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森特·梵谷去世的那天早晨,提奧·梵谷暫時拋卻悲傷,投入到新的使命中。在文森特去世時,給予他活著的時候從來沒有得到過的尊嚴。
他為文森特安排了葬禮儀式,葬禮邀請函一早就寄往巴黎。葬禮的時間是7月30日,儀式將在奧維爾教堂下午兩點半舉行。
7月30日早上,賓客開始陸續稀稀落落地到場,賓客不多,除了提奧之外,文森特其他的家人都沒有來。
提奧在處理完哥哥的事情之後,一直無法接受哥哥的死亡,有一段時間裡,提奧因精神失常,不得不住進療養院裡。
1891年1月25日,在梵谷逝世的6個月之後提奧也病逝了。
提奧被埋葬在烏特勒支的一塊公共墓地裡,連葬禮都沒有。直到1914年,提奧的妻子喬將提奧的屍骨從烏特勒支遷走。
她將提奧的遺體葬在奧維爾梵谷墓旁邊。她在這兩個並排的墓前安放了一對相同的墓碑,刻有相同的銘文:「文森特·梵谷長眠於此」和「提奧多洛斯·梵谷長眠於此」。
文森特與弟弟終於團聚了,一起俯瞰奧維爾的麥田。這兩個不起眼的小墓碑,被加歇醫生栽種的常春藤包圍著。
人們對於文森特·梵谷在麥田裡開槍自殺的故事深信不疑,即使其中存在諸多疑點。
因為這個故事給文森特·梵谷的悲劇人生加上了一個合適的悲劇性結尾:一位痛苦而不被賞識的藝術家為了逃避世人的漠視選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這都是一個令人滿意的故事。
在1934年,這個故事已經被歐文·斯通永遠地寫進了他的暢銷小說《渴望生活》裡,文森特在麥田裡自殺的故事永久地成為這位藝術家傳奇人生的一部分。
多年以後《渴望生活》改編而成的奧斯卡獲獎影片上映後,他的傳奇聲譽成為了永遠的神話。
一位名叫雷內的人在看到一篇關於電影《渴望生活》上映的報導,這激發了雷內對於真相的責任感,以至於他無法繼續隱瞞事實。
雷內是一個好動的少年,通過哥哥加斯頓,雷內認識了哥哥的朋友文森特·梵谷。
雷內是一個不愛好藝術的俗人,所以對於他們的藝術討論很是鄙視,但迫於要陪伴哥哥,他花了好多時間來觀察這個奇怪的荷蘭人。
雷內從巴黎帶了一套牛仔服,它的放蕩不羈的造型正好符合雷內傲慢的精神以及對冒險的喜愛。為了增加這身行頭的可信度,他還為這身衣服搭配了一把真槍。
雷內是如此描述那把槍的:那是一把老式的380口徑的手槍,已經散架,只能在某些情形下使用。但它還是很好用,他用這把槍打松鼠和鳥。無論他是否穿著牛仔服,他永遠都把槍放在他的帆布背包裡。
所以那不是一個玩具,是具有殺傷力的手槍。據雷內所說,這把槍是文森特所在的拉烏旅店老闆賣給他的。
在鎮上的時候,雷內和他的小夥伴喜歡捉弄文森特。他們把鹽放在他的咖啡裡,然後在遠處看著他把咖啡吐出來再生氣地咒罵。
雷內注意到文森特有時在思考的時候會吮吸乾的畫筆,所以在文森特沒看到的時候,雷內就用紅辣椒擦拭畫筆。雷內承認這些行為都是為了「使文森特發狂。」
雖然文森特避免和雷內那夥人接觸,但他承受著雷內的戲弄卻從不抱怨。文森特原諒喜歡惡作劇的雷內,有部分是因為他想與雷內的哥哥加斯頓保持少見的友誼。
這就是1890年7月間文森特和雷內·之間的關係。
雷內坦誠地透露了他對文森特的侮辱和挑釁行為,但他卻從來沒有承認過他在文森特中槍事件中起到的任何直接的作用。關於那天的事件,雷內說文森特在之前就已經從他的帆布背包中偷走了槍。
他不確切地回憶說,在當年7月的某個時間他和哥哥去了諾曼第。他是在巴黎的一份報紙上知道了梵谷的死訊。
但是他的否認卻與他的敘述並不一致。比如他說他無論去哪兒,他都會帶著他的帆布背包,但是他是到了諾曼第才發現包裡的槍不見了。
整個事件關鍵性的證據在於手槍,在文森特中槍後不久,當地人對每把槍都作了詳細登記。只有一把槍失蹤了連同它的擁有者,雷內和他的「玩具槍」離開了小鎮。
而槍擊事件發生之後雷內和哥哥加斯頓被他們的父親偷偷地帶走了。
奪去文森特·梵谷性命的那次槍擊事件可能並不是發生在麥田,而是在某個農場附近。文森特對槍枝一無所知也根本不需要它,那把槍也許就是去哪兒都帶著的雷內的手槍。
文森特和雷內可能是在路上偶遇對方的,可以確定的是加斯頓和他倆在一起,因為文森特會儘可能地迴避雷內。
一直以來雷內都刻意地激起文森特的怒火來戲弄他。文森特也有過暴力發洩的歷史,一旦雷內帆布包裡的槍被掏了出來,一把年久失修、隨時可能走火的老槍,任何事都可能發生。
在受傷的狀況下,文森特一定是扔下了所有隨身物品,踉踉蹌蹌地衝上街道,向拉烏旅店走去。
加斯頓兄弟倆很可能是被嚇壞了。他們是否試圖救助文森特也不得而知,但顯然他們還有時間鎮定地收走了那把手槍以及文森特的所有隨身物品。
這解釋了為什麼警察第二天找不到任何證據。當時文森特的傷勢,根本無法清理得如此乾淨,除了有罪的共犯,沒人有理由將他遺留下的不值錢的畫具藏起來或是處理掉。
解釋了文森特傷口的奇怪之處:首先,槍傷是在腹部而不是在頭部,在所有開槍自殺的案例中,絕大多數人都會朝自己的頭部而不是胸部或腹部開槍;其次,子彈是以一種不一般的傾斜角度射出的;再者,子彈射出的距離,文森特根本不可能扣動扳機。
解釋了為什麼當他第一次開槍失誤後,沒有「徹底解決自己」,反而選擇了回到他在拉烏旅店的房間。
一個真正下定決心要自殺的人會再開一槍來結束自己的生命,而不是像梵谷那樣在腹部中槍後艱難地冒險回到拉烏旅店。很顯然再開一槍要輕鬆得多,承受的痛苦也要少得多。
解釋了為什麼文森特自殺後沒有留下遺書,也解釋了為什麼提奧在槍擊事件後,整理文森特的房間和畫室時並沒有發現任何「道別」的痕跡。
所以當警察在告訴他企圖自殺是一種罪行時,他似乎更關心其他人會不會被問責,而不是他自己是否會被定罪。「不要指控任何人,」他回答說,「是我自己想要自殺的。」
但是為什麼文森特會隱瞞真相?我想答案是因為文森特渴望死亡。
實際上,不論是意外還是惡意所為,雷內可能帶給了文森特,他期待已久卻不能自己實施的解脫,因為文森特終其一生都將自殺貶作「道德上的懦夫行為」和「不誠實的人的行為」。
文森特之死是由一次未遂的自殺導致的,這種傳聞流傳了70餘年。
如果我沒有看過《梵谷傳》的話,我仍然會認為《渴望生活》是世上最好的梵谷傳記。但必須承認的是,此刻我對《渴望生活》是失望的。
導致我失望的原因:是書中對「梵谷自殺」的那段著名描繪的不滿。在歐文·斯通那盡人皆知的描寫後,特別是改編的電影風靡世界後,後世的人們把梵谷的自殺身亡的藝術家的浪漫形象推到了極致。
文森特·梵谷那顆狂熱的心使得他傷痕累累,他成了這個世上的陌生人,被家族拋棄的流亡者。對於命運多舛的文森特·梵谷,他最後的結局,不該是為了逃避命運,選擇自殺。
我儘可能的澄清文森特·梵谷的死因,是想要大家重新認識這位藝術家,他不應該像一位殉道者一樣的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