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或可致死,高溫作業需做好防範

2020-12-20 北青網

來源:長沙晚報

中暑或可致死,高溫作業需做好防範

因高溫作業或者高溫天氣作業引起中暑,經診斷為職業病的,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彭放 邱勁松

指導專家

金若剛 長沙市疾控中心職業衛生綜合科科長、副主任醫師

儘管已經立秋,長沙的氣溫仍居高不下。對於從事高溫作業或室外露天作業的勞動者來說,持續高溫對健康是很大的挑戰,其中最常發生的是職業性中暑。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以及2013年原國家衛生計生委、原安全監管總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全國總工會聯合下發《職業病分類和目錄》規定,勞動者因高溫作業或者高溫天氣作業引起中暑,經診斷為職業病的,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今年,我國對《職業性中暑診斷標準》進行了修訂,規定常見發生中暑的作業包括高溫、強輻射作業,如冶煉、爐窯等;高溫、高溼作業,如印染、繅絲、深礦井作業;夏季露天作業,如夏天的建築、施工、農田勞動、環衛等室外作業;夏季高強度作業,如體育競賽和軍事訓練等。

長沙市疾控中心職業衛生綜合科科長、副主任醫師金若剛提醒,高溫作業的單位和勞動者都要增強職業性中暑的防範意識,掌握中暑的正確處置方法。

症狀 中暑有三種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各不同

李先生在一家帶鋼公司的生產流水線上工作。在夏季高溫季節,公司採取輪班制,每班由兩批工人每隔兩個小時輪流作業。一天,輪班的工人突然有急事請假,李先生在連續工作數小時後,突然感到劇烈頭痛伴有大量冷汗,繼而無汗、神志模糊,逐漸發展為昏迷伴四肢抽搐,送醫院後被診斷為職業性中暑。

職業性中暑,是由於熱平衡和(或)水鹽代謝紊亂等引起的一種以中樞神經系統和(或)心血管系統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熱致疾病。

「中暑按照發病機制分為熱射病、熱痙攣、熱衰竭三種類型,常以單一類型出現。」金若剛介紹,其中,熱射病是由於體溫調節障礙,人體內部和外部總體負荷超過了散熱能力,導致身體過熱所致。其臨床特點是在高溫環境中突然發病,體溫在40℃及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繼而無汗,可伴有皮膚乾熱、意識障礙、昏迷等中樞神經系統症狀,死亡率很高。

熱痙攣是由於大量出汗,體內鈉、鉀過量丟失所致。主要表現為明顯的腓腸肌(俗稱「小腿肚子」)痙攣,伴有收縮痛。痙攣以四肢肌、腹肌等經常活動的肌肉多見,尤以腓腸肌最為常見。痙攣呈對稱性,時而發作,時而緩解。病人神志清醒,體溫多正常。

熱衰竭是由於皮膚血流量增加,回心血量減少,致腦部暫時性血流減少而暈厥。主要表現為突然頭昏、頭痛、多汗、心悸、噁心、嘔吐,繼而皮膚溼冷、面色蒼白、血壓短暫下降、體溫稍高或正常。通常休息片刻即可清醒,一般不會引起循環衰竭。

處置 對於重症中暑患者,必須立即送醫院診治

某鑄造企業採用電爐熔煉,造型、澆鑄工作原本由兩班人員分別作業。因受市場影響,產量下降,於是該企業將造型班、澆鑄班合併,工人既要造型又要澆鑄。

有一天,氣溫高達37℃,當第三爐熔煉結束時,工人王先生出現頭昏、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等症狀,用手觸摸皮膚明顯灼熱。同事立即把他轉運到陰涼處,給予含鹽清涼飲料和藿香正氣水飲用,休息數小時後方才好轉。

金若剛表示,根據高溫作業人員的職業以及體溫升高、肌痙攣或暈厥等臨床表現,排除其他類似疾病,可診斷為職業性中暑。

中暑按照臨床症狀的輕重分為輕症和重症中暑。具備下列情況之一者即為輕症中暑:頭昏、頭痛、心悸、面色潮紅、皮膚灼熱,出大汗、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細快,體溫38.5℃以上。如果有人出現輕症中暑,應使患者迅速離開高溫作業環境,到通風良好的陰涼處安靜休息,給予含鹽的清涼飲料,必要時給予葡萄糖生理鹽水靜脈滴注。

凡是出現熱射病、熱痙攣、熱衰竭的主要臨床症狀之一者,即為重症中暑,必須立即送醫院診治。如果判斷為熱射病,應迅速採取降低體溫、維持循環呼吸功能的措施,必要時糾正水電解質平衡紊亂;判斷為熱痙攣,應及時口服含鹽清涼飲料,必要時給予葡萄糖生理鹽水靜脈滴注;判斷為熱衰竭,應使患者平臥,移至陰涼通風處,口服含鹽清涼飲料,對症治療。

金若剛表示,對中暑患者及時進行對症處理一般可以很快恢復,不必調離原作業;若因體弱不宜從事高溫作業,或有其他就業禁忌症,應調換工種。

預防 高溫作業單位和勞動者都應提高防範意識

在三伏天某日12時許,路面溫度高至60℃。「嘭」的一聲,某建築工地工人張先生突然倒地,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即刻被送往醫院,診斷為熱射病及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症。據張先生的工友介紹,單位正在趕工期,工人每天午餐後沒有休息,就要馬上開工,工地防暑降溫措施也做得不夠。

金若剛提醒,高溫環境作業的單位和勞動者本人都應提高防範意識,從以下幾方面做好職業性中暑的預防工作:

改善工作條件。定期檢測高溫作業環境,改進各項防暑降溫設施,如廠房設計採取通風散熱、使用隔熱屏障,設置風扇、空調等降溫設備。

定期進行職業健康檢查。從事高溫作業的人員均需進行高溫項目體檢,凡有未控制的高血壓、未控制的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未控制的糖尿病、慢性腎炎、全身瘢痕面積≥20%以上和癲癇者,均不宜從事高溫作業。

加強個體防護。在特殊高溫作業場所,應配有隔熱、阻燃和透氣性良好的工作服,並佩戴防護眼鏡及隔熱面罩。

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創造舒適、涼爽的休息環境,儘量避免長時間高溫戶外勞作,保證充足的睡眠。

及時補充水和鹽分。不論是否進行大量體力活動都應該多喝水,而不要口渴時再喝,高溫作業前或大量出汗時,飲用溫鹽開水或運動型飲料。不可飲用含酒精飲料或大量的碳酸飲料。這些飲料會使體液丟失更明顯。要避免飲用過涼的冰飲,以免引起胃痙攣。

合理膳食,補充營養,使用防暑用品。多吃易消化、含水分高的蔬菜、水果以及乳製品等,飲用含鹽清涼飲料,飲水方式以少量多次為宜。

出現中暑先兆要馬上脫離高溫環境。出現頭昏、頭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中暑先兆症狀時,要果斷中止高溫作業、脫離高溫環境,到陰涼通風的地方休息,如果症狀沒有改善應及時就醫。

相關連結

高溫天氣家中常備防暑藥

金若剛建議,高溫天氣,家庭應常備一些防暑藥品,並對常見防暑藥品的功效有所了解。

仁丹:能清暑祛溼。主治中暑受熱引起的頭昏腦漲、胸中鬱悶、腹痛腹瀉,也可用於暈車暈船、水土不服等。

藿香正氣水:能清暑解表。適於暑天因受寒所致的頭昏、腹痛、嘔吐、腹瀉等症。

十滴水:能清暑散寒。適於中暑所致的頭昏、噁心嘔吐、胸悶腹瀉等症。

清涼油:能清暑解毒。可治療暑熱引起的頭昏頭痛,或因貪涼引起的腹瀉。

菊花:具有消暑、平肝、利尿等功效。有高血壓的患者尤宜,以開水泡代茶飲。

荷葉:適宜中暑所致的心煩胸悶、頭昏頭痛者。有高血壓的患者尤宜,以開水泡代茶飲。

延伸閱讀

捨不得開空調 老人在家中暑

老幼孕婦等八類人群更要做好防暑降溫

近日,70歲的黃女士被120急救車送往醫院,被診斷為熱射病。黃女士有點冠心病,當天上午感覺到有點不適,以為是冠心病的症狀,午後突然變得不太清醒,他的老伴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當時沒覺得家裡特別熱,我們老兩口比較節儉,很少開空調,沒想到會中暑。」經過搶救,黃女士終於脫離危險。

金若剛提醒,老年人、孕產婦、嬰幼兒以及患有某些疾病、服用一些特殊藥物的人群更容易發生中暑,在高溫天氣,尤其要為他們做好防暑降溫:

老年人 老年人皮膚汗腺萎縮、循環系統功能衰退,機體散熱不通暢,易引起中暑;

孕產婦 由於懷孕或產後體力消耗較大,身體虛弱,如果逗留在通風不良、溫度較高的室內,很容易發生中暑;

嬰幼兒 全身各系統發育不完善,體溫調節功能比較差,皮下脂肪比較多,不利於散熱,容易發生中暑;

心血管疾病患者 高溫天氣會使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交感神經興奮,加重心血管的負荷。尤其是心臟功能不全者,體內的熱量不能及時散發而積蓄,容易發生中暑;

糖尿病患者 患者的機體對內外環境溫度變化反應遲鈍,當熱量積蓄在體內,病人的自覺症狀卻出現得較晚,易引起中暑;

患感染性疾病的患者 因為細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以使人體產生內源性致熱原,讓機體產熱加速,炎症還能使機體釋放出一些物質,使血管痙攣收縮,更不利於散熱而容易中暑;

營養不良者 營養素的缺乏使血壓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的收縮,這類人群還容易反覆腹瀉,導致脫水和電解質紊亂而中暑;

服用特殊藥物者 服用抗組織胺藥、抗膽鹼藥、安眠藥等藥物的人也會產生血管收縮,使體溫調節中樞發生障礙,容易中暑。

金若剛提醒,高溫天氣,市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預防中暑:不論運動量大小,都要及時補充水分,不應等到口渴時才喝水。如果出汗多時提倡喝淡鹽水,少量多次飲用。儘量減少戶外活動,將外出時間安排在早晨或傍晚,儘量在背陰處活動,避免太陽直曬。外出時選擇輕薄、寬鬆、淺色的服裝並注意防曬,可戴寬簷遮陽帽、太陽鏡,塗防曬霜。少食高油高脂食物,飲食儘量清淡,多吃水果蔬菜,保證充足睡眠。用空調、風扇給室內降溫,但空調溫度不宜調得太低,避免室內外溫差過大,睡覺時避免冷風直接對著人吹。(彭放 邱勁松)

責任編輯:朱佳琪(EN042)

相關焦點

  • 《高溫中暑事件衛生應急預案》
    二、各地氣象部門要根據上級氣象部門的高溫中暑氣象等級預報指導產品,結合本地實際,確定高溫中暑氣象等級,並適時向社會發布預報和高溫中暑防範提示。    三、各地衛生部門要自2007年8月1日起認真做好高溫中暑事件的監測、報告工作,並通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網絡直報系統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管理信息子系統中的「其它公共衛生事件」一項報告高溫中暑病例。
  • 企業夏季高溫作業防暑降溫措施全攻略
    針對露天高溫作業,調整工休制度,避免長時間接觸高溫;(5)加強職業健康監護,認真做好高溫季節到來之前的體檢工作,避免職業禁忌證者從事高溫作業,如Ⅱ期高血壓、活動性消化性潰瘍、慢性腎炎、未控制的甲亢、糖尿病和大面積皮膚疤痕患者,不宜從事高溫作業。
  • 高溫來襲,如何預防中暑?
    中暑是人體暴露在高溫環境下,體溫調理功用紊亂,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妨礙為首要體現的急性疾病。一般分輕度中暑與重度中暑,按發病機理不同,重度中暑又分為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其間熱射病歸於重症中暑,逝世率較高。
  • 高溫中暑也可引發橫紋肌溶解
    高溫中暑也可引發橫紋肌溶解 原標題:   指導專家 丁寧 長沙市中心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  入夏以來,長沙市中心醫院收治的橫紋肌溶解症病例逐漸增多。
  • 各高等學校,這份暑假期間做好高溫天氣防範應對工作的通知請收下
    轉載請註明上海市教委政務微信"上海教育" 近幾日,上海市中心氣象臺連續發布高溫黃色和橙色預警信號。未來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影響,本市將以晴熱高溫天氣為主,預計未來5~7天內本市部分地區最高氣溫可升至37°C以上。
  • 高溫猝死:近期多個工地出現中暑!工人因中暑從腳手架跌落!請提前...
    熱痙攣屬於重症中暑的一種,多發生於大量出汗,鹽分補充不足,肌肉會突然出現陣發性痙攣疼痛。高溫、疲勞作業,甚至可能導致人員猝死:中暑也容易引發二次傷害!例如人員失去意識墜落、塔司等重要崗位失去意識導致更嚴重事故等。請提前做好高溫作業安全管理和預防工作!
  • 炎炎夏日是「中暑」的高發期,注意以下幾點,預防中暑
    夏天到,今年又是一波酷暑和高溫。近日全國各地高溫導致多人中暑,防暑等級逐步提升,為了大家的安全特意提醒您注意預防熱射病。說到熱射病可能很多人都會很陌生,那麼熱射病呢?有什麼危害呢?熱射病就是我們俗稱常見的「中暑」。
  • 關於夏季高溫作業,每個倉管員必須知道這些事!
    下面,我們就來講一下在倉庫作業中,如何在現有條件下有效防止因高溫天氣引發的人員中暑和其他各類生產安全事故。加強職業健康監護倉庫要做好高溫季節到來之前的體檢工作,避免職業禁忌症者從事高溫作業,如Ⅱ期高血壓、活動性消化性潰瘍、慢性腎炎、未控制的甲亢、糖尿病和大面積皮膚疤痕患者,不宜從事高溫作業。
  • 重度中暑住進ICU 醫生提醒:高溫、高溼、不通風環境,更容易中暑
    ■天氣酷熱難耐,謹防中暑 記者 鄭志波 攝熱熱熱!最近持續高溫,市內醫院接診的中暑患者也越來越多,甚至有人因此而住進了ICU。佘主任介紹,「進入三伏天后,如果在高溫、高溼而且不通風的環境下長時間工作,很容易導致中暑或引發熱射病。」佘主任介紹,根據臨床表現,中暑可分為先兆中暑、輕症中暑、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又分為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熱射病的致死率高達40%—50%。
  • 各地相繼調整高溫津貼標準 高溫工作中暑算工傷
    另據報導,中華全國總工會網站也於近日發布工會組織維權提醒,用人單位不得因高溫停止工作、縮短工作時間而扣除或降低勞動者工資,由於高溫作業導致中暑屬於工傷。該報導還稱,上海市總工會有關負責人表示,高溫嚴重影響高溫作業一線勞動者,特別是冶金、運輸、建築施工等一些在高溫車間、露天野外條件下作業的勞動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易引發安全生產事故,導致中暑或高溫傷亡事故。
  • 省安監局:高溫作業中暑屬工傷 單位拒「買單」可投訴
    談及「高溫補貼」,一概搖頭表示「沒聽說」,每月150元的津貼也「壓根沒領到」。  在華夏路一處工地門前,進進出出的工人們多身穿長袖上衣,腳踩一雙沾滿泥土的膠底布鞋。酷暑的折磨下,許多工人的衣服都是汗漬斑斑,有的還沾滿了沙土。省安全監管局專家在分析高溫和熱輻射作業場所的防暑降溫應對措施時曾提到:戶外勞動者工作時需穿隔熱服。
  • 高溫天需高度警惕中暑 各種症狀有不同解暑方法
    高溫天需高度警惕中暑 各種症狀有不同解暑方法 2017-07-12  此外,據省人民醫院急診內科一名醫生昨日下午6時介紹,目前省人民醫院有1例熱射病患者就診,男性,28歲,是長安區一工地的工人,因高溫天氣露天作業而昏迷,昏迷多天後昨日才清醒。目前,該醫院每天都有就診的中暑患者。
  • 高溫36℃,老漢中暑高燒40.5℃
    -老漢工地施工中暑住進ICU,醫生稱是極嚴重的重症病人  -昨日省城120接到10名中暑病患,未來幾天注意防暑  省城昨日迎來了36℃的高溫天氣。氣象部門預告,之後幾日將持續高溫。炎炎烈日下,夏季常見的急性熱病之一——中暑,成為了市民需時刻提防的問題。僅昨日一天,省城120疾控中心接到近十起市民中暑事件,更有人因嚴重中暑住進了ICU(重症監護)病房。  事件回放施工老漢中暑進了ICU  睜開雙眼時,58歲的伍志軍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正躺在市一院的ICU裡。周圍病號都是患絕症的人,而他卻是因為中暑被送進來的。
  • 高溫天氣來襲 不光身體熱得難受、情緒也跟著「中暑」
    小心中暑變成熱射病隨著高溫預警持續發布提醒,也讓我們看到夏天裡炎炎烈日的溫度。「最近一周一共接到兩例中暑市民,其中有一位是在建築工地施工作業的工人。」23日上午,長春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孫文科說。目前,該院在接診過程中還沒有發現熱射病,多數人概念中的中暑只是中暑前兆,如頭暈、全身乏力、心慌等。記者了解到,熱射病有兩類,一類是勞力型,在高溫高溼環境下作業,以建築工人和農民多見,致死率為30%——70%;一類是非勞力型,50歲以上,體質比較差的老人、小孩等,在通風條件較差、溼度較大的環境中發病,致死率高達80%。
  • 高一新生軍訓中暑死亡!高溫天氣,需要注意這些
    高溫天氣,戶外活動要注意慎防高溫病,莫釀悲劇。8月4日,湖南省臨澧一中在高一新生軍訓期間一名15歲的學生王某發生中暑送往醫院搶救無效身亡。當日天氣預報報導的氣溫是37度,高溫的天氣加上辛苦的軍訓,使得王磊身體不適,並出現中暑的跡象。
  • 中暑會致死?別掉以輕心!
    中央氣象臺網信息顯示:我國各大城市持續「高燒」不退,多個城市已經發布高溫預警。「近日北京連降大雨後,高溫高溼的環境正是容易中暑的時候。」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急診科主任張向陽教授提醒大家,隨著氣溫進一步升高,市民應儘量迴避上午10點至下午4點露天工作。
  • 高溫中暑,你買的保險賠不賠?
    這幾天,全國各地都開啟了高溫模式,走到哪,都能感受到滾滾熱浪。更為難熬的是,這麼熱,我們還得時刻戴著口罩。天氣一熱,就容易導致中暑。輕則頭暈、心悸、四肢無力,重則昏迷甚至導致死亡。中暑這事兒可不是鬧著玩的,遠慮君提醒大家,一定要有安全意識,提前做好防暑降溫的準備。今天主要講講,如果高溫誘發了中暑,我們買的保險能賠嗎?
  • 專家提醒:熱射病可致死 有中暑症狀應儘早就醫
    5月以來,海南各地氣溫不斷飆升,氣象臺持續拉響高溫預警。高溫環境不僅讓人體感不適,還很容易發生中暑,甚至發展成為熱射病,導致多臟器功能衰竭,危及生命。當晚,急診科又收治了一名中暑患者,43歲的水泥工人張某在室外高溫下工作一天後出現呼吸急促、四肢抽搐不止等症狀,被工友緊急送到省腫瘤急診科救治,被診斷為熱痙攣(中度中暑),因送醫及時,張某經輸液治療後已無大礙。
  • 高溫作業中暑算工傷 停工或縮短工時不降工資
    青島新聞網8月14日訊  近期,由於夏季高溫天氣導致的中暑事件時有發生,給勞動者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帶來嚴重損害和威脅。昨日,記者從市安監局獲悉,我市用人單位應當根據地市級以上氣象主管部門所屬氣象臺當日發布的預報氣溫,調整作業時間。因高溫天氣停止工作、縮短工作時間的,用人單位不得扣除或降低勞動者工資。
  • 武漢:高溫環境下工作中暑可申請工傷
    武漢:高溫環境下工作中暑可申請工傷 原標題:   武漢晚報訊(記者章鴿 實習生 唐麗姿 董子昂 通訊員彭燕娥 趙傑)高溫環境下工作中暑可算工傷,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