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孔美感起源

2020-09-23 瞭然善美

開宗明義:面孔美感是人在嬰兒時期形成的條件反射。切不可以為嬰兒看到的世界與成人看到的世界是相同的,你看見遠近高低、紅藍綠紫、大小方圓、他她它牠,而嬰兒看到的是一片明暗相間、遊移不定,不知所云、物我一體的混沌世界。

首先指出什麼面孔才是最美的,第一,這種面孔的各部分的比例合乎常規;第二,那種最接近我馬上要提到的&34;的面孔,從而也是最簡單、最無特徵的面孔是最美麗的。凡美人都是找不到突出的面部特徵的,而醜陋的人則可被立即指出醜在什麼地方,一個女人從遠處走來,你可能覺得她很漂亮,可當走近一看,你就不感到她是那麼漂亮了,因為你發現了她的面部有細小的皺紋,這時,這面孔給予你的就不是最簡單的組織了,因而影響了美觀。一個少女可能會馬上照鏡子,並產生如下疑問:&34;這是因為比較而言,這張面孔的&34;——指面部肌肉的形狀(微小的起伏趨勢)——比起&34;的要求來,差距還是大了些。&34;的地貌的要求是極為特殊的。

那麼,面孔美感究竟是怎樣形成的,或者說&34;是怎樣印入人們心目中去的呢?&34;有些什麼樣的特徵?這些都要追溯到人嬰兒時建立的一種條件反射。

一些心理學家為研究嬰兒是如何認識母親的問題,對劍橋大學附屬醫院的新生兒做了一系列實驗,他們在一個大小、形狀猶如人類面部的平板上鑽了三個窟窿,分別處於相當於兩眼和嘴的位置上,他們發現出生幾個小時的嬰兒特別喜歡跟蹤這類圖案——在本文中,我把這類圖案稱為&34;(見圖1)。&34;對三個月的嬰兒的吸引力有所減弱,而五個月的嬰兒已經不在乎臉形輪廓,對只存在眼睛、鼻子、嘴巴三個部分的輪廓圖案有好感(見圖2)。

這些實驗表明,嬰兒最初不能辨別一張哪怕是最簡單的面具和一張具體的真實的面孔之間的區別,就是說,真面孔給嬰兒的印象與一個類似橢圓的形狀上加三個窟窿的圖案是一樣的。只有當嬰兒出生幾個月以後,才學習人的面孔(首先是母親的面孔)的許多特徵,以至於辨別每個人。

當嬰兒躺在襁褓中時,他是愉快的——我後面將指出這是一種特殊的愉快——與此同時,他注意到&34;,那是摟抱者的面孔。愉快由於每每與&34;同時出現,所以,面具與嬰兒建立了導致愉快的條件反射,這種在意識形成初期建立的條件反射是永久性的,不可消退的。因此人長大後,每當看到類似&34;的面孔時,就產生特別愉快的情緒,訴諸語言就是:&34;或&34;!

&34;有什麼特徵呢?它可以看成是一個臉形的輪廓加上其中的三個斑點。此外什麼特徵都沒有,兩眼的四周及三個斑點組成的三角區內,還有其它任何地方都是一片純淨的區域,沒有其它任何結構特徵。人的面部肌肉就分布在相當於面具的這塊純淨無瑕的區域內,每個人的面肌形狀都不同,但嬰兒看不出區別,它的視知覺並不富於立體感。因此,誰的面肌形狀更接近嬰兒感受到的那個&34;的構造,誰就更美,只要哪怕稍微的肌肉起伏的差別,不均勻、不平展,以及麻點,疤痕都會打破那種簡單明了的純淨,變得複雜化,不同程度地影響美觀。

母親懷抱嬰兒,面對嬰兒時,嬰兒注意到面部輪廓中有三個動點,兩個並排在上(眼睛),一個居中在下(嘴巴),嬰兒尤其注意上面的兩個動點,因為眼珠總是跟著自己轉動。此外,嬰兒還極為注意三個動點組成的三角區,比較而言,最不注意三角區以外的部分。他們長大以後,仍以這種習慣去注意人的面孔(見圖3)。因此,面孔各部分對美感的影響是不同的,兩眼及其四周的地方最重要,兩眼與嘴組成的三角區次之,其它部分包括臉形再次之。

如果一個母親的鼻子比一般人長,那麼這是否會被嬰兒接受,使它日後喜歡長鼻子的人呢?經驗表明這是不會的,半歲以內的嬰兒看不清面孔細節。

當人們看見美麗的面孔時,就想親吻它、擁抱它,與它融為一體,這與嬰兒看見人的面孔時的反應是一樣的。面孔美感的發生心理同時可以佐證弗洛伊德的&34;說:性愛的心理感受與嬰兒在襁褓中的感受是一樣的,美麗的面孔會使人們感受到充滿愛戀的原初狀態。


圖1

圖2


圖3

相關焦點

  • 平面藝術品美感起源
    同樣,嬰兒的視覺也不可能剛出生就正確地感知立體空間,就像它不能識別一張層次分明的真實面孔那樣。成人絕不會把各種物體的大小、形狀、間距、傾角等知覺為與它們在視網膜上的投影一模一樣的平面狀態,但是嬰兒卻被迫接受這種平面世界,它不能識別任何物體的大小、形狀、顏色、遠近,即便是最簡單的三角形、正方形、圓形,嬰兒也需要長期訓練才能掌握。
  • 更美AI推出「面孔起源功能」,見證前世今生
    2020年4月21日,更美公司旗下更美顏究所推出了全新功能「面孔起源」,目前該功能已在更美APP中更美AI上線。上線首日,體驗用戶就超過了百萬人次。作為更美旗下人臉美學AI研究機構「更美顏究所」重磅首推的應用,面孔起源承擔了重塑東方審美觀與建立全新東方審美體系的基礎性功能。
  • 屈原:漢語美感的源頭
    唐人宋人頂禮膜拜……《楚辭》的源頭性美感俯拾皆是。「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帝子指湘夫人。舜帝巡視南方累死了,湘妃淚盡投入湘水……屈原的詩篇中,美神與死神拆解不開。他是唯美的,生活、藝術、政治,容不得半點瑕疵:「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修能:優秀的治國才能。屈原幾十年激烈,卻有非凡的能力在激烈中逗留,展開他那令人眼花繚亂的豐富性。
  • 更美APP顏究所取研多地男女面孔特徵:由北向南嘴唇性感度加強
    4月28日,更美旗下人臉美學AI研究機構「更美顏究所」(下稱顏究所)根據此前已上線的更美APP-更美AI面孔起源功能積累的海量人像大數據,整理、總結並公布了十大網紅省市男女面孔特徵,希望一探中國各省市人群的長相特徵與顏值情況。  據悉,面孔起源功能自上線以來,點擊量已突破千萬。
  • 家譜三識:起源、格式、印刷!
    關於家譜的起源,人們是眾說紛壇,佔據最主流的是:殷商起源、周朝起源、春秋戰國起源、宋代起源這四種說法。雖說這四種起源說法都有一定的文獻資料, 但是每種說法都太片面,這四種起源說法都是以文字出現為基礎的,而根據考證,早在文字之前,家族世系就曾以結繩、口傳方式存在於漫長的原始社會中。
  • 硬糖少女303nene鄭乃馨登亞太區最美面孔榜三
    2020年,亞太地區最美100張面孔排行榜全面展開,截至10月1日,眾多美女女星相繼上榜,這著實令人期待。此外,從排行榜上我們可以發現,文星伊位列榜首,戴萌排在第二位,鄭乃馨排在第三位。寶貝的排名也很低,甚至擠進不了前50名,但寶貝的美感確實很高,也是各大品牌的最愛,每一次品牌代言,寶貝都能用自己的外表詮釋新的內涵。而且寶寶也很有氣質,五官也很好看,下圖中的眼睛非常迷人,有著難以形容的魅力。
  • 學會這三個技巧,你也能寫出精美雋永、充滿美感的文章
    很多人都想學習,如何寫出有美感的文字?那就讓我們先來看一下,那些有美感的文章都是什麼樣子的?01文章的美感,主要有這幾種"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一片葉子和花上"這段文字捉住了視覺的印象,讀來讓人如身臨其境,又有無限的美感襲上心頭。
  • 溫州作家東君研討會:《面孔》是一張這樣的面孔
    這次在杭州開研討會的作品,是東君的新作《面孔》。《面孔》將於2021年1月出版,是上海文景本土原創文學書系「潮生」推出的第六部作品。「在一個眾聲喧譁的時代,優雅靜定的特質因稀少而珍貴,而東君正是一位不會被喧囂淹沒的寫作者,他的最新小說集《面孔》獨具東方氣韻,承襲了中國古代筆記小說文體特色,他把目光聚焦於那些在歷史中註定湮沒的無名者,在看似不經意的閒話漫談間,東君將那些鮮活的面孔長久留存在讀者的記憶裡。」這是《面孔》出版方對東君小說的評價。
  • 讓影展走心的不只是情懷 專訪「中國面孔II」策展人譚佩裡
    2018年10月20日,隨著2018年度北京國際攝影周的正式開幕,蜂鳥網再次以策展人的身份,舉辦了名為「中國面孔II——生活有我」展覽。在這一次的展覽上,蜂鳥網攜手四位特邀攝影師的作品:邵廣紅《我的孩子們》、石勐堯《我和爺爺》、陳華《在長安》、譚佩裡《江岸》,以及來自蜂鳥網友們的作品,帶來全新一季的「中國面孔II——生活有我」展覽,共同見證我們心中的生活姿態。
  • 《羅賓漢:起源》將映 「王牌特工」變身「箭神」
    定檔海報羅賓漢和師父由英國RHO影片公司、美國頂峰娛樂公司聯合出品,奧託·巴瑟斯特執導,塔倫·艾格頓、詹米·福克斯、本·門德爾森、伊芙·休森、詹米·多南等聯合主演,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珍妮弗·戴維森擔任製片人的動作電影《羅賓漢:起源》定檔12
  • 吳猛強:面孔面孔(2020高考天津卷作文)
    「中國面孔」是全球熱播紀錄片裡充滿家國情懷的杜甫,是用中醫藥造福人類榮獲諾貝爾獎的屠呦呦,是醫務工作者厚重防護服下疲憊的笑臉,是快遞小哥在寂靜街巷裡傳送溫暖的雙手……也是用各種方式共同形塑「中國面孔」的你和我。走過2020年的春天,你對「中國面孔」又有什麼新的思考和感悟?請寫一篇文章。不少於800字。.
  • 大自然的美感教育
    近年來,全世界都在談美學教育、推動美感教育,也看得出有不錯的成效。我從小對美的事物就有興趣,直到現在熱情不減,似乎是要將年輕時候荒廢的時間彌補過來。美感教育,是一種用自然鮮明生動的形象,喚起每個人純真對美的感受。這種感受是自然情感的流露,而美好的情感,不僅是對自己美的培美,也是對孩子進行教育的重要動力。
  • 美感與美,經典美學
    美感與美,經典美學 讓我們一起走進美的世界 美與美感是主體與客體各自審美潛能相互作用的產物,這裡,要強調的是主客雙方審美潛能的作用,不能說,美只是客體的審美潛能的實現,美感只是主體的審美潛能的實現。
  • 流行語:多面孔的祈使句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流行語:多面孔的祈使句 2008-01-29 11:32 來源:閱讀 作者:西西
  • HTML代碼的美感
    我迫不及待地想了解,這個精美的網站,是不是由同樣具有美感的代碼所寫成,而或者只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代碼?美感?當然!歸根結蒂,代碼如詩。(譯註:「Code is poetry」為著名博客系統 Wordpress 的宣傳語。)這僅僅是最基礎的 HTML 而已,自然不如其它動態語言般複雜而優雅,但它依舊保持了它的創造者所賦予的藝術筆觸。這就讓我不禁開始思考,如何讓代碼具有美感?
  • (5.16悅讀)臺灣如此重視美感教育,我們忽視的美感到底是什麼?
    今天,蛋黃君「悅讀」了一個有關臺灣美感教育的視頻。很開心和屏幕前的你們分享「美」是一個再熟悉不過的字眼,但「審美」、「美感」對我們來說,仍然是陌生的。更別提「美感教育」了,但有人一直在踐行:美國有47個州設立了關於藝術教育的強制規定。
  • 幾何-玩轉腔調美感
    幾何圖案是我們日常穿搭中一個重要的元素,這些圖案賦予了服裝靈動和美感的特性,打破了壓抑和沉悶,兩者的完美融合呈現另一番腔調美感。不同幾何圖案給人呈現的感受也是因圖而異,有的甜美,有的高雅,有的脫俗,有的富有時代感,因為有了這些圖案,服裝增強了設計感,打造多樣美感,讓人充滿期待和驚喜。每年我們在時尚秀場中都能看到不同幾何元素的多樣呈現,元素之間的交融,碰撞,強化和凸顯個性。模特,時尚博主們穿上這些充滿個性的服裝,成為城市街道上獨特的一道靚麗風景。
  • 美感,是一種對生活品質的追求
    有美感的東西對人有一種天生的吸引力,它渾身散發著一種渾然天成的美好氣息,讓人情不自禁地想要靠近它,接受它的薰陶和影響,給自己平凡的生活中注入獨特的審美格調。美感無處不在,體現在人們生活中方方面面,大到裝修風格,小到配飾擺件,尤其是像茶具、餐具的搭配,這種體現在生活細節中的美感,是最能體現一個人對生活品質的追求。這種追求,不在於奢侈,而在於美感和舒適。
  • 臺灣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讓美感深植孩子心裡​!
    臺灣美學實踐 為了更進一步推動美感教育,由臺灣教育部發起、臺灣設計研究院所執行的「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從2020年起已經完成9間校園改造,今年更是挑戰25所學校的美感變身工程;繼去年12月發表第1波改造結果後,近日再度公布翻轉校園的8個新案例!
  • 美感教育,是否是大人強加給孩子的?
    會不會我們現在說的美感教育只是"我們覺得孩子需要",但也許以孩子的角度來說,這對他們其實是不必需的,或是有其他更重要的東西?因此,這篇文章以此為契機,以我個人的看法來思考美感教育是否必須這件事情。而這算是我對於美感教育的感想文,如果有其他的想法也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