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氣體原子結構已達到穩定結構,單個的原子可以穩定存在;
除了稀有氣體元素原子,其餘元素的原子均未到達穩定結構。
為了穩定,需要與其它原子相結合。在結合的過程中,必然存在著「力」的作用,這種力在化學上稱作「化學鍵」。
一、化學鍵
1.定義
相鄰的原子之間強烈的相互作用。
(任意原子中均有質子和核外電子,則原子間均存在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的作用力,只有相鄰原子之間的強烈的相互作用才是化學鍵。)
2.分類
離子鍵、共價鍵等
二、電子式
在元素符號周圍用「·」或「×」來表示原子的最外層電子(價電子)的式子。
三、離子鍵
1.定義
帶相反電荷離子之間的相互作用。
2.用電子式表示離子鍵的形成過程
3.離子化合物
由離子鍵構成的化合物。
(活潑金屬氫化物、活潑金屬氧化物、強鹼、大部分鹽等)
四、共價鍵
1.定義
原子間通過共用電子對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2.形成過程
3.分類
①極性共價鍵(A—B)
不同種元素原子形成的共價鍵
②非極性共價鍵(A—A)
同種元素原子形成的共價鍵
4.共價化合物
只含共價鍵的化合物。
(非金屬氫化物、非金屬氧化物、酸、少部分鹽、大部分有機物等)
5.分子的空間結構(X射線衍射法等測定)
分子
空間構型
H2
直線形
HCl
直線形
CO2
直線形
H2O
V形
CH4
正四面體形
五、化學反應的本質
舊化學鍵的斷裂和新化學鍵的形成
六、分子間作用力
1.定義
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也稱為範德華力。
2.特點
比化學鍵弱得多,對物質的熔點、沸點等有影響。
3.大小
一般來說,對於組成和結構相似的分子晶體,相對分子質量越大,分子間作用力越大,熔、沸點越高。
如F2、Cl2、Br2、I2的分子間作用力依次增大,熔、沸點依次升高。
七、氫鍵
1.定義
分子間存在的一種比分子間作用力稍強的相互作用。
2.大小
①比化學鍵弱,比範德華力強。
②分子間存在氫鍵時會導致熔點、沸點異常高。
例如:HF、H2O、NH3分子間存在氫鍵。
附1 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的判斷方法
熔化狀態下能導電的化合物是離子化合物,不能導電的化合物是共價化合物。
附2 物質的溶解或熔化與化學鍵變化的關係
① 離子化合物溶於水或熔化後均電離成自由移動的陰、陽離子,離子鍵被破壞。
② 有些共價化合物溶於水後,能與水反應,發生電離,其分子內共價鍵被破壞,如二氧化碳等。
③ 有些共價化合物溶於水後,發生電離,其分子內的共價鍵被破壞,如氯化氫等。
④ 某些共價化合物溶於水後,其分子內的化學鍵不被破壞,如金剛石等。
⑤ 某些活潑的非金屬單質溶於水後,能與水反應,其分子內的非極性鍵被破壞,如Cl2、F2等。
附3 化學鍵斷裂或形成與物質變化
① 化學變化中一定有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
② 有化學鍵斷裂或形成的變化不一定是化學變化。
如NaCl受熱熔化、HCl溶於水等,只有舊化學鍵的斷裂,沒有新化學鍵的形成;從溶液中析出晶體時,無化學鍵的斷裂,但有化學鍵的形成,均未發生化學變化。
附4 電子式的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