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響下「全民皆廚」
料理包最初進入普通消費者視線時並不光鮮,在媒體探店純外賣店鋪中被描述為低價購入、高價賣出、製作過程髒亂差的產品。近期受疫情影響,在「全民皆廚」的環境下,各式方便菜備受關注,隨著生產不斷規範,生鮮平臺、品牌餐飲企業也紛紛推出升級的料理包產品,憑藉方便快捷、選擇多元成為餐廚小白的做飯首選。
■新快報記者 陳思陶
實測
價格差異大,但口味多是濃油赤醬
對於料理包,廣州天河區市民李暢受「黑工坊」製作料理包新聞的影響,擔心食材不新鮮、加工不衛生等食安問題,還認為料理包沒有多少營養,長期食用不利於健康。
住在越秀區的90後範範則表示,排斥三無加工料理包,但並不排斥料理包本身。「下班後你是沒有精力做飯的,料理包也很方便,倒進鍋裡熱一熱就可以吃了。」
入手料理包是否有坑?記者網購進行測評。其中,最低單價為6.8元的料理包,以十款口味為一組售賣,包括魚香肉絲、咖喱雞肉、梅菜扣肉、滷肉飯、醬香排骨等菜品,每款菜式含量200克,沒有主食,也沒有真空包裝,註明保質期12個月。烹飪方便,加入熱水中泡5分鐘即可。
較高單價的料理包如淨重500克的酸菜魚和750克小龍蝦,採用真空包裝,保質期12個月,單價分別為75元、120元。沒有主食,需要下鍋重新翻炒或使用微波爐加熱。
記者嘗試多款料理包,雖然價位不同,但在菜品調味上皆濃油赤醬,如豉汁排骨一類的粵菜菜式的調味也同樣重口。特別在單價較低的料理包中,幾乎一半是濃稠的醬汁;而且不同的菜式,在醬汁調味下口味大同小異,食用後也容易口乾。
在口感和新鮮度上,不同價位的料理包皆表現一般。如酸菜魚的魚肉口感軟綿、碎塊較多,小龍蝦尾並不Q彈,相比同等價位的外賣的而言,新鮮度和口感並無優勢。
記者還發現,價位不同的料理包肉類數量和品質不同,但蔬菜同樣處於「弱勢」地位。僅有部分菜式中添加豌豆粒、胡蘿蔔丁、木耳絲或洋蔥絲,但塊頭小且十分軟爛。
此外,在安全衛生方面,測評所網購的料理包皆使用冷鏈配送,配有冰袋,收貨時沒有腐壞問題;在食用中也沒有發現異物或者異味。
升級
食材更豐富,高配料理包口味更好
據餐飲白皮書數據統計,蒸燴煮、嘉樂、新美香等主流料理包品牌在2017年銷售額合計已超20億元。今年受疫情影響,半加工料理包也受到餐飲企業及生鮮平臺的青睞,如海底撈推出「開飯了」半成品料理包,有12款菜品和4款湯品;廣州酒家、雲海餚、西貝等品牌餐飲企業也有方便菜、料理包產品面世;盒馬旗下的盒馬工坊也推出了半成品菜包。
與以往的料理包相比,近期餐飲品牌和生鮮平臺零售的料理包產品配置更高。在菜品上,除了傳統的魚香肉絲、咖喱雞肉等,還有竹蔗馬蹄水、宮保蝦球、奶油芝士鹹肉斜管面、西冷牛排、煙燻火腿菠蘿披薩等食材更豐富,調味更複雜的菜式可以選擇;在配料上也不再將所有成分「一包燉」,而是食材分裝。以某品牌意面料理包為例,提供了單獨裝的意面作為主食,在肉包外,配有5款調料包,包括橄欖油包、醬包、鹽包、黑胡椒包、芝士包。由於烹調手法更加接近現做飯菜,這類料理包的口感也更為新鮮。
避雷
信息不全,社交平臺購買料理包需謹慎
除了電商平臺、餐飲企業有料理包出售,在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上也有料理包的產品引流,多在微信中達成交易。有在社交平臺上售賣料理包的負責人介紹,其產品和線下餐廳出品一樣,由6位大廚把關研發,並有特別的保鮮技術,不加防腐劑保質期能達到270天,目前已經有佛跳牆、紅燒海參、金湯花膠等菜品在售,單品售價不到60元。但對於所售料理包食品生產許可證、生產廠家、是否線下餐廳加工製作等信息,該負責人表示不方便告知。
對此,廣州主打海鮮菜品的餐廳負責人表示,特別的保鮮技術可能是真空包裝。但線下餐廳轉製作料理包並不容易,除了產品研發,還有原材料備貨、生產排期、對接工廠資源等問題需要解決。
記者了解到,餐飲企業要想經營料理包等預製菜產品,必須先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證。疫情期間,北京市監管部門曾宣布餐飲服務單位在保證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允許在線上和線下銷售本單位加工製作的半成品。但廣東監管部門並未有類似的臨時性措施公布,因此對於社交平臺上食品名稱、加工製作單位、加工時間等信息模糊的料理包也要謹慎購買。
以上內容版權均屬廣東新快報社所有(註明其他來源的內容除外),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報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