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養豬場。 受訪者供圖
揚州網訊 (記者 周晗)記者昨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我市5個5萬頭養豬場項目已全部復產,其中,漢世偉集團投資興建的漢世偉寶應循環農業園養豬場每年可供應30萬頭苗豬,是揚州境內規模最大的能繁母豬現代化養殖場。這個養豬場到底現代在哪兒?3月12日-13日,記者赴漢世偉寶應養豬場一探究竟。
見豬一面不容易,指甲過長也得剪
從揚州報業傳媒集團大廈到位於寶應黃塍鎮徐甸村的漢世偉寶應養豬場,路上花了近三個小時。經過村口的防疫關卡,接受掃碼登記後,又七拐八繞開了20多分鐘車,記者才看到矗立在鄉野田間的一方建築群。
「這就是我們的養豬場,佔地670畝,分成養殖、種植、糞汙集中處理、生活四大區。」揚州漢世偉食品有限公司行政經理姜寶軍介紹,整個養豬場採取分區分級管理模式, 每個區域的生物安全管理要求都不一樣,越往深處去,要求越高。像記者這樣的臨時到訪人員,通常只能看看監控,短時間內甚至連養豬場生活區都進不了。
遠遠看去,這座養豬場是封閉式的,四周有鐵絲網圍欄,圍欄外還有一道溝渠,偶有水鳥翻飛。
「歡迎到我們養豬場來,請先在生物安全承諾書上簽名,等下我還要給你採樣檢測……」剛到養豬場門口,門衛董秀龍便禮貌地對記者說。董秀龍是山東人,膠東口音說話有點慢,動作卻很嫻熟,一轉眼手裡就拿著小瓶藥水、棉籤,開始在記者身上從頭到腳進行「採樣」,並要求伸出手掌。正在記者疑惑時,董秀龍說:「不錯不錯,你指甲還不算長。」原來,生物安全承諾書對人員入場流程進行了詳細規定,其中提到,指甲過長必須修剪。
生物安全直接關乎人民生命健康、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戰略安全,尤其是當下,建立防控重大突發傳染病、動植物疫情的系統化管理措施,其重要性及緊迫性日益凸顯。
記者了解到,漢世偉寶應養豬場的生物安全操作規範起草於2018年,中間經過幾輪修訂完善,目前已經在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降低疾病傳播風險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系統化管理措施,對人員、物資、車輛等進出都有詳細嚴明的規範。
豬舍裡面能住人,衛防按照「食品級」
進入豬場第一道門,記者看到一側的廣場停了幾輛車,據說全部消過毒;再往裡走一點,看到一排鐵柵欄和緊閉的電動門後,有幾排整齊的簡易房,董秀龍說,那裡是生活區;而生活區後方那幾排豬舍,防疫要求更高一級,除了專門的工作人員,一般人過了生物安檢關也無法進入。
「養豬這件事,容不得半點馬虎。」漢世偉寶應養豬場行政場長居瑞海說,為了保證母豬的生長安全,防止帶入外界病毒細菌,豬場生產區的工作人員平時一律吃住在裡邊,一月換一次班,而且進入生產區前要洗澡消毒。為解決員工吃飯問題,公司成立了場外中央廚房,肉菜食材煮熟後,經過高溫滅菌傳遞窗入場。
「我們的豬舍裡,衛生防控安全要求和食品生產車間一樣,豬飼料由集團公司統一配給,從飼料廠到養殖場再到豬的餐盤,全程封閉運行。」姜寶軍舉例說,豬飼料從鹽城的天邦飼料廠發運,到寶應豬場至少需要兩個半小時路程,按公司規定,駕乘人員及車輛出廠前需進行全方位消毒防疫處理,半道上不能停車開門。
記者坐等兩個小時,檢測結果終於出來了。「檢測結果合格,接下來,請你先去洗個澡。」董秀龍對記者說。
「我們集團總部高層來了,照樣要按程序坐等兩小時,符合防疫要求才能沐浴更衣。」居瑞海帶著記者進入全封閉的沐浴更衣室,邊說邊指導記者怎麼洗澡,「先熱水衝淋五分鐘,然後拿衛可消毒粉按1:200兌水,擦拭全身五分鐘、洗頭五分鐘……」在漢世偉寶應養豬場,兩大生產區共有員工90人,像這樣程式化的洗澡大家早已見慣不怪。
居瑞海身兼行政和生產一分場場長,日常要在兩個生產區和一個生活區之間來回巡查。「進一個區洗一次澡,這樣來來回回,一天洗澡少則4次、多則6次。」居瑞海說。
應用「物聯化」技術,隨時掌握養殖情況
「養豬可是一項技術活兒,並不是單純地讓豬吃飽、養足膘就夠了,科學的養殖辦法,是決定母豬品質的一大關鍵。」居瑞海介紹,漢世偉旗下的豬場,有著全球最優秀的種豬基因,採用欄位、自動餵料、自動環控和全漏糞地板系統,分階段、多點式、全進全出的養殖模式,為母豬提供最精準的生長需要。
「現代化養豬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智慧管理系統的介入。」居瑞海帶領記者來到豬場監控視頻前,通過滑鼠調出一棟棟豬舍內部環境影像。記者注意到,豬舍被分成一格一格的,一頭頭大肥豬都有獨立空間,飼餵、飲水一豬一份,休息活動互不打擾。每格前都連接著紅外測溫系統,懸掛著二維碼,工作人員走過時用手機逐一掃碼,每頭豬當日體重增加多少、健康狀況如何,均能在第一時間傳送到後臺大數據信息庫。
規模養豬場,一棟豬舍上千頭豬,靠人工數都數不過來,更別說及時掌握每頭豬的生長進度、健康狀況了。漢世偉寶應養豬場採用了「物聯化」養豬信息技術系統,飲食、起居、除糞、防疫實時監控,即使存欄萬頭豬,也能通過「豬臉識別」技術實時掌握情況。
「母豬的生長階段不同,養殖方法也不同,有的階段是自由採食,有的階段則是定點餵料。」居瑞海說,漢世偉集團擁有高致病性藍耳病細胞懸浮培養耐熱保護劑活疫苗和禽流感(H9)細胞懸浮培養滅活疫苗等產品,為母豬生長保駕護航。
在豬舍封閉區的北大門,記者注意到一套環保設備正在運轉,通過先進的處理工藝,能將豬糞豬尿等排洩物進行乾濕分離,利用微生物發酵和作物吸收,變廢為寶,將糞「汙」轉變成糞「肥」。
「我們在項目規劃時就注重技術創新和資源化利用,引進國內頂尖技術項目,建成糞汙集中處理區,培育了沼氣生物能源、有機肥料生產等產業。而且,作為配套,項目還規劃了種植區,建設農業大棚、種植綠色蔬菜,發展標準化現代農業種植。」揚州漢世偉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海波介紹,漢世偉的規劃是在揚州擇地布點,養殖能繁母豬、育肥豬的同時,帶動屠宰加工、肉製品加工、冷鏈物流、飼料生產等項目,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記者手記
「可持續」才有生命力
「經濟的發展絕不能以破壞環境為代價」,這是我們常說的話,然而,過去有些養殖戶不以為然,環保不過關,群眾意見很大。如何在做大做強現代養殖業的同時,做好生物安全防控,既能化解動物疫病風險,增加收入,又能減輕環境汙染,實現可持續發展?漢世偉寶應養豬場的一整套生物安全和綠色循環等做法,讓我們看到了「可持續」的樣本。
事實上,只有堅持可持續發展,才能給養殖業發展帶來持久的生命力。採訪中記者得知,我市目前新增擴建的5個5萬頭生豬養殖場,全部預先通過了環評,完全符合現代生豬產業理念,彰顯了可持續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