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我是在為誰閱讀《聖經》?

2020-12-12 基督教資訊平臺

閱讀《聖經》文本,是基督徒信仰生活中最基本的一個元素,與禱告一樣,是每天都要做的。否則,無論是否受過洗禮、吃過聖餐,都會被人疑作是信仰上的一個「贗品」。

經上說:「神是個靈,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約4:24)能夠彰顯我們用心靈和誠實敬拜神的外在形式,就是讀經和禱告。讀經,表示我們是誠實地去接納和領會神的旨意。禱告,表示我們用心靈與神的交流和傾訴。由此,禱告與讀經構成了我們日常敬拜神的必須,也是基督徒與非基督徒在外在形式上最顯著的區別。

這個道理,不但每個基督徒都非常清楚,而且也都是這麼做的。所以,無論哪個教會哪個團契裡都有一些信徒對《聖經》特別熟悉,熟悉到提到任何一段章節,他都能清晰的記得,甚至有的信徒都能夠背誦出來。

可是,藏在一個人靈魂深處的罪性,不可能因為我們閱讀的是神的話就立刻消除。正相反,一個名叫「動機」的怪物反而會吞噬與泯滅我們閱讀《聖經》的初衷,或者把神的話轉換為另一種形式,即便我們接納了神的話,在付諸實踐的時候,也會讓神的旨意成為一個漂亮的空殼。

德國啟蒙時期最後一位哲學家康德強調一個人的「內心的道理律令」,就是說必須把道德與自由的追問,推進到一個人的隱蔽的內心秩序之中,去辨析一個人的思想與行為的內在動機。只有這樣,我們對人類道德體系與自由體系的追問,才能有一個終極穩定的分析基準。

任何忽略了內心道德律令,忽略了動機的道德建設與自由建設,都不足以稱之為完美的道德秩序與自由秩序。如此,才能完成對人性的徹底懷疑,不留一絲一毫的妥協空間。這話正應和了那句古老而偉大的箴言:「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羅3:10)」這自然就促成了我們在讀經上,因其每個人動機的各異,在領悟與行為上也就呈現出斑駁不一,形形色色的狀態和果效。

所以,我們在探討「我們在為誰閱讀聖經」這一命題上,絕不能簡單的歸結與回答為「為信仰」、「為得到救贖」或「為追求主的真理」等漂亮的詞彙上。這樣的回答,雖然看上去很美很鏗鏘,也可以說是一種正確的答案,但與我們觀察和觸碰到的那些實際現象,顯然是有著千差萬別的。

前陣子聽說有一些教會恢復了實體聚會,筆者有意做了一把「遊走基督徒」,其遊走的目的,就是要觀察一下恢復實體聚會中,那些教會信徒對此的反映和議論。

當我在其中一所教會裡聽道時,沒有聽見對恢復聚會的議論,反而聽見一個姊妹對另一個姊妹小聲嘀咕一句,下次你就用這段經文回擊她。清清淺淺的一句話,立刻觸動了我敏感的神經,讓我特別感慨,這個姊妹居然把經文當作攻擊人的武器了。也是聽了這段話,讓我的思考進深了一層,也才有了今天寫的這篇文章。

由此細思,這種現象其實是很普遍的。雖然很多人都在閱讀聖經,但扭曲的心態加以附帶罪性的動機,很多時候,已經從根本上否定了神的話語,粉碎了我們的追求和信仰,徹底阻擋和拒絕聖靈在我們身上所作的救贖性的工作,讓自己的靈魂撲向撒旦的懷抱。如此這麼說,未免殘酷了些,但卻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實。

論其閱讀聖經的力度,怕是誰也比不過教會的牧者和領袖了。但想一想,我們究竟有多少牧者與領袖墜入貪腐這個罪惡的深坑,多少隱性的罪惡流竄在這些人的內在心靈裡,比如嫉妒、性慾、陷害、說謊等等。講壇上字正腔圓、口若懸河,一副牧者的風範,可下講壇後就另當別論了。雖然不是每一個牧者都這樣,但只要有一個就會絆倒一大片的信徒,其危害性可想而知。我們不禁要問:這樣的牧者和領袖是在為誰閱讀聖經呢?

至於信徒之中能夠熟讀聖經的人也不在少數,熟讀是熟讀了,可敬可愛,也值得倡導。但偏偏有那麼一些人,不是為自己靈性生命得著造就而讀,乃是為挑剔別人、挑剔牧師、挑剔教會而讀,經文就是這種人的最有力的武器。難道我們閱讀聖經是在為他人而讀嗎?

沒有必要舉太多的事例,僅這兩例就足夠了。其他的讀者自己是會聯想出來的。

聖經是什麼?是神賜予人類的寶貴財富,蘊含著豐富的屬靈真理,隱含著深邃的神的旨意。它不但指明了我們人生前進的方向,更可以改變我們的生命,剔除我們的原罪,使我們改變舊我被神重塑為新造的人,得到神的救贖。

奧古斯丁是教會歷史上公認的信心偉人,他的《懺悔錄》名震千古。從這部書中可以看到他從小雖然聰明,才華橫溢,卻過著罪惡腐朽的生活,劣跡斑斑,還偷東西和迷戀佔星術等。他在懺悔時說:「罪惡是醜陋的,我卻愛它,我愛墮落,我愛我的缺點。」

他的這種醒悟和懺悔,與他偶然閱讀到《聖經》中的這麼一段話有關:「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蕩,不可爭競嫉妒。總要披戴主耶穌基督,不要為肉體安排,去放縱私慾。(羅13:13--14)」閱讀聖經讓他發現了自己的罪惡,並真心地進行懺悔。

這樣的閱讀聖經,才是我們所需要的,也是我們閱讀聖經要確立的最根本的一個支撐點。正如聖經所言:「聖經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基督徒是屬神的人,在閱讀聖經上與非基督徒一個最大的區別就是,我們是在為改變自己的靈性生命而讀,為得到神的救贖而讀。而非基督徒閱讀聖經,只是為了學習一種知識,或是為了研究這方面的課題,為了滿足某種私慾目的。因為,非基督徒並沒有把聖經看作是一部改變人生命的真理,只認為這不過是一門深奧的社會科學而已。

在這裡我好像是在說別人,其實也是在說自己。很多時候,我閱讀聖經也是為了自己能夠寫出好的文章罷了,似乎與個人內在生命的轉變沒有半點關係。顯然,這是一種在讀經上的「偽善」,我知道自己是一個「偽善」之人。但真要改變這種傾向,撩去這層「偽善」的面紗,就只能直面自己幽暗的人性,敢於在主面前裸露敞開自己。

因為,無論任何人僅靠自己的努力是根本改變不了的,連一絲一毫都是無法改變的,只有真正地看到和認識這一點,才會在聖靈的工作下,遠離人性黑暗的一面,接納基督之光的照耀。

願神憐憫我們。

相關焦點

  • 閱讀聖經
    開頭禱告,為以上謝恩並對困難或壓力代禱閱讀經文(15-20分鐘)4. 請準備者分享引言聖靈的任務之一就是引領我們明白聖經;但是不讀的話,聖經本身起不了什麼作用,「閱讀」聖經才是基督徒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你對聖經的認識有多少?你知道聖經是好幾卷書合訂成一本的嗎?讓我們現在就來看看聖經的目錄!
  • 閱讀 反覆地讀聖經
    司布真說:「明白聖經,這應當成為我們的雄心壯志;我們應該熟悉聖經,就像主婦熟悉她的針線,商人熟悉他的帳目,水手熟悉他的船舶一樣。我們應該知道它的總體走向,每一卷書的內容,它歷史的細節,它的教義,它的命令,與它有關的任何事情。」要熟悉聖經就需要反覆地讀。閱讀,從聖經開始。
  • 這七種方法 幫助你重新愛上閱讀聖經
    我們都有過類似經歷,當你坐著漫不經心閱讀聖經時,卻始終進入不到狀態中,而只不過是打開聖經而已。你只是數百萬中承認在日常生活中很費力地閱讀聖經的人之一。根據生命之路(LifeWay)的一項研究,只有不到25%的人有一種順理成章的閱讀方法。
  • 筆者簡單教你「讀聖經」!
    (參:以弗所書2章20節)這四十多位作者大多都是誰也不認識誰,卻能在歷史的發展中,藉著聖靈的感動而寫成同一個主題的書卷,使讀《聖經》的人非常震撼,可謂《聖經》 成,天為雨金,鬼為夜哭。世界上的書籍很多、很多,但沒有一本書籍像《聖經》一樣。《聖經》是基督信仰當中的經典,也是每一位基督徒必備的一本書。
  • 唐崇懷博士《聖經的閱讀心態》
    聖經的閱讀心態   聖經的閱讀無疑的是信徒靈修和靈命增長的必行功課之一
  • 聖經中的章節是誰劃分的?
    (羅馬書3:10;9:29)除非人非常熟悉整本聖經,否則要找到這些經文的位置是相當困難的。除此之外,來自上帝的信息,不是只有區區一兩封信而已,到了1世紀末,聖經全書已有66卷。難怪現代大部分的聖經讀者很高興有章節的區分,因為這讓他們能找到需要的經文,例如找到保羅在書信中引用的經文出處。現在,你可能會想:「聖經中的章節到底是誰劃分的呢?」
  • 《聖經》到底是誰寫的?
    猶太教或者基督教神學家,尤其是傳教士、牧師都認為《聖經》即使不是上帝親自編寫的,也必定是上帝在西奈山上(即摩西山,基督教徒心中的「神峰」)向摩西(上帝的僕人、以色列領導人神人)口授、委託摩西編寫的,這是一本神聖的書,這點我想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現在的很多人對此提出了質疑,更有許多思想家以科學的態度和方法對其做了深入分析。接著陸續有人已經證明《聖經》並非上帝或者摩西所作,而是後人的作品。
  • 我能否像聖經英雄榜上人物一樣 為主所用?
    ,同時捫心自問,也求問上帝:『主啊,為何我不斷地跌倒並掙扎於罪中,似乎從來沒有足夠的時間面對你,你何以為我這樣如此卑微之人而暗自神傷?當我設法以真實情感與神面對時,聖經中的人物似乎躍然而出。之後我無意中收聽到了當地一家基督教電臺播出內容,讓我陷入沉思。以聖經中的一些人物為例,說明神並不總是使用絕對的'正人君子'來做他的事工。
  • 【聖經輔導】導論03-心理學與聖經c
    往期【聖經輔導】音頻課程連結:【聖經輔導】導論01-反思混合主義信仰a【聖經輔導】導論01-反思混合主義信仰
  • 聖經金句 ‖ 因為知道我所信的是誰
    為這緣故,我也受這些苦難,然而我不以為恥。因為知道我所信的是誰,也深信他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直到那日。That is why I am suffering as I am.不以鎖鏈為恥(8~18)一般人不以羞辱為榮。鎖煉原是羞恥的記號,但是保羅卻不以此為恥,反而以被囚的經歷來勉勵提摩太。生命的價值不在於它表面是否美麗,而在乎怎樣活出生命的意義。
  • 聖經為耶穌作見證
    因為我不求自己的意思,只求那差我來者的意思。5:31我若為自己作見證,我的見證就不真。5:32另有一位給我作見證,我也知道他給我作的見證是真的。5:33你們曾差人到約翰那裡,他為真理作過見證。5:34其實我所受的見證,不是從人來的,然而我說這些話,為要叫你們得救。5:35約翰是點著的明燈。你們情願暫時喜歡他的光。
  • 學課心得No.7 | 聖經故事,我的故事
    歡迎弟兄姐妹們閱讀、收聽和轉發!往期的學課心得,可以通過點擊文章上方的《安息日學課》專輯進行查找和閱讀。也歡迎大家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聖經的故事,不僅是真實的歷史故事,更是為今天的你我而寫的現實故事。如經上所記:「從前所寫的聖經,都是為教訓我們寫的,叫我們因聖經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著盼望」(羅15:4)。只有把自己融入到聖經的歷史中,同時也把聖經的歷史故事帶入到我們的現實中,我們才能從聖經中獲得益處,也才能更好地分享上帝的話。
  • 重磅推出丨「聖經與西方文明」英文主題閱讀課
    」石榴北美移動課堂在常規英文閱讀寫作課的基礎上重磅推出主題閱讀與研討課程進一步提升批判性思維與專題探究能力為優雅留學打下堅實基礎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著名的美國語言學家Stephen Krashen就提出了窄式閱讀(Narrow
  • 本土語言《聖經》對於歐洲人學會閱讀的重要性怎麼誇都不為過
    改變這種情況的關鍵是本土語言《聖經》的出版。因為只有《聖經》,而不是其他任何書籍能夠讓人們如此渴望親自去讀。人們要親自閱讀上帝的語言,不再需要通過牧師來轉述。這樣做是為了在他人和上帝眼中提高自己塵世的名望,增加死後進天堂的機會。同時,人們也想為了親友的利益來研讀《聖經》,以便能夠向親友提供如何過一種神聖生活的建議。《聖經》因此成了基本的自學讀物。
  • 學習教會歷史有感(我的反思)
    學習教會歷史有感——我的反思前言最近一直在抓緊時間學習教會歷史的課程,其中有一課是講到宗教改革之後的各教派之間的分歧以及後來他們之間的紛爭,彼此攻擊和定罪,最後導致了現今的基督新教四分五裂、「百家爭鳴」、互相敵視的現狀,令我感觸很深!
  • 觀風聞:《我的母語課》整整一個單元是聖經內容,合適嗎?
    《我的母語課》封面 看書名,我以為會是一些介紹古詩詞至少是中國文學作品的閱讀合集,但翻開一看,還是有些吃驚。 這本四年級讀物總共分17個單元,其他內容看上去還比較正常,都是一些兒童文學作品,有一些內容是翻譯過來的,這本來也沒什麼問題,直到我翻到第四單元,整整一個單元,都是介紹基督教聖經的故事。
  • 中國人,聖經值得你閱讀!
    這正應了聖經的話:「『我要滅絕智慧人的智慧,廢棄聰明人的聰明。』智慧人在哪裡?文士在哪裡?這世上的辯士在哪裡?上帝豈不是叫這世上的智慧變成愚拙嗎?世人憑自己的智慧,既不認識上帝,上帝就樂意用人所當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這就是上帝的智慧了。」(《哥林多前書》1:19-21)中國文化既然缺少這種神聖的愚拙,中國人是不是該讀讀聖經,好來聆聽這看似愚蠢的智慧良方?
  • 重磅推出丨「聖經與西方文明」英文主題閱讀課(春季班)
    」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著名的美國語言學家Stephen Krashen就提出了窄式閱讀(Narrow Reading)的概念,即在一定時間內集中閱讀同一話題、同一體裁或同一位作家的若干部作品,獲得大量的與主題相關的語言輸入,為學生提供深入研讀和精進的機會。
  • 聖經學習 | 和合本聖經中的「後悔」譯意
    例4:「我耶和華說過的必定成就,必照話而行,必不返回,必不顧惜,也不後悔。人必照你的舉動行為審判你」(結24:14)。英文:「I will not ignore your sins or show pity or be mereiful. …」。現代中文譯本為「我決不忽視你的罪行,我決不憐憫,也不寬容」,比較順暢易懂。「mereiful」 意為寬容的、仁慈的。
  • 聖經主題塗色遊戲《Bible Coloring》為信仰而賜福
    《Bible Coloring》(聖經著色)是由iDailybread.org出品的一款以《聖經》為背景的看圖塗色休閒遊戲。玩家在遊戲中參與到為《聖經》中各種形形色色的繪畫作品填充塗色的艱巨任務中來,並透過形形色色的生動照片,讓聖經故事更加光鮮亮麗,耀眼奪目。