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孩子不努力,別人家的不用操心,如何改變?

2020-08-06 英語老師華華

一個不努力的孩子4種外在表現:

第一,學習態度不端正。

第二,不自覺,每次作業都要逼迫才寫,要催促才交。

第三,時間觀念不強。

第四,注意力不集中。

自家孩子不努力,別人家的不用操心,如何改變?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學習的內驅力不足,也就是不努力學習的內在原因:學習沒有目標,不積極不主動。主要表現在一提到玩,就跟打了雞血似的生龍活虎;一提到寫作業,就是一副沒有精神的樣子,作為老師或者是細心的家長,都不難看從這樣的細節中發現一個不努力學習孩子的內在原因。

要想改變一個不努力的孩子,光靠說教,甚至是哄騙,打罵這樣簡單粗暴的方法都是沒有什麼效果的。弄不好還會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天天跟你對著幹,跟你唱反調。

家裡頭天天雞犬不寧的,日子好過嗎?

要想把一個不努力的孩子改變成為一個好學上進的孩子,必須要先解決孩子學習上內驅力不足的問題這是最關鍵的,是內因,是決定性的因素只有解決了這個問題,孩子在學習上就會主動學習,熱愛學習

兩大類建議:

第一類,培養閱讀興趣,讓他逐漸地愛學習。

孩子不努力,主要是因為對課本的內容和學科知識不感興趣。孩子的好奇心比較重,尤其是年齡偏小,小學低段的孩子總會有他非常感興趣的書籍,比如動漫系列的書籍,就喜歡《奧特曼》,小學中高段的孩子一般喜歡看《查理九世》。

最重要的就是給孩子在家設立一個書房,擺好書架、書桌和椅子。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逐漸培養起孩子的閱讀興趣

另外周末或者節假日,只要有空閒,就帶孩子去圖書館或者新華書店逛一逛,自己要做一個好榜樣。讓孩子挑選自己喜歡的書。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從小就要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以及良好的行為習慣,孩子自主學習能力越早培養,效果就越好。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最有利於產生學霸

第二類,生活體驗教育

帶孩子去兩個地方:第一個是去大城市美麗的大學校園裡參觀,問小孩將來想不想要來這裡上大學?然後再告訴他,要付出怎樣的努力才能有資格來這裡上學。

此外,還要帶孩子去貧困山區走一走,看一看,體驗幾天那裡艱苦的生活,要讓他懂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你不好好努力,誰也給不了你想要的生活。

暑假或寒假的時候,要是有親戚或者朋友開公司或者飲食店的話,就想辦法讓他去打一兩天工,體驗一下上班和工作是什麼樣的滋味,要讓他知道掙錢持家不容易,這樣做很容易震撼孩子的內心,就會產生學習的內驅力,自己主動的去學習。

你在孩子學習上的操心就會越來越少。

孩子取得進步的時候,一定要記得給予鼓勵和表揚,這將會成為一個良好的開端

自家孩子不努力,別人家的不用操心,如何改變?

寫在最後:

改變一個不努力的孩子,越早越好,孩子越大就越難改變

一個孩子總會有他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優點以及閃光點的,就從他的興趣愛好開始,讓他忙碌起來,逐漸的讓他每天的學習和生活都充實起來。

要改變一個不努力的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改變行為習慣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從長期來看,只要方法對,目標正確,一個不努力的孩子會漸漸的變成一個好學上進,成績優秀的好學生。

也許,每一個家長都會很憧憬這樣一幅溫馨的畫面

孩子一放學回到家,不等你吩咐,就立刻進了自己書房開始寫作業,等你準備好了晚飯之後,家庭作業就已經寫的差不多了。

晚飯後,就是閱讀、聊天,或者時間到了,一家人一起來看央視董卿《中國詩詞大會》... ...

自家孩子不努力,別人家的不用操心,如何改變?

在現實生活中,你一定是很想要這樣溫馨的家,家裡的小孩聽話,學習用功,不怎麼操心

有這樣的家庭教育和學習氛圍,你們家孩子會成為別人家眼中的好孩子


您好!

我是一名一線老師,靜待花開的園丁,愛聊家庭教育以及育兒類的話題

要是您也喜歡,歡迎您點擊關注,華華期待與您進行交流。

相關焦點

  • 該不該拿自家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比較
    因為現在不少孩子是獨生子女,再加上社會的經濟水平普遍提高了,家長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也空前提高。多年前,一篇名為「別人家的孩子」的帖子甚至在網上「走紅」。以至於現在「別人家的孩子」竟然成了不少家長們酸溜溜的口頭語。在這種社會大背景下,拿自己家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已經成了一種十分普遍的社會現象。
  • 別再羨慕「別人家孩子」了,要學會欣賞「自家熊孩子」
    相信這種場景大家經常會遇到,某個家庭出了一位學霸,高考六百多分,被一流大學錄取,於是親朋好友一窩蜂都去咱們人家的孩子,反觀自家孩子,咋看咋不順眼。別人家孩子不光學習好,長得也精神,還懂禮貌,做事勤快,孝順長輩,哪哪都是好的,簡直完美無瑕。而自家孩子呢?
  • 如何改變一個學習不努力的孩子?
    我覺得一個孩子不努力,大致離不開3個原因:1.搞不懂自己為什麼要學習;2.喪失學習的信心3.缺乏有效的支持。家長可以嘗試從這3個方面來分析孩子不努力真因,幫助孩子建立目標感、設置小目標、收穫來自學習的自我實現感、感悟來自家庭的歸屬感,從而建立孩子努力的品質。
  • 別人家孩子蹲西湖邊寫作文,自家孩子回懟,要玩就玩,要學就學
    國慶小長假,有這麼一部分人,本應該是假期最開心的一群人,卻被關在了家裡完成一大堆的作業,好不容易出門透個風也是為了寫日記,外出遊覽一個景點還得寫遊記,行車途中,還要背負一堆作業的煩惱。這不,看見網上的一件事,還引發家庭教育的一場爭辯會:別人家孩子蹲西湖邊寫作文,自家孩子回懟,要玩就玩,要學就學,少拿我跟別人比!
  • 巧用「別人家的孩子」,成就自家孩子,效果不要太好!
    所有孩子都有一個公敵就是「別人家的孩子」。等我們自己當了父母后,也忍不住經常對孩子說:「你看,人家麗麗好厲害,這麼小就會背古詩了。我們也可以像她那樣,對不對!」本來我們是想用激勵的辦法鼓勵孩子,告訴孩子,「別人可以的,咱們也可以。」
  • 為什麼自己孩子做事磨磨蹭蹭,而別人家孩子那麼優秀?
    前言:很多人都說,自己家的孩子做事的時候總喜歡非常磨蹭。而別人家的孩子卻非常優秀,遇到這樣的情況很多人都會覺得自己家的孩子太差勁了,但你有沒有想過孩子磨磨蹭蹭,做事總是非常懶散,有可能責任在你的身上,而不在於孩子自身。
  • 事事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比來比去,只能使自己的孩子越來越差
    看見別人家的孩子作業寫的那麼認真仔細,就抱怨自己的孩子「只知道玩,不好好寫作業」;聽到別人家的孩子唱歌跳舞好,就開始訓斥自己家孩子「笨」;看到別人家孩子彈琴好,就罵自己的孩子「不努力練」。事事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比來比去,只能使自己的孩子越來越差。為什麼呢?
  • 誇別人家的孩子,傷了自家的孩子
    在孩子的生活中,比較與被比較是極為常見的事。孩子經常會在某件事上被家長或者其他長輩用來跟同齡人作比較,大部分時候他們都會成為弱勢的那一方,因為父母和長輩總是秉持著希望他們能夠向他人學習的理念來誇別人家的孩子。
  • 別老羨慕別人家的孩子,要努力做「別人家的父母」
    「學霸」這個詞可謂是對一個學生學習能力的高度肯定,能被讚譽為「學霸」的孩子也通常被稱作是別人家的孩子,那別人家的家長又有何不一樣呢?但總是有一些家長,通知都沒有仔細閱讀,就開始提各種問題,遇到這種反覆問的家長,都不用猜,孩子肯定沒在「學霸」的隊列裡。家長的這種細節,看起來是小事,但足以說明思維凌亂,這種做事方式,就像孩子學習時都不認真看題,就開始寫答案了。
  • 教育不要瞎跟風,盯著別人家孩子永遠看不到自家孩子
    這可能也是女兒總笑話我成不了「別人家媽媽」的原因。「我不好好學習,能對你這麼溫柔嗎?你居然還不領情!」我有點不甘心成為她眼裡的冬烘媽媽,還祈求她的感激,再給點鼓勵也行啊。別人家父母很早就有教育意識,唉,總覺有些對不起你似的。」我半是認真半是玩笑地向她懺悔著。「沒事啊,馬雲那樣的也不一定就是看著書養大的。」她大大咧咧,很無所謂的樣子。
  •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總是那麼優秀?這種想法會誤了自家孩子
    這就導致兩種後果,不是令孩子自厭自棄,就是誘發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但這種情況,當年的我們何嘗沒有經歷過呢?只是當年是父母誇的「別人家的孩子」,如今是我們當著孩子面,誇「別人家的孩子」。不禁產生一種疑問,難道這些父母並不愛孩子嗎?難道他們不以自己的孩子為驕傲嗎?
  • 與其讓孩子活在「別人家孩子」陰影下,父母不如做「別人家家長」
    相信很多人從小到大,都是聽著父母說,「別人家孩子如何如何,自己如何如何」這類話語長大的吧!孩子從小就被別人家孩子所困擾,而自己卻成為了父母眼中的失敗者,這樣不僅不能激起孩子的好勝心,反而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不愛自己了,父母更關心別人家的孩子了,父母對比人家的孩子那麼了解,卻一點不了解自己的孩子。
  • 為什麼自己家孩子成不了「別人家孩子」
    我是達蒙兔,點上面的「關注」,每天向家長傳遞科學優質的少兒教育方式,同孩子分享有價值的學習經驗。作為家長我也羨慕「別人家孩子」,他們聰明、自律,不用家長操心就能學習成績優異,各方面技能都出類拔萃反觀自己家的娃,看書不認真,做事不專心,作業完不成,吃飯都不努力。自暴自棄的同時,我單單看成績這一項,因為這是學生家長最關心的部分。在小學階段孩子經常是眼高手低,上課全聽懂作業全不會,平時例題全會做考試還是各種錯,按照自己上學時的經驗來看,我們歸結於一個原因—粗心。粗心的解釋是疏忽大意,不仔細,不謹慎。單從考試和答題上的粗心是孩子思維狀態的外在表現。
  • 誇獎別人家的孩子,傷害了自家孩子,13歲男孩負氣出走
    問起離家出走的原因,這個男孩很生氣地說,爸爸常常誇獎別人家的孩子成績好,批評自己成績差,還說自己做什麼都很差。男孩想不通,心理壓力大,一氣之下離家出走。男孩子出走前還留下這樣的紙條,「爸爸,我走了,你不用找我了,以後我不認識你,你也不認識我!你不該有我這樣的兒子。再見了,爸爸。」很多家長產生疑問:誇獎別人家的孩子,這樣會傷及自家的孩子?
  • 該不該拿自家孩子與別人家孩子比較?家長們要注意了
    話不多說,讓我們開始今天的答疑解惑吧~1 該不該拿在家孩子與別人家孩子比較?>心裡明明知道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作比較不太好,但是每當看到優秀的孩子的時候,腦海裡還是不經意想到「我們家寶寶也可以這樣」或者「我們家寶寶為什麼就不能這樣?」
  • 孩子不是讀書的料?李玫瑾:培養好這3點,成績根本不用家長操心
    孩子不是讀書的料?李玫瑾:培養好這3點,成績根本不用家長操心孩子成績好不好,早已經成為家長們的一塊心病。如果孩子不愛學習,無論是在朋友面前還是親戚們眼裡,家長也會跟著面上無光。你說氣不氣人?哦對了,你那個小傢伙考得怎麼樣啊?」「別提了,他就不是那塊學習的料。」跟同事一番寒暄下來,老李的臉都紅了半邊兒,沒別的——替自家孩子丟臉!同事朋友們的孩子,好像從來都不讓家長操心,哪像自家小祖宗,孩子媽天天拿拖鞋抽著寫作業,也得折騰到凌晨。至於成績?
  • 孩子不是讀書的料?李玫瑾:培養好這3點,成績根本不用家長操心
    孩子不是讀書的料?李玫瑾:培養好這3點,成績根本不用家長操心孩子成績好不好,早已經成為家長們的一塊心病。如果孩子不愛學習,無論是在朋友面前還是親戚們眼裡,家長也會跟著面上無光。同事朋友們的孩子,好像從來都不讓家長操心,哪像自家小祖宗,孩子媽天天拿拖鞋抽著寫作業,也得折騰到凌晨。至於成績?從開始上學到現在從沒掉出過倒數前三名,個個老師都嘆氣說:這孩子不是學習的料。
  • 別當著孩子的面,拿別人家孩子與自家孩子相比!
    雖然大人覺得沒什麼,卻不知孩子心裡是怎樣的感受?他自是想著,爸媽不愛我,愛的是別人家的孩子,要不然他怎會把別人家孩子說的那麼好?把我說的一無是處?我是不是他們抱養的孩子?她說:「你看看你嬸子家的閨女多懂事,放學就回家幫她媽媽幹活,你呢?放學就知道玩,同樣是個女孩子,你怎麼連人家一半都沒有?我怎麼有你這樣不懂事的孩子?」我低著頭,沒有說話,那時我心裡像針扎一樣,感覺媽媽對嬸子家的女兒真的很好,比對我好得多,有時候甚至感覺我是抱來的孩子,嬸子家的孩子才是媽媽親生的!
  • 誇「別人家的孩子」的同時,受傷的卻是自家的孩子?
    相信現在的家長,小時候也常常聽過「別人家的孩子」,他們就像天上的神跡,或者是「存在」於家長們口中的眾說一辭,「你看別人家的孩子,比你成績好還聽話,再看看你,會啥啊?」、「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比你聰明的多了,也沒見驕傲過,你多個啥啊?」、「別人家的孩子都考上北大清華了,你還是爛泥扶不上牆」… 諸如此類。
  • 莫總拿「別人家的孩子」說事
    不論是上不完的補習班,還是不停地給孩子「打雞血」,「00後」既享受了家庭結構小型化帶來的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也承載了家庭的厚重期望,面臨著激烈競爭。「別人家的孩子」有很多,其中不乏優秀的孩子。老是拿優秀的孩子和自家的孩子比,不僅會造成家長們的心理失衡,也會讓孩子們產生失落感和挫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