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那麼好學,自家的孩子卻總不專心?真相是?

2020-12-27 寶寶知道

為什麼那些學霸孩子就不用父母站在後面拿「鞭子」抽呢?

家長們有時候難免會羨慕別人家的學霸孩子,他們學習從來不用讓父母嘮叨,還能名列前茅;不僅學習積極主動、上進心強、該玩的時候也在玩、學興趣班照樣不耽誤學習、該學習的時候還能專心學習、特別能自律。

為什麼自己的孩子就不能專心學習呢?

每次看到自己的孩子學習,真是又急又氣。低年級時候常被老師告狀:你們家孩子上課老「開小差」,「注意力不集中」。在課堂上根本不看老師也不看黑板,自己玩自己的,寫作業也不專心,總是走神。而到了初中高中「開小差」成了「開大差」,孩子根本不願在學習上花太多的時間,即使是愛好也不堅持了多久。

哎、孩子不想學我能怎麼辦?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肯定學不到東西啊。雖然我們發現到孩子有注意力不集中這個問題,一開始我們苦口婆心,教育孩子「上課專心聽課」,可是結果發現孩子的情況還是沒有好轉。於是,我們就開始責備我們的孩子,久而久之,進而陷入一個誤區:孩子故意不專心。從剛開始的積極幹涉到逐漸放棄,千言萬語化為一句「哎、孩子不想學我能怎麼辦?」

其實事情的根本原因是:我們對注意力了解卻甚少(雖然經常會提及注意力),「輕視」了注意力!

優賦優A+注意力訓練中心訓練導師說:從科學的角度來說,注意力是與腦部功能有關的。每個孩子的腦部功能發育的差異,也影響了孩子的注意力。講到這裡很多家長心裡肯定會有疑問了,下面選兩個問題來解答。

1,注意力為什麼可以通過訓練提高?

上面也講了,注意力是與腦部功能相關,而不是說腦部有實質上的損傷差異,這也就是家長們經常說的「孩子很聰明,就是不專心」(大腦智力沒問題,注意力不好),腦部功能有差異,則是可以通過科學的訓練來達到的,就像體能不好,可以科學的體育鍛鍊來達到。從腦神經系統學來講,當腦部某功能不足時,通過科學系統的訓練,會對腦部某功能會進行刺激,久而久之,會使這塊腦神經系統形成更多的「迴路」,從而提高了大腦這部分功能。

2,既然與腦發育相關,孩子長大一些,注意力不就好了嗎?

首先,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注意力水平不一樣,注意力渙散的孩子,隨著年齡大一些,注意力時間會慢慢有所增加,但是,與同齡正常的孩子注意力水平還是有一定差距。同時,對於處於學齡期的孩子,注意力渙散會使孩子學習越落越多,學習壓力也越來越大,所以及時提升注意力是關鍵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我是小扒扒)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 寶寶知道 帳號,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總是那麼優秀?這種想法會誤了自家孩子
    看到一位朋友發的朋友圈,他知道鄰居家孩子因為考了第一名,登上了領獎臺,還當了升旗手,於是在兒子面前誇了那孩子好幾次。沒想到兒子卻突然發脾氣了:「你那麼喜歡他,那讓他給你做兒子呀!」朋友當時就愣住了,他才意識到總是誇別人家的孩子,未必是種好的教育,甚至有可能將自己的孩子逼入歧途。「教育孩子不能用激將法,而是應該正面引導。」
  •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總是聰敏好學?
    我們經常會聽到一句話,「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而想讓孩子真正贏在起跑線,就需要養成良好的習慣。著名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一個人從呱呱墜地到長大成人,身上總會養成這樣或那樣的習慣,一個好的習慣能夠成就一個人,而一個壞的習慣則會毀掉一個人。
  • 該不該拿自家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比較
    因為現在不少孩子是獨生子女,再加上社會的經濟水平普遍提高了,家長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也空前提高。多年前,一篇名為「別人家的孩子」的帖子甚至在網上「走紅」。以至於現在「別人家的孩子」竟然成了不少家長們酸溜溜的口頭語。在這種社會大背景下,拿自己家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已經成了一種十分普遍的社會現象。
  • 別再羨慕「別人家孩子」了,要學會欣賞「自家熊孩子」
    相信這種場景大家經常會遇到,某個家庭出了一位學霸,高考六百多分,被一流大學錄取,於是親朋好友一窩蜂都去咱們人家的孩子,反觀自家孩子,咋看咋不順眼。別人家孩子不光學習好,長得也精神,還懂禮貌,做事勤快,孝順長輩,哪哪都是好的,簡直完美無瑕。而自家孩子呢?
  •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這句話會引起自家孩子反感
    01經常聽到媽媽們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時候會說:「你看人家誰誰家的孩子,人家什麼都會,什麼都好,再看看你,什麼你都幹不了。明明是想好好教育孩子,想給孩子找一個學習的好榜樣,結果不僅沒達到效果,反而使得孩子對自己,對「別人家那個孩子」,甚至對那個孩子的一家人都莫名其妙產生了厭惡感,以至於以後不願意再聽母親嘮叨,也不願意接觸母親例舉的那個好孩子。
  • 父母當面誇別人家的孩子好,這是對自家孩子的打擊,不妨這樣操作
    誇別人家的孩子好,這是一種橫向比較,沒有尊重自家孩子的特點。好與壞,先不論是不是一種客觀的評價,但是它是一種結果。只簡單地用結果做比較,是最明顯的滅自家威風。我為什麼不說「長別人志氣"呢?因為父母往往是當著自家孩子的面說別人家的孩子多好,很少當著別人家的面誇別人的孩子。家長誇別人家的孩子,目的是給自家孩子聽的。家長這樣說的本意,並不是要真心誇別人的孩子,而是把別人家的孩子當標杆,想激勵自家的孩子。
  • 別當著孩子的面,拿別人家孩子與自家孩子相比!
    雖然大人覺得沒什麼,卻不知孩子心裡是怎樣的感受?他自是想著,爸媽不愛我,愛的是別人家的孩子,要不然他怎會把別人家孩子說的那麼好?把我說的一無是處?我是不是他們抱養的孩子?她說:「你看看你嬸子家的閨女多懂事,放學就回家幫她媽媽幹活,你呢?放學就知道玩,同樣是個女孩子,你怎麼連人家一半都沒有?我怎麼有你這樣不懂事的孩子?」我低著頭,沒有說話,那時我心裡像針扎一樣,感覺媽媽對嬸子家的女兒真的很好,比對我好得多,有時候甚至感覺我是抱來的孩子,嬸子家的孩子才是媽媽親生的!
  • 巧用「別人家的孩子」,成就自家孩子,效果不要太好!
    所有孩子都有一個公敵就是「別人家的孩子」。等我們自己當了父母后,也忍不住經常對孩子說:「你看,人家麗麗好厲害,這麼小就會背古詩了。我們也可以像她那樣,對不對!」本來我們是想用激勵的辦法鼓勵孩子,告訴孩子,「別人可以的,咱們也可以。」
  • 誇別人家的孩子,傷了自家的孩子
    在孩子的生活中,比較與被比較是極為常見的事。孩子經常會在某件事上被家長或者其他長輩用來跟同齡人作比較,大部分時候他們都會成為弱勢的那一方,因為父母和長輩總是秉持著希望他們能夠向他人學習的理念來誇別人家的孩子。
  • 老師反映孩子上課不專心,我卻表揚孩子專心,你明白為什麼嗎?
    昨天去接孩子時,跟孩子班主任聊了下,問了下孩子在學校表現怎麼樣。然後老師就跟我反饋,說孩子有些不專心,容易走神。當然,說這些的時候,沒有守著孩子。如果是一般的父母,在聽到老師這樣的反饋後,回家一定會教訓孩子:「老師跟我說你上課走神,不專心,是不是這樣?」,「你上課想什麼呢?
  • 自家孩子不努力,別人家的不用操心,如何改變?
    一個不努力的孩子4種外在表現:第一,學習態度不端正。第二,不自覺,每次作業都要逼迫才寫,要催促才交。第三,時間觀念不強。第四,注意力不集中。要想把一個不努力的孩子改變成為一個好學上進的孩子,必須要先解決孩子學習上內驅力不足的問題,這是最關鍵的,是內因,是決定性的因素,只有解決了這個問題,孩子在學習上就會主動學習,熱愛學習。
  • 所謂別人家的孩子為什麼那麼愛閱讀
    也許你會氣到七竅生煙,大聲呵斥或順手打一下孩子,然而,你那時萬萬沒有想到,你的一聲呵斥絕不僅是孩子的哇哇大哭那麼簡單,也許是為孩子日後不愛寫字不愛閱讀埋下了種子。孩子在敏感期所受到的傷害,是日後花幾倍力氣都無法彌補的事情。寶貝之所以會亂畫,是進入了書寫和閱讀敏感期,他在用行為導航儀告訴你:我需要媽媽提供環境和回應。
  • 誇「別人家的孩子」的同時,受傷的卻是自家的孩子?
    相信現在的家長,小時候也常常聽過「別人家的孩子」,他們就像天上的神跡,或者是「存在」於家長們口中的眾說一辭,「你看別人家的孩子,比你成績好還聽話,再看看你,會啥啊?」、「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比你聰明的多了,也沒見驕傲過,你多個啥啊?」、「別人家的孩子都考上北大清華了,你還是爛泥扶不上牆」… 諸如此類。
  • 好孩子都是別人家的,我家的也不差
    其實當寶寶一天天長大以後也有自己的自主權,自尊心寶寶也有,當寶寶和別人在一起玩的時候不要總是拿自己家的寶寶跟別人比。這樣也會傷孩子的自尊心,不要想著寶寶現在還小,什麼都不懂,其實孩子心裡都明白。當我們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孩子犯了一點小錯誤你看見別人家的孩子那麼聽話。
  • 為什麼自己家孩子成不了「別人家孩子」
    我是達蒙兔,點上面的「關注」,每天向家長傳遞科學優質的少兒教育方式,同孩子分享有價值的學習經驗。作為家長我也羨慕「別人家孩子」,他們聰明、自律,不用家長操心就能學習成績優異,各方面技能都出類拔萃反觀自己家的娃,看書不認真,做事不專心,作業完不成,吃飯都不努力。自暴自棄的同時,我單單看成績這一項,因為這是學生家長最關心的部分。在小學階段孩子經常是眼高手低,上課全聽懂作業全不會,平時例題全會做考試還是各種錯,按照自己上學時的經驗來看,我們歸結於一個原因—粗心。粗心的解釋是疏忽大意,不仔細,不謹慎。單從考試和答題上的粗心是孩子思維狀態的外在表現。
  • 該不該拿自家孩子與別人家孩子比較?家長們要注意了
    話不多說,讓我們開始今天的答疑解惑吧~1 該不該拿在家孩子與別人家孩子比較? 關鍵詞: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相信大多數家長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心裡明明知道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作比較不太好,但是每當看到優秀的孩子的時候,腦海裡還是不經意想到「我們家寶寶也可以這樣」或者「我們家寶寶為什麼就不能這樣?」
  • 為什麼別人家孩子身體好好的,自己家孩子就總生病呢?
    巧的是,晚上回家偶遇孩子同學媽媽,她吐槽說,我家孩子又咳嗽了,一到換季就生病,真不省心。我怎麼發現你家孩子都不怎麼生病呢?瞬間我發現了問題的關鍵,我們都覺得自己家孩子愛生病,別人家孩子壯如牛,正是因為關注度不一樣啊。
  • 謹防「別人家的孩子」
    從小到大,我們從父母口中聽的最多的就是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這次考了一百分,有多優秀,再看看你……我們不可否認,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出息。在這耳濡目染下,我們最終也成為了自己最討厭的那一類人:總喜歡將自己的小孩與別人形成對比,仿佛別人家的孩子就是優秀的代名詞。
  • 父母應該接納不完美孩子,別讓比別人家孩子成了孩子童年「陰影」
    我們的所有短處,都是「別人家孩子的長處」,於是,我們和他們比起來是那麼的一無是處。這個理論應用到「別人家孩子」這件事上來的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父母對自家孩子都有很高的期望,當孩子沒有達到自己的期望時如果別人家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好,這時強調別人家孩子的種種「優秀」,實際上把降低的自尊感轉嫁到自家孩子身上,通過強調比人家孩子的優秀來減輕自己的挫折感,畢竟是自己孩子不努力,和自己關係不大•••這也就是我提到的,痛苦來源於比較之中,快樂也來源於比較之中。
  • 怎樣教育孩子專心學習?
    【專心致志地學習】有的父母問道,為什麼他們的孩子每天都坐在書桌旁苦苦學習,卻絲毫沒有長進呢?而又為什麼有些孩子看上去並非很用功,卻總能取得很好的成績?這些父母對此產生深深的疑問,他們在想:自己的孩子如此勤奮,但仍沒有好的成績,是否因為他太笨,而那些成績好的孩子太聰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