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知識與技能可以遺傳,無異於「思想鋼印」,將會毀了整個人類

2020-08-19 諸葛小村姑

面對知識海洋,人類陷入焦灼

每天晚上回家,家長面對孩子略帶鬱悶的小臉蛋,心力憔悴,太多的知識點需要灌輸進孩子的小腦瓜中,這還不夠,還得讓孩子能夠理解並運用這些知識,考出好成績,解決層出不窮的問題,才是令人類感到沮喪的事實。看著孩子每天過了23點,還在伏案寫作業,兩隻眼睛熬得通紅,可憐的家長在旁邊也是六神無主,無盡的心酸讓整個家庭都陷入了空前危機,甚至影響到了夫婦和諧,子女親情。很多家長、孩子不禁開始幻想:能不能讓知識體系存在於基因當中,生下來就擁有大部分呢,其餘的部分,用來修修補補或者補充新的知識點呢?

很抱歉,這基本上不能實現,而且這樣的想法是很危險的。我們都知道,不管是人類還是其它動物,能夠遺傳的信息都在染色體上,人類有23對染色體,大約含有31億個鹼基對,包含了生命構造和基本生存技能,如果把它們當成二進位,差不多3G的數據容量,現在普通一個U盤可能都是128G,裡面存不下物理一門學科的某個分支的知識。如果要儲存人類目前所有學科的文字材料,可能這個基因需要3TTT bytes的數據量,想想看,估計這一個染色體需要幾噸重!那還是人類麼?

知識體系從古至今,爆炸式發展,人類應接不暇

在遠古時代,人類還處於茹毛飲血的階段,所需要的知識僅僅是生存和避險,比如打造石器,與野獸搏鬥,分辨可食用植物等等,這些技能現在看來非常簡單,佔據的腦容量十分有限,與其他哺乳類動物沒太大差別。然而,人類的大腦由於食物中脂肪含量的堆積,腦細胞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相互連接的突觸增加了數倍,大腦皮層的皺褶越來越深,越來越多,腦細胞也發生了顯著的分化,用於思考和儲存的區域增加,而基因中能夠容納的基本生存技能卻無法增加。因此,人類兒童不得不花費十幾二十年的時間才能夠學會現代社會生存所必須的基本技能,還要留有空間用來思考。好比硬碟空間塞滿了,還得有內存空間來調閱。實際上,人類大腦的演化進程已經超出了其它部件的演化進程。這對於文明可能是好事,對於個體,似乎是一個顯著的麻煩。

在古代,人們生存可能需要的只是:禮、樂、射、御、書、數就夠了,見面拱拱手,打打招呼,聽聽黃鐘大呂,彎弓射大雕,駕著馬車去旅行,或者拿著小刀刻幾頁竹簡,這就是知識了,謂之君子。古時候「汗牛充棟」、「學富五車」就是大知識分子了,在今天看來,這還不如一本新華字典,不管是大人還是小朋友,面對的是幾百門不同的細分學科,有點暈乎。

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知識體系就如同汪洋大海,人類窮其一生,可能只能汲取一滴,這無疑給整個物種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還只是書面知識,見諸於文字記載、影像、圖畫等等,而技能則是人腦對這些知識體系的實際應用能力,對知識體系提出了更高要求,因為光靠記憶,是無法發揮作用的。比如我們強記了《唐詩三百首》、《全宋詞》等等,可能連一首七絕也作不好,這可是個大麻煩。

人類知識體系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

自然科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地理,這些學科的共同語言是枯燥的數字和公式,還有就是一遍一遍的證明和實驗數據。

社會人文學科:統計學、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哲學、藝術、文學、考古、犯罪心理學、戰爭等等。這些都是和人類個體或者群體活動有關的學科。

技能類:醫藥、化工、冶金、電力、機械製造、航空航天、氣象、航海等,這是在自然科學基礎上演化出來的實用技能,是人類徵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直接裝備。技能的進步讓人類可以超出個體的束縛,甚至踏足太陽系邊緣。

想想看,上面提到的各種學科加起來,那得是多少本書啊!整個大英博物館+美國大都會圖書館加起來都只是其中的幾分之一,每年,還要誕生若干新的研究成果和推論,幾乎要翻倍的態勢。這麼多知識體系統統用基因表達?想想都令人膽寒。

科幻作家早就想過了

讀過劉慈欣的大作《三體》的朋友,會對裡面的某項發明感到熟悉,那就是思想鋼印,面壁者比爾·希恩斯和他的日裔夫人合作搞出來的一種模擬大腦的雲計算模式,用來將某種思維定式輸入到人的大腦,幹擾正常的信息傳遞,使其產生固定的信念。推而廣之,如果植入的是全部人類知識,那是不是可以創造出超人出來呢?

如果真的有一個基因可以承載這樣龐大的數據,誰敢保證在複製的時候,是不是會因為某個鹼基對的錯亂,導致整個知識體系的崩潰,甚至會產生其它不可預測的後果來?到時候,可能使某人打個響指,地球就會被滅了。

再說了,我們就算擁有了這些數據體,如何檢索和應用成了難題,我們的大腦處理能力是有限的,估計光檢索可能就要耗費畢生時間,花費大量的能量,目前的生物學機制好像沒有這樣的功能。是不是將大腦擴容,再建造一個超級處理中心,也來個幾噸重?

其實,這個想法在其他科幻小說中已經被提出來過,好像是上世紀80年代的一部不知名小說,未來的某個時刻,人們不用費力學習了,只需要注射或者吸入某種承載知識的基因片段,就可以掌握該門學科的一切知識體系,時間不超過1毫秒,簡直是不可思議啊,獲得知識的人,會體會到這門知識是與生俱來的感覺,而不是突然加入,似乎這樣子,個個都是超人了。

事實的確如此,主人翁通過黑市購得了幾瓶特殊基因,偷偷使用,變成了無所不能,幾十門學科一夜之間全部掌握,甚至還有武術格鬥,由此被上層管理者知道了,展開了銀河系範圍的大追殺……,因為上層管理者早就預料到這樣的學習方式會帶來社會不穩定,立法禁止了這樣的「快速學習」方式。

這種傳承方式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

其實,擁有對知識的記憶和能夠熟練應用知識,轉變成技能是兩碼事,這個取決於人類大腦的處理功能,一旦數據摘取錯誤發生,造成了逆轉過程,把好變成壞,把正變成負,這個人的整個思維體系都會發生逆轉,產生的社會危害性將是無法抑制的,比如《三體》中,比爾·希恩斯就因為在鋼印思想植入過程中,把「水是無毒的」設置變成了「水是有毒的」,等他醒過來的時候,堅決不敢喝水,差點被渴死掉。

美國電影《超體》也涉及了這個領域,假設普通人類的大腦使用率只有10%,而女主斯嘉麗·詹森陰差陽錯地讓大腦開發到了100%,不僅在幾小時內獲知了整個人類文明的全部知識,甚至可以發揮超能力,可以毀天滅地或者是重新設置宇宙演化時間表,這樣的能量,人類還能夠控制麼?

想想看,如果3TTT byte的數據中,有幾百個錯誤,那還不是天翻地覆?甚至人類的腦細胞自動幹預其他身體細胞的分裂和繁殖過程,直接將自己變成了超級哥斯拉。對於擁有超能力的人來說,這可是分分鐘的事情,看著這個人變成了巨獸,身披鎧甲,力大無窮,行走如飛,還會噴等離子電漿,還能無規律複製,這是什麼狀態?恐怕整個宇宙都要在頃刻間崩塌了。

展望:

當然,依靠人類目前的學習速度,今後的科技發展會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礙,部分常規知識可能會通過其他形式直接注入到我們腦海中的記憶體,不過這要在邏輯判斷和分析能力達到一定程度之後,也就是說要在18歲之後啦,否則就是災難性的開端。

相關焦點

  • 白皮書,思想鋼印與病毒
    四位面壁人,發現黑暗森林理論的羅輯是唯一沒有被破壁的面壁人,但最終只挽救了兩個人類女性。真正的成功的面壁人是沒有面壁者頭銜的章北海。回溯整個《三體》時間線,希恩斯的「思想鋼印」無疑也是成功的。從三體世界派出第一艦隊到第二艦隊,期間相隔幾百年。是什麼讓三體文明停滯了幾百年?
  • 扯扯現實生活中的思想鋼印
    第一次看到「思想鋼印」這個詞語,是在劉慈欣科幻小說作品《三體》中,由面壁者比爾·希恩斯發明。在面對強大的外星文明入侵,人類信心喪失,對未來感覺迷惘時,一種名為思想鋼印的思想幹預機器被造了出來,其通過某種技術手段作用於人腦,使人堅信某個命題,稱之為「打上……的鋼印」,對劉慈欣的超強想像力佩服得五體投地。回到我們日常生活中來,其實是非常容易找到思想鋼印的影子的。
  • 思想鋼印還會遠嗎?
    《三體》中的思想鋼印想必給廣大三體迷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三位面壁者比爾·希恩斯發現了人類思維做出判斷的機制,成功研製出一種設備,通過對神經元網絡施加影響,使大腦不經思維就作出判斷,相信某個信息為真。比如,希恩斯在試驗階段被打上水有毒的思想鋼印,隨後便堅信水是劇毒物質,搞得自己痛苦不堪。說白了,思想鋼印就是洗腦神器,可以實現完美的思想控制,砸碎傳銷大師的飯碗自然不在話下,維起穩來更是穩到沒朋友。在小說中,行星防禦理事會建立了信念中心,利用思想鋼印給太空軍打上人類必勝的信念。
  • 《三體》裡最讓人深感不安的計劃-面壁者希恩思的「思想鋼印」
    --山杉惠子問面壁者希恩思冬眠八年後,人類研究出比冬眠前計算能力高一萬倍的計算機。這樣就可以對人腦進行全景解析。每一顆星星就是一個神經元--山杉惠子說大鬧的全息圖像,就放佛是由1000億棵閃亮亮的星星組成的銀河系。
  • 「面壁者」章燎原和他的「思想鋼印」
    這一來可以彰顯三隻松鼠官方對品質追求的決心,二來可以對內起到警示作用,殺雞儆猴。不得不說章燎原思路清奇。當然,這種刮骨療毒的事並不止他一人幹過,章燎原真正拿手的,是他那引以為豪的「洗腦」之術。《三體》中,「面壁者」希恩斯發明了一種叫「思想鋼印」的東西,它可以在人腦中植入一個信念,完成徹底的「洗腦」。
  • 《三體》腦洞系列——思想鋼印,1個小想法和1個大改變
    如果「工作讓我快樂」這個信念,就像「煤球是黑色的」這個簡單命題一樣在你的腦中根深蒂固,不容質疑,你是不是就會消除一切惰性,像花朵迎著太陽一樣,向著「工作讓我快樂」這個簡單信念奔跑,無怨無悔。在《三體》中,這個願望是可以實現的。什麼是思想鋼印?
  • 愛情鋼印
    「先生您好,有什麼我可以幫忙的嗎?」我問。拐杖緩慢地抬起又落下,老人家顫顫巍巍的走到辦公桌的對面坐下,猶豫著開口。「電視上說你們的一種機器,唔,可以讓人一直記得一個念頭。」他說的很慢,似乎在思考自己的措辭是不是準確。「不只是記得,思想鋼印的技術能讓人永遠堅定不移的相信並執行鋼印的內容。
  • 為什麼《三體》中的維德不趁程心冬眠的時候給她打個思想鋼印?
    他的破壁人也便是他的妻子山杉惠子最終揭穿了他的實在意圖:以給太空軍打上成功主義的思維鋼印為保護,實際上希恩斯是給他們打上了失利主義的思維鋼印。維德當然也是關於地球人類和三體的距離瞭然於胸的,而程心則是盲目「用愛拯救地球」。
  • 三體 | 鋼印
    於頡堅實的腳步聲在大廳裡迴響,他向阮朗完全展示了這臺機器,而後收斂了嘴角的笑容,正經道:「這是一臺思想鋼印機。」 在阮朗露出疑惑的神色後,於頡向他闡釋了思想鋼印的作用和意義,但這解釋令他更加不解。他不明白,這跟自己有什麼關係。 「其實在找到你之前,我已經觀察了你很久。」
  • 如果沒有虛構,人類就無法思想
    但過了一個多月後,我終於發現寫作的確可以拯救我自己。哪怕寫得非常艱難,但我硬把自己按在電腦前幾個小時,焦慮的心情就好像也得到了一些緩釋。悲哀是瀰漫到整個生活日常裡的。一個人的精神留在了舊時代,肉身卻是在新時代生活。當弋舟開始做編年集,我發現他早期的一些東西還存在,他在不斷審視人所面臨的困境。但到《庚子故事集》,他開始想解決困境,想逃離困境。《核桃樹下金銀花》講述了一個經歷過災難的人,在災難過後精神出現了飛騰的跡象;《人類的算法》呈現了人類情感的困境。
  • 人類代代繁衍,靠什麼實現遺傳?遺傳信息儲存在哪裡?
    若論近30年人類生物醫學基礎研究,遺傳密碼的測量必定是最耀眼的成果之一。人類代代繁衍,靠什麼實現遺傳?遺傳信息儲存在哪裡?它們是什麼樣子?我們知道,遺傳信息儲存在DNA(脫氧核糖核酸)裡,長長的DNA序列由四種鹼基A、G、C、T排列組成,不同的序列段記載不同的信息。
  • 如果人類擁有6根手指 我們的生活將會怎樣?
    如果人類的每隻手擁有6根手指,現在的計數系統將完全是另一番景象。絕大多數人採用10進位,人類學家認為這與我們擁有10根手指有關。阿拉伯數字的英文「digit」同時也有手指的意思。如果擁有12根手指,人類毫無疑問會採用12進位。塔賓說:「如果擁有12根手指,12進位將是最自然的一種選擇,10進位則完全無法想像。」
  • 葉羅麗:原來王默喜歡撒謊,都是遺傳她的媽媽,網友:簡直毀三觀
    葉羅麗:原來王默喜歡撒謊,都是遺傳她的媽媽,網友:簡直毀三觀《精靈夢葉羅麗》這部動漫國產3D動漫,深受青少年的喜愛,劇中主要講述了,人類不斷的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導致仙境花草樹木逐漸凋殘,曼多拉認為人類如果繼續這麼破壞下去的話,後果將不堪設想,
  • 章魚的7大技能:擁有者足以統治整個世界
    但據科學家研究之後,發現章魚有著很多海洋生物不具備的器官和技能,並且這些器官和技能都非常的實用和強大,如果人類擁有這樣的技能,就會變得無所不能。章魚擁有三個心臟章魚的三個心臟中,兩個是給腮供血的,一個是給肢體供血的。並且章魚的血液是藍色的,這與地球上的大多數生物都不一樣(這裡大家是不是想到了衛斯理的藍血人)。
  • 《基因傳》 破譯人類的遺傳密碼
    穆克吉懷疑,他的家族成員體內可能隱藏著疾病的遺傳組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像躁鬱症與精神分裂症這樣的精神疾病,存在緊密的遺傳聯繫。如果某位家族成員患有精神分裂症,而另一位成員患有躁鬱症,那麼他們的子女也可能會患精神分裂症。雖然家庭與遺傳的話題始終貫穿著人們的生活,但是穆克吉說,市面上反映這些內容的書籍並不多見。
  • 人類遺傳資源是無價之寶
    而DNA分子雙螺旋鏈上脫氧核糖核苷酸(dNTP,包括A、T、C、G四種)的排列順序就是指導遺傳的密碼。破譯這些密碼信息,把它們和各式各樣的遺傳性狀聯繫起來就組成了寶貴的遺傳資源。所謂人類遺傳資源,指的就是指導人類遺傳的密碼信息數據和承載這些信息的材料(包括含有人體基因組、基因等遺傳物質的器官、組織、細胞等遺傳材料)。
  • 公布快20年,才發現「人類基因組圖譜」漏掉了10%的遺傳信息?!
    雖然有些方法可以讓研究人員獲得數量有限的遺傳多樣性數據,但更加全面、日益流行的一個方案,是建立面向特定人群的參考基因組。這一項目已經在進行當中,對象包括中國人和德系猶太人。這些非洲後裔包括加勒比海人和美國人,他們身上保留了一部分的非洲遺傳多樣性,也擁有各自不同的遺傳歷史。研究人員將這些人的DNA與參考基因組進行比較,尋找不匹配的長序列。DNA的基本單位是鹼基對,也就是雙螺旋梯子上的一級階梯。舍曼和同事試圖尋找長度超過1000個鹼基對、與參考基因組不匹配的序列,結果發現了近3億個鹼基對,大約相當於整個參考基因組的10%。
  • Photoshop軟體如何製作鋼印效果
    在Photoshop軟體中,印章也是比較常遇到的元素,這裡講一下如何在Photoshop軟體中製作鋼印效果。
  • 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送審稿)
    開展人類遺傳資源收集、保藏、研究開發、國際合作等活動的單位應當設立倫理委員會,對本單位開展的開發利用人類遺傳資源的活動進行審查和監督。  第五條 禁止利用人類遺傳資源從事可能危及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的活動。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從事可能產生歧視後果的人類遺傳資源研究開發活動。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買賣或者變相買賣人類遺傳資源材料。
  • 如果人類有六根手指
    但是美國愛達荷州2AI人類認知實驗室的主任Mark Changizi認為,可能沒有那麼麻煩,也許計數系統將會是六個數字——一隻手的手指數量。他提出人類文化在適應最自然的表達形式時,將會獲得快速進展,包括數學、語言和音樂方面。    Changizi指出:「人類的閱讀能力是因為字母演變成『看起來像自然』的形狀,我們處理言語的能力也是由於語言演變成『聽起來最像自然』的發音。」    當文化接近人類進化的條件,並構建一個自然的方式完成某項任務時,我們都會做出漂亮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