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省首家「特殊兒童醫學·教育康復中心」落戶嶽陽
嶽陽日報全媒體訊(記者 王金河 通訊員 王禮保 餘丹)「這下好了,我家寶寶以後有專門的地方進行康復和學習了。」5月18日,在嶽陽市婦幼保健院剛剛揭牌的「特殊兒童醫學·教育康復中心」,市民劉女士開心地說。
-
永樂特殊兒童康復中心開設自閉症康復教育公益課堂
自閉症康復教育公益課堂。 據全國殘疾人普查情況統計資料顯示,當前我國自閉症患者有1000萬,其中0-14歲患者數量超過200萬。為了照亮「星星的孩子」康復訓練之路,減輕家長們的壓力和焦慮,永樂特殊兒童康復中心在1月6日面向家長,開設自閉症康復教育公益課堂。中心邀請了國內著名自閉症研究中心導師團隊做主講嘉賓,老師們通過分享多年來他們在自閉症康復領域的實踐、研究、積累和接觸的成千上萬件案例,一針見血地指出自閉症康復訓練的重要性,讓更多的家長熟悉了解自閉症孩子,帶領孩子真正走上一條行之有效的康復訓練之路。
-
成都中童兒童教育怎麼樣?成都兒童教育康復專業機構
成都中童教育是依託四川省兒童康復專科醫院——成都中童兒童康復醫院建立,位於成都市高新區肖家河沿街47號,憑藉特有的國際化兒童康復醫學背景,是一家致力於彌補兒童能力發展不足,提升兒童優勢能力的兒童教育康復專業機構。
-
為特殊兒童康復訓練「加碼」 賽未來商用教育遊戲機器人拓展特殊...
不僅是智能遊戲空間,更是特殊兒童的「康復教室」據統計,我國14歲以下的自閉症兒童數量高達200萬,這是一個需要社會關注的龐大群體。國術科技旗下賽未來商用教育遊戲機器人採用了國際先進的全能教育理念,自主研發出了一套由200多個遊戲組成,並涵蓋了自然科學、體育競技、益智健康等特殊教育的課程體系。
-
7-15周歲特殊兒童康復補助開始申請
南都記者昨日從市殘聯獲悉,7-15周歲腦癱、孤獨症兒童少年教育康復補助本月開始申請,每年最多可獲得1.5萬元補助。此外,0-6周歲特殊兒童按照殘疾類別,每年可申請2萬-3萬元不等的康復補助。 A 7-15周歲特殊孩子 兩類兒童少年可申請補助 市殘聯日前下發了《東莞市7-15周歲特殊兒童少年教育康復補助工作實施方案(試行)》,這也意味著7-15周歲特殊兒童少年教育康復補助工作正式啟動。 這是東莞首次將本地戶籍、7-15周歲腦癱、孤獨症特殊兒童少年納入康復補助範圍。
-
特殊兒童康復教育中的「醫教結合、綜合康復」體系
2007年,美國華盛頓大學言語病理與聽力學博士、華東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院教授、言語聽覺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黃昭鳴先生提出了特殊教育學校「醫教結合、綜合康復」體系的構建與實施計劃。多重障礙是指生理、心理或感官上出現兩種或兩種以上障礙。
-
上海:對自閉症、腦癱等特殊兒童康復訓練機構不搞「一刀切」
人民網上海3月8日電(葛俊俊)疫情尚未結束,特殊兒童的康復訓練卻不能停。針對家長的呼聲,在今天下午的上海市政府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長蔣蕊表示,疫情發生後,市民政部門在做好社區特殊兒童安全保護服務工作的同時,也加大了對開設在社區內的,為自閉症、腦癱、唐氏症候群等特殊兒童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康復訓練的社會服務機構的管理。
-
幫助自閉症兒童康復 海亮啟動特殊兒童康復指導中心
孩子身上有封信,讓人看了異常心酸》的報導,再次引起大家對自閉症兒童的關注。5月16日,在在全國第29個助殘日(5月19日)來臨之前,江幹區殘工委、江幹區關工委、江幹區彭埠街道攜手海亮融愛學園城市康復中心,正式啟動江幹區特殊兒童康復指導中心暨彭埠街道小蝸牛親子關愛基地,希望藉此給自閉症等特殊兒童送去一份關愛,讓類似遺棄兒童的事情不再發生。
-
思圻國際康復機構創新融合教育,旨在解決特殊兒童障礙性問題|新聞...
作為家長,應該善於觀察自家孩子在同齡孩子中,是否有「特殊」的地方。如果發現不對勁,應該儘早幹預治療才有治癒的可能。 相關數據顯示,國際通行的針對自閉症兒童康復的融合教育在國內基本處於空白。 據《公益時報》聯合鳳凰公益和問卷網推出的調查顯示,61.03%的網友認為可以進入普通學校,可以更好地幫助自閉症兒童融入集體生活中;但也有38.97%的網友認為不可以讓自閉症兒童進入普通學校,而應該在專業的教育學校上學並進行康復治療,效果更好。
-
湖南公布243家殘疾兒童康復服務定點機構(附名單)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6月22日訊(全媒體記者 匡春林)有需求的殘疾兒童監護人如何選擇兒童康復服務機構?不妨看看這份名單。省殘聯今日發布的全省殘疾兒童康復服務定點機構信息顯示,中南大學湘雅醫院、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等243家機構被確定為全省殘疾兒童康復服務定點機構。
-
康復和融合頻受阻,300萬特殊兒童該倚仗誰?
面對孤獨症兒童面臨困境難題,如何將孤獨症康復、人才培養、融合教育等長鏈條貫穿,讓每個機構在各環節、點狀上努力? 北大醫療腦健康市場部總監劉欣提到,很早前他們就在思考如何做好特殊兒童康復服務,但在實踐中發現,當康復良好的孩子進入到幼兒園、普小階段,因為環境支撐體系不到位,特殊兒童雖然年齡增長但功能發展卻在退化。
-
上海市寶山區:深化醫教結合,為特殊兒童提供優質教育康復服務
7月,參加市特殊教育評估中心的專家綜合評估,「一人一案」提出教育安置及教育康復建議。8月,召開區特殊教育入學鑑定委員會議,根據醫療機構的診斷報告、專家綜合評估意見、殘障兒童的實際情況及家長的意見,落實適合的教育安置。9月前,由區特殊教育入學鑑定委員會進行教育轉介鑑定,根據醫療機構複測評估結果,結合殘障學生的實際狀況及家長的意見,提出轉介安置意見。
-
不搞「一刀切」 上海允許部分機構提供特殊兒童康復訓練 | 疫情...
疫情尚未結束,特殊兒童的康復訓練卻不能停。針對家長的呼聲,市民政局副局長蔣蕊表示,疫情發生後,市民政部門在做好社區特殊兒童安全保護服務工作的同時,也加大了對開設在社區內的,為自閉症、腦癱、唐氏症候群等特殊兒童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康復訓練的社會服務機構的管理。堅持不搞「一刀切」,在面上暫停此類機構集中服務的同時,也允許部分機構在嚴格落實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提供相關服務。
-
兒童康復機構面臨"四缺" 教育人才培養問題尤為突出
近日,「2020年度第二屆A-PKU兒童康復教育發展論壇」在京舉辦。會上,各界人士共同探討兒童康復行業的未來發展問題。同時,「A-PKU校園杯」兒童康復職業技能大賽正式啟動。
-
特殊兒童康復訓練方法如何選擇
我們已經報了3-4個不同機構,每天趕來趕去,孩子、大人都很累,但是這樣做是不是真的有效?目前在自閉症康復領域,各種方法層出不窮。一般來說有兩種不同的觀點:1.將各種特殊兒童分門別類,針對孩子的不同的障礙給予不同的治療,語言的給予語言,社交的給予社交,注意力不集中的針對注意力,譬如此類。
-
100+100+100項目總結:特殊兒童康複方案設計(背景)
特殊兒童的生存與發展是一個亟待解決的社會大問題,這也是一個國家精神文明項目組的重要體現。我國政府對於特殊兒童給予了高度的關注,黨的十七大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關心特殊教育」,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對特教事業的關愛,2010年頒布的《國項目組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又明確指出:「完善特殊教育體項目組系。
-
給每個特殊兒童最合適的教育
近年來,商河縣特殊教育學校堅持目標引領發展、搶抓機遇借勢發展、積極改革創新發展、周密規劃科學發展、強化內功持續發展,辦學條件不斷改善,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為每一位特殊兒童提供了最合適的教育。
-
「關愛未成年人」安寧市特殊兒童康復救助工作持續推進
特殊兒童是一個需要社會關心和幫助的特殊群體,一直以來,安寧市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始終關注著特殊兒童,希望這些特殊的小朋友能跟正常孩子一樣健康快樂成長,通過康復訓練更好地融入社會。自2019年安寧市人民政府建立本級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以來,截止2020年6月30日,已有120人次特殊兒童通過殘疾兒童康復救助惠民政策受益。
-
融合教育,特需兒童不特殊
五彩鹿自閉症研究院最新發布的《中國自閉症教育康復行業發展狀況報告Ⅲ》,援引美國的最新統計顯示,自閉症兒童發病率已由2009年的1/88,上升至現在的1/45。中國自閉症發病率達0.7%,目前已約有超1000萬自閉症譜系障礙人群,其中12歲以下的兒童約有200多萬。「自閉症兒童康復中心的作用不可替代。但目前在我國,能夠在專業機構參加康復訓練的自閉症患兒不到20%。
-
家庭經濟因素對特殊兒童教育安置需求影響較大
2010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各級各類學校要積極創造條件接收殘疾人入學,不斷擴大隨班就讀和普通學校特教班規模。發展到今天,特殊兒童教育安置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①特殊學校②普通學校特殊班③普通學校普通班④公辦康復中心⑤私立康復機構⑥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