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間梅熟落蒂,牆下筍成出林。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範成大的這首《喜春》講述他喜歡在窗前種梅樹,夏可嘗青梅,冬可賞梅花。這首詩大概意思是說窗前的梅子熟落蒂了,牆角下的竹筍也長成了林。整天下雨都不知道春天已經結束了,天一晴才發現原來已到深夏。說得簡節一點就是我們還在過於專注某一事物時,回過神來已「物是人非」。
在以往,盛夏七月已屬於那些已高考後的莘莘學子們放鬆的季節,可今年的七月,對莘莘學子們來說是不同尋常的一月。
過去,在沒有自然災害的情況下,正常高考時間都在六月下旬就結束了,那時候最熱門的就是關於「高考」的話題。今年卻不一樣了,在六月的話題不再是高考了,而是「地攤經濟」。
受疫情的影響,高考推遲一月進行,就在今年的7月中旬。今年的高考,對於很多考生既期許又仿徨;期盼著辛辛苦苦努力的成果得到「驗證」;仿徨著自己努力的成果偏了方向。
由於疫情期間,很多學子們不能如期返回校園上課,為了不讓學生落下課程,學府便以雲教學(網課)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授課。
很多學生都比較「反感」這種網課方式,甚至「吐槽」式的說「上網課不如看電視」。
前兩天,我在跟表妹聊天,問道她對今年的高考有沒有信心?她則抱怨道:「信心?懸了,今年沒怎麼好好學習,上網課根本聽不進去,比較枯燥乏味,估計成績退了一半了,不像在學校教室上課,有那種學習氛圍在裡面,個個你追我趕的,想不認真學習都難咯,今年的網課害死人。」。從表妹的言語中透露出不少的無奈,畢竟表妹是農村人,她除了學習以外,還承包了家務活,不能一門心思的鋪在學習上。
當然,像表妹這樣的並不是個案,相信很多農村的孩子都一樣,只要在家裡上課,就會「分心」去做別的事情,這樣的學習環境又怎麼能考出自己的理想分呢?
對於今年的高考,很多莘莘學子都很忐忑,畢竟一生的轉折點就在這盛夏七月中旬的兩天時間裡,有人興奮,有人恐懼。
恐懼誰都有,但我們需要去克服,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的果敢與無懼。我們常常在岔路口駐足,不知該往哪走,因為我們害怕失去,也因為我們總想要走捷徑快速地抵達目的地。殊不知,每條路上都有其獨特的風景,選擇了康莊大道便儘管享受旅途的平坦與舒適;選擇了幽深的小路便盡享「窈窕尋壑」之曼妙。「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若想欣賞那瑰怪之景,便要捨棄走平坦之路的舒適,不論選擇什麼樣的道路,「既擇之,則安之」,放下顧忌,領略自己所選道路的風景,時光亦會給予你豐厚的饋贈。
期待盛夏的七月,莘莘學子們給自己一個微笑,一個滿意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