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晚上回家,家長面對孩子略帶鬱悶的小臉蛋,心力憔悴,太多的知識點需要灌輸進孩子的小腦瓜中,這還不夠,還得讓孩子能夠理解並運用這些知識,考出好成績,解決層出不窮的問題,才是令人類感到沮喪的事實。看著孩子每天過了23點,還在伏案寫作業,兩隻眼睛熬得通紅,可憐的家長在旁邊也是六神無主,無盡的心酸讓整個家庭都陷入了空前危機,甚至影響到了夫婦和諧,子女親情。很多家長、孩子不禁開始幻想:能不能讓知識體系存在於基因當中,生下來就擁有大部分呢,其餘的部分,用來修修補補或者補充新的知識點呢?
很抱歉,這基本上不能實現,而且這樣的想法是很危險的。我們都知道,不管是人類還是其它動物,能夠遺傳的信息都在染色體上,人類有23對染色體,大約含有31億個鹼基對,包含了生命構造和基本生存技能,如果把它們當成二進位,差不多3G的數據容量,現在普通一個U盤可能都是128G,裡面存不下物理一門學科的某個分支的知識。如果要儲存人類目前所有學科的文字材料,可能這個基因需要3TTT bytes的數據量,想想看,估計這一個染色體需要幾噸重!那還是人類麼?
在遠古時代,人類還處於茹毛飲血的階段,所需要的知識僅僅是生存和避險,比如打造石器,與野獸搏鬥,分辨可食用植物等等,這些技能現在看來非常簡單,佔據的腦容量十分有限,與其他哺乳類動物沒太大差別。然而,人類的大腦由於食物中脂肪含量的堆積,腦細胞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相互連接的突觸增加了數倍,大腦皮層的皺褶越來越深,越來越多,腦細胞也發生了顯著的分化,用於思考和儲存的區域增加,而基因中能夠容納的基本生存技能卻無法增加。因此,人類兒童不得不花費十幾二十年的時間才能夠學會現代社會生存所必須的基本技能,還要留有空間用來思考。好比硬碟空間塞滿了,還得有內存空間來調閱。實際上,人類大腦的演化進程已經超出了其它部件的演化進程。這對於文明可能是好事,對於個體,似乎是一個顯著的麻煩。
在古代,人們生存可能需要的只是:禮、樂、射、御、書、數就夠了,見面拱拱手,打打招呼,聽聽黃鐘大呂,彎弓射大雕,駕著馬車去旅行,或者拿著小刀刻幾頁竹簡,這就是知識了,謂之君子。古時候「汗牛充棟」、「學富五車」就是大知識分子了,在今天看來,這還不如一本新華字典,不管是大人還是小朋友,面對的是幾百門不同的細分學科,有點暈乎。
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知識體系就如同汪洋大海,人類窮其一生,可能只能汲取一滴,這無疑給整個物種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還只是書面知識,見諸於文字記載、影像、圖畫等等,而技能則是人腦對這些知識體系的實際應用能力,對知識體系提出了更高要求,因為光靠記憶,是無法發揮作用的。比如我們強記了《唐詩三百首》、《全宋詞》等等,可能連一首七絕也作不好,這可是個大麻煩。
自然科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地理,這些學科的共同語言是枯燥的數字和公式,還有就是一遍一遍的證明和實驗數據。
社會人文學科:統計學、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哲學、藝術、文學、考古、犯罪心理學、戰爭等等。這些都是和人類個體或者群體活動有關的學科。
技能類:醫藥、化工、冶金、電力、機械製造、航空航天、氣象、航海等,這是在自然科學基礎上演化出來的實用技能,是人類徵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直接裝備。技能的進步讓人類可以超出個體的束縛,甚至踏足太陽系邊緣。
想想看,上面提到的各種學科加起來,那得是多少本書啊!整個大英博物館+美國大都會圖書館加起來都只是其中的幾分之一,每年,還要誕生若干新的研究成果和推論,幾乎要翻倍的態勢。這麼多知識體系統統用基因表達?想想都令人膽寒。
讀過劉慈欣的大作《三體》的朋友,會對裡面的某項發明感到熟悉,那就是思想鋼印,面壁者比爾·希恩斯和他的日裔夫人合作搞出來的一種模擬大腦的雲計算模式,用來將某種思維定式輸入到人的大腦,幹擾正常的信息傳遞,使其產生固定的信念。推而廣之,如果植入的是全部人類知識,那是不是可以創造出超人出來呢?
如果真的有一個基因可以承載這樣龐大的數據,誰敢保證在複製的時候,是不是會因為某個鹼基對的錯亂,導致整個知識體系的崩潰,甚至會產生其它不可預測的後果來?到時候,可能使某人打個響指,地球就會被滅了。
再說了,我們就算擁有了這些數據體,如何檢索和應用成了難題,我們的大腦處理能力是有限的,估計光檢索可能就要耗費畢生時間,花費大量的能量,目前的生物學機制好像沒有這樣的功能。是不是將大腦擴容,再建造一個超級處理中心,也來個幾噸重?
其實,這個想法在其他科幻小說中已經被提出來過,好像是上世紀80年代的一部不知名小說,未來的某個時刻,人們不用費力學習了,只需要注射或者吸入某種承載知識的基因片段,就可以掌握該門學科的一切知識體系,時間不超過1毫秒,簡直是不可思議啊,獲得知識的人,會體會到這門知識是與生俱來的感覺,而不是突然加入,似乎這樣子,個個都是超人了。
事實的確如此,主人翁通過黑市購得了幾瓶特殊基因,偷偷使用,變成了無所不能,幾十門學科一夜之間全部掌握,甚至還有武術格鬥,由此被上層管理者知道了,展開了銀河系範圍的大追殺……,因為上層管理者早就預料到這樣的學習方式會帶來社會不穩定,立法禁止了這樣的「快速學習」方式。
其實,擁有對知識的記憶和能夠熟練應用知識,轉變成技能是兩碼事,這個取決於人類大腦的處理功能,一旦數據摘取錯誤發生,造成了逆轉過程,把好變成壞,把正變成負,這個人的整個思維體系都會發生逆轉,產生的社會危害性將是無法抑制的,比如《三體》中,比爾·希恩斯就因為在鋼印思想植入過程中,把「水是無毒的」設置變成了「水是有毒的」,等他醒過來的時候,堅決不敢喝水,差點被渴死掉。
美國電影《超體》也涉及了這個領域,假設普通人類的大腦使用率只有10%,而女主斯嘉麗·詹森陰差陽錯地讓大腦開發到了100%,不僅在幾小時內獲知了整個人類文明的全部知識,甚至可以發揮超能力,可以毀天滅地或者是重新設置宇宙演化時間表,這樣的能量,人類還能夠控制麼?
想想看,如果3TTT byte的數據中,有幾百個錯誤,那還不是天翻地覆?甚至人類的腦細胞自動幹預其他身體細胞的分裂和繁殖過程,直接將自己變成了超級哥斯拉。對於擁有超能力的人來說,這可是分分鐘的事情,看著這個人變成了巨獸,身披鎧甲,力大無窮,行走如飛,還會噴等離子電漿,還能無規律複製,這是什麼狀態?恐怕整個宇宙都要在頃刻間崩塌了。
當然,依靠人類目前的學習速度,今後的科技發展會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礙,部分常規知識可能會通過其他形式直接注入到我們腦海中的記憶體,不過這要在邏輯判斷和分析能力達到一定程度之後,也就是說要在18歲之後啦,否則就是災難性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