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漢就有「醫政管理局」,並且建立了完善的醫館制度

2021-02-07 中醫藥館




秦漢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時期。從公元221前年秦滅六國,到公元220年曹玉篡漢,在這441年裡我國度過了始皇統一、楚漢相爭、三國鼎立等歷史時期,經歷了重大的社會變革,廢除了宗法分封制,建立了以郡統縣的兩級地方行政制度,而且統一了文字、貨幣、度量衡。在這樣的背景下,皇帝可以直接控制地方的行政制度,各項政策都可以很快的在全國推廣。我國醫政也在秦漢時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之所以這一歷史時期被歸結為醫政的奠基階段,是因為秦朝建立起中央高度集權的封建制度以後,國家的各項制度、機構和措施都得到了很大的完善,促進了國家醫療衛生事業方面的發展,使醫政涵蓋的內容逐步確定,醫政管理的重點更加突出。「漢承秦制」延續秦的制度,也為醫政的發展奠定了穩固的基礎。


秦漢醫官制度的建立


醫官徵召及選拔制度

秦漢時期,中央高度集權,官吏數量增加迅速,雖然皇室和王公貴族格外重視健康保健,但此時沒有設立單獨的醫官培養機構,為了充實宮廷醫療隊伍,統治階級通過選拔的方式吸引民間的名醫為皇室服務。這種逐漸形成的徵召制度在戰國時期已初見端倪。《莊子列禦寇》載:「秦王有病,招醫,破費演痤者得車一乘,所治癒下,而所得愈多。」此次召醫是因為秦國君王身染惡疾,承諾的待遇很好,因而各地有很多良醫前往,扁鶴就是其中之一。秦在統一六國之後,秦始皇寵信方士(此時的方士包括醫生),為達到長生不老的目的而煉製方藥。秦始皇為了能夠得到更多的能人異士「悉召文學方術士甚眾,欲以興太平,方士欲練以求奇藥」。雖然徵召醫官的目的是滿足皇帝的一己之私,但這種行為起到了充實醫事組織和醫療機構的作用。漢朝也曾多次徵召醫官,「徵天下通知逸經、古記、天文、歷算、鐘律、小學、《史篇》、方術、《本草》及以《五經》、《論語》、《孝經》、《爾雅》教授者,在所為駕一封紹傳,遣詣京師。」「昭帝末,寢疾,徵天下名醫。」在此時期,徵召的專職奪家主要為統治階層服務。

醫官設置的完善

秦漢具有高度的封建政權的集權特性,在醫政方面體現在作為醫政組織形式的醫官設置上。與先秦相比,秦漢時期的醫官設置更加完善和規範化,這是醫政活動開展的基礎,也是醫政發展的保障。秦漢醫官設置主要分為中央醫官和地方醫官。


第一,秦朝中央醫官的設置。在秦代的國家機構中,少府是九卿之一,少府下設置六丞,「太醫令、丞」便是其中之一,負責醫療事務,歸屬少府管轄。秦武王時便已經有「太醫令」的官銜,如:「扁鶴入鹹陽,秦太醫令李醯自知伎不如扁鶴也,使人刺殺之。」「太醫署,周官有醫師上士、下士,掌醫之政令;秦、兩漢有太醫令、丞,亦主醫藥,屬少府。」普遍認為,太醫不僅承擔著診治中央官員疾病的責任,還擔負著管理地方醫療工作的職能。第二,西漢中央醫官的設置。西漢時期,地位最高的醫官是「太醫令丞」,類似於後來的太醫院使。此時,中央政府的醫職形成了兩個系統,分別是太常和少府。《漢書》記載了太常和少府的機構設置:「奉常,秦官,掌宗廟禮儀,有丞。景帝中六年更名太常。屬官有太樂、太祝、太宰、太史、太卜、太醫六令丞,又均官、都水兩長丞,又諸廟寢園食宮令長丞,有雍太宰、太祝令丞,五畤各一尉。」「少府,秦官,掌山海池澤之稅,以給共養,有六丞。屬官有尚書、符節、太醫、太官、湯官、導官、樂府、若盧、考工室、左戈、居室、甘泉居室、左右司空、東織、西織、東園匠十六官令丞,又胞人、都水、均官三長丞,又上林中十池監,又中書謁者、黃門、鉤盾、尚方、御府、永巷、內者、宦者八官令丞。」西漢為何設置太常和少府兩種太醫令,史書並未說明理由,對於太常太醫令丞和少府太醫令丞兩者的職責分工,後人也頗多猜測,近代史學家陳直認為:「太常之太醫,是主治百官之病;少府之太醫,是主治宮廷之病。」另一種較為主流的觀點是:太常太醫令丞具有宮廷太醫長官和政府衛生行政長官的職能,相當於後世的太醫院使;而少府太醫令丞則負責王室的醫藥管理,逐漸演變成後世管理藥品的尚藥局。西漢時期記載有女子作為中央醫官的史料。據睡虎地秦簡《日書》記載:「壬寅生子,不女為醫,女子為也」。西漢淳于衍(名醫淳于意的女兒)便是一名醫生,「顯愛小女成君,欲遣之,私使乳醫淳于衍行毒藥殺許後。」乳醫與女醫應是同一職能,因為我國男女有別的倫理思想,她們的服務對象為皇族女性及官員女眷。《漢書》有關於「醫待詔」的記載:「靈後舅伍宏以醫待詔。」西漢晚期設「本草待詔」一職,「本草」是藥學的代稱,西漢在全國範圍內詔精通藥學藥物的人待命,將他們匯聚在一起,為統治階級提供更精良的醫療服務。醫待詔應屬於臨時性醫務工作人員,由朝廷發放俸祿,卻因需而定,醫術精湛的可升職為侍醫,否則可能被裁退。第三,王莽新政階段中央醫官的設置。兩漢之間,王莽新政託古改制,曾設立「太醫尚方」一職。「翟義黨王孫慶捕得,莽使太醫尚方與巧屠共刳剝之,量度五藏,以竹筵導其脈知所終始,雲可以治病。」由此可見,「太醫尚方」應為王莽新政階段所設置的醫官,而且這也是有關中醫解剖的早期記載。第四,東漢中央醫官的設置。東漢中央醫官的設置與西漢時期有些區別。太常太醫令丞被取消,僅在少府中設置太醫令一人,負責管理全國的醫療衛生行政工作,相當於現代的衛生部部長,其下設藥丞、方丞各一人。據記載:「太醫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諸醫。藥丞、方丞各一人。本注曰:藥丞主藥。方丞主藥方。」此外,史料中還有中宮藥長,嘗藥監等藥職的記載。中宮藥長的工作職責是為皇族調配藥劑,嘗藥監的工作職責則是在皇族患者服藥前先嘗藥,以確保他們用藥的安全。兩者都是宦者為之,所以應該是專門為皇帝、後宮娛妃服務的。「中宮藥長一人,四百石。本注曰:宦者」,章和二帝之後,中官範圍稍廣,加嘗藥、太官、御者、鉤盾、尚方、考工、別作監,俸祿六百石,由宦官擔任這些官職,轉為兼副,或省,故錄本官。從醫官體系的總貌來看,東漢時已設置了非常龐大的中央醫官體系,有「員醫二百九十三人,員吏十九人」之多。醫療組織有正規的形式,並且其設立也不再局限於為皇室服務,已經由皇室內部向外擴展至中央政府九卿各曹,醫政管理不斷細化,反映出當時東漢的醫政組織已經非常完備,向著一元化的方向發展。秦朝,在地方設有四級行政機構,包括「郡、縣、鄉、亭在這些機構中,有的由其長官負責管理醫療衛生工作,有的設專職的醫生提供醫療衛生服務。1975年12年月,出土了《睡虎地秦墓竹簡封診式》,記載了縣級長官「令史」兼有統管醫療衛生事宜的佐證。《出子(即流產)爰書》、《賊死(即他殺)愛書》、《經死(即溢死爰書》說明「令史」負有對某些死亡病例進行調查處理的責任,並且從現場檢查到訊問等均有一套比較完備的程式,並記錄在案。亭是秦代地方行政組織中的最低一級的官僚機構,設亭長統管,「一為亭父,掌開閉掃除;一為求盜,掌逐捕盜賊。」可見,亭父」的主要的職責是清潔衛生,類似於我們今天的環衛防疫之官。《睡虎地秦墓竹簡封診式》「病爰書」不僅記載了麻風病最早的完整病例,還描寫了對麻風病作出診斷的地方醫生。這就告訴我們,早在秦代,基層組織機構中就設立了專職的醫生。西漢之初,在吸取周朝和秦朝滅亡教訓的基礎上,實行了郡國並行制,中央集中權力,將皇姓和外姓有功之人分封諸侯,便於統治。各諸侯國機構和制度設置基本與中央一致,其不同之處,在醫官體系上有所體現。《後漢書百官志》記:「醫工長,本注曰:主醫藥。」醫工長在中央醫官制度中是不存在的,但是在諸侯國中,其負責諸侯王及王室權貴的醫藥行政工作。河北滿城中山靖王劉勝墓曾出土刻有「醫工」字樣的銅盆,這應當是服務於劉勝的醫工少沂專用的醫療器皿。東漢地方官醫體制大體沿襲西漢,但有兩點不同,一是增設了醫曹吏一職,二是地方官醫不再隸屬中央官醫系統,改由地方官醫管理。

秦漢醫學教育的特點

秦朝實行「禁私學」的政策,但是政府卻沒有設置官學,因此在這一時期私學沒能完全禁止,醫學教育依然通過家傳或師承為主要方式。

漢朝實行崇儒的教育政策,出現了很多官辦學校,最著名的是漢武帝時創立的「太學」,主要負責研究專門學問。漢代的私學教育也很繁榮。漢代醫學教育依然以「師承」方式為主,講究「因材施教」,除了授以「醫術」之外,還有教習「醫書」。這一時期,出現了很多著名的醫家,他們熱心傳播醫學,廣收弟子,精心傳授。


秦漢醫學文獻的保護政策

在醫學文獻方面,秦漢時期都實行了積極的保護和扶持政策。秦始皇一統中國後,為了鞏固統治地位,使民眾思想統一,實行「焚書坑儒」政策,將中華文化典籍大量焚毀,而醫書不在其中。反映了醫藥在當時社會中的重要地位。記載:「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所不去者,醫藥、卜鏈、種樹之書。」秦朝還將原來分散在各個諸侯國的醫藥文獻收集在一起,成為早期醫學文獻編輯、整理、校正工作的基礎。西漢時期,「上以中秘書頗散亡,使謁者陳農求遺書於天下。」漢成帝專門制訂了搜集整理文獻的政策。當時的醫家李柱國參與皇帝組織的校訂醫藥文獻工作,本次校訂,共完成醫經7家共216卷,經方10家274卷,另有神仙家(養生)、房中等醫學著作,李柱國被史學家認定為我國校勘醫書的第一人。秦漢時期的醫學典籍的保護政策和搜集整理政策,為我國以後各個朝代醫療政策的制定樹立了典範,不僅保護了醫學著作,使醫療方法繼續傳播,還使醫學學術研究得以延續和發展。

秦漢頻繁的醫學交流

秦朝統一中國以前,各諸侯國由於地域、生活和文化上的差異,在醫療方法和用藥經驗方面有所不同。秦漢統一中國以後,創立了中央高度集權的政治制度,統一了度量衡、文字、車軌,促進了各民族之間、鄰國之間的醫藥交流,使先進的醫術和藥方可以互相借鑑。由於秦始皇日夜企盼長生不老,秦朝的醫學交流就建立在其「長生夢」上。他命官員在全國範圍搜尋可以永生的靈藥妙方,廣泛的徵詔名醫。秦始皇派徐福出海日本尋求長生不老的方藥。《太平御覽》記載:「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將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蓬萊神仙」,這就是中日醫藥交流的最早證明。漢代,張騫曾經兩次出使西域,並派遣許多副使,到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波斯)、條支(約在今阿拉伯地帶)、黎軒(約在今土耳其境內)等國,進行考察和交流。西域各國的使臣也紛紛來訪,形成了馳名中外的絲綢之路。這一時期,開放的醫政觀使醫學交流成為醫政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不僅是統治者為實現自身需求而制定的政令使然,也是符合各民族和各國人民的醫療需要的。通過醫學交流,我國融合了不同的民族的醫療、藥物知識,促進了醫學事業的發展。

秦漢醫政的總結

在中國的歷史上,秦漢是一個偉大的歷史時期,形成了統一的國家,秦漢時期的各種有益政策和措施,不僅對以後二千年的封建社會有重要影響,對現在也具有積極的意義,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提供了疆域、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經驗。總結這一時期醫政發展的主要脈絡,可以以「秦漢集權,醫官完善,醫學傳承,醫政奠基」來概括。具體而言,「秦漢集權」指秦漢建立了大一統的封建專制制度,皇權至上,統治者必須要鞏固皇權,這就要通過各種組織形式來實現。在醫事制度方面,形成了以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為主要目的的醫官體系,使「醫官完善」,體現在:醫官的徵召和選拔制度化,醫官層級和職能具體化,醫官數量擴大化」等方面。在醫學發展方面,制定和施行了開明的醫學政策,使「醫學傳承」,體現在:醫學教育家傳師承為主;保護醫學文獻,傳播醫學文化;鼓勵醫學交流,促進醫藥融合。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醫政奠基」。

註:本文來源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農業部:全面推進獸醫醫政工作又好又快發展
    高鴻賓副部長強調,獸醫醫政工作是一項打基礎、管長遠的重要工作,並從獸醫制度建設、獸醫機構建設、獸醫隊伍建設和醫政管理等四個方面深刻闡述了做好獸醫醫政工作的重要意義。一是獸醫制度建設。制度是根本。做好獸醫醫政工作,完善獸醫法律制度,是構建獸醫工作長效機制的重要內容,是實現獸醫工作制度化、規範化和法制化建設目標的根本保障。二是獸醫機構建設。機構是載體。
  • 楊飛雲:建立完善榮譽制度
    他表示,這次他一共帶來了三個議案:第一是進一步加大在財稅方面給予文化藝術事業的扶持;第二是建立完善榮譽制度的建議;第三是關於如何建立完善文化發展戰略頂層設計的建議。進一步加大在財稅方面給予文化藝術事業的扶持在對文化藝術事業扶持的議案中楊飛雲認為,與過去相比較,當前文化藝術的各個領域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 漢中市石門水庫管理局建立黨委成員黨建工作聯繫點制度
    為進一步現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不斷夯實黨委抓基層黨建的主體責任,落實領導幹部「一崗雙責」責任,陝西省漢中市石門水庫管理局建立黨委成員聯繫黨支部工作制度。該局印發的《黨委成員黨建工作聯繫點制度》明確規定,局黨委成員除了本人黨組織關系所在黨支部之外,還要在本局另確定1~2個黨支部作為工作聯繫點。
  • 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實施意見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編辦、衛生計生委、中醫管理局、教育廳分別負責)  4.加強社會監督和行業自律。加強醫院信息公開,重點發布質量安全、價格、醫療費用、財務狀況、績效考核等信息。加強行業協會、學會等社會組織在行業自律和職業道德建設中的作用,引導醫院依法經營、公平有序競爭,鼓勵公立醫院實行法律顧問制度。改革完善醫療質量、技術、安全和服務評估認證制度,探索建立第三方評價機制。
  • 分步建立自然人破產制度、完善國有企業退出、金融機構市場化退出...
    破解市場主體退出難題、推動低效無效市場主體退出,終於有了制度安排。國家發展改革委、最高人民法院等13部門日前聯合印發《加快完善市場主體退出制度改革方案》。改革方案提出,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研究建立個人破產制度,明確將建立健全金融機構市場化退出機制,推動國有「殭屍企業」破產退出。
  • ...監督管理局全面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製度重大...
    各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臨港新片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局機關各處、相關直屬單位:   《上海市藥品監督管理局全面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製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實施方案》已經上海市藥品監督管理局2020年第18次局長辦公會審議通過,現予印發,請認真貫徹執行。
  • 完善網絡發言人制度的建議
    更引人注意的是,南京還要求網絡發言人針對網帖,要在24小時內予以回復,此舉被輿論評價為網絡發言人制度的一大進步。(12月6日《現代快報》)     網絡發言人制度好比稚嫩的幼兒,可愛但不成熟。我們既欣賞它的可愛,也渴望他的成熟;既要看到它的弱點,更應呵護其健康成長。我們不苛求,只希望為它的成熟提些建議。     一是應當大力宣傳,推廣平臺。
  • 關於印發《 2019年宿遷市醫政、中醫工作要點》的通知
    、中醫工作要點 2019年醫政、中醫工作總體要求是:按照省、市衛生健康工作的總體部署,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加快農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建設,深入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加快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優化醫療資源結構布局,不斷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進一步完善醫療服務監管機制,紮實推進低收入人口大病救治
  • 馮鍵代表:完善專門學校法律規定 建立分級教育矯治制度
    據悉,專門學校是對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進行教育矯治的場所。   「建立分級教育矯治制度,是對未達刑事責任年齡罪錯未成年人加強教育矯治的必然選擇。」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檢察院檢察長馮鍵告訴記者,未成年人的罪錯行為通常是一個由輕到重的過程,如果一些未成年人的違法行為沒有得到及時幹預,很可能會在違法犯罪道路上越走越遠。
  • 國家衛健委:建立醫務人員榮譽制度 採取有力措施提高和保障醫務...
    國家衛健委:建立醫務人員榮譽制度 採取有力措施提高和保障醫務人員薪酬待遇 本站發表時間:[2020-08-20]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任敏 張航本報訊 昨天是中國醫師節。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各地要採取更為有力的措施提高和保障醫務工作者的薪酬待遇,拓展發展空間,並建立醫務人員榮譽制度。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介紹,截至2019年年底,我國醫師隊伍總數達到386.7萬人,比2015年增加了將近83萬人,增長27.2%。
  • 借鑑日本、美國藥劑師管理經驗完善我國執業藥師資格制度
    潘廣成 白慧良 (國家醫藥管理局 北京100810) 關鍵詞 國外藥劑師管理 執業藥師   應日本日中醫藥經濟振興會和美國華人藥師學會邀請, 由國家醫藥管理局、 人事部組成的執業藥師考察團, 對日本、 美國藥劑師制度進行了考察。
  • 教育部:逐步建立和完善職業教育半工半讀制度
    教育部:逐步建立和完善職業教育半工半讀制度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0月25日 17:24 來源: 專題:國家各部委動態  中國教育報消息:全國職業教育半工半讀試點工作會議提出 職業院校建立完善半工半讀制度
  • 大連旅順口建立五項制度 擰緊冷鏈食品疫情防控「總開關」
    中國消費者報大連訊(葛健 記者張恆)面對全國部分城市相繼出現冷鏈食品外包裝核酸檢測呈陽性事件,大連市旅順口區食品監督管理局結合本地實際,建立五項制度擰緊冷鏈食品疫情防控「總開關」,不折不扣督導冷鏈食品加工企業抓實疫情防控工作。
  • 論我國親權制度的完善
    並且在父母子女關係上,法律條文著重規範父母對於未成年子女的保護和教養,如1930年中華民國民法典親屬編第1084條規定:「父母對於未成年子女有保護教養之權利義務。」  從20世紀各國民法典的修訂中可以看出,現代各國的親權制度有「子本位」的趨勢,更加子女的最大利益,強調兒童利益優先原則。
  • 河北:二級以上醫院普遍建立預約診療制度
    原標題:二級以上醫院普遍建立預約診療制度 ?河北實施2020年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 二級以上醫院普遍建立預約診療制度 二級以上醫院普遍建立預約診療制度,醫聯體內實現遠程醫療服務全覆蓋,三級醫院全面開展日間手術……日前,河北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管理局決定深入實施2020年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加快推進線上線下一體化醫療服務新模式,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就醫獲得感
  • 秦漢帝國與羅馬帝國:中央集權制和城邦制的較量
    前面說過人類歷史上出現過許多有影響力的大帝國,但是在這些帝國之間比較,基本沒有哪個帝國影響力能與這兩個帝國相提並論。秦漢帝國與羅馬帝國的建立有相似之處,也有個各自的特點,今天就分別探析這兩個國家構建歷程。1.秦漢帝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秦國,春秋戰國時期是最靠西的諸侯國,是最偏僻的地方,屬於蠻荒之地。
  • 公文小知識:文書行政始於秦漢之大變局
    嬴政帝秦是中華歷史上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央集權的大帝國首次在華夏大地上建立起來,「中央集權的核心是在中央與地方之間建立起穩定的自上而下、一以貫之的行政關係」,因此,中央和地方的連接環節顯得尤為關鍵。戰國秦商鞅變法「集小(都)鄉邑聚為縣,置令、丞,凡四十一縣」,由中央直轄,確立了縣的行政樞紐地位。
  • 關於完善合議庭制度幾個問題的思考
    、合議庭辦案制度機制。筆者認為,完善合議庭制度,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完善案件繁簡分流機制  在立案登記制背景下,案件激增、案多人少、虛假訴訟等問題會隨之而來,研判、預防和解決這些問題已不容忽視。鑑於此,應遵循審判規律和司法規律,建立與合議庭改革相配套的案件分流機制。  1.完善訴前分流機制。
  • 關於人民陪審員制度的現狀分析及制度完善的思考
    因此,建立和健全對人民陪審員的監督機制是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的當務之急,否則該制度將與其價值與功能的發揮背道而馳。  四、 對人民陪審員的管理制度不到位。《決定》規定陪審員的管理由人民法院會同當地司法行政機關進行,但當地司法行政機關一直未能找到管理的切人點,此項工作實際上幾乎全由法院承擔。
  • 山西省人大代表藺濤:完善教師退出機制,建立教師提前退休制度
    公務員退休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於2018年12月29日修訂通過,新公務員法在第九十三條中提出,公務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本人自願提出申請,經任免機關批准,可以提前退休:一是工作年限滿30年;二是距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不足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