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未成年子女名下房產抵押,能否以損害未成年利益為由排除執行?

2020-09-05 易居房產團隊張濤律師

生意的父母,出於家財保護與傳承的目的,早早地為未成年子女購置房產等。在資金周轉困難的時候,父母往往最易「將未成年子女名下房產抵押貸款」,一旦生意失敗,所抵押的房產可能成為「父母的責任財產」面臨被執行的可能,這個時候父母往往會以「自己的抵押行為損害了未成年子女利益」為由,主張抵押合同無效,此類案件爭議較多,本次分享最高院對此問題的觀點。



[爭議焦點]:監護人以被監護人名下房產設定抵押損害了被監護人利益時是否影響抵押效力?

[最高院的觀點]: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三十四條第三款的規定,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即便監護人對被監護人名下房產設定抵押的行為損害了被監護人的利益,也應由監護人承擔責任,而非否定外部法律行為的效力


案件摘錄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民事裁定書

(2019)最高法民申1300號

1、當事人信息

再審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上訴人):馬某2,男,1956年;

再審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上訴人):馬某3,女,1975年

再審申請人(一審被告):馬某1,男,2005年4月13日出生

法定代理人:馬某2(馬某1之父)

法定代理人:馬某3(馬某1之母)

被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被上訴人):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宣威支行;

2、審理經過

再審申請人馬某2、馬某3、馬某1因與被申請人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宣威支行(以下簡稱宣威支行)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一案,不服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2018)雲民終670號民事判決,向本院申請再審。

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查,現已審查終結。

3、本院認為

本院經審查認為,本案再審審查主要涉及的問題是:本案原審判決是否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三項、第五項、第六項規定的情形。

一、關於本案是否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三項規定的「原審判決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情形。(略)

二、關於本案是否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五項規定的「人民法院應調查收集而未調查收集證據」情形。(略)

三、關於本案是否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六項規定的「適用法律確有錯誤」情形。

1.《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規定,商業銀行分支機構不具有法人資格,在總行授權範圍內依法開展業務,其民事責任由總行承擔。本案中宣威支行與曲靖支行雖系不同支行,但均是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屬分支機構。根據原審查明的事實,2012年馬某2、馬某3與曲靖支行籤訂《個人綜合授信合同》(以下簡稱《授信合同》)與《最高額抵押合同》,授信額度是1000萬元,授信期限從2012年6月27日至2017年6月27日,並根據合同約定對馬某2與馬某3名下五套房產、馬某1名下兩套房產辦理了抵押登記。2015年5月28日,宣威支行與馬某2、馬某3在案涉《借款合同》中確認該《借款合同》系前述《授信合同》的附屬業務文件,該合同項下債權屬於前述最高額抵押所擔保的主債權。基於上述事實與法律規定,原審法院認定宣威支行對案涉房產享有抵押權,適用法律並無不當。



2.我國現行法律並未限制未成年人成為抵押人。

本案中,馬某1名下的房產為商鋪,馬某3以法定代理人身份代馬某1辦理抵押時,出具了不損害馬某1利益的《聲明書》並辦理了公證。

在獲得貸款之後,馬某2與馬某3又以損害未成年人利益為由,主張抵押無效,有違誠實信用原則。同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三十四條第三款的規定,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即便馬某3對馬某1名下房產設定抵押的行為損害了馬某1的利益,也應由馬某3承擔責任,而非否定外部法律行為的效力。綜上,馬某2與馬某3主張對未成年人馬某1單獨所有兩套房產設定抵押行為無效的理由也不能成立。

綜上所述,馬某2、馬某3、馬某1的再審申請理由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三項、第五項、第六項規定的再審事由。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九十五條第二款的規定,裁定如下:

4、判決結果

駁回馬某2、馬某3、馬某1的再審申請。

——上述案例摘錄來源:中國裁判文書網——




[本案的啟示]與本案「為未成年子女購置不動產」類似的,還有「父母將款項存在未成年子女名下」「父母將股權掛名在未成年子女名下」「父母為未成年子女購置大量的理財產品」等,這些行為都易使「父母自身的責任財產」擴大至「未成年子女名下的財產」,其根源在於監護關係的存在導致監護人代未成年子女行為「對外」的不可否定性。該案例給我們的啟示之一就是將財產放在子女名下形式上隔離了來自父母的債的負擔,實質上並不能起到實質的「非隔離」作用。子女名下財產之於父母債的非責隔離需要父母從理念上樹立非責觀念,行為上進行家-企-財責任財產與非責財產的劃分與配置,實現家企財的共生共長!


連結:責任財產沉重的義務與負擔,部分法律淵源

1、哪些財產是責任財產,可被查封、扣押、凍結?

《最高法關於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

第2條: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凍結被執行人佔有的動產、登記在被執行人名下的不動產、特定動產及其他財產權。

對於第三人佔有的動產或者登記在第三人名下的不動產、特定動產及其他財產權,第三人書面確認該財產屬於被執行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凍結。

2、面臨執行與債務負擔時,應申報的責任財產有哪些?

《最高法關於民事執行中財產調查若干問題的規定》2017

第5條被執行人應當在報告財產令載明的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書面報告下列財產情況:

(一)收入、銀行存款、現金、理財產品、有價證券;

(二)土地使用權、房屋等不動產;

(三)交通運輸工具、機器設備、產品、原材料等動產;

(四)債權、股權、投資權益、基金份額、信託受益權、智慧財產權等財產性權利;

(五)其他應當報告的財產。

3、哪些財產不可被執行?

《最高法關於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

第7條:對於超過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生活所必需的房屋和生活用品,人民法院根據申請執行人的申請,在保障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最低生活標準所必需的居住房屋和普通生活必需品後,可予以執行。

相關焦點

  • 父母欠債,法院可以執行未成年子女名下的財產嗎?
    陳先生以房子買到兒子名下為由拒絕了周某的要求,在遭到陳先生的拒絕之後,周某便將陳先生上訴至法院,要求法院執行陳先生兒子名下的房產,將房產用於抵還債務。在處理離婚糾紛中,子女名下的房產被看作第三人財產不能進行分割;那麼,在借貸案件中未成年子女名下的房產又應該怎麼處理呢?
  • 父母處置未成年子女名下房產,合同有效嗎?
    今天,有位朋友諮詢這麼個問題:其準備購置一套二手房,房子系登記在出賣人未成年子女名下,出賣人代為處置。問:存在哪些法律風險?如果堅持交易,有何建議?我建議他謹慎購置這樣的房產,如果堅持購買,建議先交定金,約定待房屋具備過戶條件時將其衝抵首付款;同時,扣留部分房款待辦理完過戶手續後再支付。為了便於粉絲朋友們更好地借鑑,特整理了相關法律規定附帶案例,供參考。
  • 民法典:父母以其未成年子女房產設定抵押行為原則無效
    為避免未成年人之父母,藉由管理未成年子女財產的捨不得,不當處分其財產,損害未成年子女利益。《民法典》第三十五條規定「監護人應當按時最有利於被監護人的原則履行監護職責。監護人除為維護被監護人利益外,不得處分被監護人的財產。這一規定意在限制未成年人的父母不當行使法定代理權。
  • 房子單獨登記在未成年子女名下的利與弊
    現在一些經濟富裕且條件允許的父母為了下一代考慮會將所購房產單獨登記在未成年子女名下。但是將房產登記在未成年子女名下前,父母真的需要仔細思考將來可能出現的問題。比如家庭資金緊張時,父母是否有權出售房產?本次揚遠律師就和大家介紹一下其中的利弊。
  • 未成年子女|「娃娃房東」的利與弊
    父母處置房產所得款項應全部用於撫養未成年人。否則,日後孩子一旦提出異議,認為父母侵犯其合法權益,可能還會出現父母向子女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的局面。那就是,父母花自己的錢購的房,若要處置該房產,還要徵得未成年子女的同意,甚至最後還可能因此承擔損害子女利益的賠償責任,在法律上就是這麼回事。
  • 最高法 | "被執行人"未成年子女名下無正當來源大額存款可執行...
    執行法院審查後認為,在查詢被執行人財產時,應將被執行人的未成年子女銀行存款等財產列入查詢範圍,當被執行人不能舉證證明該款系未成年人接受的獎勵、報酬等收益的,可以將該財產認定為被執行人的財產。另一種意見認為,執行法院應當將被執行人未成年子女名下財產列入查控範圍,如果發現未成年子女名下有與其年齡不相符的大額財產且無法說明正當來源的,應當認定為其父母的財產,法院可以予以執行。因此,應駁回趙一、趙二的異議請求。案件評析筆者贊同第二種意見。
  • 父母以未成年子女名下房屋向銀行抵押,抵押是否有效?
    我們要探討的問題是,父母以未成年子女名下房屋向銀行抵押,抵押是否有效?二、現有司法裁判觀點分析第一種觀點認為,未成年人的父母作為未成年人的監護人,雖然有權代理未成年人實施法律行為,但是該等代理行為受到民法總則、婚姻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嚴格限制。
  • 執行律師-如何執行之三十八:執行未成年子女的房產
    作者:北京市智舟律師事務所王慶主任律師導語執行中,老賴往往會把財產轉移到未成年子女名下,今天主要講講房產的轉移,因為房產屬於大額並且是家庭主要財產,所以比較有代表性。一、未成年子女名下房產是否能夠執行。可以準確的告訴大家,完全可以執行,具體為什麼可以執行呢??
  • ​債務人將房產轉移登記到其未成年子女名下是否為躲避債務的判定
    20裁判要旨 涉案房產系債務人出資購買,但該購買行為以及登記在債務人之未成年子女名下的時間均早於涉案債務形成之前,故從時間節點看,債務人將房產轉移登記到其未成年子女名下並非為了躲避債務。此外,雖然該房產系債務人出資購買,但其已將房產登記在子女名下,應視為完成贈與行為。故該房產為債務人之子女的個人財產,不應當用於清償案涉債務。
  • 【案例評析】"被執行人"未成年子女名下無正當來源大額存款可執行
    在執行審查程序對存款是否實際屬於未成年人的財產的認定,應當從兩方面入手:(1)案外人對未成年子女名下大額存款來源應承擔舉證責任;(2)未成年子女名下大額財產的使用情況應與其年齡、智力相符。執行法院審查後認為,在查詢被執行人財產時,應將被執行人的未成年子女銀行存款等財產列入查詢範圍,當被執行人不能舉證證明該款系未成年人接受的獎勵、報酬等收益的,可以將該財產認定為被執行人的財產。
  • 離婚時將房產贈與未成年子女,獲得撫養權一方是否可以買賣該房產
    離婚時將房產贈與給未成年子女獲得撫養權,取得撫養權的一方是否可以處分,即將生效的民法典是如何規定的呢?本期欄目邀請遼寧成功金盟律師事務所趙璧律師來進行分析。離婚時將房產贈與給未成年子女,該贈與房產即便並未轉移,也未經過公證,當然也不屬於救災、扶貧的社會公益,但作為結束婚姻關係受到最大傷害的未成年子女來說,將房產贈與給未成年的子女,通過物質補償的方式對未成年子女今後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保障。所以,將離婚時對未成年子女的贈與視為一種道德義務更符合情理。
  • 普法•案例 | 登記在未成年子女名下家庭共同財產,能用來償還...
    普法•案例 | 登記在未成年子女名下家庭共同財產,能用來償還家庭債務嗎?王永權、姚明春以王雲軒名義籤訂案涉房屋購買合同時間是2010年11月2日,王永權與賀珠明籤訂借款合同時間是2012年8月24日,王永權、姚明春將案涉房屋登記在王雲軒名下是2013年6月4日。王永權、姚明春將涉案18套房屋登記在未成年子女王雲軒名下時,王永權、姚明春尚未歸還賀明珠借款,因此王雲軒認為其取得案涉房屋未損害賀明珠利益的理由不成立。
  • 資金周轉不靈,父母卻不能賣掉未成年兒子名下房產?
    當自己資金周轉不靈時,能賣掉孩子名下的房產嗎?楊海玲律師表示,為了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父母不能隨便賣掉孩子的房產。如果因特殊情況要出售的,也必須確定是出於未成年人的利益考慮,同時要取得所有監護人的同意。
  • 最高院:登記在未成年子女名下家庭共同財產,應用於償還家庭債務!
    父母負債用於家庭共同生產經營的,應當以包括登記在未成年子女名下房產在內的家庭共同財產用於償還家庭共同債務。案情摘要1. 王永權因項目建設需要向賀珠明借款1000萬元,同時約定還款時間及利息。但借款到期後,王永權未按約定期限償還。2.
  • "被執行人"未成年子女名下無正當來源大額存款可執行
    此案進入執行程序後,法院依法對被執行人名下財產進行調查,發現兩名被執行人名下均無任何可供執行財產。申請執行人張某提供財產線索稱,被執行人趙某可能已將其財產轉移至其親屬名下,並提供了趙某的兩名未成年子女趙一和趙二的身份證號碼。執行法官依照申請執行人提供的線索進行查詢,發現趙一和趙二名下四個帳戶內有存款共計370608.49元,於是對趙一、趙二名下四個帳戶予以凍結。
  • 有人寧可把房產落在未成年子女身上,也不願意寫配偶名字,為啥?
    其實將房產落在未成年子女身上,是有很多好處的,這並不意味著家庭不和諧等負面因素。當然處置未成年人名下的房產也有不少注意事項。下面將通過將房產落到孩子身上的好處、壞處和通常誤區三方面分別敘述。第一,將房產落在未成年子女身上的好處1、後續不需要再花錢讓子女繼承,房屋產權清晰,並且也避免家庭糾紛將房產直接登記在子女名下,未來可以省去子女再過戶的手續。
  • ​被執行人未成年子女名下無正當來源大額存款可執行
    在執行審查程序對存款是否實際屬於未成年人的財產的認定,應當從兩方面入手:  (1)案外人對未成年子女名下大額存款來源應承擔舉證責任;  (2)未成年子女名下大額財產的使用情況應與其年齡、智力相符。  執行法院審查後認為,在查詢被執行人財產時,應將被執行人的未成年子女銀行存款等財產列入查詢範圍,當被執行人不能舉證證明該款系未成年人接受的獎勵、報酬等收益的,可以將該財產認定為被執行人的財產。
  • 最高法院裁判:登記在未成年子女名下的家庭共同財產,應用於償還家庭債務
    轉自煙語法明 裁判概述 父母將房產登記在尚為無/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子女名下,如無證據證明該無/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子女通過繼承、獎勵、父母之外的第三人的贈予、報酬、收益等有合法經濟來源,則該財產宜認定為家庭共有財產。父母負債用於家庭共同生產經營的,應當以包括登記在未成年子女名下房產在內的家庭共同財產用於償還家庭共同債務。
  • 最高法院:你把名下房子賣掉就能排除執行了?
    2018.12.8可否執行登記在案外人名下的房產?2019.12.1可否執行登記在被執行人的未成年子女名下的房產?2019.5.20對尚未登記在被執行人名下的房產,買受人的執行異議能否獲得支持?2019.6.22對尚未登記在被執行人名下的房產,買受人的執行異議能否獲得支持?
  • 廣州離婚律師梁聰:離婚贈與未成年子女房產,撫養方能擅自處分嗎
    但是,實踐中不直接撫養孩子的一方常常會有對方是否會擅自處分該房產的顧慮,擔心對方在孩子以及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處理房產。離婚時將房產贈與給未成年子女,屬於未成年子女的個人財產《民法總則》第十三條規定:「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