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重新定義肖像權:照片裡拍到陌生人,怎樣才能不侵權?

2020-12-22 手機相機攝影技巧

《民法典》明年就要實施,

最近,在攝影圈裡,肖像權這個詞很火。

主要是因為《民法典》對肖像權保護進行了很多重新定義,

總結成一句話來說就是:

「對攝影人很不利」。

事實上,作為一名攝影愛好者,無論是刻意還是無心,照片裡,總會有陌生人入境。

那問題就來了,

「我未經許可拍攝到一個陌生人,會不會被他告?」

1.肖像權不僅僅是肖像

首先,要明確一個概念,什麼是肖像權。

肖像,理所當然的認為就是頭像、樣貌。

對此,《民法典》第1018條將肖像定義為:

「通過影像、雕塑、繪畫等方式在一定載體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識別的外部形象。」

外部形象!

這個詞就很寬泛了。

比如,你覺得有個人的眼睛很好看,拍了特寫,

或者覺得小翹臀、大長腿好看,拍了特寫,

亦或者拍了個全黑的剪影,

如果這些部位或者輪廓,能被準確識別於是屬於哪個人的,

那麼,就相當於侵犯了肖像權。

別人就能告你。

2.不以營利為目的

這也是大家一直以來認定自己不會侵權的依據,

我不拿去賣錢,

就是學習交流、至多參加個影賽,

不涉及經濟利益,是不是就不侵權?

對此,《民法典》第1019條規定: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醜化、汙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不得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未經肖像權人同意,肖像作品權利人不得以發表、複製、發行、出租、展覽等方式使用或者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

看,寫的很清楚了,根本沒有「以營利為目的」這樣的表述。

所以,如果對方沒同意,你拍了就拍了,

但拿出來,讓他看到了,你就有麻煩。

3.什麼情況除外?

1019條也規定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那這個另有規定,是什麼規定?

其實有5條:

a.為個人學習、藝術欣賞、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在必要範圍內使用肖像權人已經公開的肖像。

就是在小範圍內的公開,以學習為目的,是可以的。

b.為實施新聞報導,不可避免地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

比如拍一個突發新聞,裡面有警察叔叔,或者當事人。

但也有翻車的時候,比如前一段時間,有個記者,就想拍攝疫情過後,武漢復甦,全民歡喜,結果······

c.為依法履行職責,國家機關在必要範圍內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

比如警察叔叔需要抓壞人,就會公布嫌犯樣貌。

d.為展示特定公共環境,不可避免地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

比如你拍個風景,裡面有路人,那就屬於不可避免。比如下圖裡面這些人。

e.為維護公共利益或者肖像權人合法權益,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的其他行為。

這個比較寬泛,我的理解是,比如你曝光了一個人在從事不道德行為,那麼就不涉及肖像權問題。

4.怎麼理解

那結合著允許和不允許的這幾條法規,我想給出一點自己的看法。

1.如果是拍攝風景、街貌,不是專門以某個人作為拍攝對象,那麼,任何人的偶然入鏡,都是不用擔心的。

2.如果想拍攝某一個人為主體,比如人文紀實,要考慮自己照片的用途,如果是交流學習,那沒問題,但不要拿去參賽,更不要掛到圖庫上獲利。

3.拍人文或者人像,照片如果日後有可能他用,那拍照之前,一定要經過別人的授權,也就是口頭經過允許。過去,有一個「不以營利為目的」作為你的後盾,現在,這條沒有了。所以,只要別人沒有同意用,你用了,就可能會被告,而且,極大概率你會輸。

4.如果怕錯過某一瞬間,也可以先拍後問。

5.如果是拍合影,或者照片中的主體是幾個人組成的,那麼,就要取得所有人的肖像權許可。

6.實在想融入人的話,拍有意境感的照片會更穩妥,比如人小一點,或者更藉助光影模糊他的細節。

7.多拍公眾人物,少拍個人,被告的機率很小。畢竟,他們早被拍習慣了。

8.非必要,不要隨便醜化、搞笑處理別人的照片,尤其是名人,惹上官司的可能性很大。

9.如果非要賭概率的話,IF你是個小角色——普通攝影愛好者,那拍了發了,也就拍了發了,別人估計也懶得找你麻煩。如果你是個大V,影響力很強,那用照片一定要慎之又慎,靠照片又出名又賺錢,遲早被盯上。

其實之前有個例子挺有代表性的,

2019年,有個美妝自媒體用鞠婧禕的照片做了個造型分析,裡面對鞠婧禕的頭髮進行了P圖對比,說她:

「造型搭配很合理。」

也沒說啥壞話,然後,就被鞠婧禕團隊給告了,索賠40萬。

最近,法院給出了判決,鞠婧禕敗訴。

法院認為,博主在文章中引用了鞠婧禕照片,

並無惡意醜化鞠婧禕的意圖,也並沒有用於商用,

因此判無責。

事情就是這麼個事情,

但從中咱們還是能看出一些東西,

就像上面說的,用肖像,一定要經過別人同意,尤其是名人,更要小心。

另外,除非經過允許,否則不要隨便篡改別人的肖像,無論是美化還是醜化,都可能引起別人的不悅。

再有就是,從結果來看,學習交流的目的,一般來說,問題是不大的。

但明年是什麼個情況,

真不好說。

你們給我投稿,我給你們修圖,可別回頭反過來告我啊!

不是法律出身,純屬自己瞎琢磨,有不當的地方,請法律大咖拍磚指正。

相關焦點

  • 《民法典》對肖像權保護的重新定義
    這部號稱全國人民「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法典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每個人的每項民事權利在每時每刻都會受到民法典的保護。》中,構成肖像權侵權須具備「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以營利為目的」兩個要素。由此導致實踐中被告常以非營利性質主張不構成侵權。
  • 【民法課堂】《民法典》對肖像權保護的重新定義
    本期主筆:王正陽 上海二中院申監庭 法官助理 華東政法大學全日製法學碩士《民法典》將從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這部號稱全國人民「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法典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每個人的每項民事權利在每時每刻都會受到民法典的保護。
  • 《民法典》對肖像權保護的重新定義 | 至正 • 論法
    這部號稱全國人民「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法典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每個人的每項民事權利在每時每刻都會受到民法典的保護。《民法典》把肖像權納入人格權篇獨立成章,擴大了對肖像權的保護範圍,加強了對每個人「臉面」的保護力度,適應了大數據時代、智能社會對肖像保護的需要。一 肖像權保護什麼?
  • 《民法典》解讀十九:肖像權保護
    《民法通則》保護肖像權的具體規定見第100條: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其肖像。在《民法典》頒布之前,除了適用確定侵權責任的一般規則之外,保護肖像權的特別條例數量有限,而且表述模糊。
  • 學好用好民法典 | 擅自公開他人照片,侵犯肖像權!
    學好用好民法典 | 擅自公開他人照片,侵犯肖像權!01擅自公開他人照片,侵犯肖像權【案例】2020年1月1日,張某因李某欠錢不還,將李某照片發布在微信健身群裡,並配文「此人是老賴,大家注意別借錢給他」。
  • 影響了14億人的《民法典》於2021年1月1日實行
    先前如果是這些「小動作」是很難被判為性騷擾的,但是現在對於男女的保護更是入微,即便是生活裡女性朋友受到男生朋友發各種不正規的圖片調侃,都可能被判為性騷擾。2、農村禁止索要彩禮,但你情我願收彩禮不違法之前已經有法律規定,禁止以結婚為由頭索要彩禮錢,可是卻並沒有受到重視,仍然有很多很收著天價彩禮。如今《民法典》第1042中明確規定:禁止借婚姻索要彩禮。
  • 肖像權保護,看民法典如何守護你的「臉面」
    上述規範同時強調了肖像權侵權認定的兩個要素——未經權利人同意以及以營利為目的,導致訴訟中被告常以行為的非營利性質主張不構成侵權。由此不免引發疑惑:未經肖像權人同意的非營利性行為,如偷拍、擅自公開他人肖像等,何以不構成侵權?
  • 由肖像權看《民法典》新規
    單純從《民法典》給出的定義來看,「肖像」從不同角度上有不同的理解。人民法院在認定是否侵犯肖像權時,不再囿於「以營利為目的」的限制,而關鍵是要看行為的方式和目的。如未經肖像權人同意,擅自以營利為目的使用或者超出許可範圍使用(例如擅自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或者以醜化、汙損的方式使用都可以構成侵權。同時任何組織和個人也不得以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犯他人的肖像權,把明星經過PS以後的合成影像公開刊發就是違法行為,例如名人換臉、色情合成等。
  • 「民法典與消費者權益保護」《民法典》擴大了肖像權的保護範圍
    在民法典與消費者權益保護研討會上,湖南湘一律師事務所律師李瀟從肖像權保護方面對《民法典》進行了解析。什麼是肖像權?《民法典》第1018條首次將肖像定義為:通過影像、雕塑、繪畫等方式在一定載體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識別的外部形象。
  • 民法典來了|肖像權保護,看民法典如何守護你的「臉面」
    綜上,在民法典出臺前,除適用侵權責任認定的一般規則外,肖像權保護的專門規範數量有限且表述含混。長期以來,理論及司法實踐通過將《民法通則》第100條中的「以營利為目的」解釋為授權性法律規範或權利宣示性規範等方式避免肖像權保護範圍的不當縮小。二、民法典肖像權專門規範的充實豐富相較於先前單薄的保護,民法典人格權編第四章就肖像權進行了系統性的安排與內容上的豐富。
  • 《民法典》如何保護個人信息、肖像權?長沙拉師這樣說……
    在現實生活中,《民法典》將為我們的個人信息安全帶來怎樣的影響?我們又該注意些什麼?有關專家進行了解讀。 【《民法典》原文】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
  • 照片怎麼用?公民肖像權明年1月1日起《民法典》有新規
    《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起實施,該法關於公民肖像權在民法通則的基礎上做出了一定的修正。《民法典》對於公民的肖像權有了更系統的規定和肖像使用限制,對於侵犯肖像權的違法行為做了更為全面的規定。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提示全體會員和新聞攝影工作者,要認真學習理解相關政策條文,並注意在工作中嚴格遵守法律、法規。
  • 「民法典小課堂」由肖像權看《民法典》新規
    單純從《民法典》給出的定義來看,「肖像」從不同角度上有不同的理解。美術意義或攝影上的肖像,是指通過繪畫、攝影等藝術手段,使得自然人的外在形貌通過外在形式傳達到人的視覺。而《民法典》刪除了以營利為目的條件。
  • 一篇文章讓你讀懂肖像權
    隨著科技功能的日新月異,數碼、單眼相機拍出的各種短視頻滿大街飛,手機也能拍出全景效果的照片。每個人都能成為Vloger或者攝像師。或許別人拿你出糗的視頻在網上獲得百萬點讚的時候,被侵權的你還無動於衷,甚至都沒想到要分一杯羹。
  • 用別人的聲音算侵權嗎?看看民法典怎麼說!
    用別人的聲音算侵權嗎?看看民法典怎麼說!民法典一千零二十三條規定,「對自然人聲音的保護,參照適用肖像權保護的有關規定」,明確了參照肖像權保護模式,對自然人的聲音加以人格權保護。類似於肖像可以進行商業化利用,聲音也可以運用於商業領域,產生商業價值。參照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八條和第一千零一十九條的規定,未經聲音權人的同意,他人不得製作、使用、公開其聲音。
  • 沒有經過別人同意,就在朋友圈曬別人的照片,算侵權嗎?
    沒有經過別人的同意,就在朋友圈發布別人的照片,算侵權嗎?《民法典》中,對肖像權做出了全新的規定,什麼情況下屬於侵犯肖像權,一起來看看吧!當《民法典》實施後,在飯局中你給朋友拍了一張照片。但是沒有經過他的同意,就直接將照片發到了自己的朋友圈,這時候你就已經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權,所謂拍照可隨意,發布需謹慎。
  • 用別人的聲音算侵權嗎?看看民法典怎麼說!
    民法典一千零二十三條規定,「對自然人聲音的保護,參照適用肖像權保護的有關規定」,明確了參照肖像權保護模式,對自然人的聲音加以人格權保護。類似於肖像可以進行商業化利用,聲音也可以運用於商業領域,產生商業價值。參照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八條和第一千零一十九條的規定,未經聲音權人的同意,他人不得製作、使用、公開其聲音。
  • 【解讀民法典】沒有經過別人同意,就在朋友圈曬別人的照片,算侵權嗎?
    肖像權:沒有經過別人的同意,就在朋友圈發布別人的照片,算侵權嗎?《民法典》中對肖像權做出了全新的規定,什麼情況下屬於侵犯肖像權,我們一起來看。當《民法典》實施後,在飯局中你給朋友拍了一張照片 但是沒有經過他的同意 就直接將照片發到了自己的朋友圈,這時候你就已經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權
  • 明年元旦起,法定肖像權不同以往!
    例如拍攝對象的某個局部身體特徵非常特別,拍一張局部特寫比如女性的眼部特寫是否屬於可被識別的外部形象?是否需要獲得肖像權人許可?麥可·傑克遜的人物剪影,沒有顯示面部特徵,能否也算作是肖像呢?我們接著往下看。肖像≠臉根據新《民法典》規定和司法實踐,肖像是以面部形象為主,但不局限於面部形象。也就是說,肖像≠臉,這兩者之間不能劃「=」。
  • 明年元旦起,法定肖像權不同以往
    無營利目的≠不侵權新《民法典》第1019條規定,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以醜化、汙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本條規定加強了對肖像權的保護,但是對攝影人的影響非常大,要求也更加嚴格。只要是未經肖像權人同意的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肖像的行為,均屬於侵權行為。這裡僅有一個例外情形,就是民法典第1020條規定的可以不經肖像權人同意的合理實施行為,法律規定的特定五種情況下不需要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