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南京保衛戰為什麼會輸,很多人都說是國民黨的消極抵抗最終放棄,導致這場戰爭最終輸得這麼慘,所有的一切都是國民黨的罪責。但是大家想一想,如果我們有十足的能力的話,誰還會去侵略我們?誰還會去消極抵抗?為什麼消極抵抗?是毫無理由的嗎?
根本不是,那是因為我們的軍隊素質與日本根本無法相比,在正式的戰場上,4比1,我們的士兵都難以與日本士兵較量,在這種情況下,你又如何能夠做到積極防禦?甚至是積極反攻,都不要說是領導人尋求積極防禦的政策,就是領導人一味地強調進攻,積極防禦,士兵也一鬨而散。
這個仗你怎麼打?不論是上海保衛戰也好,還是南京保衛戰也好,可以說,蔣介石領導的國民政府是付出血本兒的,不論是四大家族,還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都在這兩大保衛戰當中損失殆盡,這一個歷史事實,有多少人記得。你可以說他在後期消極抗戰,因為前期嫡系部隊都已經被打光了,在各地徵召的士兵其實前一天還是拿著鋤頭的農民。
他們連槍都不會放只會點蠟燭,連電燈是什麼都不知道,拔手雷的時候都不知道拉哪兒,這些人披上了軍裝,就是軍人,然後開赴戰場,而相反,日本士兵呢?哪一個不是真槍實彈的多次演習以後,奔赴戰場的,再加上他們的武士道精神,以及他們的天皇統治思想的洗腦,你讓一個曾經手無寸鐵轉手披上軍裝的人,如何去挑戰這些受過專業訓練的日本士兵。
就不要說是國民黨在前期打得很艱難了,就是當時的八路軍襲擊了日本的一個運糧隊,也大肆宣傳,這是一次勝利,而且就是與運輸隊對壘,我們的傷亡比例也遠大於日本,而國民黨面臨的還是日本的正規軍,你怎麼打?
有很多時候一些網友不要站著說話不腰疼,戰爭是很殘酷的,在那個年代,我們的軍事力量是很弱的,這個弱不僅僅是國民黨時期造成的,國民黨想怎麼樣嗎?原先整個中華民國政府對於整個國家的統治都是好不容易才獲得名義上統一的,好不容易發展一點輕工業,激活經濟,重工業也在穩步進行,一切都在正確的軌道上發展,誰願意打仗?
就是蔣介石想打仗,手下人也不同意,安安心心掙點錢,然後老婆孩子不行嗎?真想打仗的話,其實是有很多社會顧慮和政治因素的,並不是蔣介石不想打,或者是想打就能決定一個國家是否能夠與侵略者直接對抗的,蔣介石在國民黨內的集權確實抓得很緊,但是他說話也真的不一定算,尤其是到後來內戰的時候,為什麼頃刻間土崩瓦解,就是當時國民黨的很多將領不想打仗。
而蔣介石非要打仗,表面上軍隊都開赴前線了,實際上真正開搶的人有幾個?這麼一個社會現實在抗戰期間,南京保衛戰期間也十分相似,只是蔣介石在當時比較識時務,知道自己的軍隊和將帥根本打不過日本人,所以採取的一種被迫性戰略,真要是能打得過的話,誰不願意打呀?一炮幹過去,侵略者抱頭鼠竄,自己獲得偉大勝利,就像抗日神劇一樣,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