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三立侯寶林在春晚唯一一次「合作」,被侯耀武突然叫停

2020-12-13 相聲小品電影電視

對於普通觀眾來說,作為相聲界的泰鬥和大師,馬三立和侯寶林上春晚的次數之少是非常遺憾的事情。畢竟在侯寶林去世前,春晚都已經辦了十年,馬三立去世前春晚辦了二十年之多。

一、馬三立和侯寶林的春晚之旅

侯寶林第一次參加春晚是在1956年,是和文藝界和科技界代表一起參加的,不過那次春晚檔次雖高卻傳播甚少,第二次參加春晚則是1983年,他擔任了首屆春晚的藝術顧問,並在開場講話時宣布馬季是他的徒弟,姜昆是他的徒孫。

可能是由於侯寶林已經宣布退出相聲舞臺的緣故,所以這次春晚上只是播放了侯寶林和郭全寶的一段錄像《戲劇雜談》,從那之後侯寶林再沒登上春晚舞臺。

馬三立倒是正兒八經上了一次春晚舞臺,可惜沒趕上好時候,他上的1985年春晚被稱為歷史上最失敗的春晚,現場不僅非常冷舞臺效果也極差,馬三立的單口相聲《大樂特樂》(也叫《起名的藝術》)顯得比較溫。從那之後,馬三立再也不上春晚舞臺了。

二、兩位大師首次「合作」

1993年侯寶林去世,2003年馬三立去世,沒想到,到了2006年春晚,他們卻有機會首次在春晚上「合作」一回。

這就不得不提一個著名欄目和一個知名人士了。

這個著名欄目就是《快樂驛站》,這是一檔在2004年央視三套開始播出的動漫形式的曲藝節目,結合了相聲、小品和動漫技術,還原了很多經典作品。

其中馬三立和侯寶林的相聲也是該節目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在節目組的顧問名單當中,我們還看到了兩個稍微熟悉的名字:侯錱和劉婭婭,她們一位是侯寶林的女兒,另一位則是劉寶瑞的女兒。

那位知名人士就是相聲演員汪洋,他和侯寶林馬三立兩位大師都有淵源。因為汪洋一方面是侯寶林乾兒子於世猷的徒弟,在侯寶林病床前伺候過。另一方面汪洋又是靠模仿馬三立成名,後來又主演了電視劇《馬三立》。

汪洋是2006年春晚的語言節目策劃,他提出一個新穎的想法,將馬三立和侯寶林的相聲進行重新剪輯,將相關臺詞摘出來進行重組,形成一段新相聲,表現形式則採用《快樂驛站》的動漫形象。

可能我們用今天的眼光看這個節目覺得並無出奇之處,畢竟現在都能玩人工智慧了,鄧麗君都能用技術手段重現出來唱歌,何況一部簡單的flash動畫。但在2006年,該項技術和創意還是非常吸引眼球的。

汪洋親自集合團隊操刀,用了二十多天做成了一段兩分半鐘的相聲《春之聲》,該作品將作為該年春晚的「秘密武器」和觀眾見面,這也得到了總導演郎昆的重視。

汪洋的想法是,馬三立和侯寶林兩位大師別說在春晚了,就是在相聲生涯中也從未合作過,用這種科技手段讓兩人隔空合作,也是為了滿足觀眾們的一種念想。

三、《春之聲》上春晚被叫停

對於《春之聲》這個節目上春晚,馬三立的兒子馬志明表示支持,他說這些藝術作品雖然是我父親他們創作出來的,但並不屬於他個人,如果現在還能為人民帶來笑聲,那真是好事。

但侯寶林的女兒侯錱卻表示反對,並通過律師向春晚劇組發去了律師函,認為《春之聲》未經允許使用侯寶林的作品和語言,涉嫌侵權,要求春晚立即停止侵權,否則將告上法庭。

可能有些讀者不知道侯錱是誰,或者也不知道她的名字該怎麼念,甚至還會有很多讀者認為筆者的標題「侯耀武」寫錯了,關鍵是她有代表侯寶林的資格嗎?

咱們看一張侯寶林的全家福照片,這張全家福裡有侯寶林的五個兒女,侯耀中、侯耀茹、侯耀華、侯耀文和侯耀武。此外,侯寶林還有一個兒子侯雙安和一個女兒咪咪都不幸在童年早夭了。下面那個孩子不是侯震,是侯耀武的兒子。

多說一句,前幾年網絡上流傳的侯耀華三胞胎外甥女參加選秀,有傳言說那三胞胎是侯耀茹的女兒,但後來被侯耀華方面否認,確實按年齡算也不太像。

網上傳說侯寶林給孩子起名是「中華文明」,其實不對,應該是「中華文武」,侯耀武就是小女兒侯錱,只是因為是女孩,叫侯耀武不太好聽,所以後來改名侯錱。

那個「錱」不是「鑫」,而應該讀「珍」,有很多媒體確實也將其名字寫成侯珍。

侯寶林去世前將其一生的相聲作品和文獻資料都傳給了小女兒侯錱,在侯寶林看來,侯耀文說相聲有飯吃,侯耀華演小品和電視劇也餓不死,因此也算為小女兒留了一份珍貴的遺產。因為這個原因,侯錱後來也從醫院調入了中國藝術研究院曲藝研究所。

所以,侯錱絕對有資格代表侯寶林對他的相聲作品進行維權。

春晚劇組之所以沒提前通知侯錱,可能是犯了想當然的毛病,因為侯錱是《快樂驛站》的顧問,應該是已經授權《快樂驛站》了,但她並沒有授權春晚。因此,春晚劇組在研究法律條文並諮詢律師之後發現自己確實涉嫌侵權,於是,《春之聲》只好遺憾地從春晚節目單上刪掉了。對此,汪洋表示理解侯錱的做法。

四、柳暗花明

雖然《春之聲》沒上成春晚,但好歹雙方沒有關上協商的大門,而且負責《春之聲》節目的汪洋論輩分也可以喊侯錱一聲「姑姑」,因此春晚劇組沒有放棄溝通,最終侯錱本著侯寶林「為民求樂」的心願,同意春晚劇組將《春之聲》放到該年的元宵晚會上播出。

於是在2006年的元宵晚會上,我們終於看到了馬三立和侯寶林大師的首次「合作」,雖然時間只有短短兩分半,但已經足以聊慰廣大相聲愛好者的心願。

不過,大家還是有一個疑問,為什麼侯寶林是逗哏,馬三立是捧哏呢?

嗨!其實你可以這麼理解,馬家相聲是著名的「一頭沉」,讓馬老當逗哏,侯寶林就沒發揮空間了,得,侯寶林逗哏馬三立捧哏,這樣安排挺好。

相關焦點

  • 侯耀文先生風格像「相聲泰鬥」馬三立,還是像「相聲大師」侯寶林
    個人感覺侯耀文先生的表演是吸收了京津兩地相聲之長,兼有其父侯寶林大師以及馬三立大師的表演特長。首先他是侯氏相聲的唯一傳人。侯耀華不算,他屬於半路出家。如論藝術成就,和侯寶林大師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侯寶林大師已經把相聲的節奏拿捏的非常到位。侯耀文先生雖然身出侯門,但是其作品並不像其父侯寶林大師一樣清爽。
  • 相聲史上的擺知儀式,馬三立的拜師禮可謂典型,馬季拜師禮很隆重
    相聲界比較規範的拜師儀式,可以參考馬三立拜師周德山。周德山(周蛤蟆)收徒那天,也是他的生日,馬三立剛剛16歲。一群人圍在飯館裡吃飯,有馬德祿、萬人迷、單弦藝人常澍田,變戲法的馮書田,于德海等人。飯店裡擺了東方朔的塑像,德字輩門長裕德隆親臨現場,引保代三師來自各行業,馬三立一個一個磕頭。
  • 12年前的今天,相聲大師侯寶林之子,郭德綱的引路人侯耀文去世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陶生)【2007年6月23日】12年前的今天,相聲大師侯寶林之子,郭德綱的引路人侯耀文去世1948年7月17日,侯耀文出生在北京,是相聲大師侯寶林的三兒子。父親在家裡收徒傳藝,侯耀文就在旁邊悄悄學。不到5歲時,侯耀文竟偷偷學會10來個小段,令人稱奇。
  • 常寶華侯寶林什麼輩分關係 二人同輩私下聯繫甚密
    常寶華於9月7日上午十點去世,享年88歲,很多人好奇作為馬三立的徒弟,常寶華侯寶林什麼輩分關係?二人誰的輩分高一些呢?據悉,常寶華侯寶林應該算是同輩。   第四代相聲演員有比較著名的相聲八德,接下來就是第五代的張壽臣、馬三立這一代,侯寶林是第五代朱闊全的徒弟,和馬三立的徒弟常寶華應屬同輩。
  • 郭德綱介紹「侯震」時,為什麼總說他是「侯寶林」先生的長子長孫
    侯震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相聲演員,但他出身於相聲世家,祖父是相聲大師侯寶林。侯寶林有五個子女,長子侯耀中、長女侯耀茹以及與第二任妻子所生的侯耀華、侯耀文、侯珍三兄妹,侯震是侯耀中的獨子,也就是長子長孫,是侯家第三代中唯一一位以相聲為職業的。
  • 哪些相聲演員和作品能入選課本,語文有劉寶瑞,英語有侯寶林
    《開粥廠》又名《三節會》,是一個很老的傳統相聲,本來其重點是在貫口上,後來馬三立經過改編將人物形象豐富了,把一個說話半文半白雲山霧罩的馬大善人形象塑造成了馬派相聲經典代表人物。經典臺詞:曾子曰,包子有肉不在褶上。
  • 聽馬三立怎麼說
    比如號稱相聲泰鬥的馬三立,即不見他學,也沒聽他唱,說幾個笑話就成泰鬥了,怕是沒有什麼實料。馬三立是壽字輩的。他上面是德字輩,但這個德和德雲社的德可不是一回事,德雲社裡名字帶德,可不是德字輩,是明字輩,事實上馬三立比相聲大師侯寶林還高一輩。已故相聲藝術家侯躍文是文字輩,是侯寶林的兒子,是郭德綱的師傅。德壽寶文明,大家可以自己數。說著說著又說到輩分上去了。馬三立算是馬派相聲的創始人。相聲界人才輩出歷來是天津。而在天津有"無派不學馬"之說,足以證明馬三立的泰鬥地位。
  • 央視春晚繞不開的2段天津話,4個天津人!
    在春晚舞臺上學天津話的,郭冬臨不是唯一的一個,但口音太純正了!有多純正呢?你可能沒發現他是個安徽人。「竹板這麼一打啊,別的咱不誇,誇一誇傳統美食狗不理包砸,人都說我冬臨美就像一朵花,其實我看馮鞏才是狗不理包砸!」承認了吧,你們就是唱出來的!
  • 侯寶林的長子,郭德綱最早的粉絲,只有每次提到侯震時才能想起他
    郭德綱每每介紹侯震的時候,總會說這是侯寶林大師的長子長孫。其中說的長子,就是侯震的父親侯耀中。侯寶林的兒子,是按照「中華文明」四個字排列的。老大就是侯耀中,下面的侯耀華和侯耀文是老二和老三。老四一直很神秘,但他的名字是早就定下的,叫侯耀明。
  • 《笑禮相迎》馬志明追憶父親 展示馬三立珍貴相聲創作手稿
    2018年6月1日訊,今晚天津衛視《笑禮相迎》推出「津味相聲」主題專場,相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表演藝術家馬志明坐陣主嘉賓席,與老友楊少華重聚講述年輕時逗趣往事,現場展示父親馬三立珍貴相聲創作手稿。劉亞津時隔30年「回歸」家鄉相聲舞臺,與老搭檔王宏一同帶來津味兒相聲《糾紛》。
  • 曾伴隨我們成長卻悄然離開的春晚開心果,最後一位真是天妒英才
    1、馬三立馬三立堪稱中國相聲的泰鬥,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獨具幽默、諷刺的風格深受廣大觀眾的熱愛,馬三立也成為了很多相聲愛好者模仿的對象,影響了上世紀整整一代人。馬三立在1985年春晚表演的相聲《大樂、特樂》對馬三立、馬季等名字進行了深度剖析,逗笑不斷。那時的舞臺很簡陋,那時的人很樸素,那時的快樂很簡單純粹。
  • 細數歷年春晚經典相聲小品帶你回憶曾經的快樂(1985/86)
    1985年春晚與其他幾年不同,是在北京工人體育館舉辦的。主持人服裝也發生變化,女主持人穿著套裝裙,而男主持人穿著紅襯衣、白西裝,顯現時代的進步。然而當時技術條件不好,沒有對講機,燈光也不行,也沒有暖氣,在偌大的工人體育館,調度完全失靈。現場出現了許多失誤。
  • 1年從中國進口1435億產品,美國卻突然對外宣布:叫停合作
    僅僅是一年的時間,美國就從中國進口了將近1435億的電力產品,眼看著美國對中國設備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他們卻突然對外宣布:叫停跟中國企業的合作。03中國的電力發展只不過這樣的現狀就導致美國需要跟其他國家達成更多的合作,才能夠滿足自身的內需,而中國身為在電力領域進行了非常多探索和研究的國家
  • 馬三立在北閘口的日子
    馬三立,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從小耳濡目染,在父兄的薰陶下,打下「說」、「學」、「逗」、「唱」的深厚功底。經過長期的藝術實踐,形成了內緊外松、有條不紊、表演細膩、含蓄雋永的風格。1970年,時年56歲的相聲名家馬三立攜全家下放到南郊區,落戶在北閘口大隊第四生產隊(第四生產隊在北閘口村的東南側,時有新蓋的土坯房,從南往北是泥人張第三代張明,王麥稈,他的側面是馬三立,後面是蘇文茂,再後面是呂汶,還有天津評劇院姓焦的兄弟二人)。當時,四隊和五隊的隊長見馬三立消瘦,派到園田看夜。
  • 馬三立最後演出為何問我值嗎?這代表了天津捧角兒的傳統
    馬三立大師是天津的「寶貝」,即使去世10多年,老人家依舊有號召力。很多人質疑馬三立的地位,提起馬三爺在最後的演出中,問的那句「我值嗎?」也表示不理解為什麼這麼問。侯寶林大師對天津人的捧角兒心態最為了解,他曾直言:「我這個演員是天津人發現的……也是天津觀眾捧起來的。」是北京的觀眾「有眼不識金鑲玉」?反正包括京劇大師們在內,還沒有人敢說天津觀眾輕浮,沒見過什麼世面。
  • 吸毒事業盡毀,撞臉侯寶林被疑血緣關係,58歲謝東落魄商演沒人理
    最近,58歲謝東在平臺上曬出了自己參加商演的視頻,如今已經年近六旬謝東跌落的事業恐怕再無重拾的希望,當年被疑是侯寶林私生子的疑雲到今天仍然還在人們的議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