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機」進議場,大陸用語臺灣正流行

2020-12-12 海峽導報

經常網上「衝浪」的你,應該知道大陸網絡用語「老司機求上車」什麼意思。

這樣一句話昨天(30日)被臺灣的民意代表蔡易餘帶進議場,並於專題報告時向法務部門負責人蔡清祥詢問,結果對方當場愣住,回應一個「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臺灣官員在議場上第一次使用大陸流行語。2016年5月,時任臺灣法務部門負責人的羅瑩雪卸任前夕參加活動,大方化用大陸流行語「寶寶心裡苦,但寶寶不說」,以「寶寶心裡苦,但寶寶應該要說」來形容自己的個性,令臺灣媒體耳目一新。

如果盤點這些年風靡臺灣的大陸流行語,你會發現——比想像中的還要多!從《甄嬛傳》、《延禧攻略》等IP劇的熱播,及選秀節目的崛起,加上社交網絡的推波助瀾,大陸流行文化對臺灣的影響甚至超越韓國。大陸流行文化勢不可擋,正在越來越迅猛地影響臺灣,反觀臺灣,曾經引以為傲的「軟實力」正急遽地衰減。

「老司機求上車」什麼意思?

因韓國發生「N號房事件」,臺灣立法機構昨天邀法務部門負責人蔡清祥針對「未經同意散布性私密影像之防制」進行專題報告。民進黨「立委」蔡易餘質詢時以網絡用語「老司機求上車」詢問蔡清祥是否聽過?只見蔡清祥一臉狐疑,愣了好幾秒,直到蔡易餘解釋意義才恍然大悟。

蔡易餘質詢時,秀出動畫片《哆拉A夢》中的小夫說:「說實在的,我也真的是……很想上車。」的臺詞截圖,詢問蔡清祥什麼是「老司機求上車」?有沒有聽過這句話?

蔡清祥愣了好幾秒,蔡易餘解釋,這句話在年輕人社群非常流行,這句話,每次新聞媒體報導哪個藝人有怎麼樣的影像流出,網站上就會有一堆留言出來說「求上車」,這密語代表網友也想要拿到影片,「這樣你聽懂了嗎?」

蔡清祥這才尷尬而不失禮貌地微笑說:「喔!我懂。」

「老司機求上車」源於雲南山歌《老司機帶帶我》,各種片段通過視頻、表情包等多種方式,前幾年開始就在大陸網絡廣為流行,非常「魔性」和「洗腦」。如今,也傳到臺灣去了。

「寶寶體」「攻陷」臺灣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臺灣「衛福部」每天推送的防疫宣導,以一隻被叫做「總柴」的柴犬各種賣萌,教你如何「正向防疫」。同樣在昨天,最新的推送的圖片裡,文字寫著「防疫期間,嚴禁(嚇到)吃手手」,提醒大家要用肥皂勤洗手。

「嚇到吃手手」是不是很耳熟?因為這也是大陸的網絡流行語,如今「登堂入室」,臺灣官方都在用了。

雖然「嚇到吃手手」的來源不可考——有說是從《海綿寶寶》出來的,也有說來自《天線寶寶》,但不管怎樣,這句大陸年輕人喜歡用,也經常出現在各種表情包的流行語,現在和「嚇死寶寶了」、「寶寶心裡苦」等「寶寶體」一起,「攻陷」臺灣了。

用大陸流行語是「被滲透」?

從「藍瘦香菇」到「賤人就是矯情」再到「嚇死寶寶了」,隨著兩岸文化交流的深入與社交網絡的發展,大陸流行語風靡臺灣並不算稀罕事。

尤其是ACG(「二次元」)圈子的影響,現在的臺灣小孩,透過網絡直接接觸大陸文化,也對大陸的日常用語習以為常,比如攝像頭(臺灣叫:攝影機)、滑鼠 (臺灣叫:遊標)、智慧型手機(臺灣叫:智慧型手機)、屏幕 (臺灣叫:熒幕)等等。

亞文化的交流和輸入本就是正常現象,也是很好的互動。但可笑的是,對一小撮「臺獨」分子來說,這就是一種「文化入侵」、「文化統戰」,是要搞「統戰」,他們甚至在社群網站發文大喊「狼來了」。

對此,島內網友直接懟回去:「奇怪了,日本歐美也一堆外來語,就沒看過有人有這麼多意見」、「所以,歐美日用語=潮流,中國大陸用語=入侵?西方文化入侵就沒關係!」

事實上,引領「流行」的從來都是「軟實力」,背後離不開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這也是如今大陸文化產業的真實寫照。反觀臺灣,曾經位於「亞洲之巔」的流行文化,正加速走向沒落,如何重新再起、恢復生機,還是先摒棄「臺灣南波萬」的迷思,從敞開懷抱、淡定交流做起吧。

海峽導報記者 陳成沛 綜合報導

相關焦點

  • 盤點:大陸流行與無法流行的臺灣常用詞
    開放以後,我多次去過臺灣,旅美期間又有許多臺灣友人與熟人,其中包括師長、同窗、同事、學生,並一直與來自臺灣的各界人士打交道,而且不斷接觸臺灣的媒體、書刊、文獻、影視以及網絡等,因而逐漸熟知並積累了一定數量的臺灣常用詞與流行語,故對此頗有心得。
  • 網絡用語科普時間到 老司機、秋名山車神是什麼梗?
    網絡用語科普時間到 老司機、秋名山車神是什麼梗?時間:2019-05-27 16:04   來源:牛遊戲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網絡用語科普時間到 老司機、秋名山車神是什麼梗? 老司機、秋名山車神是什麼梗?老司機、秋名山車神是什麼意思?
  • 臺灣網友:不好啦!我們被大陸用語滲透了!
    今年年初,大陸網友上Facebook和臺灣網友交流了一波表情包,現在,我們的日常用語也逆著「太平洋的風」吹到了臺灣。比如現在臺灣很多新聞主播都改稱「影片」為視頻,有些藝人則直接把「網路」稱為網際網路。
  • 臺灣人看大陸:大陸用語比臺灣更為簡單明了
    臺灣《旺報》「臺灣人看大陸」欄目刊登讀者文章,比較兩岸用語差異,全文如下:兩岸雖然同文,但在許多用字遣詞上早已大不相同。想當初在接觸大陸信息時,花了好一段時間才漸漸弄清楚彼此的慣用語有何不同。我發現有些大陸用語其實還比臺灣用語更能直接表達要闡述的意思,若非旁人聽不懂,否則我已經習慣在言談、書寫中使用這些詞句。
  • 臺媒:支付寶在臺灣流行 有人刻意去大陸開戶
    參考消息網12月14日報導 臺媒稱,在臺灣使用支付寶正愈來愈普遍,大陸駐臺記者說,從百貨公司、夜市到誠品書店都能用,還有不定期的打折;高雄的商家則說,目前支付寶佔不到營業額的一成,都是大陸人在用。駐高雄的大陸電視臺記者說,南部地區能用支付寶的商家不多,但他上個月到花蓮採訪,驚訝地發現,開車的司機竟然接受他用微信支付車資。也就是說,司機有到大陸去開帳戶,就是為大陸客人付款方便。花蓮一家民宿業者受理支付寶,是向元大銀行(支付寶在臺代理商)申請的。
  • 臺灣與大陸日常用語對照表注
    臺灣與大陸日常用語對搜索臺灣與大陸日常用語對照表註:兩岸日常生活用語的差異體現在很多細微方面,無法一一列舉對照。(左邊是臺灣常用語,右邊是大陸常用語)3號電池————5號電池4號電池————7號電池臺語————閩南語(在臺灣的發展,有些許不同)一斤(臺斤)————約600g正本————原件副本————複印件筆電————筆記本(電腦)大學部————本科便當————快餐、盒飯
  • 又是「打手槍」又是「老司機」,臺灣「立委」粗俗言語引爭議
    另一位「立委」蔡易餘這兩天也登上臺媒的版面,日前他在質詢臺當局「法務部長」蔡清祥時,詢問網絡用語「老司機求上車」是否聽過,只見蔡清祥一臉懵圈,愣了好幾秒,直到蔡易餘解釋意義才恍然大悟。又是「打手槍」又是「老司機」,很難相信這種充滿「曖昧暗示」的詞語出自臺灣最高級別的民意代表之口。
  • 臺灣人看大陸:兩岸用詞趨同 已然不再雞同鴨講
    中新網3月7日電 臺灣《旺報》7日刊載臺灣新北市辜耀倫文章,近幾年到大陸旅遊,在交談時偶爾扯上幾個常用的臺灣用語,也不見有何障礙;當年那段大陸旅遊用語注意事項,很明顯是引用過時資料,兩岸來往如此頻繁,只要隨便請教一個臺商就很清楚了。
  • 臺灣為何把「尋夢環遊記」叫「可可夜總會」?兩岸不同用語的背後...
    不久前和朋友聊起兩岸用語差別,比如「熊貓與貓熊」「布希與布希」,這看起來頗為有趣,但背後門道究竟為何,則較少被人深究。 兩岸語文差異的幾種情況 根據《兩岸常用詞典》所載,大陸與臺灣所用詞彙差異大致包含四種情況。
  • 【臺灣熱門流行用語,你知道多少?!】
    >       每個地方總會有其特別的流行語,有的很搞笑,有的很腦洞大開,還有的很莫名其妙,但不管怎麼樣都好,為人茶餘飯後所樂道也不失一種生活樂趣,今天小編就特意整理了一些灣灣的熱門流行用語
  • 大陸旅行團臺灣遇難:司機酒駕 蔡英文未送輓聯
    (原標題:大陸旅行團臺灣遇難事件:司機酒駕 蔡英文不給大陸遇難者送輓聯 因「沒人來要」)
  • 大陸遊客被臺灣導遊和司機追打 相關情況正在處理
    大陸遊客被臺灣導遊和司機追打 相關情況正在處理 2014-07-31 15:18:28來源:新華網作者:責任編輯:溫雅瓊   據臺灣媒體報導,一名大陸女遊客30日晚在臺東知本溫泉區被臺灣遊覽車司機和導遊追打。
  • 日本對大陸伸援手竟遭臺灣人嘲笑,羅智強大嘆:臺灣到底怎麼了?
    2月19日,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新冠肺炎襲向全球,蔡英文當局不願對大陸伸援手,但日本不論民間或是官方都對大陸提供物資和捐款。對此,臺灣有部份網友竟消遣日本義舉。國民黨議員羅智強感慨表示:「自己不願付出愛心,還要嘲笑別的國家付出愛心」。
  • 春運守護者|大陸首批臺灣籍乘務長:逐漸了解兩岸的用語習慣
    去年,她晉升為春秋航空客艙部乘務長,成為大陸首批臺灣籍乘務長之一。黃佳瑩(左)成為春秋航空首批臺籍乘務長。本文圖均為受訪者供圖又是一年春運時。今年春運是黃佳瑩擔任乘務長後經歷的第一個春運,而事實上,開始工作後,她已經連續四年沒能和家人一起過春節了。
  • 兩岸語詞差異:臺灣土豆意指大陸花生米
    語詞差異成交流談資    2008年大陸居民赴臺旅遊開放前夕,臺灣旅遊管理部門專門製作了大陸和臺灣用語對照表,並請來專家給旅遊業者授課,除教他們認簡體字外,大陸的「土豆」等同於臺灣的「馬鈴薯」,而臺灣的「土豆」意指大陸的「花生米」。  兩岸一度隔絕,近30年期間「老死不相往來」。
  • 大陸電視劇攻陷臺灣 大陸影片卻水土不服?
    令大陸觀眾不滿的是,幸運中籤的10部大陸電影中除了《致青春》等兩三部還算有知名度之外,剩下的七八部許多大陸網友都表示「沒聽說過」,還有網友譏為「爛片同享」。這其中的邏輯也很簡單,在大陸都沒衝出好成績的影片,在臺灣的票房前景就更難讓人有信心了。相比近年來在臺灣攻城略地風頭正勁的大陸電視劇,大陸電影在臺灣市場的表現實在一般。而造成這個問題的根本「元兇」,就是臺當局的進口配額制度。
  • 流行文化讓臺灣看見「新大陸」(看臺絮語)
    島內親綠的「臺灣民意基金會」近日調查發現,四成九臺灣人對大陸有好感,四成四人反感。調查者說,這是他們歷次調查首次發現好感者多於反感者,是「歷史性轉變」。   單一數據可能有水分,但確定無疑的是,近兩年島內多個調查都顯示,臺灣社會對大陸的好感度總體在上升。
  • 大陸人看臺灣:臺北司機的小禮物
    中新網6月9日電 臺灣《旺報》「兩岸徵文」欄目今日刊文《大陸人看臺灣 臺北司機的小禮物》,作者是廣東中山大學的學生、臺灣政治大學交換生,她講述了去年聖誕節的夜晚,在與計程車司機攀談的過程中,計程車司機送給她一個粉色的小螃蟹,並由此留給作者的一段回憶。
  • 大陸赴臺研修學者:大陸人不配批評臺灣人?
    臺灣的張惠妹有一首歌在大陸頗為流行,歌名叫《站在高崗上》,中間有兩句話頗有意思:「我站在高崗上遠處望,那一片綠波海茫茫。」對於臺灣,大陸人從前何嘗不是站在高崗上望,於是只見東海渺茫茫。大陸不全是土豪今年7月,我來到臺北大學研修,一次與朋友坐計程車,司機講的一個故事讓我五味雜陳。
  • 大陸旅行團臺灣遇難事件:司機酒駕 蔡英文不給大陸遇難者送輓聯 因...
    本月19日,來自遼寧的環島觀光團在臺灣發生火燒車事件,車上24名大陸遊客、一名臺灣司機和一名臺灣導遊共26人全部遇難。臺灣桃園地檢部門今天(29日)通報對遇難蘇姓駕駛員遺體的檢查報告,確認其是酒後駕車。不過,對於遊覽車上五瓶汽油的來源和用途,目前還有待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