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化進程的進一步推進,各國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這其中也表現在了科技、文化領域。在這種形勢下,科技英語文章成為了國際科技交流的工具之一。為了更好地傳播自然科學或社會科學的知識與技術,對科技文章英語翻譯水平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在此,賽恩斯編譯對科技文章的英語翻譯談談一些見解。
一、注意科技詞彙的專有表達方式。科技詞彙是出現在科技文體中的一類專有名詞,其翻譯的準確性是保證目標譯文能被讀者正確理解的基礎。科技詞彙一般都可以在專業詞典或網際網路上找到對應的翻譯,但應注意某些常見單詞在不同科技語境下的詞意變化。這就要求譯者平時注意中英專有名詞和表達的積累,除各種專業詞典和科技綜合詞典外,更可以充分利用搜尋引擎,結合專業書籍、權威教材、同行翻譯,使科技詞彙的詞意翻譯達到準確無誤。
二、注意文體風格的把握。科技文體主要用於表達對自然界和社會客觀規律的探索、認識和總結的信息,因此翻譯時要注重目標譯文邏輯上的連貫性和表達的明晰、流暢,應力求客觀,避免行文艱澀、邏輯混亂,用語避免表露個人情感和主觀性。科技文體除某些科普類文章外,一般不宜用口語化的語氣進行翻譯,而應使用正式的語氣和規範的語言。科技文體除注意採用不同翻譯格式外,應根據不同文體和原文語氣確定翻譯風格,做到風格對等。例如,專業論文應該凝練穩重,專業通訊應該簡潔明晰,指南應該簡明扼要,行業標準應該一字千鈞。
三、常用翻譯技巧的應用。在科技文體翻譯中往往應用多種翻譯技巧,包括增譯法、簡譯法、詞類轉換、時態轉移等。以下簡要介紹幾種最常用的技巧:
1.增譯法與簡譯法。為使譯文忠實地表達原文的意思與風格,並使譯文合乎表達習慣,必須增加一些詞語,稱為增譯法。簡譯法是刪去一些可有可無的,或是如果保留反而嫌累贅或違背譯文習慣表達法的詞。
2.詞類轉換。由於兩種語言在語法和習慣表達上的差異,在保證原文意思不變的情況下,譯文必須改變詞類,這就是詞類轉換。
3.具體化與抽象化譯法。英語傾向於多用被動語態,無人稱句較多,並用許多抽象名詞或無生命的東西做主語,這些概念抽象的詞語往往不能原原本本地照實翻譯,而要化抽象為具體,譯文才能通順易懂。反之,在漢語中的一些表示具體概念的名詞英譯時也可以轉換為抽象名詞,使譯文更地道。
4.英漢思維差異對句式結構的影響。相較而言,漢語重意合,常使用多個動詞連用或流水句等鬆散結構的句式,而英語重形合,其句子的成分之間需要一定的語言形式手段(連詞和介詞)連接,表達一定的語法意義和邏輯關係,因此邏輯性較強,句式嚴謹。在翻譯過程中要找出漢語原文中隱含的語法意義和邏輯關係,要透徹分析原文句子結構,運用句式結構的轉換,以達到變中求信、變中求順的目的。
句法的翻譯有換句、斷句、轉句、合句、縮句、轉態、正反等譯法。漢譯英中較常見的,是將原文的流水句的一線型「排調式」結構採用斷句譯法,變為層層搭架,由中心向外擴展的「分岔式」結構。值得注意的是在翻譯過程中,往往同時應用多種翻譯技巧。這就要求譯者熟練掌握各種翻譯技巧,並在實際工作中融會貫通,靈活運用。
總之,從事科技文章翻譯的譯者首先應該不斷學習,了解科學技術相關專業知識和專有名詞,熟悉原文和目標語言的各種常用句型;其次,要確保翻譯的深度和準確度,翻譯工作者應該多與同行交流討論,多請專家評點,有條件的話與原著作者進行溝通;最後,無論何種文體,一個人的語言功底和造詣最終決定其翻譯作品的層次。因此,從事科技文章翻譯要不斷提高自身的中、英文修養和文章修辭能力,從而提高自身的翻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