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該怎麼保護,父母對未成年子女保護有哪些?

2020-12-22 律師在線諮詢

家庭是未成年人溫暖的港灣,可是目前有些地方出現的虎爹狼媽,採用非常嚴格的教育措施,覺得只有嚴格才算是教育兒女的唯一通道,他們打罵未成年子女。這是針對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不了解,父母不經意就有可能違反了未成年人保護法有關於父母家庭方面的規定,那麼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該怎麼保護,父母對未成年子女保護有哪些?

網友諮詢:

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該怎麼保護,父母對未成年子女保護有哪些?

貴州煜眾律師事務所陳祖益律師解答:

(1)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管教和保護,既是權利也是義務;

(2)管教是指依照法律和道德的要求,採取正確的方式對未成年子女進行管理和教育,對其行為加以必要的約束;

(3)保護是指為了未成年子女的安全和利益,防止和排除來自外力的各種侵害;

(4)在未成年子女對國家、集體或他人造成損害時,父母有承擔民事責任的義務。

《婚姻法》第二十三條的規定,父母有保護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權利和義務。在未成年子女對國家、集體或他人造成損害時,父母有承擔民事責任的義務。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十條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創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環境,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

【點擊下方小程序,直接諮詢法律問題】

貴州煜眾律師事務所陳祖益律師解析:

父母對其未成年子女的保護主要包括人身保護和財產保護。

第一,人身保護主要包括:照顧未成年子女的生活,保護其身體健康;保護未成年子女的人身安全不受侵害;為未成年子女提供住所等。第二,財產保護主要包括:為未成年子女的利益管理和保護其財產權益,除為未成年子女的利益外,不得處理屬於該未成年子女的財產。如果父母未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未成年子女合法權益,造成未成年子女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

(2)其他保護,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保護還體現在,父母代理其未成年子女進行民事活動。未成年人是不具有完全行為能力的人,未成年子女只可以獨立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或者健康狀況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活動應當由其父母進行代理,或者經父母同意後進行。當未成年子女的權益受到侵害時,其父母有權以法定代理人身份提起訴訟,維護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權益。

相關焦點

  • 淺析離婚案件中未成年子女的權益保護
    這些法律法規與其它的地方性法規,共同構成了我國對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法律保護的網絡。  二、當前在處理離婚案件時對未成年子女保護上的缺失  (一)監護權歸屬方面  我國《婚姻法》第36條中規定:「父母與子女間的關係,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後,父母對子女仍有撫養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離婚後,哺乳期內的子女,以隨哺乳的母親撫養為原則。
  • 論離婚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親權監護
    又稱共同親權主義,即離婚後父母雙方以同於婚姻存續期間的方式行使對未成年子女的監護職責。前蘇聯即採此原則,規定「即使在離婚後,父母也仍然對自己的子女享有平等的權利,並承擔平等的義務。一切有關子女教育的問題,都由父母協商解決。如果不能達成協議,有爭議的問題由監護和保護機關在父母參加的情況下加以解決。」
  • 離婚後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監護權有關問題的探討
    五、在我國離婚後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監護權存在的問題及相應對策  我國未設親權制度,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保護教養通過監護制度來實現,最基本的法律規範是我國《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該法第16條第1款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另外(婚姻法》第36條規定:「父母與子女的關係,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後,父母對於子女仍有撫養和教育的權利與義務。」
  • 父母處置未成年子女名下房產,合同有效嗎?
    今天,有位朋友諮詢這麼個問題:其準備購置一套二手房,房子系登記在出賣人未成年子女名下,出賣人代為處置。問:存在哪些法律風險?如果堅持交易,有何建議?我建議他謹慎購置這樣的房產,如果堅持購買,建議先交定金,約定待房屋具備過戶條件時將其衝抵首付款;同時,扣留部分房款待辦理完過戶手續後再支付。為了便於粉絲朋友們更好地借鑑,特整理了相關法律規定附帶案例,供參考。
  • 婚內父母不履行撫養子女義務,未成年子女能否索要撫養費?
    解除婚姻關係並不是父母給付子女撫養費的前提,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父母一方拒不履行撫養義務的,未成年子女有權請求支付撫養費。父母對子女的撫養照顧義務,屬於民法理論中的親權。親權是指以父母對未成年子女以教養保護為目的,在人身和財產方面權利義務的統一。親權建立在父母子女血緣關係的基礎上,依法律的直接規定而發生,專屬於父母,被認為是父母對人類社會的一種天職。在現代社會,以教養保護未成年子女為中心的親權,不僅為權利同時也為義務。
  • 民法典:父母以其未成年子女房產設定抵押行為原則無效
    為避免未成年人之父母,藉由管理未成年子女財產的捨不得,不當處分其財產,損害未成年子女利益。《民法典》第三十五條規定「監護人應當按時最有利於被監護人的原則履行監護職責。監護人除為維護被監護人利益外,不得處分被監護人的財產。這一規定意在限制未成年人的父母不當行使法定代理權。
  • 法律常識:父母對於未成年子女談戀愛,是否有權幹涉?
    父母對於未成年子女上網、談戀愛等情況是否有權幹涉呢?我國《未成年保護法》第11條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關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狀況和行為習慣,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適當的方法教育和影響未成年人,引導未成年人進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預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菸、酗酒、流浪、沉迷網絡以及賭博、吸毒、賣淫等行為。《黑龍江省未成年人保護條例》甚至將「早戀」列為家庭保護的內容,允許父母「進行批評、教育、制止和矯正」,一度引發了社會的熱議。
  • 房子單獨登記在未成年子女名下的利與弊
    現在一些經濟富裕且條件允許的父母為了下一代考慮會將所購房產單獨登記在未成年子女名下。但是將房產登記在未成年子女名下前,父母真的需要仔細思考將來可能出現的問題。比如家庭資金緊張時,父母是否有權出售房產?本次揚遠律師就和大家介紹一下其中的利弊。
  • 以案說法|父母離異,未成年子女出事故誰擔責?
    父母離婚了,未成年子女開車出事故致人死亡誰來擔責?近日,濟南市濟陽區法院判決一起「未成年人開車致人死亡案」。2017年7月10日,被告劉某(未成年人)駕駛轎車在濟南市濟陽境內與被告洪某華駕駛的貨車相撞,造成轎車乘坐人王某受傷死亡,兩車損壞。
  • 未成年子女|「娃娃房東」的利與弊
    否則,日後孩子一旦提出異議,認為父母侵犯其合法權益,可能還會出現父母向子女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的局面。那就是,父母花自己的錢購的房,若要處置該房產,還要徵得未成年子女的同意,甚至最後還可能因此承擔損害子女利益的賠償責任,在法律上就是這麼回事。
  • 父母欠債,法院可以執行未成年子女名下的財產嗎?
    在處理離婚糾紛中,子女名下的房產被看作第三人財產不能進行分割;那麼,在借貸案件中未成年子女名下的房產又應該怎麼處理呢?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子女有對父母進行贍養的義務,但沒有替父母償還債務的義務。父母與子女都屬於獨立的民事行為人,都需要各自為自己行為承擔責任。下列兩種情況,即便父母欠的債務再多,法院也不能執行其子女名下的房產用於抵債:1、子女的經濟和生活是獨立的,且父母的欠債行為同子女沒有關係,欠款沒有用於與子女的生意經營或者是共同生活。
  • 未成年能單獨買房嗎?未成年買房有哪些優缺點?
    現在不少父母為了子女著想,在子女還很小的時候就想給子女買房,那麼未成年可以單獨買房嗎?給未成年子女買房又有哪些優缺點呢?現在我們就來說說未成年買房的事。未成年能不能單獨買房?未成年人購房的優點保障未成年財產如果父母為未成年子女購買了房產,那麼未成年的財產是受到保護的,不能輕易被出售,如果要出售需要保證是為了未成年的利益著想,需要籤訂證明書等。
  • 將未成年子女名下房產抵押,能否以損害未成年利益為由排除執行?
    作生意的父母,出於家財保護與傳承的目的,早早地為未成年子女購置房產等。在資金周轉困難的時候,父母往往最易「將未成年子女名下房產抵押貸款」,一旦生意失敗,所抵押的房產可能成為「父母的責任財產」面臨被執行的可能,這個時候父母往往會以「自己的抵押行為損害了未成年子女利益」為由,主張抵押合同無效,此類案件爭議較多,本次分享最高院對此問題的觀點。
  • 【身邊·民法典】《以家人之名》中的未成年子女撫養監護
    父母對未成年子女在人身和財產方面的管教和保護的權利和義務稱為親權,夫妻離婚的直接法律後果之一,是父母親權的變更,而不是親權消滅,親權內容的部分變更,是直接撫養人由原來的雙方變更為單方,監護人也由原來的雙方變更為單方。親權的整體不因離婚而變更,仍然由父母雙方共同享有,只是沒有直接撫養未成年子女的一方當事人行使親權受到一定的限制。
  • 【法學入門的50個關鍵概念(7)】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監護權
    初心僅僅是為了記錄閱讀過程,如果有隻言片語觸發了大家的興趣,並且讓大家願意以此為窗口繼續探尋下去,那也是我的榮幸。今天是第七個概念: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監護權(L』AUTORITE PARENTALE SUR NU ENFANT MINEUR)。
  • 未成年子女如何繼承遺產?
    法定繼承則按照下列順序繼承:第一順序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的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舉個例子:劉某與張某為夫妻關係,雙方育有一子劉小某。一天,劉某外出途中發生車禍,當場死亡。
  • 離婚後父母對子女的監護權和監護義務
    父母對未成年子女享有監護權和監護義務,不因離婚而發生改變。
  • 【青年幹警說法典第16期】劉婷:最有利於未成年子女原則在撫養權...
    「最有利於未成年子女原則」實為「兒童最大利益原則」在撫養權案件中的體現。1989年,聯合國首次將「兒童最大利益原則」寫入《兒童權利公約》作為基本原則。它強調,「關於兒童的一切行動,不論是由公私社會福利機構、法院、行政當局或立法機構執行,均應以兒童的最大利益為一種首要考慮。」即當兒童利益與父母利益等相衝突時,優先保護兒童利益。
  • 離婚了,未成年子女撫養費如何確定
    離婚時,未成年子女的撫養費如何確定?帶著這樣的問題,我們選取了南京市溧水區、六合區、雨花臺區、秦淮區、鼓樓區、玄武區六家基層法院2011年~2014年四年間審理的全部離婚案件中判決準予離婚的案件1182件進行了調研,即撤訴、調解和好和調解離婚案件不包括在內。其中,涉及子女撫養的案件有639件,判決支付撫養費的有489件,佔比為80%。
  • 律師解讀:被告人獲刑入獄後,其未成年子女的撫養問題如何解決?
    對於犯罪的行為,我們當然是零容忍,但是被告人雖然是有罪的,其子女卻往往是無辜的,那麼當被告人被法院判刑入獄後,如果在沒有其他撫養人的情況下,其未成年子女的撫養問題應該如何解決呢? 去年8月,張某因販賣毒品海洛因被公安機關抓獲,但由於其單獨撫養未成年女兒而被取保候審。後該案起訴到海珠區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