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不停與死神賽跑,她讓患者感受到護理工作的溫暖……

2020-12-17 央廣網

出徵前,姜雪與家人電話告別。

2019年末,2020年初,新冠肺炎來襲,武漢告急!湖北告急!來自四面八方的醫護人員奔赴湖北。

姜雪,也是其中的一員,她是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神經外科手術室護士長,也是首批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

急!快馬加鞭未下鞍

1月24日大年三十凌晨,姜雪接到了「馳援武漢」的緊急通知。

姜雪返回醫院安排好科裡工作,領取行軍背囊後就連夜出發。晚上23時58分,姜雪和隊友們到達武漢。來不及休整,醫療隊迅速與即將進駐的武昌醫院對接,全面進入實戰狀態。

這是姜雪的第三次出徵。2008年,她作為唐都醫院醫療隊第一批隊員奔赴四川參與抗震救災,2015年,她又飛赴西非抗埃。

每次上戰場,都無比危險,都是在生死之間徘徊,但姜雪絕無半點退縮之意。

姜雪在武昌醫院奮戰。

「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簡單的事情落實好就是不簡單」,這是姜雪最喜歡的一句話,身著防護服,每一步都需小心翼翼,如果不小心扯壞防護服,就可能會面臨感染;按照防護要求佩戴的三層手套讓往常簡單容易的護理操作變得異常艱難,憑藉自己紮實的技術操作,配藥、輸液、吸氧等依然嫻熟流暢;連續工作四個小時後護目鏡、口罩的帶子在面部勒出深深的印痕;為了不浪費任何一套防護服,她們不敢正常喝水,有些同事甚至穿上了紙尿褲……

戰!風卷紅旗過大關

「26床需要高流量吸氧,麻煩給予解決!」

「高流量氧氣溼化儀已放在緩衝間,已調整至備用狀態,可以使用……」

「35床的體溫計摔碎了,需要再領一支!」

「體溫計已備好,請及時收取。」

轉戰火神山醫院後,姜雪更忙了。她帶領的護理團隊需要對患者入院後衣食、住宿、日用、治療、藥物等耗材全面統籌,清點領取並運送回病區。幾十箱的物資有時只能徒手搬運,汗水將冬日的薄衫一遍又一遍打溼……十幾趟下來,腿已經不聽使喚,每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胳膊也不堪重負,變得僵硬酸痛。看著空蕩蕩的倉庫一點點變得滿滿當當,病房裡各種物料都準備妥當,姜雪竟然會激動落淚。

日升月落,夜以繼日地奮戰,武漢的每一時刻,姜雪都在見證。炙熱的內心,堅毅的眼神,溫暖的雙手,姜雪感動著身邊的戰友,激勵著年輕的隊友。

姜雪說:「呼叫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患者的救治工作在高速運轉,物品的保障更需要快速、有序、高效地進行。我在唐都神外手術室無數次見過這樣的畫面,與時間賽跑,跑贏了時間,就可能多救活一個病人,我們一刻也不能停息!」

暖!三軍過後盡開顏

作為質控組長,姜雪在完成好自己工作的同時還要對基礎護理、專科護理、病區管理等工作進行巡視督導。

從感染控制落實到各項流程優化;從優質護理服務到患者的心理照護,每一個細節,姜雪都要關注到。由於病區高齡患者較多,患者的生活護理需要指導和幫助,在給每一個患者分發口罩時,姜雪總是耐心地告訴他們:一定要壓緊鼻夾、讓口罩與面部緊密貼合,同時要明白口罩有裡外之分,千萬不能戴反了,戴反了就失去防護效果了……患者不斷對姜雪豎起大拇指,所有的感情都融化在這個動作裡。姜雪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姜雪在火神山醫院指導患者戴口罩。

巡視病房中,21床的李大媽引起了姜雪的注意。從她飄忽的目光中,姜雪感覺出她有心事。原來李大媽的家人也感染了,但和她不在同一家醫院,每天只能用電話溝通。姜雪耐心地寬慰她,讓她不要擔心,一定要有治癒疾病的信心。

封閉的環境很容易讓患者產生壓抑、煩躁的情緒,加上對家人的擔憂,很多患者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有效疏解心理壓力、樹立戰「疫」的信心,對患者的治療非常重要,所以姜雪會特別關注患者的情緒,常利用治療、操作的時間和他們多聊天,給他們以關懷,從細節入手,讓每位患者感受到護理工作的溫暖。

姜雪在火神山醫院與患者李大媽。

在繼續治療的幾天裡,每次看到李大媽,她總是滿眼笑意,還不斷給其他病友加油、鼓勁。出院的時候,姜雪為她準備好了一封「出院指導信」和一包口罩,送她走出病區,走向燦爛的春天。站在病區的盡頭,透過厚厚的防護服,姜雪真誠地為李大媽和其他患者祝福,祝福她們健康幸福。

姜雪說:「在國家和人民需要我的時候,我一定要挺身而出,做出自己的貢獻。現在,在武漢火神山醫院,為了這場戰疫的勝利,為了患者的康復,我要繼續用行動實踐入黨誓言、軍人承諾,點亮每個患者的『心燈』,讓他們回歸到美好的生活中。我一定不負戎裝使命,每次出徵都是我一生的榮耀!」

相關焦點

  • 湖北荊州女醫生跪趴病床上,託胎兒頭21分鐘與死神賽跑
    今(11月18日)日,經過剖婦產的產婦何女士,攜新生兒平安出院,感慨醫生「拉著我與死神賽跑」。跪趴病床上搶救的女醫生劉榮則告訴記者,短短21分鐘,是產房、產科、麻醉手術室、新生兒科醫護團隊合作,「才贏得了這場與死神賽跑的戰鬥」。發現險情 醫生跪趴產床託胎兒劉榮是荊州市中心醫院一名副主任。
  • 與死神賽跑:醫生保持跪姿21分鐘託孕婦產道內胎兒頭部
    今(11月18日)日,經過剖婦產的產婦何女士,攜新生兒平安出院,感慨醫生「拉著我與死神賽跑」。跪趴病床上搶救的女醫生劉榮則告訴記者,短短21分鐘,是產房、產科、麻醉手術室、新生兒科醫護團隊合作,「才贏得了這場與死神賽跑的戰鬥」。
  • 直擊與死神賽跑的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
    這裡,時刻與時間賽跑,他們用速度衝刺出生命的通道,用責任創造出生命的奇蹟……   快,再快,他們與死神抗衡,挽救一條條鮮活的生命;      這裡就是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他們就是與時間賽跑的人!
  • 劉桂榮:深深感受到護理工作的職責之重
    摘要:  深深感受到護理工作的職責之重    自從選擇了護理職業,就深深的愛上了它,愛上了它的神聖,愛上了它的崇高,更愛上了它的責任。每當用自己的知識和愛心換來每位患者的康復,深深感受到了護理工作的職責之重和職業的偉大。我會用我的熱情、智慧和對護理工作的執著,譜寫著感動,創造出神奇,伴隨著醫院成長的腳步,直到白髮滿頭。
  • 緊繃一根弦,竭盡所能救治患者
    和往常一樣,提前3小時起床,早5點洗漱吃早餐,6點乘車從駐地前往醫院,7點為進艙做準備——十四次的洗手、三層帽子、一層護目鏡、兩層口罩、一層手術衣、兩層隔離衣、三層手套、三層靴套,當這些鎧甲在身,我便是能量滿滿與死神賽跑的戰「疫」者!
  • 武漢十二時辰·丑時|搶救重症患者,他四換陣地與死神賽跑
    2月29日凌晨3點,武漢市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範學朋正在針對患者的病情交代工作。 攝影 魯巷2020年農曆新年的第一天,凌晨一點。在麻醉狀態下,這位危重症患者正靜靜睡去——他的血氧飽和度一度低至60%,醫護人員把他從死神手裡拉了回來。在ICU病房內,患者被機器、導管和監測設備包圍,各種儀器運轉的聲響起伏交織——這些儀器都是剛剛從武漢市第一醫院運送過來,先緊著危重症患者用,「我們到五醫院的5樓時,病區空蕩蕩,只有床位,其它什麼東西也沒有」。
  • 寧波姑娘護理的這位患者,之前感染過14名醫護
    這39天來,從寧波到武漢,何洋又回到了剛開始工作時的『「三班倒」節奏。她救治過那名因手術感染了14名醫護人員的腦垂體瘤患者,五味雜陳;她精心照料的一位同行從一動就喘氣到如今還能幫她們搭把手,倍感欣慰;她見過武漢空無一人的街頭,每天獨身一人從醫院、酒店之間往返,不管是上午7點還是凌晨1點......就算那個下著雪的深夜,也從未讓她覺得寒冷。
  • 北醫三院護理團隊:溫暖新冠肺炎患者的「三米陽光」
    「關心、關愛、關注出現在視野三米之內的所有人,用專業的護理為其營造溫馨氛圍,幫助患者儘快恢復健康。」在此次援鄂抗疫戰中,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以下簡稱「北醫三院」)護理團隊秉持這一護理理念,被視為溫暖武漢的「三米陽光」。
  • 在黃浦江水下工作的人:辦公室隨時晃,和死神賽跑
    他們幾乎「十項全能」,能開船、會潛水、懂急救,大多都有救生員資格;危急時刻,他們縱身躍入破濤滾滾的黃浦江搶險救人,與死神賽跑水上巡邏支隊民警瞿樂告訴記者,水上巡邏工作24小時不間斷,民警下了夜班還可以自己煮點夜宵。通過會議室的樓梯就到了「水下辦公區」。「這裡其實是船的內艙,現在是我們放置救生工具、值班休息、洗漱更衣的區域。在這裡要想休息得踏實,幾乎不可能。」正值午後,一樓辦公區明亮通透,但一到樓下瞬間變得幽暗而悶熱,即使仍用空調吹送著冷氣,但效果甚微。更衣室內,一個置物架格外引人注意。
  • 專訪北京協和醫院護理專家:重症護理「十八般武藝」為患者護航
    (抗擊新冠肺炎)專訪北京協和醫院護理專家:重症護理「十八般武藝」為患者護航中新社武漢3月29日電 題:專訪北京協和醫院護理專家:重症護理「十八般武藝」為患者護航中新社記者 冉文娟他們是與新冠肺炎患者接觸最多、最危險的群體
  • 國際護士節:「四心」溫暖患者 真情贏來信任
    國際護士節:「四心」溫暖患者 真情贏來信任 qz.fjsen.com 2013-05-12 09:06   來源:泉州晚報    我來說兩句 這是黃翠琴特別喜歡的一句歌詞,也是她的工作座右銘。黃翠琴是泉州市中醫院肛腸科的護士,一襲飄然白衣,一頂別致燕帽,13年如一日,這是她最喜歡的裝扮。今天是國際護士節,日前,本報記者走進該院肛腸科,了解黃翠琴和她的護士姐妹們美麗身影背後的故事。
  • 用專業和溫暖織牢醫療服務「經緯線」 讓患者「路轉粉」
    就在幾個月前,王麗霞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作為湖南旺旺醫院援鄂醫療隊護理隊長,她與其他15名醫護人員隨湖南省第五批援鄂醫療隊赴武漢金銀潭醫院工作支援前線抗疫。在鄂的47天時間裡,王麗霞除了參與金銀潭醫院病房護理管理和病房倒班等一線醫療工作外,還擔任大隊後勤保障組組長,她每天利用休息時間清點接收和發放大隊醫療物資,隨時與174名隊員溝通,了解他們的生活物資需求並及時解決他們的困難。
  • 【眾志成城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方艙裡,與時間賽跑的「石榴籽」
    新疆日報訊(記者晁瑾 於夢冉 蘇璐萍報導)這些天,雖然武漢天氣寒冷,可東西湖武漢客廳方艙醫院C廳裡卻很溫暖。這裡有來自天山南北的102人組成的護理團隊日夜守護患者,他們相互配合,精心救治,為患者獻上最暖心的服務。醫患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與時間賽跑,與疫魔抗爭。
  • 這些瞬間,溫暖了2020
    正如他所說的這樣, 逐戶摸排、宣傳引導、轉移隔離人員…… 他一刻也沒有停, 為保護轄區群眾生命安全而努力著。 5 與死神「賽跑」的爸爸
  • 「你們的眼睛比星星亮」,一封封出院患者感謝信寫給白衣戰士
    這名患者2月1日因重症轉至16病區,轉院前,病友的相繼離世讓他恐懼不安,加之呼吸困難、生活不能自理、家人無法探視,他的焦慮情緒到達頂點,不願理醫護人員,甚至拒絕治療。耐心溝通治療,細心護理照顧……醫護人員沒有因他的抗拒態度少做一項工作,反而給予更多關注。
  • 關愛精神病患者,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
    關愛精神病患者,需要從不歧視做起。精神病人是生活在病痛中的弱勢群體,他們渴望被尊重被關懷。營造了人人關心、愛護該類群體的良好氛圍。積極消除偏見與歧視,力爭為患者及其家屬營造尊重、接納、關注、關愛的良好社會氛圍。
  • 面對死神的愛情:「別哭,下輩子我還會遇見你」
    那是一種和死神賽跑的愛情,贏了餘生會明白珍惜兩字真諦,輸了從此陰陽兩別,一輩子心裡都有個地方負責陣痛。012019年10月20日,遼寧大連的徐世南先生,痛失愛妻。妻子抗癌的五年時光裡,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很遺憾的是,最終她輸了這場與死神的較量。
  • 專訪中國老年護理聯盟秘書長:阿爾茨海默症患者能感受到愛與被愛
    新京報訊(記者 馬瑾倩)「阿爾茨海默症老人認知能力會減退到像幼兒園的孩子一樣,但仍能感受到愛與被愛。」中國老年護理聯盟秘書長、北京醫院護理部副主任孫超說。國際阿爾茨海默症協會報告顯示,每3秒鐘,全球就有一位阿爾茨海默症患者產生。
  • 鹹陽市第一人民醫院:一名患者 兩個科室,溫暖了冬天的朋友圈
    原標題:鹹陽市第一人民醫院:一名患者 兩個科室 三件小事 溫暖了冬天的朋友圈11月14日,鹹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感謝字畫,這封感謝字畫的背後卻藏著感人的故事,滲透著濃濃的醫患溫情。這時,主管醫生閔玉華的一句話讓她倍感溫暖,他說:「作為獨生子女,你所面臨的壓力我能理解,既然查清楚了,就好好治療,別怕,叔叔在這裡你放心!」「那一刻,我感覺天都塌了,非常害怕、無助。就在我最需要安慰的時候,閔醫生的話給了我很多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