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這三招:讓你高效、高質量的「陪伴」孩子寫作業

2020-08-28 ycl春雷

一位超級育兒師接到一位母親的求助:孩子馬上要高三了,但沉溺網絡的他卻從不寫作業,求育兒師上門幫忙調整孩子的狀態。


育兒師到這個家庭觀察了一段時間後發現,孩子的母親每隔一段時間總會偷偷的去觀察下孩子在幹嘛,是否在學習,而觀察的地方—被撬的門把手的洞口。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和孩子的溝通中,育兒師了解到:把手是孩子母親撬的,目的是為了更方便的「陪伴」孩子學習,而且母親為了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不僅將自己「放」在門外,還粗暴的只在房間留一張床、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


而在這種獨特方式的陪伴下,直接激化了孩子的逆反心理,「沉溺網絡」是他對母親「陪伴」行為的無聲反擊。


陪孩子寫作業,現在已成為許多家長的「功課」。雖然如上述中出現的例子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少很少,但對於孩子學習情況的掌控和窺伺,有很多家長的縮影。


更常見一些的,是家長面對孩子做作業時的暴跳如雷、心力交瘁。而如何讓自己的陪伴不白費?如何讓陪伴更高效更有質量呢?我將好的陪伴拆分成了三個階段。


01在旁邊給予指導和提醒,是最初級的陪伴


在上一家公司上班的時候,每逢周六日,總會見到老闆娘帶著兒子一起出現的身影。


他們兩人共用一張辦公桌,來辦公室的第一步,便是小孩將所有需要完成的作業拿出來,按照先易後難的順序,將自己會做的全部做完,剩下的,就是尋求他媽媽的幫助。


每當這個時候,就會聽到隔壁或平靜或愉悅的討論聲響起。當然,偶爾也會少不了一兩聲暴怒。


記得有一次,她在輔導兒子寫作業的時候,實在是氣狠了,一個暴脾氣上來,不僅嚇得他兒子不敢吭聲,連在旁邊辦公的我都想把自己化成隱形人。


這種陪伴孩子寫作業的方式,無疑是在用最短的時間督促好孩子完成了作業。


但在某種程度上,也只是讓孩子把自己學會做的題再做了一遍,而自己不會做的題,通過父母的講解複製了下來而已。


家長的這種陪伴行為,給孩子灌輸的往往是:作業作業,昨完ok的思想,是不利於他們自主思考能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的。


02「陪伴」第二個境界:家長學會示弱,讓孩子回歸課堂,鼓勵孩子從同學老師處尋求答案


家長是否有過這樣的焦慮:我的智力也不差,為什麼生下來的孩子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那麼差呢?為什麼我講解的那麼仔細和用心,他還是不懂呢?他到底有沒有在認真聽我講話?我到底該拿他怎麼辦?


記得在我上初中的時候,快收假了,數學寒假作業還有好幾道大題沒做,母親讓我去請假當時在上大學的大伯(比我大8歲左右)。


那時候的我記憶尤為深刻,因為三道大題,在大伯的講解下,畫了滿滿一大張紙的內容,而直到我回家,大腦都是處於懵圈狀態的。也因此,我並沒有明白那幾道題該如何做。


但是,開學後,在數學老師摘錄的題目中,正好講到了那幾道題的解題步驟和方法。只聽一遍,我便弄明白了解題思路以及清楚了自己為何不會做那幾題的原因。


是大伯學識不夠不會做那道題?還是我太笨沒有學數學的天賦?


都不是,只不過是他在講解那題的時候,用的是高年級的,而那時的我還未涉及的解題思路和公式罷了。


我們很多父母在認為孩子「孺子不可教也」的時候,大多也是進入了這樣一個誤區:用自己現在的思維模式和處理方式來教導孩子,卻忘了孩子只是一個孩子,忘了孩子目前的年齡、心智和教育水平。


就像我大伯,用高中的解題思路講解我初中的題目,對於當時的我來說,無異於對牛彈琴,白費功夫。


而實際上,真正能夠有效的陪孩子的,是和他們處於同一階段的老師和同學,他們的思維模式、教育水平、接受能力才是最匹配的,溝通才是最阻礙、最有效的。


因此,家長要學會示弱,告訴孩子自己也不知道如何解答,鼓勵孩子回歸課堂,去向老師和同學討論以尋求答案。


同時,也可以鼓勵孩子在知道答案後,將解題方法講解給自己聽。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對孩子自信心的建立以及語言組織、邏輯思維能力也是有幫助的。


另外,孩子在與老師和同學的討論中尋找答案,更能提升孩子的學習欲望,也能讓孩子明白團隊和夥伴的意義,有利於孩子團體意識的培養和樹立。


03「不陪」是陪伴的最高級境界


武俠小說中,武藝的最高境界是化有到無,不陪孩子寫作業,同樣是陪伴的最高境界。


網上曾流傳很廣的一句諺語:你永遠也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因此,面對作業,家長同樣無法督促一個從心底不願意接納它的孩子。同時,對於熱愛學習的孩子,家長用在陪伴上的時間,一樣是無效的,因為即使你不陪,他也能很主動的、高效的完成作業。


「陪寫作業」這種行為,大約是這幾年才開始流行的。可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但凡成績優秀的學生,他的作業,往往都是不需要父母操心就能獨立完成的。


而且,能獨立完成作業的學生,他的成績往往更優秀,身上有更多好的品質。比如自制力更強、學習能力更強、規劃能力更強、更細心、更自信等等。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作者尹建莉,一位擁有16年教子經歷的育兒專家,在面對女兒的作業時,同樣是贊同「不陪伴」的。


即使是面對女兒不想寫作業的時候,她也只是採取詢問的方式:「那你是想今天寫呢?還是明天早起寫?」或者她直接告訴女兒:「那就不寫吧。」


因為作者認為孩子沒有哪一個錯誤是白犯的,即使是相同的錯誤,每一次他都會有不一樣的收穫。就比如寫作業,她在家不寫,回到學校,看到因為自己沒完成而拖累小組進度或者被老師組長點名的時候,她自己也是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的。


關於「陪伴孩子寫作業」作者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曾這樣寫到:家長陪伴孩子學習的時間越長,扮演的角色越接近監工。而孩子從骨子裡是不喜歡監工的,最多表面上屈從他,內心絕不會聽他的話的。


試想一下,換成是我們,你希望身邊經常杵著一個監工嗎?哪怕他是你身邊最親近的人?


往上倒數10年,你就會發現,「陪孩子寫作業」這東西很難找到影子。而回想我們這幾代人的學習生涯,最開心的也莫過於和小夥伴一起寫作業一起玩樂。


管的最高境界是不管,教的最高境界是不教。而愛孩子的第一步應該是給於孩子足夠的信任、學會適時放手,要相信他能處理好自己的事情。比如寫作業,

最初級的處理方式是在在旁邊給予指導和提醒;再好一點的是學會示弱,讓孩子回歸課堂,鼓勵孩子從同學老師處尋求答案;最好的方式則應該是不陪。


因為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人,家長要相信他們,對於課業他們是有自己的考衡標準的。而家長與其花時間在陪伴孩子寫作業上,不如花時間來深造自己。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斷提高教育技巧。要提高教育技巧,那麼就需要家長付出個人努力,不斷修正自己。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8招教你如何幫孩子快速高效寫作業
    新學期,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地做家庭作業是家長一大難題。孩子做作業慢,注意力不集中?一寫作業就故意磨蹭,出現抗拒心態?孩子好的學習習慣養成,可以從高質量完成作業開始。8招教你如何幫孩子快速高效寫作業,轉給身邊的家長! ​​​
  • 《你只是看上去在陪孩子寫作業》:高效陪伴,是為遇見更好的家長
    疫情期間,大部分孩子都還沒開學,怎麼樣高效的陪伴孩子,成了每個家長最關注的問題,你以為的陪伴其實根本是不正確的。看到孩子亂翻玩具,你大聲的呵斥;看到孩子試卷上紅色的分數,你唉聲嘆氣;看到孩子上網課不做作業,你總是發牢騷,總是碎碎念。
  • 孩子需要的不是24小時的陪伴,高效陪伴法:高質量陪伴才是關鍵
    不知是從何時起,這世界上最遠的距離,變成了——你我相距咫尺,卻都在低頭玩手機。有的家長口中所謂的"陪伴"亦是如此,確實是和孩子同處在一個屋簷下,低頭不見抬頭見,卻自顧自的忙活著,和孩子之間的交流很少,互動次數更是寥寥。
  • 如何正確陪伴孩子寫作業,才能讓孩子寫好作業
    我相信每一個家長都非常的有壓力,尤其是在陪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因為孩子現在的學習壓力越來越大,尤其是在作業方面,不管是什麼學校,總是會給孩子布置一大堆的作業,從小學階段孩子就會因為寫作業晚睡,甚至可能11點多才能上床,而那些天賦比較差,比較笨的孩子有可能會寫到晚上一兩點,這是十分常見的情況。
  • 記住這三招,讓陪孩子寫作業更輕鬆
    上一篇向大家介紹了陪孩子寫作業的三個坑,分別是直升機式、拐杖式和毒舌式父母,這一篇將給大家介紹陪孩子寫作業的三招,這三招分別叫平行發展、時間管理和優長教育。第一招 家長與孩子共同發展(這也是提升您陪學質量的關鍵中的關鍵)。所謂家長與孩子共同發展,就是家長的任務從陪孩子學習轉換為和孩子學習,一字之差,但是身份卻從陪學習者,轉換為同學。
  • 如何陪伴孩子寫作業?
    01家長陪孩子寫作業的現狀數據顯示,在中國,有91.2%的家長都有過陪孩子寫作業的經歷,其中每天陪寫作業的比例高達78%。而且,孩子年級越高,家長陪寫作業的時間越長。有7%的高中家長每天陪寫作業時間超過4小時。據《中國中小學生寫作業壓力報告》顯示,75.79%的家庭曾因寫作業問題發生過矛盾,嚴重影響到親子關係。
  • 如何用有效的方式陪伴孩子寫作業?
    孩子寫作業時總是左顧右盼,時不時摸摸這就摸摸那,一會說:「媽媽我口渴了,要去喝水,」一會說:「媽媽我肚子餓了,我要吃東西,」一會兒說:「媽媽我尿急要去廁所......」好好一個乖巧可愛的孩子為什麼一到寫作業時就狀況百出,秒變熊孩子,磨磨蹭蹭,三心二意,簡直快要把父母「逼瘋」。那麼,面對孩子這些狀況,我們又該如何用有效的方式陪孩子寫作業呢?
  • 如何高效地陪伴孩子?
    其次,高質量的陪伴應注意三點:時間的保證、愛和情感的投入、一起做有意義的事。因此,父母的陪伴要建立在讀懂孩子的基礎上。父母可以做很多策略性的事情,但背後的理念是——讀懂孩子、了解孩子需求,這才能讓親子溝通在一個良性的軌道上運轉。
  • 嶽雲鵬被陪寫作業搞瘋!快看解鎖陪娃寫英語作業的「正確姿勢」!
    這不近日,嶽雲鵬剛在微博上發了為其女兒英語寫作業尋找輔導老師的問題,底下的網友就炸鍋了……其實小嶽嶽就是想為自家女兒招聘英語作業輔導員,招聘的內容也是中規中矩,普通的招聘信息無異。但就招聘的「聘」字接連3次沒寫對,幽默細胞十足的小嶽嶽只能皮一下用拼音代替了!並配文稱「但凡有一點辦法不會這樣」!
  • 一小時寫三字!陶虹崩潰:如何高質量陪娃寫作業?
    當時氣得她差點大聲吼叫,還好理智將她拉回,冷靜過後,採用溫和的態度與孩子溝通。 有這樣經歷的家長絕不在少數。有數據顯示,我國有超過70%的小學家長,每天下班後輔導孩子作業長達2.82小時。而在這每天將近3個小時的時間裡,如何高質量地陪娃寫作業?講究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 陪伴是一種力量,沒有人一直是孤島,給孩子高質量「陪伴」很重要
    文 | 林竹媽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陪伴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有重要的意義,對於孩子來說,高質量的陪伴能夠給予孩子力量,在生活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問朋友:「你家孩子怎麼這麼乖,這麼獨立,不像我家孩子,遇到問題就選擇放棄。」朋友回答:「其實就是多陪孩子,他自然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陪伴其實對孩子成長意義很大。」「陪伴?我每天都陪孩子啊,可是為什麼孩子並沒有那麼獨立,還是會迎難而退啊?」我疑惑問朋友。「陪伴並不是陪著,你一定要找到高質量的陪伴才對孩子有利。」朋友說。
  • 這才是陪孩子寫作業的正確方式!
    待孩子上小學的最初兩年,也沒有及時抓孩子的日常習慣,導致孩子上三年級的時候,分心問題比較明顯,如今也在和這個頑疾作鬥爭,但是日漸轉好,效果明顯。 做作業之前有「三問」 以前我們讓她在自己的房間裡做作業,但是孩子管不住自己,她希望我能陪伴在她身邊。
  • 怎樣才算是高質量的陪伴?不懂的家長做到這3點,你也能高效帶娃
    高質量的陪伴才能成就自信、樂觀、頭腦清晰、思維敏捷的優秀寶貝。高質量的陪伴並不只是和孩子在一起,更重要的是怎樣高效的促進寶貝成長。而這樣的陪伴也是有技巧和方法的。掌握以下3點,即便沒有整日和寶貝黏在一起,你的陪伴也是高效的,是會陪伴他左右的。而這樣的有效帶娃才是孩子們需要的。
  • 物質滿足不等於親子陪伴,做到這三點,才是高質量的親子陪伴
    陪伴也不等於高質量陪伴!大量的研究表明,親子陪伴有助於孩子的成長,高質量的親子陪伴可以提高孩子的安全感及自信,並有利於在與人互動中獲得良好的交往技能,獲得更有利的社會支持,減少負面情緒。也許你會說,我每天都陪著孩子,一起吃飯、一起做功課,幾乎空閒的時間都給了孩子,這難道不是陪伴嗎?是的,這只能算陪著,但陪著並不等於陪伴!
  • 孩子寫作業,陪還是不陪?3個方面做好了,孩子獨立高效完成作業
    同事家有兩個孩子,老大男孩已經三年級了,老二女孩還在幼兒園,在吃飯時,說起陪孩子寫作業這件事情,同事說她家老大從上小學開始,每次寫作業都要我坐在旁邊陪著,遇到不會做的題目或者看不懂的內容,隨口就問我。孩子寫作業很積極主動,學習成績也不錯,可是,每次做完題後,都會問我:「媽媽,這樣做對不對?」
  •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高質量的陪伴
    最近孩子突然說我對她管的太鬆了,希望管嚴點!說的我一臉懵,因為家人他們都覺得我對孩子太嚴厲了,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這麼說呢?我想她應該說的是我陪她的時間少了,孩子同我聊過其他家長和孩子的相處模式:嚴管就是時刻盯著孩子,做作業盯著,看書盯著,看電視也盯著等等,一系列的都是陪同在孩子身邊。
  • 父母如何高效陪伴孩子?
    所以,父母的陪伴對孩子的大腦發展及智力的成長極為重要。在孩子年齡小時多花些心力,長大後就可以少一半的煩惱。三、如何高質量地陪伴孩子❓「陪伴」似乎又是每個父母都避不開的痛點!沒時間陪孩子的,大多對孩子抱有歉意;每天都跟孩子在一起的,又可能分分鐘陷入相愛相殺的死循環裡!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用5個字母,讓家長們在陪伴孩子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 孩子作業拖拉,家長急躁怎麼辦?教你三招。輕鬆搞定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點: 第一、孩子的自律性不夠。小孩子玩心大,一玩起來啥都忘了,哪裡還記得寫作業呢? 第二、與孩子的學習效率有關。有的孩子在課堂上不好好聽講,知識點沒學會,寫作業當然困難了,有的甚至根本就沒有學會寫作業。時間長了,養成了不好的習慣,年級越高,作業越難以完成。 第三、受家庭環境的影響。
  • 陪伴孩子寫作業反而越陪越糟?家長要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
    如果說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寫作業習慣,那麼陪伴孩子寫作業就是家長的一項必修課,那到底應該怎麼陪呢?以什麼角色陪呢?一、 父母以&34;的角色陪伴孩子寫作業才更高效家長和老師在寫作業這件事中,是兩個不同的角色。在學校,老師對孩子是一個管教的過程。管的是紀律,教的是知識。
  • 讓人頭疼的陪寫作業問題,關鍵在家長身上,三種陪伴方式你是哪種
    「如果有靠譜合適的晚託班,我覺得還是把孩子送去寫完作業比較好,這樣可以避免親子關係破裂。」我想葉一茜的這句話應該引起了不少父母的共鳴吧,相信葉一茜也是經歷過輔導作業風暴之後,才得出來的這句真知灼見。那麼在第三期的節目中,育兒專家張敏又對父母陪孩子寫作業這個行為,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問題所在。張敏老師表示:「父母的陪著,可能並不對孩子的寫作業產生積極的作用。」因為陪伴分為三種,一層比一層境界高,但大多數家長可能都是無意義的第一種,不知道你是不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