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龍的父母,還需讀懂「未成年孩子的主張」

2020-08-26 科技生活快報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通過中青報官方微博發起了一項調查——「培養孩子,你相信『出名要趁早』的觀點嗎」,1816位微博用戶表達了自己的看法,50.0%的受訪者不認同這一觀點,16.5%的受訪者認同,33.5%的受訪者認為得看孩子情況 (8月20日中國青年報)。看到這則新聞,筆者不禁發聲:望子成龍的父母,還需讀懂「未成年孩子的主張」!

如今,很多父母對孩子抱有很高的期待,費盡心思地培養孩子,試圖幫助孩子找到一條通向成功的快車道。甚至有些父母通過包裝孩子,幫助其「年少成名」。父母對孩子的過多期望,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層一層地包裹住他們的身體,包裹住他們的翅膀,也包裹住了他們的靈魂。在一些家長眼裡,孩子是屬於父母和家庭的,他們沒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只希望孩子儘快成功成名、光耀門楣。

殊不知孩子的內心是壓抑、茫然的,正如一位老師眼裡的優秀學生所說:很少覺得快樂,因為沒時間玩,也沒什麼朋友,自己學習是為了給爸爸媽媽掙面子。長此以往,就容易出現叛逆心理,導致孩子情感冷漠、不知感恩、責任感弱。有許多望子成龍的父母,發現自己養大的孩子變得陌生,曾經非常乖巧的孩子突然變得兇狠,父母發現對愛子失控時,愛已過,恨不行,說不聽,罵無用……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不是孩子的問題,是父母用錯了方法。兒童發展的過程是緩慢的,過早地去催熟他,實際上是損害大腦。網上曾有這樣一則新聞:武漢一媽媽砸12萬為兒子培優,幾年過去了,當時自信的媽媽如今卻在朋友圈哀嘆:當初的「學霸」兒子竟變成了「學渣」!為此,教育孩子,父母們需要讀懂孩子的內心,不要因為超前、超負荷的愛而傷害了孩子。

  一要賞識孩子。 賞識是人類心靈深處最強烈的需求。對於孩子來說,由於年齡小,心理還很幼稚,他們心靈深處最強烈的需求、最本質的渴望就是得到別人特別是父母的賞識。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兒童的年齡越小,越需要外界的鼓勵,特別是父母的鼓勵。事實證明,父母用行動表現出來的愛和賞識,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莫大的推動作用,是孩子求知上進的動力之源。而一個孩子如果缺少賞識,會直接影響到他個性的發展,甚至導致他一生的個性缺陷。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前幾代人解決的是較為低層次的溫飽、安全的需求,而「00後」已經有了物質基礎,他們有更高的實現價值的需求。一個懂得愛孩子的父母應當精心呵護孩子的夢想,並用行動和孩子一起設計未來的藍圖。作為父母,應該信任孩子,多讓孩子獨立自主選擇,多讓孩子歷練,多給予情感上的支持和方法上的引領。父母要避免在興趣班上的過多控制、過多包辦,把報興趣班的權利交給孩子。

   二要親子溝通。融洽的親子溝通不僅是親子間維繫親情的基礎,更是相互交流、彼此理解、提高培養教育效果的橋梁。融洽的親子溝通,可以增進彼此間的感情、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在良好的親子關係中感受到被愛、被欣賞、被接受,進而樹立積極的自我形象和健康的人格,走上成功的人生之路。在親子溝通過程中,父母要放低姿態,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思考問題;要尊重孩子,多給孩子選擇權;要觀察孩子的個性,發展其興趣特長。同時,父母既要平等地對待孩子,使孩子樂於與父母玩耍、遊戲,又要建立起父母應有的威信。如果以10次親子溝通的過程來說,不妨和孩子做8次朋友,2次扮演長輩。始終要記得,父母和孩子可以是很要好的朋友,但還要讓他知道父母是家長的角色。

   三要榜樣先行 。 家長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才,但教育孩子的要訣卻是自己的榜樣先行。 孩子天生就有模仿能力。好的榜樣對於孩子潛移默化的力量是巨大的,不好的榜樣付出的代價是慘重的。如果為人父母在榜樣方面出現某種偏差,給孩子會帶來負面影響及產生不良後果。 如有的孩子質疑媽媽:「我玩電腦影響視力,你玩手機、搓麻將就不影響視力了嗎?」 又如一個三年級女孩吐槽爸爸:「爸,以後能不能不在家裡抽菸,對我和媽媽的身體很不負責任!」 父母自己如何「做人」,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品行。一個老是對親人、朋友、同事說謊的父母是無法教會孩子「老實做人」的,因為他自己的行為恰恰起到了相反的教育效果。所以,家庭教育重言傳,更重身教。要讓孩子賢自己須先賢;要教育孩子節儉自己須先節儉;要使孩子好學自己須先好學。不久前,西南醫科大學公布的碩士研究生最新擬錄取公示名單中出現了一對母女的姓名,50歲的白永旗被公共管理專業擬錄取,而她25歲的女兒也同時考上該校兒科學專業的研究生。這個例子就詮釋了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每位家長都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作為無聲的榜樣,在潛移默化中對孩子發揮教誨作用。

   孩子最親的總是那個最理解自己的人。一個不懂孩子的父母,會使親子關係惡化,一旦惡化孩子就會變得難以管教。期待更多的父母多學學心理學,讀懂「未成年的主張」,了解孩子的心理訴求,不要讓在父母看來只是山坡一樣的小事,在孩子的世界卻成為無法逾越的大山。


王紅峰

相關焦點

  • 劉傑暉:父母離婚後,未成年孩子怎麼辦
    法官說法SZCOURT對法官而言,判決離婚時,應儘量解決好孩子撫養與探望問題,實現孩子的利益最大化。這些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尤其重要。法院最近處理的這宗案件中,原告起訴離婚時未主張孩子撫養權,未提出子女撫養與探望請求,因此一審法院對這部分沒有處理,僅判決雙方離婚。
  • "相信孩子平庸有多難?"中國父母最大的通病就是"望子成龍"
    "02、"相信孩子平庸有多難?"中國父母最大的通病就是"望子成龍"每個父母對自己的孩子,都有著很高的期待感,中國父母最大的通病就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 武志紅:父母的「望子成龍」,是在轉嫁他們自己的焦慮
    是父母「我為你好」的體現父母的「望子成龍」,蘊含著「我為你好」。也就是說,父母認為自己的期待,都是為了孩子好。就像影片中的媽媽,她渴望兒子實現的諾言也是為了他能夠在上流社會生活得更好,受人尊敬,被人愛戴,眾人敬仰。同時,她為兒子的好,也體現在行動上,不僅盡力給予兒子更好的生活環境,還全力支持兒子去完成心願,就算自己生病,甚至去世,還在為兒子著想(她不斷更換城市和職業嘗試賺更多的錢,在離世前還寫了250封信,託付朋友定時寄給羅曼)。
  • 【聚焦民法典】第五期:父母因疫情被隔離,孩子誰來監護?未成年遭...
    未成年遭性侵18歲後仍可訴嗎?讓「央視社會與法」帶您和孩子一起讀懂民法典↓↓↓胎兒享有繼承、接受贈與的權利阿寶婚後不久,丈夫不幸身亡,此時她已有孕在身。阿寶因丈夫遺產分割問題與公婆發生矛盾。那麼,阿寶腹中的胎兒能繼承遺產嗎?
  • 父母分居期間,子女是否可主張「婚內撫養費」
    裁判理由法院認為,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婚姻關係存續期間,父母一方拒不履行撫養子女義務,未成年子女有權請求支付撫養費。綜合原告父母的收入水平、負擔能力和當地的實際生活水平,確定被告按照每月1200元的標準,支付原告自2019年5月至10月共6個月的撫養費7200元。
  • 23萬報輔導班,孩子中考物理考2分,誰該擔責?
    看到這則新聞,筆者不禁發聲:23萬上輔導班物理考了2分,父母沒有讀懂孩子的內心!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通過中青報官方微博發起了一項調查——「培養孩子,你相信『出名要趁早』的觀點嗎」,1816位微博用戶表達了自己的看法,50.0%的受訪者不認同這一觀點,16.5%的受訪者認同,33.5%的受訪者認為得看孩子情況。
  • 不離婚,也可主張孩子撫養費
    近日,淮安清江浦區法院通過人民調解方式,處理了一起婚內要求支付孩子撫養費案件。關某和王某系夫妻,婚後育有兩子,均未成年。王某稱丈夫關某經常不歸家,對孩子不聞不問,且沒有按時給付必要生活費用,自己無力撫養兩個小孩。王某作為兩子代理人將關某訴至法院,要求關某支付撫養費合計每月1000元。
  • 父母最大的錯誤,就是望子成龍
    不知道大家是否和我一樣,為人父母后,常常看著孩子陷入沉思:他這一生,應該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我相信,「望子成龍」是我們做父母的,最本能、最樸實的心願。但是,前兩天刷微博,看到易中天談教育的一則視頻,他竟然說:「我旗幟鮮明地反對培優、勵志、成功學,我旗幟鮮明地反對望子成龍。」
  • 未成年子女|「娃娃房東」的利與弊
    ,確需處置手續麻煩,甚至引發一系列法律問題。否則,日後孩子一旦提出異議,認為父母侵犯其合法權益,可能還會出現父母向子女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的局面。那就是,父母花自己的錢購的房,若要處置該房產,還要徵得未成年子女的同意,甚至最後還可能因此承擔損害子女利益的賠償責任,在法律上就是這麼回事。
  • 孩子入學,幾多望子成龍心
    孩子第一次進入學校,父母都是滿懷希望送孩子入學的。父母的望子成龍之心,在第一次送孩子入學表示得最為明顯。孩子剛進入學校之時,還是一張白紙一般的等待描繪最新新美的人生畫圖。正是因為人生求學之路剛剛啟步,無數父母會對孩子寄予極大的希望。
  • 父母不負責任的離異,對一個還未成年的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成為父母的那一天就應該知道,自己身上擔負的不僅僅是自己一人的幸福,還有那少不更事的孩子。婚姻不幸大人可以選擇離婚,重新追尋新的幸福婚姻,而對於一個年小的孩子,什麼都不知道,什麼也沒有做錯,就要去承擔本該體會愛的年紀卻要早早學會獨自成長的孤獨。
  • 不要使孩子成為家長望子成龍的犧牲品
    他還給導師寫信,希望導師來解救他,把他父母殺掉。是他父母的望子成龍害了他,一個本來很有前途的天才被父母的過度期望給毀掉了。以此為例,他告誡中國學生家長,不要使孩子成為家長望子成龍的犧牲品(詳見人民網杭州2006年01月19日《著名數學家丘成桐告誡中國家長》)。   誠哉斯言!我們的家長是應認真反省我們的家庭教育方式了。
  • 父母均主張子女撫養權,法院怎麼判?
    父母均主張子女撫養權,法院怎麼判?法院對子女撫養權的認定從子女利益角度出發,基於張冬雨目前的生活狀態、實際需要,並在徵求其本人意見的基礎上,認定其跟隨父親生活更有利於孩子成長。
  • 以案說法|父母離異,未成年子女出事故誰擔責?
    父母離婚了,未成年子女開車出事故致人死亡誰來擔責?近日,濟南市濟陽區法院判決一起「未成年人開車致人死亡案」。2017年7月10日,被告劉某(未成年人)駕駛轎車在濟南市濟陽境內與被告洪某華駕駛的貨車相撞,造成轎車乘坐人王某受傷死亡,兩車損壞。
  • 未成年新娘現象需警惕,這不是父母對孩子的負責任
    #未成年新娘婚前給付彩禮的現象在我國還相當盛行,已經形成了當地的一種約定俗成的習慣。不得不說,彩禮的初衷是好的,有利於增加兩家人的交流、兩個新人的交往接觸機會,也是對新人的美好祝福。但現今社會,彩禮是愈演愈烈,天價彩禮頻現,很多家庭為了支付彩禮而背上了沉重的債務。
  • 論離婚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親權監護
    在法院決定單獨監護的情形下,父母一方承擔全部的監護職責,另一方仍須負經濟上的扶養義務,且可享有探視子女的權利,但原則上已不能為孩子作出決定,[1]單獨監護過去一直被認為是最有益於父母雙方及子女的監護方式,因為單獨監護可以降低父母雙方離婚後為孩子問題的爭執,也可以讓孩子遠離家庭衝突,擁有固定的生活環境和交往對象,增強安全感。
  • 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該怎麼保護,父母對未成年子女保護有哪些?
    這是針對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不了解,父母不經意就有可能違反了未成年人保護法有關於父母家庭方面的規定,那麼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該怎麼保護,父母對未成年子女保護有哪些?網友諮詢: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該怎麼保護,父母對未成年子女保護有哪些?
  • 離婚後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監護權有關問題的探討
    幼年原則成為平衡父權的有利主張,它亦與兒童發展的認知相連接,由於認識到母親對兒童發展的重要性並且考慮到母子間的血緣關係,母權逐漸受到重視,又因兒童權益的萌芽,法院改變以往對父權的觀念而代之以照顧兒童的程度作為兒童利益的評價標準,因此母親所能提供的照顧被認為更加重要。
  • 婚內父母不履行撫養子女義務,未成年子女能否索要撫養費?
    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這是對於父母對子女的撫養義務的規定。撫養,是指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長所提供的必要物質條件,包括哺育、餵養、撫育、提供生活、教育和活動的費用等。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撫養義務是無條件的義務,不能以任何藉口而免除。從子女出生開始直到能夠獨立生活止,都必須承擔這種義務,即使父母離婚後也不能免除。
  • 讀懂孩子——做智慧型父母
    懷化新聞網訊(通訊員 楊夏玲 堯耀萍)近日,市四醫院心理健康服務中心鄭秋林組織了一場主題為《如何做賦能型家長》的親子教育專題實踐講座,讓父母學會放下成人的架子,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心理諮詢師鄭秋林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從教育的有理、教育的有法、教育的有度等方面闡述了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表明了愛孩子,要讀懂孩子;愛孩子,要有的放矢;愛孩子,要把握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