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青春期的孩子溝通,請看見他們的存在

2020-09-15 北京承啟文化傳播


01

家長無法溝通的青春期少男少女,大部分是緣於沒有被看見的。孩子走到十幾歲的年齡,進入青春期,並不可怕。只是家長需要認識到:孩子長大了,要把他們當作獨立的人來看待,他們不是懵懂無知的小孩子了。實際上,就算是剛剛出生的襁褓中的小嬰兒,或是媽媽肚子裡的胎寶寶,也都是要被當作一個具體的人來看待的。不能因為他們年齡小,不懂事,不會說話,就把他們當玩具當寵物,而不把他們當作人來看。

孩子雖然小,不會表達,但是他們的感受是真實存在的,他們所經歷的情緒情感,一點也不比大人少。


02

我的童年和青春期,就經常遭受這種「不被當作具體的人」對待。所以,我經常會有「你看不見我」的感受。我和媽媽對話的時候,經常會覺得自己是空氣。媽媽自顧自的講著道理,一套又一套,引經據典,滔滔不絕。我在旁邊,解釋著,她根本聽不見我。她不是聽力有問題,我發的聲音她能聽見,她聽到了我的話,會一愣,因為我說的沒什麼錯。然後,她繼續自己的話題,就像沒聽見我一樣。

我再次解釋,她停下來,看看我,接著繼續自己的講道理,仿佛我根本不存在。我說的話,和她說的話,是完全不同的兩條線,我跟隨著她,想和她一致,想讓她看見我。她就像一個下雨天打傘的人,完全把傘罩在自己頭上走路,目視前方,根本沒注意旁邊有人。她不是旁若無人,某一刻她會看我,會等我說完,但是對我的回應,是零。她在自己的世界裡講著無可辯駁的道理,聽不見我,也沒打算了解我在說什麼。

精神分析說:無人回應之境,就是絕境。更大的絕望是,你明明知道她看你了,知道她聽到了,但是就是不回應你,權當你沒說。你的那些話,在她眼裡,說不說都一樣。這是讓人非常憤怒的事情!本來我的解釋和訴求是合理的,可是她根本沒打算看到我,後面的溝通,我一定會發怒,然後就不能繼續下去了。媽媽會更加生氣,講了這麼多道理,舉了這麼多例子,孩子不但不聽,還和我吵架!可是,你根本沒有聽到我說話,事情和你理解的是兩碼事啊。我媽的口才非常好,能講很多道理。大道理永遠是正確的,所以我自然就是錯的了。一般說不到一會兒,我就會怒了。

那時候,我是他們眼裡叛逆的青春期少女。我幾乎無法和自己的爸爸媽媽正常說話,一說就要惱火,幾乎無法正常的說上三句話。


03

再說我的爸爸。我爸爸是很愛我的,這個我知道,只是他的愛,是努力克制著不想表達出來的。他會為我做很多事情,但是永遠不會對我說一句表揚的話,一句都沒有說過。考了一百分,競賽得了第一名,拿了三好學生的獎狀回家,我能看到他眼裡的高興,也能看到他克制自己不要高興的努力。他刻意的把臉繃起來,努力的不笑,不得意,不表現的開心,把頭昂起來用眼角的餘光看著我淡定的說:「嗯。」我爸的態度是:孩子要聽話,反正你是我生的,就得聽話。


我是被他寵愛的,但是依然得聽話。至於我自己有什麼想法,那個不重要,他看到我和他不同的想法,結果必然是暴怒。如果我堅持自己的意見,他的暴怒會引發到「翅膀硬了」「花老子的錢還不聽老子的了」。所以,到了現在,我還是對錢的問題很敏感,老公掙錢多少都是他的,我只有自己有收入才有安全感。所以,當年我和我爸的溝通,也通常是說不了三句話。他會暴怒,惡性循環下去,連我說「我不喜歡去買菜」「我不喜歡吃薑」,這樣的話題,也會把他氣的忍無可忍。


他的世界裡,我應該是個順從者,完全的服從,我過去也是這麼做的。但是孩子總是要長大,總會有自己的想法,總會有違背他的時候,在他看來,這是不可容忍的。不可容忍,就打。


04

小學的時候我爸打我哥的時候,我趴在書桌上寫作業,聽到我哥在背後的掙扎。可是我還是得寫作業,我得把這些重要的事情做完再說,心裡是發抖的。還有當父母吵架的時候,我是無力的。寒冷的冬夜,我和我哥躲到室外,好離那些暴怒的聲音遠一點,外面比屋裡的心寒暖和多了,心冷真是徹骨的寒冷啊······我害怕,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等事情過去了問媽媽。她說:「你爸脾氣很大,你們只要乖乖的,學習好,他就不會生氣了。」

於是我很乖,很聽話,拼命的表現好,討好他們。小的時候聽話,到了青春期總歸有些想法,就會引起他的憤怒。有一次我隨口說了句大家都練一樣的字帖,恐怕寫字就沒有自己的風格了。他氣得發抖,憤怒的說:你們能有什麼風格!當年,十幾歲的我,和父母就是這樣。即使是在彼此都想好好溝通的情況下,也會因為詞不達意,加上彼此的間隙已經有了,一言不合,交流就會崩盤。直到現在,我也很難在爸爸面前有不一樣的想法。


就算我和他對問題的態度一致,我說出來之後,他也永遠不會說「對」,而是嚴肅的用他的語言再說一遍,聽上去很像對我的不贊同。一個看不見孩子,一個不準孩子發聲。


05

所以,當年的我,在青春期的活力之下,在自我身份感形成的階段,對父母的和無視和控制,有了不可避免的逆反情緒。就這麼簡單。當學了這麼久的心理學,搞明白這一切之後,我和女兒的相處就很簡單。我只要看到她的存在,聽她說話就好。當我斷定一件事情的時候,也暫且聽聽她說的,如果事情根本就是她說的那樣,我會因為冤枉她而道歉。做錯事就要道歉,我不是神,也會做錯事。而且下次會更注意,不要主觀臆斷。


她說什麼,我會注意聽,並且積極地對話,不懂的就問,千萬不能不懂裝懂,那太丟臉了。畢竟原來我媽問我劉德華是不是演豬八戒的那個的時候,我很無語。她把這個當笑話到處去說,我每次都無地自容。但是不是說這麼做孩子就不逆反了。我本來以為只要溝通的夠好,親子關係和諧,就不會有逆反時刻,畢竟我是非常通情達理的,也尊重孩子的意見。但是有些時候,孩子所做的,只是要表示她的不同看法。

比如前年,我高高興興的計劃帶她去西藏玩,計劃做的很好,攻略也查完了,一切準備停當,她說:她不去。為什麼不去?——就是不想去。西藏那麼好那麼美,為什麼不想去?——不為什麼,就是不想去。結果她真的就沒去。


06

後來還有類似的事件發生了好幾次,每次我都確定她真的不想之後,尊重她的意見,改變計劃。這個「逆反期」只一年就結束了。還好,她這個年齡,總得有一些爭取自己位置自己身份的做法。如果她永遠柔順乖巧,我反而會擔心。

孩子現在不逆反,柔軟聽話,將來就會在別的地方把青春期活出來,到時候不知道會有什麼么蛾子了。現在,女兒十四歲了,我們依舊親密無間。希望我的故事,對你有所啟發。

相關焦點

  • 拒絕溝通,孩子青春期叛逆怎麼辦?
    兩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性格、想法和需求也是不一樣的,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去對待他們,反而會製造更多的不公平。很多時候,父母要退後一步,不要總是嘗試做裁判,儘可能地把解決問題的「球」又拋回給孩子自己,引導他們自己去想辦法協商談判。
  • 如何與青春期孩子有效溝通
    處於青春期的學生多認為父母無法理解自己,和父母無法溝通。同時,很多青春期學生的家長也苦於無法與自己的孩子有效溝通。據了解,青春期的學生在著裝、教育方式、業餘愛好、手機使用、課外讀物和隱私等多方面都和父母存在分歧。本該是家庭教育重要基礎的溝通,如今卻成為了問題。
  • 孩子青春期叛逆是什麼原因?怎麼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導讀:孩子青春期叛逆是什麼原因?怎麼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青春期叛逆是什麼原因?怎麼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想要和青春期孩子有效溝通,看看心理學專家如何支招
    林琳的兒子小敏,今年十二歲,正是面臨小升初的關鍵時候,偏偏孩子不急,父母急。從表面上看,他們家每天是為了小敏學習上存在的問題而爭執。實際上,真正讓林琳夫婦抓狂的,是不知道該如何與兒子進行友好地溝通。辯論很快成為爭吵。
  • 青春期孩子家長的分享:溝通、共情、尊重讓我和孩子的關係更近了
    閱讀前請先點擊關注,以免錯過每日的內容更新哦~11歲到20歲在心理學上定義為青春期。也是在這一階段,90%的孩子會出現青春期特有的問題,厭學、沉迷遊戲、和父母對抗都是一些普遍的現象。今天我們分享一位家長的分享,希望能給正在經歷青春期困境的父母們提供一些和借鑑。以下是分享正文。2019年9月15日,我家孩子突然不肯上學,不論我們家長怎麼勸,他都不願去學校,甚至不惜犧牲性命都不願上學。
  • 第289期「市民沙龍」後期報導:如何與青春期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青春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個特殊時期。為了充分了解青春期孩子的需求,排除相互溝通的障礙,9月5日下午,讀者們齊聚襄陽市圖書館「市民沙龍」騰訊課堂網絡直播間聆聽,由「市民沙龍」特別邀請襄陽市教育局關工委首批家庭教育專家、武漢心啟教育創辦人胡清,為大家分享「如何與青春期孩子進行有效溝通」的課題。
  • 和青春期孩子溝通有方法,學會科學的對話法,輕鬆解決問題!
    這個話題一打開,其他幾個孩子的家長都紛紛表示,自己家裡的孩子差不多都不同程度有這樣的現象:不願意和父母溝通,回家就躲在自己的房間裡……青春期孩子難溝通回想我和兒子的溝通,還算不錯,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和衝突偶爾也會有,但是大多數時間我們會讓衝突很快過去,然後母子兩又恢復了正常的溝通。
  • 青春期的孩子讓多少家長傷透心。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進行良好溝通
    青春期的孩子,像一頭小鹿,對世界充滿好奇和探索欲,什麼都想撞一撞,什麼都嘗一嘗,因為他們覺得,年輕就是資本,失敗了可以重來,傷口也很快癒合。他們覺得自己已經長大,卻處處好像和這個既定的世界格格不入。他們還是相信自己是對的,相信自己能改變這個世界,他們渴望理解,渴望被關注,有時甚至製作惡作劇,就是希望能引起別人的關注。因此,青春期的孩子不好溝通,難以難教育,但每個家長又不得不面對。
  • 《請回答1988》:家有青春期孩子,溝通時注意這三點
    剛開始看《請回答1988》,覺得善宇和媽媽的關係真融洽,什麼都跟媽媽說,連班主任老師懷孕之後,要和隔壁班的老師結婚的事,都告訴媽媽,心裡好一陣子羨慕。可是看著看著,就覺得好像不是那麼回事。另一方面,明顯可以看到,正煥媽與正煥的關係有些疏離,她其實不能大大方方地說出自己內心的感受——一個媽媽對孩子的擔心和牽掛,而是以自己在別人面前沒面子為理由,希望正煥可以有選擇地跟媽媽說說他的事。這和正煥媽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她過於古板、嚴肅,不喜歡正煥爸的隨意開玩笑,不能很開放地表達內心的感受。跟青春期的孩子進行溝通,需要注意兩個原則。一是,不要越界。
  • 《讚揚與責備》:心理學家支招,如何與青春期孩子有效溝通
    林琳的兒子小敏,今年十二歲,正是面臨小升初的關鍵時候,偏偏孩子不急,父母急。從表面上看,他們家每天是為了小敏學習上存在的問題而爭執。實際上,真正讓林琳夫婦抓狂的,是不知道該如何與兒子進行友好地溝通。辯論很快成為爭吵。最後,失敗方小敏躲回了自己的房間,看似勝利的林琳,身心俱疲地倒在床上,她的朋友圈裡發出一條信息:「聲明,從今天起和兒子小敏正式『決裂』,他想幹嘛就幹嘛,我再不管了。
  • 《讚揚與責備》:心理學家支招,如何與青春期孩子有效溝通
    林琳的兒子小敏,今年十二歲,正是面臨小升初的關鍵時候,偏偏孩子不急,父母急。從表面上看,他們家每天是為了小敏學習上存在的問題而爭執。實際上,真正讓林琳夫婦抓狂的,是不知道該如何與兒子進行友好地溝通。辯論很快成為爭吵。最後,失敗方小敏躲回了自己的房間,看似勝利的林琳,身心俱疲地倒在床上,她的朋友圈裡發出一條信息:「聲明,從今天起和兒子小敏正式『決裂』,他想幹嘛就幹嘛,我再不管了。
  • 原來溝通就能化解叛逆!多少青春期的孩子,缺少一位反思型父母
    每一代人都會經歷青春期,但早已度過了青春期的父母,仍然會為孩子的成長上的變化而不知所措。他們或沉迷遊戲,耽誤學業;或者拒絕溝通,直接反抗父母;也有的孩子離家出走,結交了很多不良朋友。步入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個小霸王,他們具備了攻擊和反抗的能力,時刻挑戰著作為父母的權威和尊嚴。但是問題真的僅僅出現在孩子身上嗎?美國的一位教育學家曾說過:如果養育的花出現了問題,首先應該想的是水和土壤是不是出現了什麼狀況。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一定是家庭和父母。這一點我深有體會。
  • 如何和青春期孩子溝通有效?家長學會這3招,溝通更順利
    青春期的孩子,思維比較敏感。在這個時期,許多家長都在反映不知該和孩子如何建立良好的溝通。孩子們情緒波動大,家長有時候也稍顯偏激,有時候甚至採用暴力的方式對待孩子,這樣下去溝通越發不暢,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可能造成極大的不利影響。
  • 與青春期孩子溝通的關鍵,只有兩個字
    身心急劇發展變化,存在著種種發展的可能性,美國心理學家霍林沃斯稱其為」心理斷乳期「。初二學生具有叛逆、盲目、易受外界影響、情緒容易激動、暴躁、成績兩極分化普遍、違紀違規頻繁、存在心理障礙等特徵,具有可塑性、主動、追求獨立等特點。因此,初二階段既是孩子發展的危險期,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成為教育的關鍵期。
  • 青春期的孩子難溝通?父母巧用「刺蝟定律」,輕鬆解決溝通障礙
    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意識比較強、不容易溝通,已經是現在親子教育當中家長普遍需要面臨的問題。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幫助孩子平穩的度過青春期的浪潮,避免孩子在青春期誤入歧途,對於家長和孩子來說都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 青春期的孩子如何溝通——知識星球告訴你
    五、適當示弱家長和孩子的溝通過程中要提醒自己:親子關係是第一位的。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比較敏感,家長在溝通中應該訓練自己的覺察能力。感受到關係緊張時要收斂並且想辦法修復,青春期的孩子情緒爆發時,不能硬來,家長可以適度示弱並進行安撫,等孩子情緒緩和了,再繼續討論有爭議的話題。青春期的孩子遇到問題時,會有自己的主張,即使家長知道最佳解決方式,也不要直接告訴孩子,更不要強迫孩子聽取採納,建議使用發問式溝通。
  • 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這12條溝通技巧送給老師家長
    這12條溝通技巧很重要,建議老師轉給家長,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應該怎麼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這一時期,這些半大的孩子們從身體到心理都在急劇發生變化,渴望成人,但其閱歷和成熟度又局限著他們的成長方式。青春期的孩子們尤其需要父母的陪伴和指導,但如果指導不當,又很容易造成逆反甚至傷害。
  • 如何與青春期孩子相處,這12條溝通技巧送給老師家長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惶恐,甚至有的家長如臨大敵。家長的反應很正常,因為青春期孩子總是憧憬成熟又留戀童年,追求完美又總有缺憾,拒絕灌輸又渴望幫助。這樣矛盾的心理,使得他們的行為在大人眼裡是如此荒唐和無聊,而對孩子來說,意義卻十分重大。家長因為不了解孩子,對孩子橫加約束,這使得家長與孩子矛盾重重,衝突不斷升級。
  • 怎麼和青春期孩子溝通?聽聽這場線上講堂就對了
    鄭勇利線上主題講座線下學生主題班會現場如何與青春期孩子進行溝通?如何培養青春期孩子的抗壓能力?用這個小動作測測親子關係好的溝通,從理解你的溝通對象開始。「大家知道嗎?現在女孩的青春期發育年齡平均為9.2歲,比幾十年前提前了3.3歲。不僅僅是女孩,男孩也面臨同樣問題。」鄭勇利的講座從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點著手,讓家長們對青春期孩子的共性和個性有一個相對完整的認識和了解。
  • 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這10條溝通技巧送給家長
    因此,他們就想通過去做一些事情去證明自己。尤其是父母越不讓做的事情,這一時期的孩子越想去嘗試,因為在他看來,這是一種挑戰,而且還可以獲得父母、老師、同學的關注和注意力。 如果我們只是看到孩子的錯誤行為,忽視或否定了背後的隱藏行為動機,甚至給錯誤的行為貼上負面的人格標籤,那麼就會激發孩子的抗拒心理,造成越溝通矛盾越深、越處理問題越多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