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老舊小區改造為居家養老鋪路 「懸空老人」下樓遛彎不是夢

2020-12-22 專心看人說社會

居住在沒電梯舊樓的老年人時常感覺上下樓難,勉強下樓又擔心被障礙物絆倒,無奈成為困於居所的「懸空老人」。人上了年紀,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日常所擔心的事也多了起來,居家養老更需要社會各方面的關愛。12月5日,遼寧省瀋陽市首個平層入戶加裝電梯項目,在瀋河區五愛街金生小區的一個6層單元樓正式竣工投入使用,高層住戶不再擔心上下的困擾,喜笑顏開。加裝電梯平層入戶無障礙通行

始建於2000年的五愛街金生小區,現有42幢樓。除了幾棟高層的樓齡不太長,更多的是早年建成沒電梯的多層樓。居民區北臨瀋陽南運河帶狀公園的皂角園,是一處老年人休閒娛樂的好去處,向東不遠是遼寧省人民醫院,周邊還有多所高中、小學名校,公交車線路四通八達,生活非常便利。

▲多層舊樓加裝電梯居家養老不再擔心下樓難。王文鬱/攝

《中國消費者報》記者一走進小區,就看到一部玻璃外牆景觀電梯,緊緊地「鑲嵌」在一棟居民樓,住戶乘電梯上樓後出電梯門即是入戶門。

一位加裝電梯高層住戶對記者說,小區住戶基本都是中國科學院瀋陽金屬研究所和生態研究所的職工,因為相互熟悉關係處得好,大家都不願意離開現住房。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大家都在謀劃今後如何養老,一起研究加裝電梯解決日後爬樓困難,但是一直難達成共識。現在看上去,全玻璃外牆的電梯美觀又大氣。

自2019年7月中旬瀋陽市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政策落地以來,老舊樓房加裝的電梯為半層入戶型。在滿足平層電梯設計條件基礎上,金生小區首次新建的平層入戶電梯門改建在陽臺上,電梯在每層都停靠在樓層標高處,居民不用再經以往多層住宅樓道原有窗戶改建的走廊向上或向下半層才能到達入戶門,推輪椅、提拉杆箱或小推車上下樓,都可以無障礙通行。

負責承建增設電梯工程的瀋陽遠大電梯加裝事業部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目前,加裝電梯多為外掛式電梯,井道外牆分為兩種,採用幕牆玻璃式的可以保證電梯井道的採光,另外一種採用鋁板封閉式的則看不到井道裡面,兩種各有優點。採用平層入戶還是半層入戶要看樓體結構情況,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進行設計,平層入戶相對半層入戶更方便出行。

老舊小區改造為居家養老鋪路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瀋陽市戶籍老年人口已達204萬人,佔全市戶籍人口總數26.88%。其中,絕大多數老年人難離故居選擇居家養老。多層老舊樓房住戶選擇配裝電梯,是一條解決「懸空老人」順利下樓的切實路徑。瀋陽在開展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在加裝電梯方面有相應的政策支持。據了解,金生小區6層樓加裝電梯總體造價在 45萬元左右,除去政府給予的補貼和低層住戶無需付費,根據樓層高承擔費用多的原則,分攤到其餘每戶的費用大約在4萬-5萬元左右。

記者從瀋陽房產部門了解到,從5月初開始,瀋陽開展老舊住宅小區改造工作,包括房屋本體、配套設施、環境整治、服務設施,截至今年8月末,共改造老舊小區63個、建築面積244萬平方米,惠及452棟樓的37182戶居民。

瀋陽市城市公用事業發展中心物業服務部副部長李本鑫告訴記者,明年瀋陽將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分為基礎類、完善類、提升類,繼續實施綜合改造,方便老年人居家養老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按照完善類改造標準,改造或建設小區及周邊適老設施、文化休閒設施、體育健身設施等配套設施。經徵求居民同意後,根據相關規定,可以單元為單位加裝電梯,利用小區內存量土地資源加裝電梯和建設各類服務設施的不增收土地價款等。

瀋陽市城市公用事業發展中心主任張界夫表示,為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推動惠民生擴內需、推進城市更新和開發建設方式轉型、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瀋陽從明年開始大力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加快老舊小區功能改善提升,補齊老舊小區改造的短板,力爭到「十四五」期末,基本完成全市2000年底前建成需改造老舊小區的改造任務。

適老化改造為困難老年人家庭送溫暖

跌倒是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導致傷殘失能、傷害死亡的首位原因。據統計,全國每年有4000萬老人至少跌倒一次,其中2000萬跌倒會發生在家中。40%-70%跌倒老年人需要進行醫療處理,老年人因跌倒會縮短健康期望壽命。改善居家老年人生活照護條件,增強生活設施設備的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適性迫在眉睫。

日前,瀋陽市啟動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工作,製作了《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項目和老年用品配置清單》,分為基礎類和可選類。基礎類項目政府予以補助支持,是改造和配置的基本內容,包括安裝閃光振動門鈴、地面防滑、消除高差、安裝床邊護欄(抓杆)、安裝各類助力扶手等9項內容;可選類項目根據老年人家庭意願供自主付費購買,包括地面平整硬化、門檻移除、房門拓寬、配置護理床、改造廚房設備、配置安全監控裝置等22項內容。

記者從瀋陽民政部門了解到,針對困難老年人家庭的適老化改造將以符合老年人家庭改造意願和實際需求為前提,以滿足居家生活照料、起居行走、康復護理等需求為核心,增強居家生活設施設備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適性,根據「一戶一案」確定改造內容並提供相應售後服務。

瀋陽市民政局副局長徐陽表示,提高老年人居家養老質量、抵禦意外傷害風險,引導釋放全市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需求與居家養老服務潛能,對於促進新興消費、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同樣具有重要意義。此次改造工程預計將惠及近3000戶瀋陽居民,年底前全部改造完成,政府給予每戶最高3800元的補貼,提升困難老年人居家養老的生活品質。

來源: 中國消費網

相關焦點

  • 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讓老年人老有所樂、老有所養
    老舊小區雖然樓層都不算高,一般只有5層、6層,可這個高度對於老年人來說,卻可以直接影響到他們的日常出行,甚至有不少老年人因為樓裡沒安裝電梯,長期無法下樓,成了「不接地氣」的「懸空老人」。家住北京安貞三區的李桂娥老人今年89歲了。她和老伴由於腿腳不好,又住在5層,以前最久有3個多月沒下樓。
  • 「懸空老人」何時「落地」?這種舊樓加梯新模式或可解憂
    王楠攝 「懸空老人」急盼早日下樓 政策推動各地加快電梯加裝 目前,大部分舊社區老樓盤的業主均為老年人。這些樓盤由於建成年代久遠,許多均沒安裝電梯。
  • 老舊小區升級,鄭州硬是改造成新的網紅打卡地!
    沒騙你,別眨眼,  這不是新開的公園更不是江南水鄉,  而是升級後的鄭州老舊小區的新顏值!  運營方晚晴養老工作人員吉陽子介紹說,目前,社區正在試點為孤寡老人家中安裝遠程呼救系統,在必要時為老人提供緊急救助:  這就相當於老年人現在用的腕錶,還有一個按鍵,掛到身上、放到隨手拿得到的地方都可以,只要一摁
  • 瀋陽將分3類改造老舊小區!標準公布!
    該如何改造? 從2021年開始,瀋陽將大力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加快老舊小區功能改善提升,補齊老舊小區改造的短板。 目前,瀋陽正在對全市老舊小區底數進行調查統計,本著「實施一批、儲備一批、謀劃一批」的原則,建立項目儲備庫,以基礎類、完善類、提升類為改造內容。
  • 實現「電梯夢」,讓老人的生活不再「懸空」
    繡美香洲 第7期始建於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小區,多為5至7層的無電梯建築,隨著時間推移,這些小區變得老舊,住戶也逐漸步入老年,區區幾層樓梯,成了橫亙在老人面前的一道難題。截至12月2日,各鎮街共提交71個增設電梯項目的可行性分析申請,其中55個小區已出具可行性分析報告,籌備進入施工階段,越來越多老舊小區的「電梯夢」逐步實現,越來越多老人的生活不再被「懸空」。「太開心了!就像住在一樓一樣方便!」「要講什麼時候想加裝電梯,時間就久遠了。」吉大海大社區吉大新村221棟業主莊先生回憶。
  • 適老化改造:讓老人出行不再「磕磕碰碰」
    由於沒有電梯,下樓這件小事,卻成了一些腿腳不便的老年人的天大難事。與普通電梯比,擔架電梯的缺少更讓人揪心。盤古智庫老齡社會研究中心發布報告顯示,2019年,一項覆蓋北京市17個小區的調研發現,在建築時間為1980年至2010年的小區內,94棟高層建築的394部電梯,均未設置醫療急救擔架電梯。隨著我國逐步步入老齡化社會,已有的基礎設施難以適應老齡社會要求的矛盾日益凸顯。
  • 老舊小區改造加速!北京通州:「點菜」加裝電梯
    跟記者聊起新安裝的電梯,家住北京市通州區梨園鎮怡樂園小區的段剛(化名)滿意地說道,「國家花這麼多錢,不高興就出麻煩了。」段剛今年88歲了,上世紀60年代從內蒙古調來北京,在北京探礦機械廠工作直到1999年退休。他住的這個小區就是位於機械廠對面的家屬院。由於年事已高,腿腳不太方便,他和老伴多不出門,但是每天下午5點左右會下樓到廣場坐一會兒,加裝電梯後,下樓就更方便了些。
  • 居家養老存在哪些問題 缺乏認知缺少支持 適老改造難點較多
    據《中國人口報》報導,目前我國適老化改造市場存在三大問題:一是社會缺乏對居家適老化改造的意識;二是政府、企業對居家適老化改造缺乏科學認知;三是相關行業發展缺少政策支持。《法治日報》記者梳理發現,已經有一些地方開始進行適老化改造。去年4月,北京市海澱區政府出資,將南二社區作為北京市首個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試點,在適老居住環境、出行環境、健康環境、服務環境、敬老社會文化環境等方面進行了改造提升。
  • 老舊小區改造陷資金困局 資金籌集多方面難題待解
    上海市正在逐步對其進行更新改造,一二期改造房屋已經交付,200餘戶回遷居民已徹底告別「澡堂」和「倒馬桶」時代。在南京市棲霞區仙林新村,居民們不僅水電無憂,還通上了管道燃氣。「原來一到晚上就斷水斷電,改造後我們實實在在感受到了改革開放的紅利。」居民於文寶說。——老樓加裝電梯讓老人不再「懸空」。
  • 安慶老樓居民盼「早」圓電梯夢
    對於居住在老舊小區的「懸空老人」和行動不便人士而言,小小電梯無疑是現實而直接的一個目標。國內不少城市都有破冰之舉,我市目前進展情況如何?推進過程中存在哪些難點?記者進行了採訪。老舊小區「上不去 下不來」困境顯現72歲的方修文老人家住經開區石化菱北小區。
  • 廣西推動老舊小區改造,全區老舊小區全面開工
    近日,今年第三季度廣西召開的全區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推進會在貴港召開,代表們考察發現,貴港市財政局職工小區的每棟樓均有既有加裝電梯解決居民出行問題、廣播電視大學小區新改造的小花園裡每天都有居民在散步、閒聊……眼前的一切,讓人很難想像這些小區是始建於上世紀的老舊小區。
  • 邯山區老舊小區改造見聞
    近年來,邯山區按照老舊小區改造三年行動計劃,切實解決老舊小區安全設施、市政配套等短板問題,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居住條件和生活品質,特別是尊重居民意願,動員群眾參與,將居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訴求納入改造內容,實行「匯集民智,按需改造」,真正讓老舊小區改造惠及廣大群眾。
  • 助推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提升 讓城市更宜居
    記者 李忠 攝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提升是2020年度市政協確定的月度協商課題。市政協黨組高度重視老舊小區綜合改造工作,城建和人資環專委會組織由界別、委員工作站、區政協參加的課題調研組(以下簡稱「調研組」),市、區兩級政協委員聯合調研,為助力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提升建言獻策。
  • 老舊小區改造有了「操作大綱」 增加家庭助老呼救系統
    近期,記者從城建部門獲悉,廬陽、包河、蜀山區等多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陸續啟動招標,一大批建設項目名單公布。以後小區改造該怎樣才能做得更好,省住建廳為此專門推出全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技術導則,對公共設施、停車位和適老化改造提出新標準。
  • 河北邯鄲老舊小區改造面子美裡子實
    邯鄲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副局長李中華表示,將改造實施主體下放至基層街道,實現由上到下轉變,確保了改造的都是群眾最急需、最期盼的項目,從而使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更加接地氣、得民心。怎麼改?六二社區黨支部書記楊紅告訴記者:「北崗院70%的居民都是老年人,智慧醫療為老年人築起了一道安全屏障,受到老年朋友的歡迎。」六二社區建設於上世紀80年代初期,在改造中引入了「網際網路+智慧社區」的理念,由社區與科技公司合作,搭建智慧管理平臺,從小區的安防、消防監控,到智慧醫療、智慧門禁,再到疫情期間的人臉識別、體溫檢測,智慧管理平臺為小區居民的生活提供了更加安全便捷的服務。
  • 河北邯鄲:老舊小區改造面子美裡子實
    「樓新了路也平,車位整齊又好停;健身器材樣數多,大人小孩樂呵呵……」這段順口溜是家住河北邯鄲市滏山花園小區的李學光自編的,他告訴記者,自己編順口溜是來描述小區環境的大變化,稱讚老舊小區改造帶來的新生活。  滏山花園是1998年建成的老小區,居住年頭久了,小區路面坑窪不平,雜草叢生,環境髒亂差。從2018年開始,邯鄲市啟動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滏山花園是其中之一。
  • 居家適老化改造的安馨模式:從解決「摔不起」到實現「養得起」
    鄂俊宇日前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期望中國的居家適老化改造產業能形成更高的行業標準,建立真正專業的適老化服務體系,讓老人們在自己熟悉的家中,結合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在醫養、康養和社區服務支撐下,通過居家養老及就近養老解決中國式養老「養得起」的問題。
  • 【忽然一周】瀋陽從八個方面明確老舊小區改造提升計劃
    至此,全市基本完成老舊小區一輪改造。 市房產局提出,按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加強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社區建設」的要求,瀋陽將堅持「與居民意願相結合、與多元投資相結合、與拆舊更新相結合、與背街小巷改造相結合、與社區公共服務相結合、與社區黨建+管理相結合」的原則,繼續高質量推進全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到「十四五」期末,力爭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舊小區的改造任務。
  • 明年皇姑區將有一系列大動作 事關老舊小區改造、教育、養老
    過去的五年,皇姑區新開通市政道路12條,改造道路77條,累計投入30億元用於民生工程建設,完成175個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惠及居民10萬戶。8項教育續建工程全部投入使用,成為國家級義務教育發展均衡區。12月21日,瀋陽晚報、沈報全媒體記者從皇姑區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了解到,2021年,皇姑區將新建11條配套路和規劃路,在645個小區啟動分類智能箱,推進11所學校新建和擴建,推進19所小區配套幼兒園普惠化。
  • 杭州發布「居家養老指南」,重度失能老人入住主城區社會辦養老機構...
    其中,90%都會選擇在家養老。怎樣讓百萬老人在「家門口」幸福養老?11月12日上午,杭州市政府召開「共建共享美好生活,打造『家門口』幸福養老」新聞發布會。會上發布了《杭州市政府辦公廳關於貫徹落實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為《實施意見》)。這是一份乾貨滿滿的「居家養老指南」。重點是什麼?我們幫你劃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