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還在做新媒體課程分享的我,今天又穿越到了如何讀書上來了,哀家表示這是最後一次徹底蛻變了,以後就做讀書分享,發現還是這個做起來更有成就感。
很不容易的一篇思維導圖,雖然思維還不夠成熟,但是我想這種方法才是真正能幫助一部分在沒開始讀一本書的時候就明白如何下手。
雖然視頻做的也是粗糙不堪,大家勉強看下,以後努力改進。
一本書拿到手中,我從未想過要去怎麼讀懂它,自從採用了這種分析方式以後,根本不可能會有衝瞌睡的感覺,能達到高速高效看書的目的,利用了短短50分鐘,把一個看似潦草邏輯還有些混亂的導圖給整理了出來。
在拿到一本書的時候,首先應該分析這本書的,判定其屬於什麼類型,再看看它將要帶給我們的內容是指導哪個方向的。最好的方法是通過對比不同書籍之間的區別來判斷一本書在講什麼。
檢測一本書的先決條件就是看書名,再分析章節內容,特意去留意章節的標題,對比分析章節與章節之間和章節與書名之間的內在關係與牽連。
但是很多書單憑某一方面是很難區分其屬於什麼類別,但我們只要分清楚實用性和理論性書籍之間的差別就行,然後用不同的方法去思考閱讀就好。
歸根結底,理論性書籍更多是教你「這是什麼」,多用「是」等字眼去闡述事實,通常會去質疑事件的有效性;而實用性書籍,多用「應當、應該、好壞、結果、意義」等來凸顯質疑事件的實用性。
獵景
拾
據說:努力的女孩,會越來越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