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同事來家作客,恰巧碰見他們鄰居家的孩子現在才三四歲,但已經被家裡寵得像一個小霸王一般,什麼事情都唯我獨尊,在小區裡跟其他小孩子玩也是經常搶別人的玩具。每每別人說起同事孩子,鄰居總是說:孩子還小呢!
對此,我頗有微詞,心態都沒放好,怎麼教育孩子呢?生活中有很多時候其實孩子並不是真的是熊孩子,不懂事。而是家長不好好教育,很小的事情對於家長來說,都不值一提,更別說要在生活中的點滴事情中去培養孩子的觀念。搶別人玩具,媽媽很多時候會誤以為是孩子之間的小打小鬧,是活潑健康的樣子,不應該對此多家斥責。「孩子年紀還小,不懂事,沒關係,孩子都這樣。」是很多新手媽媽的口頭禪,實際上這樣的觀念是大錯特錯的。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教好家裡的熊孩子呢?
1. 言傳身教,家長要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很多時候的行為都影響著孩子的社會價值觀,只有父母做好榜樣才能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三觀,才會從娃娃開始就走對路。
2. 對待孩子要保持耐心
熊孩子大多數的時候還是很樂意聽教的,只是他們的行為相對來說比較活躍,父母端正心態,好好教育他們還是能夠改過來的。多跟他交流互動,用行動來證明哪些事情是不能夠做的,那些事情是應該做,而且做了能夠得到讚賞。父母多多讚美自己的孩子,讓孩子有認同感就樂意聽從你講的話了。
3. 早教啟蒙教育
隨著時代在進步,科學育兒的聲音在社會的發聲越來越高很多90後的父母開始對育兒有了更高的要求。對於早教,很多年輕爸爸媽媽對早教已經有了不一樣的看法,不再是早年間的牴觸心理。相反,大家都希望能夠給孩子最好的,尤其是關於孩子的啟蒙教育方面,從不認可早教到內心迫切希望孩子能夠儘快得到早教的機會。
與此同時,父母對早教的理解是存在一定的誤區的。現實生活中早教的範圍是比較廣的,它不僅僅是和孩子一起玩,更重要的是要達到如何高效和孩子一起玩並且達到一定的教育效果這才是父母應該學習的重點。實際上,早期教育學習方式也是比較多樣性的,其中藝術啟蒙是目前早教啟蒙中應用比較廣泛的一種方式。在這裡,我要強烈推薦一本非常適合熊孩子的書——《幼兒遊戲翻翻書》。
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就是有不同的主題和對應的遊戲設定,在孩子的學習語言的敏感期中,構建孩子的啟蒙認知。雙語教學的環境,更能讓你家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幼兒遊戲翻翻書》這本書劃分7大主題不僅可以幫助孩子認識顏色、形狀和大小,父母跟著孩子一起參與有利於提高親子感情,給孩子建立自信心有非常大的幫助。
通過這種繪畫方式的藝術啟蒙,我們可以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情感,也可以解決某個實際問題。學會自我堅韌的性格,能夠忍耐和堅持,更能為日後完美人格作奠定。藝術啟蒙對於每個孩子來講都是一種特殊才能,每個孩子都存在個體化差異,也因為差異性使得每個孩子在這方面的的可塑性較強,父母也可以根據孩子的性格特徵進行藝術潛力的挖掘。這本書以拓展認知為中心,提高孩子的動手動腦能力,鍛鍊孩子的觀察力和專注力,所以這本《幼兒遊戲翻翻書》推薦2-5歲的孩子閱讀學習。
放眼世界,其實每個國家對於早教的學習方法基本上都大同小異,側重點各有特色。但對早教高度默契的認識就是:應該給予孩子教育營養豐富的環境,對孩子大腦發育和人格成長進行「激活」,為日後的發展打下堅持的基礎。統一的九大成長目標為:安全感、意志力、目標感、注意力、記憶力、思維能力、平衡、力量、速度。
孩子從出生開始就在持續的學習,並不斷接觸、感知世界。孩子的成長取決於周圍的關係和環境的影響。以孩子為中心,正向積極的關係,激發能力的環境,三者結合,才最終保證孩子有效的學習和持續的發展。最後我想說,無論孩子看什麼書,其實都是在培養孩子與書的親近感,這樣孩子長大後,最起碼不會排斥閱讀,孩子也會在這種愛讀書的氛圍中越來越好。
對付孩子哭鬧,這一招最有效!百試百靈
家長工作忙,顧不上給孩子選書怎麼辦?親身經驗告訴你怎麼辦
沙漠風景畫:沙漠中的沙塵暴-曼海姆|美術作品名畫背後的故事:《阿爾諾芬尼夫婦肖像》折射出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