴族在各地的統治。至此,匈奴勢力也基本上被趕出了天山以南地區。所以,漢朝於公元前68年「遣衛司馬使護部善以西數國」,首先在南路設置行政管理機構。公元前60年,匈奴統治集團發生分裂。右賢王在老單于的閼氏(音煙支)的支持和幫助下,算奪了單于位。

日逐王先賢撣因與新單于爭奪權位而處境危機。在這種情況下,他毅然率眾歸屬漢朝。漢宣帝令鄭吉率龜茲、渠犁兵5萬人去迎接先賢撣,封他為歸德侯,任命鄭吉為西域都護。這樣,新疆地區,包括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廣大地區,就正式列入了漢朝版圖。《漢書鄭吉傳》在談到西域都護設立時說:「漢之號令班西域矣,始自張騫而成於鄭吉」。這是對漢朝統一西域的鬥爭以及統一西域之後狀況的很好概括。西域都護,是漢朝中央政府派駐西域的最高軍政長官,他的辦事機構稱西域都護府,治烏壘城(今輪臺縣東之策大雅)。西域都護的助手為副校尉,職權僅次於都護,所以又稱副都護。

西域都護府內處理日常事務的官吏有丞、司馬、侯、千長等除西域都護及其屬官外,漢朝派駐西域的官吏還有伊循都尉和成己校尉。伊循都尉是漢朝在伊循地區統領駐軍和管理電田的官吏。戊己校尉,駐交河城。主管屯田事務,協助都護安輯諸國,維護地方治安。西域都護府自設置之日起,便代表漢朝中央政府行使主權,有效地管轄著西域廣大地區。它的主要職責是:1.代表漢朝中央政府冊封、任命和獎懲西域各級地方官吏。漢朝統一西域後,各級地方官員仍由原各族統治者擔任,但必須接受中央政府的冊封和任命方算有效。據史書記載:西漢時期,西域各地「自譯長、城長、君、監、吏、大祿、百長、千長、都尉、且渠、當戶、將、相至候、王皆佩漢印綬,凡三百七十六人」。

這些都是由西域都護報請漢朝中央政府批准後,加以任命的。2.防止匈奴貴族的襲擾,穩定社會秩序。西域都護經常「加銜」為騎都尉,而成為漢朝中央政府派遣到西域的最高軍事長官。他不僅掌握著在西域的電田成兵,而且有權指揮和調動西域各地的軍隊。公元前36年,西域都護甘延壽和副校尉陳湯就徵調西域15處兵馬,打敗了匈奴致支單于,從而穩定了西域的局勢。對於西域地區出現的問題,西域都護可一面向中央政府匯報,一面進行處理。鄭吉處理烏孫內部爭端的事例就說明了這一點。3.組織生產,保護和管理電田。電田,不僅是一項經濟措施,而且是漢朝在西域的一項政治和軍事措施。

而保護和管理電田,組織生產,又是西域都護府的重要職責之一。西域都護府設置以後,漢朝不僅在車師前部設戊己校尉,負責管理屯田事務,而且在各地也置有屯田官。這些官吏都是在西域都護的統轄下進行工作的。4.保障絲綢之路暢通,促進內地與西域及中西方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西漢時期,絲綢之路西出玉門關後,沿塔克拉瑪幹大沙漠分為南北ニ道。西域都護府設置以後,又開闢了從龜茲翻越天山通向烏孫赤谷城的道路。為了保障絲綢之路暢通,西域都護府在各條道路上都築有城全和烽火臺,派駐成兵,一面執行軍事任務,一面兼管交通。對於來往的中外商人,他們都予以保護,並負責供應食宿。

這些措施使中外商人得以順利地將內地生產的精美絲絹運到西域,並通過西域遠銷西方各國。綜上所述便可知道,在2000多年前,新疆地區包括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廣大地區就已歸屬於漢朝版圖。西域都護府對該地區進行著有效的管轄,並在維護西域與內地的統一,促進邊疆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和中西經濟文化交流等方面,起有重要作用。西域都護府的設置,標誌著歷史上稱為西域的新疆地區已成為我們偉大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不可分割的一個組成部分。所以,它不僅是新疆歷史上的一件大事,而且也是我們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相關焦點

  • 漢代西域都護府城址遺蹟確認在新疆輪臺-光明日報-光明網
    目前,考古學者正抓緊探尋西域都護府具體位置。    這條振奮人心的消息,是記者從12月9日至10日新疆文物局和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在輪臺縣主辦的「漢唐絲綢之路的開拓——西域都護府研討會」上獲得的。    公元前138年,張騫通使西域,開闢了絲綢之路。
  • 阿克蘇新和縣打造漢西域都護府、唐安西大都護府文化園
    漢西域都護府、唐安西大都護府文化園的建設以歷史為依據,採用厚重的漢唐建築風格,重現漢唐時期中央政府有效治理新疆的歷史,展示中華統一多民族的形成過程,展示各族人民共同開發建設新疆的歷程
  • 關山迢迢,黃沙漫漫,兩千多年前,漢朝西域都護府是怎樣的機構?
    影片主角是成龍飾演的「霍安」,霍安的身份是西域都護府都護,在電影中,他為了團結西域各族民眾,化解矛盾,對抗外敵,維護和平,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差點丟掉性命。電影展現的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但電影中的西域都護府確實存在過,而且是中國古代歷史上輝煌的一筆。我們一起來看看,在已然消逝的兩千多年前,西域都護府是怎樣的一個存在。
  • 庫車西域都護府項目奠基開工
    六月的新疆阿克蘇地區庫車縣瓜果飄香,萬木蔥蘢。6月19日,庫車西域都護府項目舉行了奠基開工儀式,標誌著庫車縣大力實施旅遊振興戰略,推動文化旅遊產業「1126」工程,全力打造「龜茲故地·絲路名城」文化旅遊品牌的又一個項目落地。
  • 歷史上庚子年發生過哪些事情?侯君集破高昌,建立西域都護府
    這件事情,在整個中國的歷史上,其實都非常重要。 自從西晉滅亡後,中原王朝因為內部的混亂和長期的分裂,已經數百年不曾再對西域行使統治權。
  • 什麼是北庭都護府?
    「 可考的北庭都護官銜中不再有「大」字。但其作用是明顯的,北庭都護府在地位上實現了與安西都護府的平起平坐,整個西域由二府東西分疆而治。NO.為了統治廣袤的西域邊疆,有效管理眾多的少數民族,唐朝效法漢朝建制設置都護府,都護府負有「撫慰諸藩,輯寧外寇」之責,進而穩固唐朝的統治。唐朝在西域先後設置了安西都護府與北庭都護府。而北庭都護府便是武則天時期主管天山北麓軍政的機構。它興於一座城——庭州。
  • 大名鼎鼎的西域都護府,「都護」到底是個什麼意思?
    西域都護府,由西漢中興之主漢宣帝劉病已於公元前60年所立。漢宣帝劉病已是漢武帝的曾孫。西域都護府的設立,使得西漢的政令第一次貫徹到了西域諸國;其意義非同小可。西域都護府的確立,跟一個人的關係非常重大,那麼這個人就是鄭吉。
  • 大唐興衰見證者——安西都護府
    安西都護府自唐太宗貞觀十四年初設,至唐憲宗元和三年徹底淪陷,歷時一百六十八年,經十二帝。它的出現代表著大唐的繁榮昌盛,它的淪陷代表著大唐王朝的沒落,每讀史書,小編都因為唐的興盛自豪驕傲,也因為安西都護府最終命運感慨。我想,各位網友們也都該好好了解那一段歷史。
  • 西域都護府遺址所在地理位置認識有重大推進(圖)
    王小軍攝中新網新疆輪臺12月11日電(記者 王小軍)12月8-10日「漢唐絲綢之路的開拓—西域都護府研討會」在新疆輪臺縣舉辦。來自北京大學、國家博物館、中科院遙感所、中國社科院、新疆考古所、甘肅省考古所等國內多家高校和研究機構的近百名著名學者專家齊聚輪臺,從多角度揭示歷史上中央政府對新疆的有效治理和中華文化在新疆的主導地位,對備受關注的西域都護府遺址所在地理位置的認識有了重大推進。
  • 地理答啦:漢朝、唐朝2個國力強盛的象徵——都護府
    為什麼要帶著自豪來說說都護府呢?因為我國歷史上設立都護府的典型時代,正好是大漢王朝和大唐王朝——我國歷史上最鼎盛的兩個時期,而都護府的設立,恰好是強漢盛唐實力的象徵!至公元前60年,西域的匈奴勢力向大漢投降,西域天山南北廣大地區完全納入了漢朝的管轄,漢宣帝任命鄭吉為西域都護,統領西域各國。鄭吉到達西域後,在烏壘城(今新疆輪臺)駐紮,設立幕府,也就是著名的西域都護府。
  • 古代都護府|大風起兮雲飛揚,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從詩中可知,王維是去見都護的,都護是都護府最高官職,那麼都護和都護府是什麼時候開始設置的呢?在政治軍事上有什麼意義呢?歷代沿襲又如何?下面我們就來簡單介紹。
  • 一、新疆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從漢代至清代中晚期,包括新疆天山南北在內的廣大地區統稱為西域。自漢代開始,新疆地區正式成為中國版圖的一部分。漢朝以後,歷代中原王朝時強時弱,和西域的關係有疏有密,中央政權對新疆地區的管治時緊時松,但任何一個王朝都把西域視為故土,行使著對該地區的管轄權。在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演進中,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國人民一道共同開拓了中國的遼闊疆土,共同締造了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大家庭。
  • 大唐六大都護府
    我看到歷史好多歷史書對古代王朝的版圖有所誤解,在地圖上標註的疆域比各個王朝真正版圖要小的多。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好多人不理解古代王朝對周邊民族實行的的政策。『羈縻制度』就是對中原王朝對少數民族採用的政策,承認當地土著貴族,封以王侯,納入朝廷管理制度。
  • 新疆尉犁考古大發現,出土七百多件唐代木牘,填補了歷史記載空白
    西域被認為是狹義上的玉門關、陽關以西、蔥嶺以東、巴爾喀什湖東、南及新疆的廣大地區,而廣義的西域則包括亞洲中西地區等。據《漢書·西域傳》記載,當時有30多個國家分布於西域,故有「西域三十六國」之說,即漢武帝時期的西域由漢朝管轄,並設立西域都護府,掌管西域三十六國的事務,直到西漢王莽篡位,匈奴乘機統治西域。至唐末,唐軍消滅回紇、突厥勢力時,除高昌不受統治外,西域各國均臣服於唐政權。
  • 文化傳承 四十年考古還原千年北庭都護府故城
    武后長安二年(公元702年)在庭州設立北庭大都護府,並將昆陵、蒙池兩都護府劃歸其管轄,另將阿爾泰山西的燕然都護府及碎葉河附近的哥系、孤舒兩都護府也劃歸北庭大都護府統轄。其管轄範圍包括天山以北、巴爾喀什湖以南廣大地區,西面則達到裏海。南宋開禧二年(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西進滅遼,改稱北庭故城為別失八裡,並建立達魯花赤(地方長官)。駐重兵於此。
  • 新疆尉犁考古大發現,出土700多件唐代木牘,填補了歷史記載空白
    眾所周知,西域狹義上指玉門關、陽關以西,蔥嶺以東,巴爾喀什湖東、南及新疆的廣大地區,而廣義的西域包括亞洲中、西部地區等。《漢書·西域傳》記載當時已有30餘國分布在西域地區,故有「西域三十六國」之說,西域從漢武帝時期屬於漢朝管轄,並設立西域都護府管理西域三十六國,直至西漢王莽篡位,匈奴趁機統治西域。到了唐朝時期,唐軍消滅了回紇、突厥勢力時,西域除高昌不服統治被消滅以外,西域各國均臣服唐朝政府。唐朝曾設立安西都護府及北庭都護府管理西域,但安史之亂後,唐朝無力控制西域,西域各國又紛紛獨立。
  • 新疆的若干歷史問題(全文)
    從漢代至清代中晚期,包括新疆天山南北在內的廣大地區統稱為西域。自漢代開始,新疆地區正式成為中國版圖的一部分。漢朝以後,歷代中原王朝時強時弱,和西域的關係有疏有密,中央政權對新疆地區的管治時緊時松,但任何一個王朝都把西域視為故土,行使著對該地區的管轄權。在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演進中,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國人民一道共同開拓了中國的遼闊疆土,共同締造了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大家庭。
  • 細數唐朝六大都護府
    唐朝的府制,依其形式和地位,分為三種類型:府、都督府、都護府。唐朝周圍的異族很多,為了有效管理突厥、回紇、靺鞨、鐵勒、室韋、契丹等,分別設立了安西、安北、安東、安南、單于、北庭六大都護府。都護府是唐朝在邊疆民族地裡設置的特別行政機構。分為大都護府和上都護府。大都護從二品,上都護正三品。都護的職責是「撫慰諸藩,輯寧外寇」,凡對周邊民族之「撫慰、徵討、敘功、罰過事宜,皆其所統。
  • 新疆的若干歷史問題(雙語全文)
    歷史不容篡改,事實不容否定。新疆是中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從來都不是什麼「東突厥斯坦」;維吾爾族是經過長期遷徙融合形成的,是中華民族的組成部分;新疆是多文化多宗教並存的地區,新疆各民族文化是在中華文化懷抱中孕育發展的;伊斯蘭教不是維吾爾族天生信仰且唯一信仰的宗教,與中華文化相融合的伊斯蘭教紮根中華沃土並健康發展。
  • 《新疆的若干歷史問題》白皮書(全文)
    從漢代至清代中晚期,包括新疆天山南北在內的廣大地區統稱為西域。自漢代開始,新疆地區正式成為中國版圖的一部分。漢朝以後,歷代中原王朝時強時弱,和西域的關係有疏有密,中央政權對新疆地區的管治時緊時松,但任何一個王朝都把西域視為故土,行使著對該地區的管轄權。在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演進中,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國人民一道共同開拓了中國的遼闊疆土,共同締造了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