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小平文風
如果說文章講話的長短還只是形式,那麼在內容上鄧小平的文風則是質樸平實。這突出體現了鄧小平的本色特徵,他一生崇尚簡樸,務實致用,反對煩瑣哲學。可以說,鄧小平是述而不作,他以言達義,言之成文,是以語言而不是以文字表達思想的大家。這正像孔子的《論語》並不是孔子所寫,是他的學生所記,然而影響中國兩千多年,塑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向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稱。而鄧小平的「論語」,則成為了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思想指南。文風體現個性。鄧小平樸實的文風是與他樸實的性格完全一致的。
-
鄧小平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解放戰爭中的鄧小平 作為黨和國家領導人,鄧小平和人民群眾血肉聯繫的種種範例常被世人所稱道。他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是真正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落實到了行動上,這也是我們當今黨員幹部的立身之本、處事之基和為政之要。 為群眾著想——「這小樓還是鄉親們住吧」 1947 年,鄧小平和劉伯承一起率晉冀魯豫野戰軍在強渡黃河時,指揮部選在了山東省陽穀縣蔣家莊。蔣家莊的群眾為照顧好劉鄧首長,專門騰出一座兩層小磚樓供二人居住。
-
鄧小平同志與西藏革命和建設事業 - 人民領袖鄧小平
根據鄧小平同志的指示,十八軍黨委於2月28日在成都成立了「西藏問題研究室」,吸收了一批熟悉西藏情況的專家教授和學者,專門搜集整理西藏情況資料,先後寫出了《西藏各階層對我進軍態度的分析》、《對各種政策具體實施的初步意見》、《進軍康藏應該注意和準備的事項》、《英美帝國主義幹涉西藏問題之趨向和我之對策》等等,對進軍西藏有極為重要的參考價值,為西南局制定各項政策打下了重要的政策思想基礎。
-
蕭平實
4.大悲寺達照法師:《邪因外道——蕭平實的「造神運動》。5.龍象講堂大虛法師:蕭平實是大邪師。6.修慈法師:蕭平實本是魔子魔孫,地獄就是他家。7.當代高僧廣超法師:蕭平實邪教的內幕!8.索達吉堪布著作的《破除邪說論》。《我個人在看了蕭平實先生的書後,一點也不願把它們放進佛堂》。
-
鄧小平與金寨縣--鄧小平紀念網--人民網
廖家同說,1960年2月19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和彭真、楊尚昆等一起,來到位於金寨縣境內的梅山水庫視察。「儘管此時鄧小平已經是中央領導,但他依然保持著戰爭年代的風趣、樸素和平易近人,給金寨人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廖家同說。
-
中央蘇區時期鄧小平思想和實踐研究述評 - 人民領袖鄧小平
(1)愧疚之情,溢於言表。對鄧小平在中央蘇區的其他經歷,因與他的回憶無關,書中未加述及。 20世紀90年代前後,國內外學者對鄧小平的研究逐漸升溫。寫有鄧小平這段經歷的著作也很多。 國內學者的成果有:1986年10月,人民出版社出版馬齊彬、黃少群、劉文軍著《中央革命根據地史》;同年12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戴向青、餘伯流等著《中央革命根據地史稿》;1993年1月,知識出版社出版張世明等著《鄧小平珍聞錄》;1993年1月,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宗峻著《總設計師》;1993年8月,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毛毛著《我的父親鄧小平》上卷;1994年,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劉金田主編
-
鄧小平為中國留下哪些精神「遺產」
2、實事求是的思想作風 鄧小平曾評價自己既不是保守派,也不是激進派,而是實事求是派。他說:「我讀的書不多,就是一條,相信毛主席講的實事求是。」實事求是,說起來不費勁,但要做到從理論到實踐一以貫之地遵行,卻不那麼簡單。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評價的那樣,實事求是是鄧小平同志一生最鮮明的思想特點。真理從來就是簡明和平實的。
-
在武昌說「發展才是硬道理」的鄧小平
在武漢,鄧小平首次提出了他最重要的理論。 1992年1月18日上午,鄧小平視察南方乘坐的專列在武昌火車站停留了29分鐘。他和前來迎接他的湖北省委幾位主要領導人一起,在站臺上邊走邊談。 「發展才是硬道理」,辦事情正確與否,「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等話語,人們耳熟能詳,已經成為時代熱語。1992年早春,偉人的腳步曾在這座城市作了短暫的停留,而他在武昌火車站站臺上說過的話語,作為視察南方途中精彩的開場白而為時代追憶,武昌火車站也作為「鄧小平視察南方第一站」而載入歷史史冊。
-
鄧小平的一篇報告和毛澤東的六處批註
鄧小平在長期實踐中,養成了實事求是的政治品格、樂觀主義的精神氣質,也養成了簡練平實的語言風格。《關於西南地區的土改情況和經驗》一文,是鄧小平1951年5月9日寫給黨中央和毛澤東的綜合報告的節錄。這篇文稿,毛澤東極為讚賞。1951年5月16日,毛澤東在向全國各地批轉這個報告的電報中指出:「小平同志的報告很好,發給你們研究。
-
中原解放紀念館開館 劉伯承之子贈手書對聯
原標題:中原解放紀念館開館 劉伯承之子贈手書對聯(圖) 劉伯承元帥之子劉蒙、李達上將之女李彤妍等專程趕來祝賀。 據史料記載,根據中共中央的戰略部署,劉鄧大軍主力1948年2月從大別山地區轉出,5月17日進駐寶豐。
-
從理論話語到大眾話語:新媒體話語與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話語轉換思考
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不斷發展,實踐話語也不斷發生變化,如「為人民服務」「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以人民為中心」等話語,講的都是把人民利益擺在首位,體現出我們是人民的政權。可以看出,不同歷史時期,黨的群眾觀、人民觀沒有變化,但是,黨關於群眾觀、人民觀的話語表達卻在不斷發展,更具有時代感和群眾號召力。
-
提升政治話語表達效果
要做到這一點,從政治傳播的角度來看,執政黨首先要建構一個個有效的政治傳播符號,形成一套執政黨的話語體系。具體而言,筆者以為,新時期執政黨話語表達應當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重視改進黨和政府的話語表達體系。實踐證明,話語表達直接影響基層群眾對黨和政府各項政策的理解和把握,進而影響政策宣傳的實際效果。
-
鄧小平與卓琳的夫妻之道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習近平指出:「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黨員幹部應該有什麼樣的家風呢?上世紀60年代,鄧小平就說過:「家庭和睦也是經常要做的工作。
-
鄧小平回答如何度過文革:"忍耐"和"等待"
鄧小平留給世人的印象很平實。解讀他說話行事的一些細節,會發現其平實之中蘊含的個性,很富感染力;傳達的思想方法和決策風格,更值得細細體會。一談到鄧小平,人們總會對他「三落三起」的政治人生感興趣,進而發問:他是怎樣面對挫折和逆境的?
-
中國崛起關鍵之時,我們回國打響了一場「話語保衛戰」
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會見辛巴威總理羅伯特·穆加貝,左二為張維為教授(圖片為作者提供)我是1988年離開外交部出國,當時聯合國給了我一個合同,到聯合國歐洲總部日內瓦做口譯,但我自己的想法是能去念書,所以到了那邊之後我就申請日內瓦大學國際問題高級研究院,並通過了考試,1988年10月入學讀碩士、博士。
-
鄧小平誕辰110周年,新華社發出什麼聲音?
「總書記的講話向全世界發出了強烈信號,中國要走鄧小平開闢的道路,把改革開放深入下去。」他說。 蓮花山上,小平銅像前,歷史與未來在這裡輝映。習近平總書記鏗鏘有力的話語,是改革的宣言,是時代的強音,是夢想的出發,更是一種接力傳遞的歷史擔當。 改革開放的偉大旗幟,在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手中,被更高地舉起。
-
>>人民領袖鄧小平>>回憶懷念
鄧小平同志是我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創立者,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中華民族的興旺發達立下了不朽的功勳。小平同志雖然離開我們一年了,但他的崇高品德是留給後人的精神財富。他的光輝思想將繼續指引著我們前進。在小平同志逝世一周年之際,謹以此文表達深切緬懷之情。
-
任正非:理性與平實——任正非名篇解讀
直到今天真正懂得這個規律的企業家還是少之又少。陳培根老師,有著跟任正非一樣的品格:低調謙虛,抱素守樸而又直覺敏銳。 去年6月初參訪華為時,他給我做了一個專場報告《理性與平實》。陳培根老師將任正非各個時期的文章整理成《理性與平實》課程,讓學員對華為的發展史、價值觀、灰度管理等都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
鄧小平翻譯張維為:中國模式就是「摸著石頭過河」
只是提到鄧小平的時候,他的眼中頓時飽含深情,崇敬之意溢於言表。進入「國家隊」1977年,中國恢復高考,國家命運的轉變也顛覆了張維為的人生道路。在上海一家工廠裡擔任學徒剛剛滿師的他,考上了復旦大學外語系英文專業,畢業前夕又考上北京外國語學院研究生,專司英語口譯。兩年之後,以優異成績畢業的張維為被挑選到了外交部翻譯室。
-
「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的「事是勢」話語探析
總之,政府在經貿合作中著力建構柔和話語,目的不是要「討好」他者,而是要贏得信任,爭取有利的經貿、投資環境。二是柔和話語背後的和諧理念。千百年來,中國人一直在追求政治和諧、社會和諧。《論語》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中庸》中說:「和」的最高境界就是「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