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前歷史原創,轉載請註明文章出處
黃帝對大家來說可以說是十分熟悉了。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領袖人物,他的傳唱度可以稱之為婦孺皆知,甚至一度被抬高到神的地步,而之所以黃帝這麼受敬仰,與他對後世的卓越貢獻密切相關。第一:統一當時分散的部落。據說當時華夏大地上光部落就有上萬個,最具實力的只有三個部落,黃帝就在其中名叫「有熊」的部落,根據地在現在的河南新鄭周圍。
有熊部落是一個崇拜「熊」的部落。所以說起來我們如果自稱炎黃子孫的話,反倒不應該崇拜龍了,該改為崇拜熊。其他兩個較大的部落分別叫做神農和九黎。神農部落不用說,光看名字就知道是神農氏的後裔領導的部落,根據地在現在的河南淮陽附近。九黎部落的根據地在現在的山西運城,酋長蚩尤:是三個部落中最能打仗的一個部落。在地理位置上有熊部落最為不利,夾在其他兩個部落中間。不過有熊部落論起文化水平卻壓了其他兩個部落一籌。於是黃帝決定先發制人,直接一路打到淮陽,徵服了神農部落,後又轉戰山西運城,在涿鹿與蚩尤決一死戰,最終勝出。
經過和蚩尤一戰,有熊部落展示了讓其他部落膽顫心驚的軍事實力,黃帝名震當時的世界。於是那些小的部落酋長們為了自己的部落免受有熊部的軍事打擊,戰戰兢兢的擁護黃帝為「天子」,尊稱他為「黃帝」。姬軒轅終於獲得了他所盼望的地位。他在有熊定都,建立了屬於自己的王朝。下詔各部落之間的矛盾必須經由他來調節,不許私自動武。
第二:黃帝發明了一切人們希望他發明的東西,小到日常生活用品,大到社會政治制度,可以說中國的古代文明完全是他一手締造的。所以我們一直到現在都自稱「黃帝的子孫」。如房屋、衣裳、車船、兵器、陣法、音樂、器具、井田等。以上所列都是黃帝的偉大發明,而他的妻子和下屬也為中華文明的傳承與創造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就不一一贅述了。
公元前2598年,黃帝已經是152歲的高齡了,這一年他從他的首都有熊出發,途徑橋山時,他在橋山腳下鑄了一口大鍋,準備請各部落酋長大吃一頓。但鍋剛剛鑄好時,晴朗的天空突然裂開一道巨大的裂縫,從中鑽出了一條威風凜凜的巨大黃龍。黃帝仿佛早已預料到了這一切似的,淡定從容地帶著他的家眷親信大大小小几十號人乘上了黃龍飛升而去,一些沒有福氣來的晚的人只能眼睜睜看著黃龍升天而去。
所以黃帝最終的結局是羽化飛仙,而不是像凡人一樣默默死去。那些沒能跟隨他一起升天的人,只能把他遺留下的衣物等生活用品埋葬在黃帝在橋山最終登仙的位置,這就是現在位於山西黃陵的黃帝衣冠冢。黃帝不但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君主,而且道教創立後,更是把他推崇為道家和道教的領袖人物之一,賦予他種種道家的思想和道教的法術,所以這位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元首又得兼任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和魔法師。
黃帝成仙后,不但自己的身體在人間消失,就連他所具有的的法力也在他的後裔身上消失。從他以後他的後裔不能再召喚旱魃,也不可能再有升天成仙的機會。他的後裔雖然仍然保持「帝」的稱號,但是此「帝」非彼「帝」,其意義已經不再是神祗,而只是普通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