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翻譯水平何以日趨下降?

2020-12-11 中國科學院

近些年,中國科技翻譯水平日趨下降是普遍現象,決不是個別科技圖書翻譯質量不高的問題,這應當引起管理部門的足夠重視。這幾年我特別關注中國科學文化出版物,也讀過許多圖書,可以說90%以上存在翻譯問題。整體上翻譯做得好的叢書幾乎找不到,上海科技教育的「哲人石」叢書算是較好的。
我已經評論過上海人民出版社的《科學的製造》在翻譯上存在諸多常識性錯誤(曾寫過三篇評論,但只正式刊出一篇,另兩篇可從網上找到)。我與該社和譯者無冤無仇,但因翻譯錯得也太不像話了只好站出來說幾句,如把「美國科學促進會」譯成「美國藝術與科學研究院」,把玻意耳的「氣體理論」譯成「燃燒理論」,把「體質人類學」譯成「物理人類學」,等等。還有江蘇人民出版社譯出的「劍橋文叢」,這套書原書是相當好的,名氣很大,但譯成現在這樣子,實在對不起讀者,也對不起原書出版單位及作者。我翻過幾本,譯者想刪就刪,參考文獻都沒了,把「文摘」譯成了「消化」,把「洛倫茲吸引子」譯成了「隆·蘭哲引力物」。東北某出版社把約定俗成的原美國副總統「戈爾」竟然譯成了「高瑞」!我雖然認識這家出版社的編輯,但還是要指出,這樣的錯誤實在不可原諒,出於朋友的考慮,在這裡指出更有助於當事的朋友不再犯類似的錯誤。
這些現象許多人都注意到了,這裡我想談一下導致目前局面的可能的原因。
第一,出版主管部門、出版社領導對科技翻譯重視不夠,不懂科學,科學文化水平低劣是導致近些年科技翻譯水平日益下降的直接原因。當前不少人對科技翻譯存在錯誤認識,以為科技翻譯總該比文學翻譯要容易得多,其實不然。文學作品的翻譯要達到較高的境界,非常困難,但只要外語好,譯文基本正確還是可以做到的。但對於科技翻譯,如果譯者對內容本身沒有很好的理解,就非常容易譯錯。另外,科技作品充滿多學科專業名詞,特別是許多名詞表面上與日常用詞一樣,但在科技作品中有特定含義和標準譯名,譯者必須按約定俗成的譯名譯出,絕對不能想當然地翻譯,如「運輸」在統計物理中就必須譯成「輸運」,「work」就必須譯成「功」而不是「工作」,「free path」就必須譯成「自由程」而不是「自由道路」。三聯書店的「科學與人文叢書」選材不錯,其中的《複雜性》一書翻譯卻有許多問題,幾乎可以說到處是錯誤,主要原因是譯者基本科學素養不夠,外語雖好,但不適合翻譯科技圖書。
我為什麼把上述原因列為第一呢?還以《複雜性》一書翻譯為例,即使譯者自然科學水平不高,出版社配備的校對和編輯人員總不該也那樣吧?可實際上恰恰如此,這說明社領導對科技翻譯不重視、不懂行。《複雜性》的譯本如果送給稍懂點科學的人士審一下,用半個月時間就可以把絕大部分錯誤改正過來,可惜堂堂三聯沒有這樣做。不但如此,此書多次重新印刷,錯誤照印不誤,可見學風之惡劣。還有一個典型例子是商務印書館的《後工業社會的來臨》,貝爾的作品,算是名著,但翻譯較差,有不少科技名詞翻譯出錯,如「逆矩陣」被誤譯成「相反的模式」,還有漏掉句子不譯的現象,當年讀碩士研究生時我曾核對過原文,從此對商務這個老牌子也起了疑心。後來竟發現在「漢譯世界名著」中《人類理解研究》(休謨著,關文運譯)一書裡,「Arithmetic」(算術)竟然被譯成「三角」(p.26),而且長達40年一直不改。我是不是專門喜歡找「軟茄子」捏,其實不然,商務與三聯還是軟茄子嗎?實際上正好相反,上海人民和江蘇人民,也都是響噹噹的社。
第二,從整個社會來看,合格的科技翻譯人才早已是稀缺資源。科技翻譯稿費一直很低,不可能吸引譯者在這方面努力,年輕譯者多數沒有接受正規科技翻譯的訓練。以為考託福考GRE成績好就順理成章能譯好科技圖書,實大謬也。科技翻譯中有一特殊部分,即計算機類圖書的翻譯,是相當來錢的。據說某大學的學生一天能譯出兩萬字,收入相當可觀。計算機技術類圖書的確相對好譯一些,但計算機理論、文化方面的圖書就很難譯。我曾幫助某出版社策划過一套計算機文化類叢書,翻譯和編校都很差,超出了我的想像,讓我很沒面子(好在我只管選材,並不負責翻譯)。科技翻譯需要有相當的文化儲備,要對科技史比較熟悉,要對所譯學科的基礎知識很熟悉,要對前沿動態有所了解。在一定意義上,翻譯不只是語言問題,語言不過是個載體,正如哲學與語言關係甚大,但也可以說哲學思想本身依然不依賴於具體的語言,語言只是工具。如果新型的出版領導人認識到這一點,也許還有救,重要的是要開始有意識地培養一批年輕科技翻譯和編輯隊伍。
第三,翻譯和編校需要耐心,要有很強的敬業精神。現在出現的許多翻譯錯誤不完全是水平差導致的,應當說翻譯中出錯是幾乎無法完全避免的,只是要把出錯壓到最低。翻譯中、校對中、編輯過程中多一些耐心和敬業,相當多錯誤是可以排除的。譯者、校者、編輯多翻翻詞典、科技名詞對照表等是有好處的,在當前條件下多上網際網路查詢或者直接請教,更是有效。
現在有兩個有利條件。一個是國家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逐步公布了幾乎所有學科的名詞英漢對照表,已經出版了許多書,只要下功夫,重要名詞都能查到。當然,這方面的工作還大有改進的餘地,比如出版光碟版名詞對照可能更有效,銷路也會很好。據我估計賣出10萬套不成問題,我不知道科學出版社為什麼遲遲不做這一筆生意。另一個有利條件是,現在上網際網路都很方便,這對科技翻譯是絕大的福音,只要你願意,幾乎所有翻譯上的難題,都可以通過網絡解決,網絡是一部活著的百科全書,學界人物也都生活在網絡世界上,與他們聯繫、向他們請教是很容易的。當然,前提是你願意這樣做,願意下功夫做,如果你頗自信,水平又不高,根本不把本來成問題的事情當作問題,自然也就不會發現和解決問題。
總之,現在要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分析產生問題的可能原因,解決問題要扎紮實實做。書評類媒體對嚴重的翻譯差錯,也要給予暴光。
(據《中華讀書報》劉華傑 )

相關焦點

  • 科技翻譯水平 何以日趨下降
    近些年,中國科技翻譯水平日趨下降是普遍現象,決不是個別科技圖書翻譯質量不高的問題,這應當引起管理部門的足夠重視。這幾年我特別關注中國科學文化出版物,也讀過許多圖書,可以說90%以上存在翻譯問題。整體上翻譯做得好的叢書幾乎找不到,上海科技教育的「哲人石」叢書算是較好的。
  • 「零翻譯」何以大行其道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外語詞的過度使用現象日趨嚴重,甚至堂而皇之地出現在正規出版物和正式文件中,引起公眾不滿。4月11日,本版刊發《外來語濫用,不行!》,對此現象進行了報導。報導刊發後引發熱議,特別是引起語言文字工作者的共鳴。那麼,外來語濫用的原因是什麼,又有哪些應對的措施?本版進行解碼。
  •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英語怎麼翻譯?
    比如,在一篇論證「孩子應該學做家務」的英語作文中,如果能用上「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樣的諺語進去,再加上一點點的拓展,感覺會非常好: 「有一句中國的諺語說得好,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做家務或許是一個孩子邁向人生成功的第一步。」 但問題來了,如何翻譯這句諺語???
  • 東協國家語種翻譯在雲南日趨緊俏
    東協國家語種翻譯在雲南日趨緊俏 ,前幾年招聘了幾名東協國家語種的兼職翻譯,而現在看來,要物色更多的東協國家語種人才了。」昆明任意達翻譯會展公司負責人阮靜萍表示,隨著中國與東協國家的交流和合作越來越多,翻譯人才越來越緊俏。  來自雲南民族大學的寮語翻譯陶文娟告訴記者,東協國家語種專業畢業生很是「吃香」,比如去年的老語班,一個班24名學生還沒畢業就已經全部「就業」了,分布在大型國企、廣播電臺、翻譯公司和地方外事部門等。
  • Uzi、Doinb身體狀況日趨下降,如何看待職業選手的體能訓練強度?
    Uzi、Doinb身體狀況日趨下降,如何看待職業選手的體能訓練強度?Uzi、Doinb身體狀況日趨下降,如何看待職業選手的體能訓練強度?看官們還有什麼其它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小編都會及時回復的哦。
  • 科技巨頭加速布局智能翻譯設備 離線翻譯仍成制約因素
    隨著境外自由行的火爆,人們對即時翻譯的需求也日趨旺盛,而眾多科技網際網路巨頭踏入智能翻譯領域,推出的智能翻譯設備正成為出境商旅一族的新寵。對於大多數出境商旅群體來說,過去的翻譯設備已經不能滿足多變的外語環境。電子詞典翻譯語種少,翻譯APP準確度不夠,而翻譯耳機需要依託智慧型手機上的APP翻譯功能,再通過藍牙功能傳輸到耳機中,在實際交流使用時很尷尬。
  • 韓剛B2A「譯點通」:何以笙簫默名句翻譯
  • 簡歷有錯字,請假條夾拼音 大學生寫字水平下降
    華師大為此開「三字一畫」比賽   簡歷中把「電梯安裝公司」寫成「按裝公司」,「此致敬禮」寫成「此至敬禮」、請假條夾雜白字……隨著電腦的普及,大學生的寫字水平也開始與白領「靠攏」日趨下降。立足於對師範生全面素質培養,關注基本功,華師大團委近日發起了「三字一畫——亮出你美麗的字」比賽,以此培養師範生的基本技能。
  • 期刊介紹 |《中國科技翻譯》
    辦刊宗旨:探索科技翻譯理論與技巧,介紹科技翻譯研究成果與教學經驗,報導國內外譯事活動。本刊曾獲國際譯聯(FIT)翻譯期刊獎(1993), 列入外語類和語言類核心期刊(北大評測系統), 收入「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
  • 探討科技英語翻譯的基本要求
    一般來說,進行科技英語翻譯,翻譯人員需要同時具備較高的英文水平和中文水平。但在針對科技英語的翻譯過程當中,出現一些錯誤是比較常見的事情,也是在所難免的。為提高科技英語的翻譯質量,達晉編譯就科技英語翻譯的基本要求做以下探討。一、專業知識更加紮實。
  • 高驚鴻:官員翻譯公文掙錢何以被控貪汙
    原標題:高驚鴻:官員翻譯公文掙錢何以被控貪汙  因當地公證部門沒有專門的翻譯人員,於是精通外語的福建福清市司法局原局長黃政耀,利用業餘時間,為人翻譯公證文件掙些翻譯費,並定期將部分酬勞支付給公證處代收翻譯費的工作人員。但因其司法局局長的身份,檢方指控黃的這一行為屬貪汙及私分國有資產,案件經11年審理,法院一審對其判刑11年。
  • 淺論科技英語的特徵及翻譯技巧
    這類體裁要求在描述各種自然現象和客觀事實的發生過程和特性的時候較少涉及自己的主觀,同時,科技工作者們在表達時也希望用最少的詞彙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這就決定了科技英語具有客觀性、準確性和簡練性等本質特徵。以下醫刊彙編譯就科技英語的特徵及翻譯技巧做簡要探討。一、科技英語的特徵。科技英語與基礎英語在本質上沒有區別,前者只是後者的一個分支。
  • 談談科技文章的英語翻譯見解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進一步推進,各國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這其中也表現在了科技、文化領域。在這種形勢下,科技英語文章成為了國際科技交流的工具之一。為了更好地傳播自然科學或社會科學的知識與技術,對科技文章英語翻譯水平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在此,賽恩斯編譯對科技文章的英語翻譯談談一些見解。
  • Booking.com聯手哈佛優化翻譯系統,流暢度逼近人工翻譯水平
    ,其流暢度接近人工翻譯水平。NMT技術一致優於SMT;英德互譯模式中,企業內部的NMT結果優於在線通用NMT引擎;NMT翻譯的流暢度接近人工翻譯水平。研究者不僅引用了早前一些說明NMT在翻譯長句時的翻譯質量大幅下降的研究,還使用BLEU測試了長句如何影響NMT和SMT在英德和英法互譯模式中的表現。長句對NMT和SMT在這兩種語言互譯的影響主要有兩點:「翻譯質量在長句翻譯的表現有所下降,但對於兩種語言的互譯,NMT的表現依然比SMT要好。」
  • 母語水平下降並非英語之禍
    這兩個方案(以下簡稱「北京方案」)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關於「中高考」語文和英語分值的調整:增加語文的分值,同時減少英語的分值。這一改革方案的出臺,必將對語文和英語的教學等問題產生重大影響。事實上,中國學生課業負擔重是個極其複雜的社會問題,其根子主要在於我國現行的教育體制,只要這種體制不發生根本變革,學生的負擔不可能真正減輕。  增加語文分值、減少英語分值,能否使得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得以傳承和弘揚?當前我國語言生活的真實生態是:全民英語熱,國人的母語、母文化水平大大下降。這似乎是因為英語擠佔了母語文化生存空間,但稍加分析便會發現這種看法是站不住腳的。
  • 對外交流日趨頻繁 汕頭翻譯人員成香餑餑
    翻譯證書成了香饃饃  目前,汕頭市區較具規模的翻譯社有「誠信」、「譯林」、「協和」等幾家,可以提供的翻譯語種,包括英語、日語、俄語、法語等10來種,據介紹,英語翻譯最為熱門,佔營業額的七成以上。翻譯隊伍裡從中專生到博士生,從銀行職員到教授各個層次各行各業的人都有。
  • 畢業生做翻譯有什麼要求
    現在的翻譯行業越來越規範化,不少翻譯人員在提高自身翻譯水平的同時,也在不斷加強自身的素質,但除了在自我涵養上需要加強外,對一些地方的文化、風俗習慣以及信仰的了解也該深入了解。早在2006年,國家教育部就正式在高校設立了專門的教學體系,並且在15家本科大學開設了翻譯這門專業。到現在,基本上已經形成包括本科、碩士、博士在內的一個完整的翻譯專業教學體系。我們不僅需要加大培養翻譯人才的力度,還要重視人才的基礎性和素質問題,同時更要注重培養出應用型的翻譯實踐人才。
  • 關於2020年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報名的通知
    口譯考試的報名入口為「翻譯專業資格(水平)口譯考試」,筆譯考試的報名入口為「翻譯專業資格(水平)筆譯考試」。按照國家統一規定評聘翻譯專業職務。  (二)參加二、三級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筆譯考試的,不限制報名條件,凡具有一定外語水平的人員(含在校學生)均可報名參加相應級別的考試。
  • 神經網絡立功勞 谷歌:翻譯誤字率下降超30%
    據科技網站Mashable的卡麗莎·貝爾(Karissa Bell)發布的推文稱,迪恩說,谷歌語音識別軟體的誤字率(即轉錄單詞的錯誤率)已經下降超過30%。谷歌發言人後在電子郵件中向VentureBeat證實了這一數據。根據貝爾的推文,迪恩將這一改進歸功於「神經網絡的加入」。神經網絡屬於谷歌等公司應用於深度學習技術的系統。
  • 促進科技翻譯發展 全國科技翻譯研討會成功舉辦
    東方網6月1日消息:科技的發展勢頭迅猛,翻譯技術日新月異,科技翻譯成為熱門話題。5月29—31日,來自全國各地200多名專家學者齊聚上海電力學院,參加第十六屆全國科技翻譯研討會,探討「全球化背景下科技翻譯的現狀、使命與前景」,研究科技翻譯理論與實踐研究,分析科技翻譯人才培養,切磋科技翻譯如何服務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