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能成為學霸?教育專家:孩子具備這兩點很重要

2020-09-04 育兒成長法

每個父母眼中的孩子都是別人家的孩子,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學習好懂事,羨慕的同時說自己也付出努力了,努力想培養孩子,但是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


有的父母讓孩子學習時習慣說:別再玩了,趕快給我寫作業。孩子會認為讀書是為了父母,寫作業也是為了父母。有的孩子還會說:媽媽,這一次我一定要給你考個100分回來。這是習慣性錯誤,孩子認為讀書是為了父母,沒把讀書當成自己的事兒,學習讀書就會很不自覺,並且感到會很累。


有的父母說孩子在學習中遇到一點挫折就會放棄,低年級學習也很好,隨著年級的升高,孩子遇到到難題就會退縮,不想思考。有的孩子是愛上了玩,甚至玩遊戲,對學習越來越沒有了自信心。

其實學霸孩子都有共同的特點,就是具有學習品質、良好習慣,這些品質習慣不僅僅體現在學習上,在生活上為人處事上都有突出的表現,所以他們也更容易成為學霸、更易成才。

教育專家北京師範大學錢志亮說:孩子具備這兩點很重要。

一、從小全面發展孩子的聰、明、靈、通。當父母發現孩子哪方面欠缺時,從小就要開始訓練、有意識地培養。

心理學發現:聰的孩子在言語理解,閱讀、背誦、抽象思維等方面有優勢;明的孩子在圖畫書寫、拼圖、操作,看圖寫話等方面有優勢;靈的孩子往往是靈活的,靈巧的;通的孩子會通情達理,幸福快樂,帶給別人的也是幸福快樂,能很快地適應社會。


那麼怎樣讓孩子聰就多聽,讓孩子明就多看,讓孩子靈就多動,讓孩子通就多撫。父母要盡最大努力,每天堅持給孩子講一講故事;到外頭去看看,別老關在屋子裡頭;多運動特別是爸爸陪孩子一起多運動將來大智慧的可能性就越高;多撫觸抱抱孩子等等。


二、小學階段最主要的是培養孩子的學習品質和良好習慣。

1.讓孩子對學習有興趣,愛上學習,知道讀書學習不是為了父母,學習原來這麼簡單。

2.培養孩子養成好的習慣,和壞習慣說再見,學會獨立擔當,控制自己的情緒,解決問題不靠發脾氣。

3.做個受歡迎的人。


為滿足孩子的成長,國內多個兒童教育專家和文學工作者共同編寫了這套《學霸成長記》,開啟孩子心靈成長的讀本,全套書共10冊,寫兒童成長的不同方面,上百個古今中外的小故事精選名人名言每個故事篇幅短小小故事大道理,適合學生閱讀,情節有趣,想像力豐富,符合孩子心理特點。

培養學霸孩子,把這套小學生課外文學成長勵志故事書《學霸成長記》帶回家吧!10本才58元,一本合5元多,點擊下方,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老師的孩子更容易成學霸?老師開小灶是其次,這兩點是關鍵
    為什麼老師的孩子更容易成學霸?老師開小灶是其次,這兩點是關鍵在生活中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老師的孩子多數學習都很好,而且一般都是學霸,很多人覺得這都是老師私下給自己孩子開小灶的結果,其實,這都不是主要的原因,這兩點才是關鍵。
  • 為什麼潮州這位95後帥小夥,能成為傳說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他一路乘風破浪,滿足著所有人對於「學霸」的設想。那麼為什麼潮州這位95後帥小夥,能成為傳說中的「別人家的孩子」?而大量的事例告訴我們,要教育出一個好孩子,應民主而不專制,要遵守孩子生命發展的秩序,尊重他自身的需要,應懂得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並積極引導孩子拓展他的愛好及興趣,從而幫助孩子明確未來奮鬥的方向及目標。二、有清晰的學習思路及計劃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正如張鉞自己所說:「人生30%靠天分,20%靠幸運,剩餘的50%靠自身努力」。
  • 怎麼讓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小孩」?這項啟蒙很重要
    文|文兒最近接到朋友來電話吐槽「別人家的小孩」。沒錯,通常別人家的小孩都是學霸,都是讓人佩服的存在,朋友如今已經工作好幾年了,依然還在羨慕「別人家的小孩」,這個小孩只有12歲。朋友甚是慚愧,也不得不佩服現在的孩子很厲害,原來孩子的母親在孩子一歲開始,就對他進行英語啟蒙了,而且這位母親為了對孩子英語啟蒙教育,自己也慢慢的學好了英語,有了二次成長。
  • 羨慕別人家的學霸?三招教你讓自家孩子成為學霸!
    家有兒女的都知道,只要孩子邁入學校的大門,父母就有做不完的家作!當父母的總是羨慕別人家孩子,聽話、懂事、學習好,其實只要用對方法孩子是很容易成為學霸的!現在的孩子讀書基本都是父母跟著一起讀,甚至父母比孩子還累,輔導作業堪稱是絕世難題。
  • 又是別人家的孩子,學霸不是天生的,父母試試從這3個方面培養
    在生活中,我們不難聽到這樣的話,「別人家的孩子......」,父母總會拿自家的孩子相比,比較過後感慨萬分:「別人家的孩子好!」從小到大,這句話像一塊石頭一樣壓在頭頂,壓在很多孩子心頭。在身邊你不難聽到,學霸總會說自己沒怎麼好好學習,作業沒怎麼完成,考試發揮不好,一旦考試成績出來,即使是99分都會說自己沒考好,自責不已。相比學渣僅僅剛過考試及格線,卻歡天喜地的奔走相告。雖說這樣的事情略顯誇張,可這是生活中存在的一種現象,學渣和學霸對自身的要求不高,自然會造成不同的心境。其實孩子的學習習慣不是天生的,是從小養成的,與家長的引導方式有著密切的關係。
  • 想要「別人家的孩子」,先成為「別人家的父母」
    但事實應該是家庭氛圍給孩子帶來的良好影響。如果父母回到家裡窩在沙發上玩遊戲、刷視頻,那麼這樣家庭長大的孩子,多半也喜歡「風雲變幻」的電子遊戲。從孩子表現出來的狀態,往往能看出孩子所在家庭是什麼樣的狀態。你的一言一行讓孩子耳濡目染,種下的種子生根發芽,孩子在怎樣的氛圍中長大,就會變成怎樣的人。前一陣,有個49歲的大學宿管阿姨很火,因為她考上研究生。
  • 孩子會不會成為學霸,就看這3個特質,你家孩子中槍了嗎?
    孩子會不會成為學霸,就看這3個特質,你家孩子中槍了嗎?相信很多父母都會羨慕&34;,比如別人家的孩子性格好,最重要的是成績好,人也比較聰明有禮貌,也會想學霸孩子的父母取經但其實往往能成為學霸的孩子,都是有以下3種特質的。1、 善於思考,不懂就問。
  • 學霸「草稿紙」讓老師驚嘆:看完才知道,學霸為什麼能成為學霸
    每個人的學生時代,都會有一個「別人家的孩子」,他們總是各方面都很優秀,在學習上更是如此。如今,「別人家的孩子」有了另一種稱呼,不少人把學習好的別人家孩子稱為學霸。而學霸之所以能夠在學習上覺得好成績,也與他的日常習慣有關。
  • 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請先讓自己成為別人家的父母
    也許你已經開始反感了,為什麼網上,書店裡那麼多關於「原生家庭」,「情商」標籤的書籍和信息,撇開可以貼上標籤,增加噱頭不談,我們至少可以認為,它們傳遞了一個重要的信息:優秀的孩子一定出在優秀養育的家庭,無論貧富。對於初次為人父母的人,我們該如何養育自己的孩子,讓他能夠在未來的世界裡有足夠優秀的品格,可以面對越來越激烈的社會競爭呢?
  • 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你要做到這幾點
    作為父母經常羨慕「別人家的孩子」,說明別人家的孩子身上有一些優點、品質是家長喜歡的。而這些跟孩子接受的教育脫不開關係,但孩子接受的教育無非都是從義務教育開始,上學、聽課、做作業...大多數的學生受教育的模式都是這種。那麼被人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又為什麼跟其他人拉開了差距?
  • 學霸的養成計劃:想要孩子高智商成為學霸?這幾點家長需要知道
    對於家長來說,他們渴望自己的孩子成為學霸。有的甚至為孩子成為學霸制定了相關的計劃。他們秉持著一切都為了孩子的成長的信念為他們做出了或許不恰當的計劃。比如說,萌萌的家長為了讓萌萌成才,給正在上一年級的她報了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完全剝奪了孩子的自由。這樣真的好嗎?那麼怎樣讓孩子成為學霸呢?
  • 怎樣培養,孩子才會成為學霸?
    一個長沙縣,「合法」的校外培訓機構竟多達236家,可見假期校外培訓生意之火爆。當然,火爆的背後反映的是全民的教育焦慮。我相信每一位家長的潛意識裡都渴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學霸。因為,從大概率角度來說,成為學霸就意味著「美好的工作」與「美好的未來」。這也應該是假期校外培訓生意火爆的實質原因。可是,學霸到底是怎樣「煉」出來的?怎樣培養,孩子才可能真正成為學霸?
  • 「棍棒教育」無用,只有成為別人家的父母,才會有別人家的孩子
    媽媽和孩子之間的感情肯定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這並不代表媽媽能用愛孩子的理由要求孩子對自己言聽計從。媽媽和孩子之間還是要多一些溝通,給孩子多一些自己的空間,才能營造更好的親子關係。剛進家門,就看到她五歲的兒子,感覺這孩子和別的孩子有點不一樣。這孩子很安靜,我們大人聊天的時候,他自己一個人坐在沙發上津津有味地看著一本地理圖冊,特別專注,絲毫不受外界的影響。
  • 從「別人家的孩子——湛江女學霸」我們能學到什麼?
    別人家的孩子—湛江學霸中考10門課程六門滿分,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麼?接下來就請和小編一起來探討一下關於從別人家的孩子身上能學到什麼這件事。大家知道,從小學到初中高中,不管是老師還是父母,都對我們說過這樣一句話:「把字寫好」,字體很重要,但是很多同學的字體還是不好看,覺得我寫的只要老師能看清楚就行,但是從來磨刀不誤砍柴工,你字體寫好了,很多科目都會加分,例如語文和英語的作文,你比別人寫得好,最起碼多五分是有可能的。
  • 父母怎樣能成為孩子的「教育專家」?
    每一個父母都可以也應該成為孩子的教育專家我們這裡說「每一個父母都可以也應該成為孩子的教育專家」,許多父母也許會質疑,我就是一個普通的父母,我們怎麼能夠成為「教育專家」呢?但是當我跟大家分享出來以下的三個詞,我想大家還是會點頭認同的。這三個詞就是:第一個詞是「專注」;第二個詞是「專職」;第三個詞是「專業」。
  •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那麼好學,自家的孩子卻總不專心?真相是?
    為什麼那些學霸孩子就不用父母站在後面拿「鞭子」抽呢?家長們有時候難免會羨慕別人家的學霸孩子,他們學習從來不用讓父母嘮叨,還能名列前茅;不僅學習積極主動、上進心強、該玩的時候也在玩、學興趣班照樣不耽誤學習、該學習的時候還能專心學習、特別能自律。為什麼自己的孩子就不能專心學習呢?每次看到自己的孩子學習,真是又急又氣。
  • 與其羨慕別人孩子是學霸,不如走在成為學霸的路上,家長一定要看
    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成為學霸,但很多家長卻不知道,學霸共同的特徵就是思維能力很強,他們更擅長觀察事物、分析事物,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所以想讓孩子成為學霸,首先要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可以看到,孩子的思維發展是循序漸進的,每一個階段都是在為下一個階段基礎。本文認為,6-10歲是孩子打好思維基礎的關鍵,一旦錯過,再彌補就會事倍功半。那我們該怎麼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呢?這裡以三個類型的小遊戲為例,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功效,讓大家學會給孩子做思維啟蒙教育。
  • 「別人家的孩子」是怎麼培養?劍橋學霸背後,原來站著這樣的媽媽
    01「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那你看看別人家的爸媽!」芒果有一檔綜藝叫做「少年說」,其中有一期節目備受關注,主題是:別人家的孩子。節目中,一位姓袁的女同學對著陽臺下的媽媽喊出了自己的心聲:「媽媽,你為什麼總看到別人家孩子的優點,卻總看不到我的努力?」臺下所有的學生為女孩鼓掌。媽媽開口,說了一句:「孩子,你很棒。」然而很快,她話鋒一轉,一句「但是」,令全場鴉雀無聲。剛剛還在臺上自信陽光的女孩,轉眼失去神採。
  • 「學霸」都是別人家的?那是因為你沒有發現孩子的學習特質
    「學霸」都是別人家的孩子!很多父母在一起聊天時,都會這樣打趣,這句話聽起來似乎既有嫉妒也有無奈。那是不是這樣呢?我看未必。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只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學習特質,人人都能成才!而姐姐僅僅只是說,這有什麼好問的?記住它的名字就完了。這件事情啟發了她的思考,了解一個新事物,她習慣視覺偏好,用圖像去學習;而姐姐採用記憶偏好,用大腦記住這幾個字,知道它是雙頭並蒂植物就行。同一個父母生的孩子,學習的差異如此之大,更何況不同的孩子之間呢!在教育一個孩子學習的時候,父母是不是可以去挖掘孩子的學習特質,找到符合孩子心理、行為習慣的學習模式呢?
  • 「別人家的孩子」何以能?學霸們的啟示
    &34;何以能?&34;何以能?無論是媒體報導,還是日常生活,我們總是眼見&34;多麼優秀,令人豔羨,而自己的孩子&34;久矣。好像中了&34;的酸葡萄的蠱。與其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冷落了自家孩子,倒不如思考別人家的孩子何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